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照進來,照在一張舊式的書桌上,上面擺着鋼筆、信箋還有厚厚一摞書籍,顯得滿滿當當卻雜而不‘亂’。
純正的紅木桌面飽經歲月變得亮堂堂的,謝功明坐在辦公桌後面的竹椅上,揚着臉、閉着眼,輕輕‘揉’着太陽‘穴’,似乎在讓自己平復下來。
聽到有人敲‘門’,他說了一聲“進來”,陳主任從外面走進,手裡拿着幾張文件,看到謝功明在閉目養神,他頓了頓,放慢腳步來到書桌前。
“有事嗎?”謝功明不睜眼問了聲。
“這是從行政院剛轉來的文件,請總統閱示一下。”
“我知道了,放在那兒吧。”
陳主任把文件輕輕放在桌上,又幫他沏了杯茶,才道:“總統,有三個地方要員已經等很久了,想要向您述職彙報工作。”
“述職都要在辦公會上,哪有單獨彙報的道理,他們是不清楚還是明知故犯,胡鬧。”謝功明話裡明顯有責備的意思,“先幫我取消上午的一切會見,我累了,想一個人靜一會兒。”
“是。”陳主任不敢多說,小心的退了出去。
謝功明睜開眼睛,看到何錦芳還坐在屋裡,“你也去休息吧。”
“老謝,這幾天你的肝火有點兒大,孩子說的沒錯,你該多休息休息,調養好了身體也不遲。”何錦芳勸道。
謝功明披上外衣,轉過身,面對整面牆高的書架,還有裡面滿滿的書籍,隨手拿出一本線裝版的《資治通鑑》,翻了幾眼又放回去,意味深長的道:“是該休息了。”
何錦芳臉‘色’微變:“老謝,你別誤會,我沒有別的意思。”
謝功明揮手打斷她的話:“錦芳,咱們幾十年夫妻,我當然知道你是爲我好。從政者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啊,有時候就算不想休息也由不得你,這是自然規律,人永遠都不能跟自然規律做鬥爭。”
“我說的是你的身體,你怎麼又想到別處去了。”
“人的生命和政治生命都是一個道理,人有生命,政治也有生命,總都是要休息的。”
“你是說這次的選舉……”
“你還沒看到嗎,當前的形勢就像燕京的天氣一樣,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難道你對連任沒有把握麼,你只做了一屆就……”
“老伴啊,你看得還是太淺了。政治是什麼,政治就是派系,就是厚黑學,就是黨爭。”
謝功明平時極少給別人談論政治話題,像他這種身份的人都對此很敏感,但今天他卻一反常態,連何錦芳聽到這樣的話都覺得吃驚。
謝功明咳了兩聲,端起茶杯來喝了一口,又道:“錦芳,你是歷史學出身,有句古話你一定聽過,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何錦芳還是不明白他的意思。
謝功明用手指輕輕的擊打着桌面,仰頭想了想,“我問你,現在老百姓最恨的是什麼?”
“應該是貪官污吏。”
“不對,應該是不爲民辦事的貪官污吏。”
“嗯,有道理。”何錦芳點了點頭,其實老百姓的要求是很低的,只要能真正的爲羣衆解決困難、辦實事,不一定有人會真的那麼在乎幹部以權謀‘私’的事。
“誰都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我再問你,這個水指的是什麼?”
“當然是百姓。”
謝功明搖搖頭:“這個解釋太淺顯、也太牽強。”
“那是什麼?”
謝功明用手指沾了點兒茶水,在桌上寫了一個字,才道:“官。”
“什麼意思?”
“政治是一個圈子,一個人要想在這條路上活下去,就必須要想辦法讓自己融進這個圈子,這是當官的生存之道,可要想活的久還必須懂一種道。”
“什麼?”
“攻守之道。”
何錦芳似懂非懂。
“你懂歷史,今天咱們就來談談歷史,這個人就是司馬懿。
三國中後期發生的事件不少,但諸葛亮跟司馬懿在蜀魏邊境的軍事對峙和司馬家族在魏國的崛起無疑是三國格局演變的主基調。
司馬懿原本只是文職人員出身,卻最終當上了魏國的大都督、大將軍,成爲魏國政治、軍事方面的頭號實權人物,最終通過自己及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的功績,掌控了魏國的朝政,最後由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晉朝。
應該說,三國時代知名的謀略家、戰術家人數衆多,但有的英年戰死,有的不幸病死,也有的因捲入政治鬥爭、不再受到重用而未得善終,雖然也有的人妥善終老,但真正建立巨大功業的,算起來還真只有司馬懿一人。
從個人成就來看,司馬懿在去世之前分封爲相國、安平郡公,達到了三國時期位居人臣者的最高水準,相比之下,諸葛亮也被拜爲相國,但只被封爲武鄉侯,侯爵比公爵差了一大截。
那麼,歷史爲什麼選擇了司馬懿呢?司馬懿又是如何登頂的呢?
