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

中華朝的《禁伐法》所涉及的區域包含了黃河、長江沿岸的諸多地區。主要是配合相關水利設施以防止水土流失。正如沈廷揚所言這些地區中有不少的府縣亦是災害頻發的貧困區。發展經濟的需求與環境保護政策之間的對立一直以來都是這部法案遲遲不能爲國會所通過的宿因。此刻相同的問題再一次被沈廷揚當衆給提起不由地讓黃宗羲爲之一怔。不過他很快就恢復了平靜悠然地迴應道:“朝廷頒佈《禁伐法》是爲了保護黃淮、江淮流域的水土。禁的是私人的亂砍亂伐。朝廷扶植鄉鎮的工場是爲了爲了給當地的百姓提供餬口的差使。兩者怎可相提並論。”

然而沈廷揚還是以其一貫的倔強脾氣反駁道:“不管是於公還是於私,只要是開設工場總免不了要砍伐開荒。更何況對於一些府縣來說建什麼工場都沒有開木材場厚利。到那個時候誰能分得清公私,朝廷的法令還不是一紙空文嗎!”

“兩位大人莫要激動。其實這事也沒那麼針尖對麥芒。既然爲了朝廷的水利不能違反《禁伐法》開荒伐木,不如就爲相關地區的流民安排一些興修水利的工作吧。這樣一來既解決了興修水利的勞力問題,又讓這些地區的流民有所生計。”出面打圓場的是工商尚書羅勝。在尋常人看來向來注重商業利益的工商部本應竭力阻撓不僅無利可圖甚至還會妨礙一部分人富起來的《禁伐法》。可現實卻是工商部是內閣之中僅次於農林部與工務部力挺該法案的部門。要說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只因帝國海商對工商部的影響力遠大於木業行會。

衆所周知中華帝國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貿易出口國,從絲綢茶葉到棉布肥皂每一樣打着中華製造的商品都是世界各國的熱銷貨。但相對應的中華對外的需求卻要小得多。雖說滿艙而去空艙而歸的比喻多少有些誇張。但能像南洋、印度的稻米、原棉及非洲的銅、鐵礦石這般長期佔據中原市場的進口商品實在是少之又少。面對如此現狀那些風裡來浪裡去的海商自然是不願意就此坐以待斃。於是本着後世資本主義逐利的本性,這些帝國最富有的階層便開始利用手中的金錢與權勢在暗中爲帝國市場“製造”起對外需求來。而《禁伐法》便是這一系列“製造計劃”中最爲成功的一例。

相比帝國衆多支柱產業,木材行業年代雖久遠可其總體實力卻並不能同茶、絲、瓷等傳統的奢侈品行業相提並論,亦沒有棉布、肥皂、蠟燭等等新興行業受朝廷的關注。但無論如何木材行業終究是一項暴利行業。特別是南洋及美洲的一些珍稀的木材在富翁驟增的中原更是供不應求。在這種情勢下打壓國內的原木行業,從而穩固進口木材在國內的地位便成了海商們不二的選擇。當然光有商業利益的需求並不能讓這一計劃最終得逞。海商們還需一個正當的理由來爲他們自私的目的做幌子。於是乎工務部有關黃河、長江水土流失的報告立刻就吸引住了這些海商們的眼球。保護黃河與長江沿岸的水土預防水患,還能有什麼比這更爲充滿大義的理由?因此就算木業行會以及相關地區的地方保護勢力一再地阻撓着這部法案的通過。但商業利益的推動以及國家本身的需求最終還是讓《禁伐法》昭告了天下。

此刻聽羅勝這麼一說,黃宗羲與沈廷揚似乎就此停止了爭執。可這個時候作爲工務尚書的方以智卻突然開口道:“徵召流民充當勞力興修水利是歷朝歷代都曾用過的法子。其‘利’自然是顯而易見的。可其‘弊’卻也同樣是不容忽視啊。”

“方尚書可是在指僱傭流民的花費問題?”沈廷揚跟着接口道。

“沈大人說得沒錯。正是這‘孔方兄’的問題。”方以智慼慼然地兩手一攤道:“衆所周知我朝每年每部的預算都是有定額的。若無國會的首肯想要增加預算那可比登天還難。倘若現在爲解決流民問題而增聘勞工,則勢必會多出一筆花消來。需知興修水利的資金雖佔了朝廷的大筆預算,可相比其龐大的項目來說還是杯水車薪了一些。這會兒又突然加出了這樣一筆費用臣恐會影響到水利的建設啊。”

看着方以智略顯誇張的在衆人面前大倒苦水,羅勝忽然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可還未等他開口,一旁的黃宗羲卻以同樣無奈的口吻回絕道:“方尚書,不是朝廷不明白你那邊的困難。只是預算有限,厚了此就得薄了彼。更何況帝國的艦隊目前還在印度洋上同奧英聯軍作戰。羅尚書你說對吧?”

