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

一個軍官又是被打翻在地,他捂着脖頸處,口中呵呵連聲,脖頸的甲葉被破開,銃彈射了進去,鮮血不斷的噴出來,在空中瀰漫着血腥的氣味。

每一次排銃的怒吼,周圍便是一片死傷,一片慘叫哀嚎。鄂申的眼睛都紅了,都是武勇的八旗猛士,就這樣連施展的機會都沒有,便被打得死傷累累。

戰馬一聲嘶吼,前蹄揚起,猛然掙脫了鄂申,瘋了似的前衝後撞,又踢又咬。一會兒工夫,便帶着冒血的傷口不知跑到哪裡去了,把躲在其後的鄂申暴露出來。

又是一排火銃打來,鄂申被一個親兵撲倒,但右腿卻是一陣劇痛,倒在地上站不起來。一顆鉛彈打折了他的小腿骨,血肉模糊的一團。

完了!鄂申心中悲涼,在官道上拉得長長的軍隊,有長度沒厚度,被這猛烈的伏擊打得傷亡慘重,想集結衝鋒,已是難了。而且明軍居高臨下,以騎射著稱的八旗又如何發揮戰力?

親兵背擡着鄂申向官道另一側逃竄,以躲開明軍的射擊範圍。這時,已經有軍官組織士兵向坡地上的明軍發起了進攻。

射向官道上的子彈少了,明軍在調整,目標已經是向上衝鋒的清兵。

一個尖利的聲音響徹雲霄,這個號笛聲,大明稱之爲天鵝聲!

震耳欲聾的火銃齊射聲響起,最前方那單膝跪着的火銃兵,還有身後立着的一排火銃兵一齊開火,一排灼熱的火光閃過,濃密的煙霧同時騰起。

隨着火銃的巨響。這次密集的齊射,使衝在前面的清兵倒下了一片。

明軍依據地形,列出了類似散兵線的陣勢,以四排火銃兵輪流射擊,或視情況兩排齊射。保持着火力的密度和持續。

清兵身上冒出了一團團血霧,淒厲地喊叫着滾倒在地。彈丸沒什麼穿透力,也因此破壞力更強,他們被鉛彈打入體內,裡面的內臟多數會被震壞。

就是前面那些身批重甲,手持盾牌的清兵。也有大批被打翻在地。即便鉛彈沒有打穿他們的重甲與厚實盾牌,但是彈丸的強大沖擊力,只要打在他們身上,所有力量都要他們的身體來承受,被打中的地方。就算彈丸沒有穿透甲冑,他們的骨頭與內臟還是會受到傷害。

一個清兵軍官捂着自己的右側胸口,那裡不斷的冒着血,左手還提着一個大盾,跌跌撞撞地往前走着。再次的排槍響起,他被幾顆鉛彈打中,向後摔飛出去,滾下了坡地。

箭矢在空中飛過。明軍隊列中響起了慘叫,陣亡者和傷兵立刻被拖到後面,又有士兵補上了他們的位置。

範圍的打擊差不多了。明軍整個戰線開始橫向收縮,士兵們站位開始緊湊,使得進攻的清兵要面對更猛烈、密集的火槍攢射。

武勇、技藝全無用處了,動作再快也快不過出膛的鉛彈,再不怕死,也很難衝到明軍的面前。從官道衝殺上來的清兵。沒有厚重的戰陣支撐,便形成不了源源不斷的進攻。如同浪頭撞上礁石。被明軍持續不斷的火槍攢射所擊退,在坡地的雜草、灌木叢中留下橫七豎八的悽慘屍體。

