第924章西南局面

南洋帝國目前他們的領土號稱有幾百萬平方公里,其實都是支離破碎的海島,而澳洲大陸雖是整片大陸了,但是這裡又沒有經過開發,還大多數處於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狀態,不足爲憑。

但是印度這裡可是非常的富裕的地方,他們很多城市已經跟大明都有的一拼了,土地肥沃,礦產豐富,人口衆多,這些地方都是南洋帝國緊缺的,如果他能拿到了這一塊土地,就相當於拿到了一塊現成的國家。

打個比喻,如果拿下的是澳洲還是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開發,但是他們如果成功拿下了印度,只要稍加治理就會變成非常富裕的地方,所以他們纔會對這地方垂涎不已。

國務院大臣陳鼎文他的說法:“那就是他們如果成功的拿下了印度,就相當於解決了南洋帝國現在所面臨的所有問題。”

他們現在如此的依賴大明和需要大明,那就是因爲他們極度的缺乏人口,他們極其的需要大明派出來的移民。

南洋帝國他現在吞併了許多的地方,通過他們的海軍控制了許許多多的島嶼,但是許多地方都是沒有經過開發,沒有人煙的,都是等着他們開發的地方。

說實在的,如果他們沒有開發這些地方,佔領了這些地方,意義也都不大。

但是開發一個地方,那是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的,他們南洋帝國也拿不出這麼龐大的資金,來開發這麼多的地方。

他們能夠成功的開發他們的海峽地區,還是米柱用坑的方法從大明坑來了大筆的資金。

自從印度走進他們的視線以後,南洋帝國君臣上下們都發現了一點,那就是,印度彷彿成爲了解決他們所有問題的良方。

可以說一點,那就是如果他們能夠成功的控制了印度,並讓這裡爲他們的地盤,南洋帝國就將會得到一個巨大的造血基地。

以前的南洋帝國,他號稱帝國,實際上除了澳洲以外,他們的地方是不大的,都是島嶼和沿海地區,缺乏縱深,號稱帝國是有點過的,但是如果控制上印度以後,即使他們再謙虛也可以自稱爲世界帝國了。

也就是因爲如此,在他們成功的建國以後他們,他們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拿下印度再說。

這也是印度問題複雜化了以後,米柱他提出御駕親征,他的將軍大臣們都沒有怎麼反對,因爲他們都知道他們的皇帝陛下才是他們這裡最強的,他率領着他的將軍和部隊們,從沒有到現在,打下了龐大的天下,打下了大大的江山。

他是一名偉大的君王,偉大的帝王,他的每一片土,每一寸土地都是他們自己打下來的,而不是通過繼承過來的,所以說具有巨大的權威和能力,當國家出現危難時,米柱成爲了衆望所歸的對象。

而且米柱也用事實證明了一點,那就是隻要由他米柱出馬,基本上都能夠解決問題。

在以前的大名就是如此。

比如說米柱他領軍出征貴州,結果就解決了困擾大明三百年,困擾中央王朝一千年的土司問題。

米柱他領軍去到蒙古,然後就把蒙古的問題給徹底解決了。

解決了蒙古帝國對於大明來說意義重大,因爲大明他就是在蒙古帝國的廢墟之上建立起來的國家,即使大明在立國以後,也一直面臨着蒙古帝國巨大的威脅,他們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構建在了九邊一線,就是爲了防止蒙古人的入侵,蒙古人的威脅,從大明帝國建國的第一天開始到現在,都是歷朝歷代君王最爲頭痛的問題。

現在的蒙古帝國,卻被他們徹底的滅亡了,傳國玉璽進入了大明皇宮之中,蒙古帝國的三十五代大汗也都成爲了囚禁在大明帝國首都之中的唯一一名藩王。

大明帝國他有一項政策,那就是親王成年必須去藩國,非奉詔不得歸來。但是林丹汗他的不同之處都明白,所以也就打破了大明曆朝歷代的祖訓,那就是讓一名藩王留在了京城之中。

大明的官員們基本上都是一羣死腦筋,如果是任何一條違反祖制的東西,他們都會哭着喊着進行反對,但是隻有違反這一條祖訓是沒有人反對的,而且是迅速而又果斷的一致的獲得了通過。

