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作家宣傳養雞

bookmark

戰時的成都,依舊是那麼悠閒,似乎大轟炸也不能催快這座城市的腳步。

周赫煊三人驅車剛到城門口,就已經有不少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以後簡稱“文協”)成都分會的先生在此等候了,老舍下車逐一給周赫煊做介紹。

周文,四川人,1932年加入共黨,曾任左聯組織部長,現任文協成都分會總務部主任,馬上就要去延安主辦報紙,後出任陝甘寧邊區教育廳廳長。

李劼人,四川人,作家,實業家,代表作《死水微瀾》,現任文協成都分會總理事,新中國建立後任成都市副市長。

陶雄,江蘇人,劇作家,北師大外文系畢業,現任文協成都分會常務理事。

陳翔鶴,四川人,1939年加入共黨,沈從文的好基友,現任文協成都分會理事。

葉聖陶、朱光潛……這些有名的就不細說了,值得一提的是厲歌天。

厲歌天,河南人,筆名牧野,葉聖陶的女婿,文協成都分會理事,會刊《筆陣》編輯,現在的身份是作家,新中國建立後改行當電影編劇。但他的本職是轟炸機飛行員,並擔任飛行教官,曾多次執行轟炸任務,去年因病休養閒着寫文章。

直到1943年,厲歌天的疾病終於痊癒,並回到部隊接受陳納德的指揮。他一邊當空軍打仗,一邊當隨軍記者寫文章。有一次,美國記者麥克摩爾隨軍出發,駕駛員董世良介紹說,厲歌天也是隨軍記者。飛機升空後,兩個記者聊得正開心,董世良突然要上廁所,厲歌天馬上接替去做駕駛員,把麥克摩爾看得一臉懵逼,忙問中國空軍的隨軍記者是否必須要懂開飛機。

“周先生!”

“馮將軍!”

“舒先生!”

“……”

衆人紛紛上前問候,提得最多的,就是周赫煊前不久纔出版的《黑土》。

當晚,大家在成都城內舉行了慶祝文協成立兩週年的文藝晚會,第二天上午又是座談會。周赫煊、馮玉祥和老舍分別致辭講話,隨後討論今年的文藝救國工作,並重點探討了小說《黑土》中的抗日思想。

下午,周赫煊和文協成都分會的主要成員們,一起來到成都郊外的養雞場。

這座養雞場是中央大學農學院和金陵大學農學院共同創辦的,地址距離中央大學的牧場不遠,早在去年10月底就已經開始孵蛋養雞。

馮玉祥雖然在農林部被架空,但他卻不忘自己科學養雞推廣小組組長的身份。事實上,他拉着周赫煊來成都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宣傳養雞,剛進養雞場他就對衆作家說:“這裡的養雞是科學養雞,成本低,產蛋多,長得快,對老百姓大有好處。我希望大家認真看看,回去寫文章多做宣傳,爭取把那些有錢人都吸引過來學養雞。”

朱光潛迷糊道:“養雞還講科學?”

馮玉祥哈哈大笑:“朱先生,這你就不懂了,不管工業農業,搞生產就要懂科學。”

養雞場的負責人首先帶他們去看蚯蚓培育池,解說道:“我們共挖了十口池子,靠人畜糞便堆肥,足以提供數千只雞的日常消耗。”

只見池子裡密密麻麻全是蚯蚓,爬來爬去能把密集恐懼者看得頭皮發麻。

陶雄笑道:“這還真是個好主意,蚯蚓又不花錢,用來養雞不浪費糧食。”

養雞場負責人說:“不僅節約糧食,用蚯蚓輔以少量糧食餵雞,比單純吃糧食的雞長得更快,下蛋更早更大個。”

“快去看雞,快去看雞!”李劼人已經等不及了。

李劼人不僅是翻譯家、編輯、作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還是個實業家,曾出任民生機械修理廠廠長和嘉樂紙廠董事長,踐行實業報國的理想。就算沒有遇到周赫煊,他也會在明年全身心投入造紙行業,現在遇到科學養雞技術,李劼人立即有產生了興趣。

雞被關在整齊劃一的竹籠裡,養雞場負責人介紹說:“那邊養的是母雞,這邊養的是公雞。雞仔剛剛孵化出來,我們就要分類養殖,母雞專門用來下蛋,公雞則做肉食售賣。”

李劼人小時候也是苦出身,留學法國靠的是勤工儉學,他家以前也養雞的,頓時疑惑道:“剛孵化出來的雞仔怎麼辨認公母?”

養雞場負責人笑道:“這就要多虧周先生了,他發明的‘分肛法’非常好用,只需掰開小雞屁股就能辨認雌雄。”

“原來周先生還有這等本事。”衆人大爲佩服。

陳翔鶴說:“怎麼把雞都關在籠子裡?這也太不自由了。雞不自由就難以快樂,不快樂就長不好。我看農村養雞,都是要按時放養的,這樣養出的雞才能長得壯,不生病。”

養雞場負責人解釋道:“農村放養,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節省糧食,讓雞自己覓食;二是爲了健康,長期關着養容易生病。但我們科學養雞就不用這樣,因爲蚯蚓足以把雞餵飽,而且我們對雞舍定期打掃,保持通風,防止患病。關養的好處在於,可以減少雞的運動量,讓雞長得更快。”

陳翔鶴恍然大悟,讚歎道:“世間處處皆學問,受教了。”

其他人都是走馬觀花的看,心裡想着怎麼回去寫宣傳文章。李劼人則要細緻得多,他詳細詢問了各種數據,包括每天喂料多少,產蛋多少,幾個月能有經濟回報,看樣子已經動了開養雞場的心思。

周文已經接到組織命令要去延安工作,他在旁邊聽着種種數據,打定主意要把科學養雞方法帶去延安,於是說:“能不能給我一套詳細養雞資料?我想系統的爲民衆介紹它的好處。”

“當然可以。”養雞場負責人笑道。

馮玉祥說:“想開養雞場的可以找我,重慶那邊正在培訓技術員。主要是開科學養雞場的,只需支付少額技術諮詢費,就能獲得農林部技術員的定期指導!”

