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難撤途中

遼東地域廣闊,滿清兵力不足。最初,爲了維持內部的穩定,以便有足夠的兵力出外征討,努爾哈赤對治內漢民採取了最爲嚴厲的政策。凡是據城不降或者不服從命令的漢人,就會實施最嚴厲的鎮壓、屠殺。被俘的漢人強迫剃髮易服,且多被編入女真人家爲僕役、或編入農莊爲農奴。

這樣的措施在短期內收到了成效,使滿清大體上維持了穩定。但隨着濫殺和奴役的漢人百姓越來越多,許多漢人不堪奴役,開始了激烈的反抗。他們刺殺落散的清軍士卒,向井水中投毒,甚至聚衆直接抗擊強大的清軍。哪怕是同歸於盡,也要對清軍造成傷害。

後,皇太極繼位,一改努爾哈赤之前的嚴厲政策,開始採用比較溫和的統治方式。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的主張,施行“編戶爲民”的政策。漢民由農奴恢復爲民戶,雖然遼東的漢民依舊苦不堪言,但比着以前卻改善了很多,滿漢的矛盾得到了緩解。特別是皇太極力主消除滿漢隔閡,大量重用漢人,也使得漢人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大量漢人,特別是那些識文斷字的文人開始忠於滿人,爲他們入主中原出謀劃策。

從後世的評價來看,努爾哈赤是一個精明的酋長,而皇太極纔是那個最終讓滿清有實力入主中原的帝王。至少從兩者對待漢人的不同態度和收到的成果來看,這個評價是完完全全正確的。

經過皇太極的一系列改制,滿清的統治得到鞏固,內部的矛盾基本上完全消弭。因而,在屢次與大明的戰爭中,滿清便能聚集起足夠的兵力,全力對外。而遼東的漢人除了直接參與戰爭外,還負責運輸糧草和提供其他的一些協助。要是沒有這些漢人,只有百萬人口的滿人如何能夠入主中原?

但即使如此,隨着滿清攻佔的地盤越來越大,其需要駐防的地點也越來越多,他們兵力不足的劣勢逐漸開始顯現出來。大量兵卒被調往前線,造成內部兵力空虛。當然,這還有另一層原因。滿清佔據遼東多年,內部遭遇的抵抗越來越弱,也讓他們感覺沒有再留守大量兵卒的必要。

要不是多爾袞和豪格的這次皇位之爭,在盛京瀋陽都不會有多少兵卒,更不用說其他的普通戍堡。

一千二百餘明軍從遼陽離開之後,藉助於自軍全部爲騎兵行動迅速、來去自如的特點。一路向南,過堡拆堡,過屯攻屯。遇難而退,見易則入,就一路就這麼攻殺過去,無數毫無防備且兵力孱弱的清軍屯堡被攻破,並留給追擊的清軍一片殘破。

實際上,這也要多虧那些清軍。他們不僅想盡快攻滅這支明軍,還想將這件事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因而即使到追擊的時候,他們仍舊沒有將有支明軍在遼東腹地的消息廣而告之自己治下的百姓。也正因爲如此,明軍纔會如此順利。

在廣闊的遼東平原上,到處散落着從屯堡裡逃出來的普通百姓。他們向追擊的清軍通報自己看到的,甚至是有點添油加醋的情報。但傳來的信息太過雜亂,一會是東邊的戍堡被攻,一會是西邊的驛屯被破,真假混雜。讓追擊的清軍有點摸不清頭腦,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正常情況,這支明軍從遼陽離開之後,就應該隱藏蹤影,以最快的速度向南逃。但這支明軍的大致方向雖然也是向南,但他們卻絲毫沒有隱藏自己行蹤的打算。反而大張旗鼓的攻堡打屯,好似故意將事情鬧的人盡皆知一樣。雖然忽東忽西,飄忽不定的打法可以做到暫時誤導清軍。但這樣做也間接暴露這支明軍的行蹤,而且隨着越來越多的信息傳來,讓清軍對明軍的人數和大致方向有了基本的瞭解。