而這在這種種變化之背後都有米柱,他站在背後作爲推手。

所以在南洋帝國十分危急的時候,他們的臣民們都在渴望他們的皇帝陛下出山,帶領着他們獲得新的勝利,取得更加偉大的勝利。

在宴會之前,米柱就接見了他的中央情報局局長李易之,聽取了李易之的彙報。

表面上南洋帝國現在正處於危急狀態,其實南洋帝國它現在是形勢大好的,他們在無論在印度洋還是印度都是處於進攻狀態,他們所謂的危急就是整個國家在普通國家和帝國之間進行徘徊。

說白了現在這已經是地區的爭霸戰了,如果他們失敗了,不可避免的退守海峽地區,但是如果他們勝利了,就會成爲世界級的大國。

自從他們跟到斯曼帝國結盟以後,雙方在很多領域進行了合作,這也把南洋帝國的情報觸角延伸到了中東世界,甚至藉助阿拉伯商人之手把情報觸角延伸向歐洲去,這樣情報局的工作,大的擴大了。

中央情報局的工作效率,估計也是當今所有情報部門之中效率最高的一個部門。

以前在米柱掌管東廠和錦衣衛的時候,中央情報局未必能夠做到這個位置,但是自從米柱他離開這位置以後,東廠和錦衣衛他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也都大大的下降了,再也沒有以前那種能耐了。

李易之他跟了米柱很久,也算是學到不少的東西,特別是在情報工作方面更是尤爲出色。他的中央情報局主要把他的情報人員和情報部門設計的在了印度以西地區去,也就是他們未來敵人的區域。

通過中央情報局龐大的觸角,米柱清晰的瞭解到了亞洲西南部地區最新的形勢。

比如說,南洋帝國現在對於印度莫臥兒王朝,那是瞭解的非常清楚的,他們現在已經成功的掌握了對方,千人以上部隊指揮官的姓名和貫籍,也對於他們各地官員的姓名,貫籍和愛好都非常的清楚。

他們軍隊每準備進攻一座城市之前,中央情報局就會附送上該座城市主要官員的各種缺點和優點,還有該城市的所有的各種情報。

就連印度軍區的總督周巡他也說過,如果沒有中央情報局的情報支持,他們未必就敢實行這一次冒險的軍事行動。

印度軍區正在策劃一次冒險的軍事行動,只要這一次軍事行動成功,他們基本上就可以奠定,南洋帝國在印度大陸上的霸主地位。

如果成功的話,也將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次經典的冒險行動。

他們敢這樣子做,一方面就是因爲印度的形勢,另外一方面就是他們得到了足夠的情報支持,讓他們信心十足的來執行這一條。

其實米柱來到了這裡,他最感興趣的還是西方人,聯合艦隊的情報,偏偏可惜的就是這一支外來的力量,既是外來的又是剛剛來的,這就讓他們打入這裡極其的困難。

他們所處的馬達加斯加和非洲東海岸,又是中央情報局所沒有覆蓋的地方的,他們的情報觸角還沒有延伸到這一片地方去,這就令他們的情報工作難以開展,很難收集到對方的情報。

來柱也非常理解,情報局難以在這裡一帶展開工作。

因爲這裡這一切基本上都是剛剛開始,剛剛纔建立的,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想派入臥底,也都非常的困難,因爲對方的構成不是白種人就是黑種人,像他們以南洋軍爲主的黃種人是非常少的,他們無法通過派出臥底或者是情報人員前去收拾情報的方式,只能是暗地裡派人去收買對方的人員獲得情報。

但是想去收買他們都難,因爲雙方之間沒有什麼接觸,就連去馬達加斯加一帶做生意的人都少,他們就無法使用傳統的方式:通過商人前去該地方進行交易,然後打聽情報或者是收買對方的高級人員,從而獲得情報。

