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李巖的提議

在出兵策略上,李巖和李自成,乃至和闖系的大部分將領都有所不同。

闖系諸將不知爲何,對陝西都有一種特別的執念。他們一直的想法便是打回老家,在西安稱帝。在此之前,出兵山東、乃至湖廣都是爲了這個目標。

而李巖的想法卻不同,除了提出免賦均田,收攏民心,鞏固現有的控制區外。還想着利用現有的兵力不斷擴張,因而在他的謀劃下,闖軍在東奪取了濟寧。在南鞏固了湖廣,還將兵力深入到江淮,採用一切手段打擊官軍。

在很久以前,李巖便認爲劉澤清暴虐寡恩,難成大事。提議李自成趁孫傳庭還未出陝,率部東向,從劉澤清手中奪下整個山東。然後引兵向北,進攻天津,繞過山川縱橫的陝西、山西等地,從東側攻取京師。

但李巖的方案得到了大部分闖系將領的反對,李自成亦不贊同。他更想利用劉澤清牽制官軍,免除與孫傳庭交戰時的後顧之憂,因而在出兵奪下濟寧之後便完全止兵。

在看到周顯出兵之後,李巖又提議李自成抽調兵力東向,奪取運河之西的兗州領地,以鞏固自軍的東翼。但李自成認爲劉澤清難成威脅,在擊敗孫傳庭之後再來收拾他也不遲,因而拒絕了李巖的提議。

實際上,當時有句話李巖沒說。他想要防備的是周顯,而不是劉澤清。

牛金星知道李自成和李巖觀點的不同,看李自成面露猶豫。他輕咳了一聲,向李巖道:“林泉,你也知道,李過將軍之所以駐兵商丘。除了震懾劉澤清外,還爲了防備駐紮在睢陽的許定國。許定國雖然已經歸降闖王,但私下仍然與官軍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李過將軍率部西撤,許定國再反叛怎麼辦?”

李巖道:“許定國此人老奸巨猾,爲保存實力而選擇歸降。當時小袁營背叛闖王,我軍無暇顧及他,這才准許其歸降,並許諾讓他保存其現有的兵力。這樣的人,只會因形勢而變,怎會完全忠心闖王?此時他如若敢反叛,令李過將軍剿滅即可,哪裡需用三萬精兵防備他。闖王,此刻許定國反叛遠比他將來反叛帶來的損害更少。我認爲此刻應該由您下令,強令許定國率部來汴京。如若他不聽號令,便不必再與他廢話,出兵拿下睢陽即可。”

李自成有點吃驚的看着李巖。他不明白平時和顏悅色,處處忍讓的李巖,爲何在此事上如此的堅持。

而旁側的牛金星顯然也對李巖的反應吃了一驚,目光呆呆的看着他。

李自成沉默了一會,說道:“林泉,你說的是有些道理,許定國此人確實不可信。我可以下令,但並不想逼的他在此時反叛,你可有什麼好的辦法?”

李巖看到李自成支持自己,明顯鬆了一口氣,說道:“這個好辦。許定國歸降之後,他手下的軍隊按理都應歸屬我軍。雖然許定國極力保持他對手下軍隊的控制,但明面上又不敢制止我軍與他手下將領交往。這段時間內,我們已經拉攏了一些他手下的將領。他明面上有三萬士卒,但如若他敢興兵反叛,至少有萬人會直接歸於我軍。許定國心知這點,只要我們讓李過將軍率部向西,嚴陣以待;同時再從汴京調一支軍隊向東進至杞縣,以此威懾許定國。許定國只要還有一點理智,就會老老實實的聽從您的指令行事。”

李自成點了點頭,“那如果許定國聽令,怎麼處置睢陽城?”