根據我幾十年的從政經歷,歸根結底就是四個字:攻守之道。”
謝功明做了個手勢,揹着手在屋裡踱步。
“首先,司馬懿活得長,活了72歲。活得長的優勢使司馬懿在境外的對手越來越少,也使得在朝內的競爭對手逐步被自然規律‘淘汰出局’,連主子也一個個離世而去,建立功業的環境和條件越來越好,最終在第四個主子曹芳時期成爲了全面掌管魏國朝政的權臣。
但是爲什麼其他謀略家卻英年早逝,或死於戰場或死於病‘牀’或死於政治鬥爭呢?
其實,司馬懿仗沒比別人少打,戰死沙場的概率不比其他人低,朝內的政治鬥爭沒比別人少經歷,關鍵是司馬懿善於防守、能保防線不失,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不丟,至於朝內的政治鬥爭則多次採用以退爲進的戰術,並在關鍵時刻發起致命一擊,實現重大成功。
司馬懿活得長,使他更有機會去建功立業,而他活那麼長,本身也是其大謀略、大智慧的體現。
其次,也是最爲關鍵的是,司馬懿非常善於判斷形勢,評價厲害關係,驅動有利因素爲己所用,同時預防不利因素。
他由於從小就顯示出過人之處,名聲遠播,因此曹‘操’要讓他出來任職,司馬懿卻看到漢朝已逐步衰微,不願任職並且裝病糊‘弄’曹‘操’。
赤壁之戰那一年,曹‘操’以不任職就殺頭來威脅司馬懿,司馬懿才只好在曹‘操’麾下任職。而在曹‘操’逐步崛起之後,在曹魏是否進位稱王這個問題上,司馬懿較早就表明了態度支持曹‘操’,從而得到了曹‘操’的信任;曹丕繼任魏王后,司馬懿又支持曹丕稱帝代漢,成爲曹丕登基的大功臣和親信大臣,但司馬懿卻並未留下篡漢的罪名,黑鍋都被華歆等人背了。
在軍事謀略方面,在與諸葛亮對峙的過程中,大力採用‘深溝高壘、拒守不戰’的防禦戰略,併成功拖死諸葛亮,讓諸葛亮將星隕落在五丈原——其實司馬懿知道諸葛亮北伐面臨很高的運輸成本和物資壓力,在蜀魏邊境主要以山地爲主的地形下,防禦就是最好的進攻。
第三,司馬懿位屬人臣,並無表‘露’出不臣之心,且很得朝廷文官武將的擁戴。
事實上,司馬懿自從青年時代看出來漢日已日薄西山之後,一直是在爲曹家和曹魏政權賣命,對曹魏的忠誠是看得出來的,起碼一直到70歲發動高平陵政變之前是對曹魏政權忠心的。
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位君主,一直爲主子出謀劃策,甚至領兵打戰,外御強敵,內肅政綱,對魏國的強大和穩固有很大的功勞。
除了軍事上爲魏國取得了對蜀漢和東吳的一系列勝利以外,司馬懿在經濟上也爲魏國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只不過老年時期的司馬懿確實手段比較老辣,心腸也比較狠。政治鬥爭歷來都是你死我活,沒有辦法。
但司馬懿在整個從政歷程上一直沒有大的污點,他憑藉自己的功績成功登上了魏國的權力制高點,整個過程看上去是在做臣子的道路上表現非常突出。
在司馬懿政治生涯的後期,皇帝不斷給他生官加爵,增加食邑,他卻一再推辭。
從表面上看,他的確是曹魏大大的忠臣,可仔細想想,他未必不是在效仿曹‘操’,給自己的子孫鋪路,這是一招高妙的以退爲進。
第四,曹魏皇室自家的人材戰略有誤。
封建時代裡,皇室既要網羅天下人才爲國所用,並且要擢升優秀人才,但同時也要培養自家的人才,這樣才能保證皇室人員在個人素質上的優良,才能保證政權的穩定和順利更替。
而一代‘奸’雄曹‘操’生有24個兒子,在培育子‘女’方面確實卓有成效,但最終選定曹丕爲繼承人後,曹丕這條血脈連續兩三代都是短命的,傳到曹芳手上時,8歲就登基做皇帝,怎麼不大權旁落?
而曹丕作爲兄長,對自己的諸位親弟弟一直是防範之心甚於任用之心,毒死了極有軍事才幹的曹彰,防範和壓制極有文才的曹植,而在軍事方面任用的卻是曹‘操’的養子曹真和曹休。
曹氏的嫡系親族被壓制之後很難出頭,也導致在人材的整體競爭方面,曹家落了在司馬家的後面,才導致最終魏國大權落入司馬氏手中,爲司馬氏取代曹魏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