“黃首相所言甚是。朝廷的預算確實不多。”接了話頭的羅勝納悶着附和道。

眼見衆人將話題轉到了預算之上,剛纔爭論得最激烈的沈廷揚卻突然朝龍椅上的女皇叩首道:“陛下恕罪,臣等身爲臣子本該爲陛下分憂解難的。卻不想此刻卻爲此等俗事驚擾了聖聽。”

“哪裡的話,朕身爲一國之君,處理國政乃是朕的職責。難得今日諸卿當着朕的面據實暢談國事。若是卿等剛纔說得都是些歌功頌德的東西,那朕還不如回宮睡個回籠覺呢。”孫露的臉上露出了謙和而又公式化的笑容。在緩和了現場的氣氛後,她又跟着說道:“卿等剛纔討論的問題確實棘手。若是內閣預算實在太緊的話,不如就從內廷的預算中調撥吧。”

“陛下聖明。目前朝中大小事務均有定數。若是貿然裁減內廷的度用勢必會影響到陛下您的起居。更何況宮裡省一兩根蠟燭也不見得能多接濟幾戶人家。”黃宗羲躬身進言道:“陛下,依臣看來,流民一事還是得由各階層一同出力援助才行。”

“是啊,剛纔就商務部的報告所言海關今年的稅收又增長了不少。看來帝國的海商這些年的生意倒是越做越紅火了。”沈廷揚跟着話裡帶話道。

話聽到這份上羅勝總算是明白了。原來剛纔黃宗羲與沈廷揚大眼瞪小眼地吵了那麼半天敢情都是爲了套自己啊。不錯,此次《禁伐法》一經通過光是海關的稅收每年就可以淨增百萬。至於海商從中謀得的財富更是難以記數。而要他們爲黃淮地區的流民買單也不過是九牛身上的一毛而已。然而這些海商在計算自己的收入時向來是以十萬、百萬爲單位的,可要他們支出時卻往往得精細到一分一里。同這些海商打了多年交道的羅勝閉着眼睛都能想象得到當朝廷需要他們出錢時這些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正當羅勝猶豫着默不作聲之時,黃宗羲卻再一次開口道:“有道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相信帝國的商賈也一定都懂得這個道理吧。否則豈不是成了爲富不仁的奸商。”

事實上,對於海商們的如意算盤黃宗羲等人在很早以前看穿了。之所以會默許這些人如此利用朝廷的權勢,一來是礙於黨派間同商業協會的關係,二來則是爲了興修水利着想。畢竟正是由於海商的出力朝廷才能順利打破地方上的保護勢力從而通過《禁伐法》。而此刻若是再由海商出資解決流民問題,那興修水利的勞力酬金也跟着一併解決了。因此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上來看內閣在這件事上都是穩賺不賠的。而現在唯一的問題就看海商們如何兌現他們的承諾了。

終於羅勝放棄了爲海商進一步爭取利益的嘗試。好歹他也是堂堂的朝廷閣老,自然是比誰都清楚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更何況黃宗羲等人都已經在女皇面前把話挑得如此之明瞭。於是只見他欣然轉身向着女皇深深地一叩道:“陛下放心,此事臣會同商業協會各掌櫃好好談談的。”

“恩,卿等既然想出了法子,那朕也就安心了。不過朕作爲商業協會的股東之一在這事上也該起個頭纔是。這樣吧,先從朕的內簾之中調撥十萬銀圓設立撫災基金。”孫露滿意地頷首道。作爲一個君王而今的她更多時候充當的是一個仲裁人的角色。從外表看來當臣子們在底下爭論不休時,孫露往往只是坐在龍椅上靜靜地傾聽。但這並不代表她就此置身事外。在她看來有時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臣子們的一舉一動更能看清局勢。正如剛纔黃宗羲等人之間的爭論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是有關流民與《禁伐法》的討論,而是復興黨內部愈發複雜的關係。

相比當初那個由幾個年輕人組成的小社團,而今的復興黨已然成了天下第一大黨。從貴勳財閥到文士武夫,復興黨的勢力遍佈着帝國的每一處角落。然而復興黨在壯大的過程中其本身亦在不斷地變化之中。特別是其上層骨幹更是愈發分明地分成了商業協會派與士林派兩派。所謂的商業協會派自然是指以羅勝、李啓新等人爲首的同香江商業協會有着密切關係的骨幹。士林派則是像黃宗羲、陳邦彥等人這般出身士林的骨幹。雙方雖曾爲了共同的目標輔佐孫露登上皇位,然而在意識形態上兩者卻始終存在着差距。正如羅勝等人總是習慣性地站在商業協會的角度考慮問題,而黃宗羲等人心中的正朔情節則使他們對商業協會始終存有戒心。這些認識上的差異最終在楊紹清死後演變成了一條細微的裂縫。而隨着楊開泰的病逝這一裂縫開始變得愈發明顯起來。其最爲直接的表現莫過於像剛纔那番的針鋒相對。

心裡雖如此想着,孫露表面上卻並沒有向自己的臣子透露出更多的信息。卻見她好似剛纔什麼都沒發生一樣,隨手拿起了一份報告將話題一轉道:“黃卿家,《股例》目前頒佈得這樣了?”