毫無疑問,明軍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海、蓋二州逃回復州。既然知道了這個,那一切就好辦了許多。李率泰派出快騎前去海州,令尚可喜率部北上,共同夾擊明軍。而尚可喜知道之前是自己放四千明騎進入遼東,擔心將來自己受到責罰,在此事上也全力配合。不僅派兵基本上阻斷了明軍南去的所有道路,還親自率數千騎兵北上。而勒克德渾在此時也率部從青臺峪堡方向回撤,與李率泰他們會和。

勒克德渾與李率泰他們會和之後,在北的清軍騎卒數量已達一萬五千,還有不少當地屯堡的戍卒前來支援。幾人商議之後,將全部清軍分爲數股,彼此相距不遠,一起前行。除此之外,

他們還派出不少哨騎一路探查明軍的動向。只要發現明軍,就向天空發射響箭,周圍清軍便向響箭處彙集。

而明軍爲了自軍不被發現,也不得不派出哨騎攔截他們,並在別處發射響箭來誤導清軍。哨騎的廝殺不像大軍的對戰,幾千,上萬人的搏殺,但其殘酷的程度卻絲毫不遜。只要看到對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爲一旦對方將消息傳遞出去,或者發出假的消息,都將對大軍的行動產生直接的影響。

短短几日時間,明軍便損失了二百餘人,而且都是擅長追蹤和探查的哨騎。但即使如此,南北合擊的清軍仍舊不斷逼近,而且他們的方向基本上是正確的。遼東多山林,便於隱藏,但這並不表示可以永久隱藏,特別是躲避的範圍在逐漸縮小的時候。

明軍確實在遼東掀起了軒然大波,但此刻卻也讓自己陷入了絕境。一路的奔波、持續不間斷的戰鬥,士卒疲憊,軍心也有點波動,特別是那些新近歸附的清卒。雖然對清軍的恐懼逼的他們不得不和明軍繼續待在一起,但心中的後悔和波瀾是難免的。

吉木叫來馬大瑞,問道:“你需要多少兵卒?”

馬大瑞道:“二百,必須都是軍中老卒,而且還要是會駕馬的熟把式。”

吉木點了點頭道:“好,剩下的兵卒你隨便去挑。另外,帶上耿繼茂,關鍵時刻可以利用他的身份保命。”

馬大瑞立正身子,恭恭敬敬的向吉木拜道:“遊擊,我還有這些兄弟的老小就拜託你幫忙照顧了。”

吉木道:“放心。只要我活着一日,便保他們衣食無憂。即使我死了,軍門他也會如此。”