但是雙方根本就沒有接觸,沒有進行貿易,這就令他們傳統強招中的這一招根本就無法實行,也就讓他們收集的情報非常的困難。

即使是李易之跟海軍進行了深入的合作,往該地方派出大量的偵探船,對對方的信息進行了追蹤,但是仍然是沒有獲得什麼有效的消息。

對於西方人的艦隊,他們瞭解的不多,對於其內部權力架構和組成知道的也有限,他們對於這支龐然大物只能派出無數的偵探船,去布控,去了解對方的行蹤。

所以李易之他對於自己這方面的工作也是非常的慚愧,他說道:“偏偏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但是我們對它瞭解卻是非常的少。”

米柱他也感到嘆息,那就是李易之的那句話,他們最強的敵人,偏偏對他們的瞭解又是最少的,南洋軍交戰,習慣性的單方面的透明,沒有這些優勢,他們打仗都沒有什麼底氣。

第119章明君第585章御前侍衛第719章炮擊果阿第708章破城第175章封地第422章喜事成雙第722章反擊第707章策反第137章交鋒第755章危機第866章欣欣向榮第173章戰略佈局第971章應對策略第171章扔蛋糕第103章偷襲第835章惡劣後果。第473章第364章西南有變第986章朝廷矛盾第928章柳暗花明第728章老舊帝國第853章戰略安全第504章雪夜交戰第492章國家利益第468章拖時間第188章爭端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241章力量壯大第981章坐困愁城第1028章平凡生活第384章援軍第842章開國大典第885章新的形勢第126章入職第4章自宮第910章卑鄙第729章帝國危機第811章暗算第103章偷襲第978章領先優勢第932章佯攻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269章救援第453章王宮激戰第392章折辱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75章不俗亮相第882章準備大戰第414章攻打第973章鐵桿盟友第483章餘孽第167年山雨欲來第694章舊裝備第967章和談無望第428章處置第793章無力第295章處理意見第239章租界第606章坐而論道第406章爭鬥第615章李旦南下第967章和談無望第980章圍困城市第842章開國大典第628章婚事第277章蓄勢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892章卑鄙追捕第936章認錢不認人第285章朱常洵第179章準備籌辦第784章出走第970章融合政策第120章公祭第212章女戰神第940章和平解決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169章風起雲動第242章品茶第940章和平解決第603章不得不戰第635章揚帆南洋第437章形勢不妙第987章政見不同第831章攻防轉換第905章柳暗花明第999章籌劃大戰第787章跳坑第39章接收東廠第8章計策第390章攻敵第217章爲難第182章接見第809章豐厚待遇第726章佔領果阿第360章賊心不死第671章和親第198章新婦第483章餘孽第410章鑽空子
第119章明君第585章御前侍衛第719章炮擊果阿第708章破城第175章封地第422章喜事成雙第722章反擊第707章策反第137章交鋒第755章危機第866章欣欣向榮第173章戰略佈局第971章應對策略第171章扔蛋糕第103章偷襲第835章惡劣後果。第473章第364章西南有變第986章朝廷矛盾第928章柳暗花明第728章老舊帝國第853章戰略安全第504章雪夜交戰第492章國家利益第468章拖時間第188章爭端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241章力量壯大第981章坐困愁城第1028章平凡生活第384章援軍第842章開國大典第885章新的形勢第126章入職第4章自宮第910章卑鄙第729章帝國危機第811章暗算第103章偷襲第978章領先優勢第932章佯攻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269章救援第453章王宮激戰第392章折辱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75章不俗亮相第882章準備大戰第414章攻打第973章鐵桿盟友第483章餘孽第167年山雨欲來第694章舊裝備第967章和談無望第428章處置第793章無力第295章處理意見第239章租界第606章坐而論道第406章爭鬥第615章李旦南下第967章和談無望第980章圍困城市第842章開國大典第628章婚事第277章蓄勢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892章卑鄙追捕第936章認錢不認人第285章朱常洵第179章準備籌辦第784章出走第970章融合政策第120章公祭第212章女戰神第940章和平解決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169章風起雲動第242章品茶第940章和平解決第603章不得不戰第635章揚帆南洋第437章形勢不妙第987章政見不同第831章攻防轉換第905章柳暗花明第999章籌劃大戰第787章跳坑第39章接收東廠第8章計策第390章攻敵第217章爲難第182章接見第809章豐厚待遇第726章佔領果阿第360章賊心不死第671章和親第198章新婦第483章餘孽第410章鑽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