女皇突然提到剛剛被國會通過的《股例》讓黃宗羲多少有些意外。但他還是冷靜地向女皇迴應道:“回稟陛下,財政、工商、警務三部已經抽調人員着手監督《股例》的實施。目前共查封非法股票三十七家,另逮捕了涉嫌詐騙的案犯六十四人。”

“前些時日市面上股票交易比較混亂。卿等辛苦了。”在聽完黃宗羲如數家珍的報告後,孫露隨意地點頭問道:“那負責此事的官員是何人?”

“稟告陛下是財政部的姚啓聖。”黃宗羲緊低着頭回答道。對於剛剛的被通過的《股例》黃宗羲的心情是異常複雜的。正如先前王夫之分析的那樣《股例》對內閣來說簡直就像是一個燙手的大山芋,真是接也不好,不接也不行。可誰讓國會的預算審覈迫在眉睫,無奈之下黃宗羲最終只能默認了這一結果。而在人員配置上他也力爭做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原則。

姚啓聖?孫露的腦海之中立即就反映出了那張看似玩世不恭卻又似看透世事的臉龐。說實話對於姚啓聖的印象孫露更多的是來自未來的記憶。雖不知此人在金融方面的能力究竟如何,但從記憶中其收服臺灣時所表現來的韌勁看來,此人至少不會是一個諾諾膽小之人。黃宗羲怎麼會選這樣一個“有趣”的人來負責此事呢?孫露在心中納悶着想到,不過表面上她還是應和着說道:“那一切就拜託卿等了。”

“遵命陛下。”黃宗羲拱手行禮後,忽然又像是想起什麼來似地向女皇進言道:“不過,陛下現在市面上有不少人以印度洋之戰爲由對外籌集錢款。朝廷是否應該就此事向百姓發表一下聲明?”

“卿言之有理。不僅是艦隊在印度洋上的作戰,以後朝廷事實一項政令都得向百姓公開說明,以免不法之徒乘機借次欺騙百姓。”孫露欣然頷首道。隨即她又向身旁的李海詢問道:“李帥,帝國的艦隊在印度洋上耗費的時間有些長了?朕想知道我們什麼時候能將奧斯曼的蘇丹請到談判桌前來?”

“回陛下,目前印度洋艦隊仍在阿拉伯海同奧英聯軍對峙。至於鄭森艦隊由於前次在拉克沙羣島蒙受了巨大損失急需補充新的戰艦,故無法北上與施將軍的艦隊會師作戰。”李海一改往日的自傲低頭回答道:“不過日前從印度洋傳來戰報稱施琅派商業協會的僱傭軍已經佔領了阿巴斯港。施將軍有心以阿巴斯港爲誘餌與奧英聯軍決戰。”

“決戰?看來卿等對自己的實力很有信心啊。”孫露聽罷努了努嘴道。

面對女皇的質疑,李海卻是信心十足地保證道:“陛下聖明,奧軍主力已在卡奇灣受重創,臣等有自信趁此機會將敵軍一舉消滅!”

【……325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 文字更新最快……】@!!

()

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12節 驚變(三)第15節 結社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298節 駕龍艦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33節 交易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13節 巾幗英雄第23節 君與臣(上)第6節 兵臨城下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21節 山海關第28節 蜀中攻略(五)第10節 《乙酉憲誥》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5節 痢疾!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2節 諜影重重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25節 孟津渡口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37節 揚帆第5節 科舉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28 十六鋪口當家行禮水城上下市民選官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17節 再戰松山(上)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20節 湯若望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十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21節 山海關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三十九節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第17節 首相的大計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9節 蘇州織工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1節 蜀中大西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16節 分歧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16節 八旗眷屬第十六節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二十六節第四十四節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38節 兩京風雲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6節 路(一)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二十節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第三十七節第10節 驚變(一)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十七節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23節 君與臣(上)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18節 國會(二)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6節 兵臨城下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
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12節 驚變(三)第15節 結社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298節 駕龍艦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33節 交易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13節 巾幗英雄第23節 君與臣(上)第6節 兵臨城下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21節 山海關第28節 蜀中攻略(五)第10節 《乙酉憲誥》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5節 痢疾!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2節 諜影重重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25節 孟津渡口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37節 揚帆第5節 科舉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28 十六鋪口當家行禮水城上下市民選官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17節 再戰松山(上)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20節 湯若望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十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21節 山海關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三十九節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第17節 首相的大計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9節 蘇州織工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1節 蜀中大西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16節 分歧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16節 八旗眷屬第十六節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二十六節第四十四節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38節 兩京風雲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6節 路(一)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二十節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第三十七節第10節 驚變(一)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十七節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23節 君與臣(上)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18節 國會(二)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6節 兵臨城下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