“衝啊。殺啊!”投降的兵將們發出吶喊,給自己壯着膽、鼓着勁兒,在明軍軍官的督促指揮下,衝了上去,密密麻麻的刀槍亂砍亂刺,將想繞官道的清兵斬殺殆盡。

這些踏着雜草、灌木想繞過官道的清兵已經被明軍的火槍打得七零八落,傷亡慘重,後面大隊又遭到了襲擊,沒有後續人馬跟進,倒被投降的兵將們撿了個便宜。

八旗,竟是如此不堪一擊?曾經在這些降兵眼中不可戰勝的滿蒙八旗的形象正轟然倒塌,他們膽子愈壯,吶喊鼓譟聲更響亮。

坡地上的明軍向前移步,長長的陣線象一道鐵牆向清兵壓了過來。官道上橫七豎八倒滿了人和馬的屍體,跑到官道另一側的清兵個個臉色驚惶,心中充滿了恐懼和悲涼。

喊殺聲從遠處傳來,還偶爾有火銃的轟鳴,李承爵所部帶着大批義勇和易幟的降兵從後面兜殺過來。

本來是佯攻,但攻勢卻順利得令人瞠目,清軍營寨已經亂成一團,明軍和義勇們剛剛抵近,便有大批的降兵跪倒繳械,還有斬殺有得的嚮明軍邀功獻媚。得到報告的李承爵這才知道清軍已經完全崩潰,立刻全軍盡出,沿着官道追殺而來。

完了!鄂申巴圖魯自知難逃生天,此時倒冷靜下來。此非戰之過,實是人心之變啊!從撤出麗水,到被阻擊,再到現在,近三萬的人馬路上跑掉了多少,投降叛變了多少,而實際上真正戰死的又有多少?

可惜啊,八旗勇士竟連縱馬馳騁,展現武技的機會都沒有。鄂申苦笑了一下,撐着一杆長槍用力站起,環視着周圍,大聲道:“大清國的勇士,可有屈膝投降、懦弱貪生之輩?今已至此,唯有死戰到底,爲國捐軀——”他的聲音驟然高昂,右手揚刀一指,怒吼咆哮道:“爲了大清,衝啊!”

“衝啊!”

只剩下一千多的滿蒙八旗,爆發出了最後的瘋狂,舉着兵器,吼叫着向坡地上的明軍衝去!

“開火!”在天鵝音之後是軍官聲嘶力竭的吶喊。

震耳欲聾的爆響,火銃齊射,疾風暴雨似的鉛彈噴射而出,在清兵隊伍中爆起大股血霧。

“開火!”

“開火!”

命令就是吼叫,聲響之大,甚至蓋過火銃發射的聲音。

一排排火銃不斷噴出濃密的白煙,一陣又一陣的轟射,清兵瘋狂,明軍也瘋狂,寒風中。刺鼻的硝煙,還有令人反胃的血腥之氣,不斷瀰漫飄蕩……

兵敗如山倒,浙江的十餘萬清軍在撤退途中或被阻擊,或被截擊。或被追擊,狼狽不堪,說是土崩瓦解也不爲過。

總兵鄭斌逃到紹興,兵馬盡行譁散,只餘兩名親兵,爲百餘鄉民圍攻擊斃;副將蔡元、何成節等率兵馬投誠;“平南將軍”都統貝子賴塔於途中受傷。半路而亡;都統鄂申巴圖魯、副都統布顏圖斃於陣中,其餘什麼章京以下滿洲官將死傷者無數……

最後,竄入杭州的殘兵敗將不足五千,漢兵綠旗幾乎沒有,滿蒙八旗仗着有馬匹可騎乘。方在攔截阻擊中得以逃脫。沒等他們喘息已定,四面八方的明軍已經層層包圍過來,四個軍,十三四萬人馬,再加上鄉勇義民,足有二十萬之衆,把杭州圍了個水泄不通。

稍加休息整頓,明軍便架炮攻城。上百門大炮猛轟濫炸,守城清軍驚惶莫名,雖是拼死頑抗。卻擋不住明軍氣勢如虹的猛烈攻勢。

一日之內,明軍已經轟塌城牆十餘丈,在各種炮火的掩護下,大隊明軍殺入城中,杭州城破。

最後的戰鬥在滿城展開,清軍拒絕投降。頑抗到底。滿人男女壯健者“俱登城佐守”,老弱者也吶喊助威。戰鬥血腥而殘酷。明軍用各式火炮猛烈轟擊,發射火箭進行火攻。步兵則持火銃刺刀輪番衝殺,最終以傷亡千人的代價攻破滿城。整個滿城斷壁殘垣,幾被夷爲平民;城內屍體枕籍,滿人幾無生者。

杭州滿城戰鬥結束,意味着大江以南的成建制清軍全部被殲滅。剩下個別州縣,不須攻打,或主動歸降,或傳檄可定。

“半壁江山啊!”朱永興心中慨嘆,這是用無數鮮血和人命奪取的,代價是高昂的,可也是值得的,暴虐統治被摧毀,野蠻、愚昧被掃除,還民衆一個明朗的天空,一個安樂的生活。而自己的路,還遠着呢,卻不是下面這些人所能理解的。