李巖道:“漢景帝時,以吳王劉濞爲首的七個諸侯國起兵反漢。劉濞以二十餘萬人在廣陵起兵,西渡淮水,連破數城。直到睢陽之時,樑王劉武據城苦守三個月,纔給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創造了機會。睢陽爲豫東重鎮,無論是向北、向東、還是向西,它都是避無可避的戰略要地。這樣的城池,絕對不能再讓許定國繼續把守。待其聽令之後,可以讓李過將領分兵一萬入駐睢陽。”

牛金星突然插嘴道:“這樣恐怕會引起許定國的不滿。”

李巖道:“他肯定會不滿,但總比再經歷一次小袁營之亂要好。對於這樣反覆無常的小人,根本不必對之太過客氣。”

李自成想了一會,點頭道:“那就這樣辦吧!如若許定國聽令,就讓他和李過一起西來。有李過在,他不敢亂來。但這麼一來,在東面,我軍便只剩留在濟寧的兩萬兵卒了,我稍微有點擔心賀錦。”

李巖雙手抱拳,向李自成道:“闖王,我正要給你說此事呢!屬下想去濟寧。”

李自成奇道:“你這時候去濟寧幹嗎?洛陽的戰事,怎麼離得開你。”

李巖道:“洛陽那邊有劉哨總負責,又有闖王您親自坐鎮,不會有什麼大的變故。反而在山東,情勢可能在月內便會發生逆轉。”

李自成皺眉道:“逆轉?怎麼逆轉?”

李巖回道:“周顯攻破劉澤清,收復整個山東,進而進軍歸德,從東翼牽制我軍。”

牛金星淡淡笑道:“林泉,你有點太看重這個周顯了吧!據我所知,他手下不過兩萬餘士卒。劉澤清兵力數倍於他,即使不能擊敗周顯,應當也不會如此快的落敗吧!”

李自成也點了點頭,對牛金星所說的也十分贊同。

李巖說道:“闖王,屬下與周顯爲舊識。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一見如故。在屬下被陷害入獄之前,和他一直有書信往來。後來屬下參見義軍,備受闖王看重。而他在大明軍中步步高昇,成爲叱吒風雲的百勝將軍。屬下因爲之前的關係,對他的一切都有所關注,特別是他的打仗風格。他戰陣多變,行軍譎詐。擅長長途奔襲,穿插攻擊,很多時候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以分割消滅敵軍爲目標。他還有一個最顯著的指揮特點,就是面對強敵,擅長以多打少。或許在整體上,他的實力遠遜於敵軍,但在局部上,他佔有絕對的優勢,這是他每次都能取勝的關鍵。劉澤清不是他的對手,短時間內肯定能見分曉。”