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發第八百四十一章 威逼誘導第一百一十章 四封塘報第三百二十六章 船援松山3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宏圖第六百五十三章 劉澤清的圖謀第九百三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船援松山3第九百七十一章 淄博瓷器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達萊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誘騙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和之策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巖出策第六百零七章 松山之戰13第九百二十章 襲營2第三百三十八章 宮中閒話第六百六十四章 變故2第五百七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7第八百九十五章 全線大勝第二十七章 李定國的想法第六百二十六章 買賣生意第四十章 出軍第四百三十六章 土豆的育種第五十九章 審問第八百八十四章 兵出陝西第八百零一章 剛阿泰第八百七十三章 南向招才第八百六十八章 兵圍淄博第九十三章 豫地戰局第三百三十章 回京聽宣3第八百三十三章 逃脫上船第九百三十四章 協議第一百七十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愁思第三百零三章第九百一十八章 夏魁元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第五百六十六章 處理第六十一章 審問3第八百二十六章 震遼陽22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志通的抉擇2第二百四十章 挾蒙出兵第九百零一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二百三十六章 啓用盧象升第六十九章 京師4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7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第一百零五章 李信李巖第八百七十九章 平抑物價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潛的反擊第六十四章 佈局第六十七章 狠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城中驚變2第二百九十三章 屠殺2第十四章 山東之局14第五百零一章 安撫金州第八百零二章 出征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第七百七十九章 天下態勢第七十七章 出京5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六十七章 狠人第九百一十章 崇禎帝的旨意第八百一十六章 震遼陽12第四百九十三章 李率泰的抉擇第四百零八章 戰果磊磊第五百一十三章 孔有德出兵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奇第二百三十五章 回家第八百三十七章 海上奪利第955章 擴兵第五百二十六章 渡河2第六十六章 京師第959章 出兵2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二百二十一章 張獻忠出川第二百八十九章 破賊2第五百一十二章 戰四方第五百一十四章 物資運送第一百八十九章 遊擊將軍第三十二章 進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席宴衆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圖爾海出兵歸化第六百六十二章 抄家4第三百二十三章 松山前線2第九百二十九章 送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礦工礦場第五百二十二章 戰四方3第八百一十七章 震遼陽13第三百二十八章 回京聽宣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歸屬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發援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來第九百三十一章 渡河第五百六十九章 朱仙鎮官軍慘敗2第四百四十章 謝遷歸服2第五百五十九章 侯方域來訪第四百五十八章 李定國的決議第二十四章 改軍制第四百二十章 返回大明
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發第八百四十一章 威逼誘導第一百一十章 四封塘報第三百二十六章 船援松山3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宏圖第六百五十三章 劉澤清的圖謀第九百三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船援松山3第九百七十一章 淄博瓷器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達萊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誘騙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和之策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巖出策第六百零七章 松山之戰13第九百二十章 襲營2第三百三十八章 宮中閒話第六百六十四章 變故2第五百七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7第八百九十五章 全線大勝第二十七章 李定國的想法第六百二十六章 買賣生意第四十章 出軍第四百三十六章 土豆的育種第五十九章 審問第八百八十四章 兵出陝西第八百零一章 剛阿泰第八百七十三章 南向招才第八百六十八章 兵圍淄博第九十三章 豫地戰局第三百三十章 回京聽宣3第八百三十三章 逃脫上船第九百三十四章 協議第一百七十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愁思第三百零三章第九百一十八章 夏魁元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第五百六十六章 處理第六十一章 審問3第八百二十六章 震遼陽22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志通的抉擇2第二百四十章 挾蒙出兵第九百零一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二百三十六章 啓用盧象升第六十九章 京師4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7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第一百零五章 李信李巖第八百七十九章 平抑物價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潛的反擊第六十四章 佈局第六十七章 狠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城中驚變2第二百九十三章 屠殺2第十四章 山東之局14第五百零一章 安撫金州第八百零二章 出征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第七百七十九章 天下態勢第七十七章 出京5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六十七章 狠人第九百一十章 崇禎帝的旨意第八百一十六章 震遼陽12第四百九十三章 李率泰的抉擇第四百零八章 戰果磊磊第五百一十三章 孔有德出兵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奇第二百三十五章 回家第八百三十七章 海上奪利第955章 擴兵第五百二十六章 渡河2第六十六章 京師第959章 出兵2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二百二十一章 張獻忠出川第二百八十九章 破賊2第五百一十二章 戰四方第五百一十四章 物資運送第一百八十九章 遊擊將軍第三十二章 進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席宴衆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圖爾海出兵歸化第六百六十二章 抄家4第三百二十三章 松山前線2第九百二十九章 送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礦工礦場第五百二十二章 戰四方3第八百一十七章 震遼陽13第三百二十八章 回京聽宣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歸屬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發援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來第九百三十一章 渡河第五百六十九章 朱仙鎮官軍慘敗2第四百四十章 謝遷歸服2第五百五十九章 侯方域來訪第四百五十八章 李定國的決議第二十四章 改軍制第四百二十章 返回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