“掃除妖氛,江南已定,恭賀殿下成就不世之功。”

“殿下英明神武,建大明中興第一功。”

“爲大明賀,爲聖上賀,爲殿下賀。”

……

祭拜孝陵,既然要作爲一個政治宣言,朱永興自然邀請了很多名人士紳前來觀禮。時間還有些日子,已經有不少人前來,朱永興便少不得要召見宣慰,以示其禮賢下士,不負仁厚之名。

其實呢,朱永興並不喜歡這些人,在清方統治區遵制剃頭,以明朝“遺民”自居,既不能見危授命,卻還能義形於色地痛斥“奸臣”以顯示自己纔是正人君子。

比如錢謙益便在座,本來是心情激動地受到邀請,卻飽受旁人的白眼。這讓朱永興想到了被東林黨及民間戲曲斥罵爲“大奸臣”的馬士英,以及東林黨人顛倒黑白的能力。

馬士英在弘光朝是否是大奸大惡之人且不必說,但他就算在唐、魯兩政權中成了過街老鼠,也並沒有因此就轉降滿清,而是盡力以抗清的實際行動改變自己過去的不佳形像。歷史文件證明,馬士英曾經多次參加渡錢塘江攻餘杭、富陽以及會攻杭州之役;浙東兵敗後,馬士英逃入四明山削髮爲僧,最後被俘就義。單說這氣節,也實屬難能可貴。

馬士英之死明明沒有任何疑問,東林黨人也承認是“事具國史”,卻偏偏加一段“野史”,故意寫馬士英被俘後,大鋮、國安父子投降,暗示馬士英也同時投降了,隨後清廷發現馬士英、阮大鋮、國安父子有通敵文書,於是纔將已經投降的馬士英等人殺害。

就象弘光朝覆滅時,大臣殉難的有高卓、張捷、楊維桓等,其中張捷、楊維桓因爲是東林黨人口中所謂逆黨分子,便被那些欣然做順民的東林黨人編造謊言加以誣篾。尤其楊維桓,是全家老小一起死節,但是他和馬士英一樣,在闔家死難殉國後竟然被人造謠說是殺妾潛逃,而遭亂兵毆打致死。

馬士英再不濟,也比那些活着罵他的東林黨人爺們兒。人家逃,人家跑,人家跟清廷對着幹。實在逼急了去當和尚,可就是不投降。

東林黨雖然在名義上不存在了,但流毒太深,不掛招牌的“東林黨人”又何其多也!

自以爲站在道德的高點,只長了一張罵人造謠污篾的嘴。卻無半點實用之才;帶着偏狹的黨見,只爲反對而反對,只會扯皮爭執,根本不考慮國家民族的利益;這便是朱永興對東林、復社黨人的評價。但這些人卻又多是身負人望之輩,處置起來不得不慎重而行。

“大江以南雖已光復,然韃虜仍踞北方。中興大業未竟全功,諸位賢達仍需爲國家,爲朝廷多多出力啊!”朱永興面帶笑意,和藹地說道:“說孤英明神武,那是過譽了。能有今日之功。全仗軍民官紳精誠團結,萬衆一心。所謂的黨見,所謂的意氣之爭,實是誤國害民,不可取也!”說完,他轉向特意從湘南請來的王夫之,說道:“姜齋先生,當以爲如何?”

“殿下之言一語中的。”王夫之拱手說道:“本朝自嘉靖以降。便是黨爭不斷,國家實力,皆耗於此;忠直幹臣、禦敵能將。往往陷於黨同伐異之中,或殺或囚或逐。及至韃虜佔據半壁江山,弘光朝時依然沿襲弊政,終致迴天無力,徒呼奈何!若不是殿下……”

王夫之爲了事業和理想,不爲利祿所誘。不受權勢所壓,就是歷盡千辛萬苦。也矢志不渝。明朝滅亡後,在家鄉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後,誓不剃髮,不容於清朝當局,輾轉流徒,四處隱藏,最後隱居石船山,從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連紙筆都要靠朋友賙濟。每日著述,以至腕不勝硯,指不勝筆。