第八十二章 李自成入京第三百二十二章 松山前線第五百八十九章 馬紹愉議和之舉第一百三十章 形勢驚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爭執第二百一十六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三十三章 尾聲第948章 議和3第八百五十九章 沂州攻防7第四百二十七章 范文程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請戰第六百一十章 松山之戰16第一百五十五章 勸服楊嗣昌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城王家第三百零二章 掌控鹽場第一百章 相交第八百零七章 震遼陽3第四百二十八章 林慶業升任副將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十章 山東之局10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遼三途3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賊第二十一章 萌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寵第956章 李自成的選擇第八百六十四章 俘虜第五百零六章 劉廉到訪2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兵前序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二百四十八章 逃荒老者第五百三十四章 決戰皇城島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志通的抉擇第一百零五章 李信李巖第六十六章 京師第四百二十四章 李巖南陽獻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萊州局勢第二百零三章 提前準備第三十章 收心第二百零六章 羅汝才的佈局第四百七十五章 盧象升聚將2第四百七十三章 分兵出海第一百零七章 比試第三十四章 攻入滕縣2第五百三十章 對峙3第七百七十七章 離間之計4第七十四章 寒門進士第四百七十四章 盧象升聚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眼定情第八百五十五章 沂州攻防3第五章 克惰第八百九十四章 濟南城亂第九百六十六章 京畿形勢第三章 志向第六十七章 京師2第四百零七章 生擒俘虜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鮮停戰第九百三十三章 尾聲第一百七十章 應對之策第八十六章 大勝第三十五章 攻入滕縣第九百六十三章 清軍入關2第六百一十一章 松山之戰17第六百三十二章 獻禮第八十一章 出京11第九百二十二章 第一軍第七百八十一章 天下態勢3第六十六章 縣衙被破第950章 出外第九百八十五章 海上遭遇2第九百四十章 新幣鑄造第四百零二章 組建五營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九百三十七章 奪臨清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謝遷歸服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巖南陽獻策2第七十八章 出京6第一百二十章 金狼汗旗第五百一十六章 清軍兵力第六章 山東之局6第一百六十八章 殿試2第二百三十五章 滅虜之策3第九百五十六章 三層體系第一百三十一章 搏殺之局第六百一十九章 周顯嘆形勢第九百八十四章 海上遭遇第九百零二章 穩固濟南第二章 兄長第七十六章 出兵剿匪第九百一十章 崇禎帝的旨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多爾袞的謀劃第943章 朱慈烺2第十六章 少年性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州血戰5第六百五十章 詐言4第一百一十章 四封塘報第九百三十一章 渡河第四十六章 逃跑
第八十二章 李自成入京第三百二十二章 松山前線第五百八十九章 馬紹愉議和之舉第一百三十章 形勢驚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爭執第二百一十六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三十三章 尾聲第948章 議和3第八百五十九章 沂州攻防7第四百二十七章 范文程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請戰第六百一十章 松山之戰16第一百五十五章 勸服楊嗣昌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城王家第三百零二章 掌控鹽場第一百章 相交第八百零七章 震遼陽3第四百二十八章 林慶業升任副將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十章 山東之局10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遼三途3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賊第二十一章 萌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寵第956章 李自成的選擇第八百六十四章 俘虜第五百零六章 劉廉到訪2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兵前序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二百四十八章 逃荒老者第五百三十四章 決戰皇城島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志通的抉擇第一百零五章 李信李巖第六十六章 京師第四百二十四章 李巖南陽獻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萊州局勢第二百零三章 提前準備第三十章 收心第二百零六章 羅汝才的佈局第四百七十五章 盧象升聚將2第四百七十三章 分兵出海第一百零七章 比試第三十四章 攻入滕縣2第五百三十章 對峙3第七百七十七章 離間之計4第七十四章 寒門進士第四百七十四章 盧象升聚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眼定情第八百五十五章 沂州攻防3第五章 克惰第八百九十四章 濟南城亂第九百六十六章 京畿形勢第三章 志向第六十七章 京師2第四百零七章 生擒俘虜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鮮停戰第九百三十三章 尾聲第一百七十章 應對之策第八十六章 大勝第三十五章 攻入滕縣第九百六十三章 清軍入關2第六百一十一章 松山之戰17第六百三十二章 獻禮第八十一章 出京11第九百二十二章 第一軍第七百八十一章 天下態勢3第六十六章 縣衙被破第950章 出外第九百八十五章 海上遭遇2第九百四十章 新幣鑄造第四百零二章 組建五營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九百三十七章 奪臨清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謝遷歸服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巖南陽獻策2第七十八章 出京6第一百二十章 金狼汗旗第五百一十六章 清軍兵力第六章 山東之局6第一百六十八章 殿試2第二百三十五章 滅虜之策3第九百五十六章 三層體系第一百三十一章 搏殺之局第六百一十九章 周顯嘆形勢第九百八十四章 海上遭遇第九百零二章 穩固濟南第二章 兄長第七十六章 出兵剿匪第九百一十章 崇禎帝的旨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多爾袞的謀劃第943章 朱慈烺2第十六章 少年性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州血戰5第六百五十章 詐言4第一百一十章 四封塘報第九百三十一章 渡河第四十六章 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