周文以前是上海左聯宣傳部長,名氣很大,別說周赫煊,就連馮玉祥都知道他是共黨的人,至少也是傾向共黨的人。

周赫煊低聲道:“延安那邊,已經有人把養雞技術帶過去了。”

周文愣了愣,隨即笑道:“多謝提醒。”

作爲宣傳酬勞,每個作家都拎了幾個雞蛋回去,馮玉祥身爲科學養雞推廣負責人,他還是可以調動一批經費的,送這點雞蛋綽綽有餘。

隨後的幾天,關於科學養雞的文章陸續見報,迅速在成都及周邊區縣引起熱議,不時有資本家前來打聽消息。

而正當周赫煊準備離開成都時,突然有人到旅店來拜訪:“周先生,《中國隊長》裡的劍仙李童林,可在現實中有原型人物?”

周赫煊迷糊道:“你問這個幹嘛?”

那人說:“我一直在尋訪高人學習道法,學成之後,就到前線去打日本鬼子!”

周赫煊對此人的腦洞佩服不已,隨口問道:“不知閣下尊姓大名?”

那人說:“我叫南懷瑾。”

011 裝逼過頭1008 文學論戰954 雨中831 藥廠297 論傳統武術666 妹妹111 死心118 抵滬995 朱紹良657 老蔣的參謀長672 採玉章1005 聖雄甘地605 斯諾採訪750 打飛機看奧運1024 貪腐809 詩歌朗誦566 新秘書上任977 具有中國思想的美國顧問484 絕代佳人362 我愛這土地079 滅口428 廬山別墅943 攪動天下905 波蘭覆亡和長沙勝利903 愛國將軍422 神仙打架247 推廣729 借刀殺人上架感言464 簽名遊戲996 抗戰期間的西北派系之爭466 周先生髮言716 爭論901 炸鬼子700 回程678 好戲開始103 丈母孃看女婿867 放映757 追趕857 八女投江296 薛瘋子1024 貪腐1037 史迪威和花生米121 合作413 新出爐的教科書502 丘胖子的知己249 上門557 不要跟哲學家聊天670 張恨水727 六親不認106 去東北950 教皇周赫煊340 莫斯科141 夜襲438 再勸617 外交連環套539 憂患1030 中英科學合作館428 廬山別墅123 國際友人984 雞同鴨講382 腦子是個好東西511 黃老之術279 震驚:女婿要上天!357 劇場版大船512734 周先生請506 駁斥595 名人匯聚1056 佈局207 赴魯賑災678 好戲開始079 滅口165 應對之計764 夾道歡迎823 周赫煊能做的949 牛津講座190 廣播電臺984 雞同鴨講230 新合夥人927 薄白學192 新書709 中國運動員到來157 去他媽的張宗昌012 拆皇帝家大門295 論戰472 修身、治國和心理學007 變天151 借錢403 中央大學也缺錢516 威爾斯與銀英傳439 國恥356 維烈416 巴蜀王518 嚴峻的問題232 仙俠小說470 論佛833 雞犬不留971 過渡153 學生們最痛恨的作家
011 裝逼過頭1008 文學論戰954 雨中831 藥廠297 論傳統武術666 妹妹111 死心118 抵滬995 朱紹良657 老蔣的參謀長672 採玉章1005 聖雄甘地605 斯諾採訪750 打飛機看奧運1024 貪腐809 詩歌朗誦566 新秘書上任977 具有中國思想的美國顧問484 絕代佳人362 我愛這土地079 滅口428 廬山別墅943 攪動天下905 波蘭覆亡和長沙勝利903 愛國將軍422 神仙打架247 推廣729 借刀殺人上架感言464 簽名遊戲996 抗戰期間的西北派系之爭466 周先生髮言716 爭論901 炸鬼子700 回程678 好戲開始103 丈母孃看女婿867 放映757 追趕857 八女投江296 薛瘋子1024 貪腐1037 史迪威和花生米121 合作413 新出爐的教科書502 丘胖子的知己249 上門557 不要跟哲學家聊天670 張恨水727 六親不認106 去東北950 教皇周赫煊340 莫斯科141 夜襲438 再勸617 外交連環套539 憂患1030 中英科學合作館428 廬山別墅123 國際友人984 雞同鴨講382 腦子是個好東西511 黃老之術279 震驚:女婿要上天!357 劇場版大船512734 周先生請506 駁斥595 名人匯聚1056 佈局207 赴魯賑災678 好戲開始079 滅口165 應對之計764 夾道歡迎823 周赫煊能做的949 牛津講座190 廣播電臺984 雞同鴨講230 新合夥人927 薄白學192 新書709 中國運動員到來157 去他媽的張宗昌012 拆皇帝家大門295 論戰472 修身、治國和心理學007 變天151 借錢403 中央大學也缺錢516 威爾斯與銀英傳439 國恥356 維烈416 巴蜀王518 嚴峻的問題232 仙俠小說470 論佛833 雞犬不留971 過渡153 學生們最痛恨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