對王夫之,朱永興是敬佩而尊重的,在南京特意爲他安排了寓所,安排了下人,讓他衣食無憂,可以專心著書。

原因很簡單,他對王夫之的學說相當欣賞和贊同。一,王夫之主張經世致用的思想,堅決反對程朱理學,自謂:“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二,王夫之主張“以法相裁,以義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鹹受其裁。君子正而小人安,有王者起,莫能易此”,在朱永興看來已經是具有啓蒙精神的“虛君立憲”的思想;三,王夫之說過:“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雖然是表達其對入主中原的清朝統治者的切齒之恨,但卻可爲朱永興所用。

晚明以來,思想學術界已經出現了對理學的批判,但朱永興覺得還遠遠不夠。他要聚攏起一批文人,掀起一個實學的高氵朝,從而消除空談誤國的理論基礎。

梧州的方以智,船山的王夫之,還有顧炎武、黃宗羲等,甚至是錢謙益,雖然他們有性格或學術上的缺陷,但依然是朱永興攏絡的目標,依然是可用之才。

王夫之說完,朱永興笑着謙遜了兩句,又轉向錢謙益說道:“人皆言虞山(錢謙益)尚在,國史猶未死也,可見對先生史學之能的推崇。人固有暇,然能痛改之,善莫大焉。先生奔走抗清,必能取得諒解,些許微言,倒也不必放在心上。”

“有殿下此言,老朽,老朽便是立死,亦無憾矣!”錢謙益涕淚橫流,有朱永興當衆爲其正名,縱是還有旁人白眼,也足以含笑九泉了。

錢謙益的“阿附閹黨”與“投降仕清”,就個人的品節情操而言,確屬“大節有虧”之污點,受到譴責和非議,確無可辯白。但遠未達到“不足齒於人類”的地步,何況他降清不久,又真誠地投入反清復明的行列,已取得南明諸王及很多明遺民的諒解。

但朱永興要說的不是這個,而是順勢帶出話題,“黃梨州仍將錢先生引爲知己,且肯定先生四海宗盟數十年的學術地位;顧亭林不願列名於門生,卻也肯定先生是‘文章宗主’。這樣很好,看到可取之處,並不因某種緣故而選擇性無視,或是因人廢言,就是要以這種客觀的態度對人對事。不管他是誰,是不是與你有過節,只要他說的有道理,那便贊同支持;反之,即便是親朋好友,說得不對,也不要違心附和。”

因人廢言,因黨廢政,正是東林黨人最可恨之處。不管制定的政策是好是壞,只看出臺政策的人,是自己人便附和擁護,是外人便下絆設障,總要加以破壞。

衆人揣摩着朱永興話中的深意,都暗暗記在心中。這些名人和士紳,就算自己不出仕,門人子弟卻正殷殷期盼,岷殿下的好惡,豈能不打聽清楚?

“再說說這江南,財賦之地。”朱永興環顧了下四周,聲音略微提高了一些,說道:“清廷不惜派駐大軍,與我軍傾力爭奪,便是以這漕糧、白糧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是以在江南聚斂搜刮,以致民衆不堪其苦。以蘇州府爲例,一府七縣耕地只佔全國耕地的百分之一,而稅糧額卻佔全國的十分之一……”(未完待續)

第169章 譏諷第39章 聖意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4章 封賞,臺灣第104章 報應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37章 李晉王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7章 歡歌暢飲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45章 天變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83章 水西之變第34章 石屏擾襲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91章 外交,內政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01章 夜談第48章 大戰(二)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87章 潛入襲城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28章 封官兒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52章 血戰廝殺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96章 鑑第145章 大包圍第33章 無題第172章 無題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22章 水利部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52章 血戰廝殺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01章 總攻(一)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28章 拉英第185章 情動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60章 追擊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3章 伏擊之地第230章 暗戰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30章 無題第112章 兵潰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3章 打壓縉紳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78章 勝利之因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89章 勝利第34章 石屏擾襲
第169章 譏諷第39章 聖意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4章 封賞,臺灣第104章 報應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37章 李晉王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7章 歡歌暢飲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45章 天變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83章 水西之變第34章 石屏擾襲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91章 外交,內政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01章 夜談第48章 大戰(二)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87章 潛入襲城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28章 封官兒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52章 血戰廝殺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96章 鑑第145章 大包圍第33章 無題第172章 無題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22章 水利部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52章 血戰廝殺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01章 總攻(一)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28章 拉英第185章 情動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60章 追擊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3章 伏擊之地第230章 暗戰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30章 無題第112章 兵潰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3章 打壓縉紳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78章 勝利之因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89章 勝利第34章 石屏擾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