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56章 戰況多變

劉備追擊袁紹,其目的並不是很明確的。劉備與袁紹相拒磐河一月有餘。雙方交戰幾十次,互有勝負。但總的來說,卻是勝負未分。這時,袁紹突然放下姿態,割地後退了。袁紹這樣的舉動,非比尋常。

非同尋常必有妖。照田楷的估計,一定是袁紹後院失火。袁紹急於回師救援,因而才放下姿態。劉備本人也非常認同這種判斷。但是,田楷的判斷是,曹操於兗州崛起,突襲了袁紹的後方。如果真是這樣,劉備倒是非常樂意見到的。但劉備始終擔心田潤。田潤的厲害,劉備是見過的。有一些人,見過了,就不怕了。而另外有一種人,見過了,反而會更加害怕。田潤就屬於後者。

劉備追擊袁紹,原因很簡單,就是不讓對方好過。你要回師,我就不能讓你順利回師。你想怎麼樣,我就偏偏不讓你怎麼樣。這是非常直接的。同時也是非常簡單的。如今,劉備就追了過來,而且,北平軍的主力部隊也跟着劉備一起過來了。

磐河戰役之前,袁紹的初始兵力是五萬。戰到後來,變成四萬。劉備呢?劉備本人是沒有士兵的。當然,並不是說一個人也沒有。倒是有那麼幾百人人。不過,那幾百個人,在以萬計的軍隊裡,只能是忽略不計。因而,就算是劉備沒有士兵。

北平軍又有多少人呢?北平,是一個郡。但北平這個郡與一般的郡有點不一樣。北平郡還直接管轄了遼西、樂浪、玄菟等郡。也就是說,北平,就是一個地區。有些相當於荊州的江夏那樣。因而北平的軍隊,就比一般的郡要多一些。

在江南,比如吳郡、會稽這樣的地方,由於沒有經歷黃巾之亂,所以,在漢室放權之後,普遍地說,郡城的兵力通常在一萬左右。而在北方,在飽經黃巾之亂的地區,就不同了,士兵通常在三萬左右。

現在,實際上我們已經知道,幽州所在的范陽城,士兵就只有一萬。但是。那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情況。范陽士兵數量少,主要取決於劉虞的不重視軍事的思想。原本,在黃巾起義之前,范陽城的士兵就將近一萬。後來,曾經一度增至五萬左右。再經過劉虞的治理,士兵又降回了一萬。

幽州,相當於漢朝與北方的邊境地帶。若干個郡縣,都直接與遊牧民族接壤。在與遊牧民族的交往過程中,幽州逐漸分爲兩派。一是以劉虞爲首的主和派,一是以公孫瓚爲首的主戰派。由於公孫瓚這邊本來就是主戰派,那麼北平的兵力,肯定就不會少。

實際上,北平的兵力平時都維持在五萬左右。五萬士兵,足以馳騁疆場,與異族作戰了。公孫瓚帶了一萬五入關,討伐董卓。然而在右北平這邊,經過調度,重新又聚集了超過四萬的部隊。最後,公孫瓚沒有能夠回來,所帶去的士兵,也同樣沒有回來。右北平也就維持在四萬士兵的規模上了。

劉備來了。右北平還是四萬左右的士兵。然後,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後,劉備率右北平士兵討伐袁紹。盡起北平士兵。也就是說,四萬士兵基礎上是走完了的。剩下的,維持治安的少數士兵,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被忽略掉的。

經過與袁紹的交戰,北平這邊的軍隊,遭受的最爲嚴重的損失,是失去了三千白馬義從。不過,也僅此而已。白馬義從固然喪身於麴義所帶的先登死士之手,但隨後,麴義就被趙雲所殺。那樣的情況,再也不會發生了。

因而,到了後來,劉備這邊的戰鬥損失,慢慢地就降低了。磐河戰役剛開始的時候,劉備只有四萬士兵,到袁紹準備退兵的時候,劉備失去了幾千士兵,還有三萬三千士兵。此次追擊袁紹,劉備所發兵力,公孫續帶一千輕騎先行,劉備帶一萬步兵隨後,嚴綱帶一萬五千步兵接應。總共,便出去了兩萬六千人。另外幾千人,仍然有磐河東岸的陣地上,扼守營盤。

就在這一片平原之上,袁軍前面的士兵有七千,後面的兩千已經被殺得差不多了。就不用計算了。總體上,袁軍還是七千。劉備這邊呢,公孫續有七百騎兵。經過包圍與突圍的交鋒之後,有所損失,七百變成六百。但是,公孫續終於還是突圍了重圍,重新獲得了馳騁的自由。後續部隊已經到達,劉備已經來到,劉備的一萬步兵跑到前面的就有好幾千。局勢頓時對袁軍不利了起來。

袁軍應該怎麼辦呢?本來,這個時候需要一個整體的判斷。也就是說,需要從整體上判斷勝負。客觀的說整體的勝負已經十分明瞭了。從步兵人數上講,劉備一萬,袁軍七千,可算不分勝負。但劉備這邊還有六百騎兵,那就不一樣了。勝負的天平必將產生傾斜。因而,無論袁軍怎麼英勇,最後都改變不了失敗的下場。這是客觀上真實存在的情況。如果袁軍的將領能夠預見到這種情況,那麼,他們就應該提前撤離戰場,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說實話,現場的袁軍將領還真的沒有幾個人算是人物。他們都沒有能夠預見到自己必將失敗的命運。他們始終在想,另外還有一處埋伏。那裡有八千人,出來了兩千。還有六千人。只要那六千要趕到戰場同,那麼,自己的人數劣勢就立即會被抹平。不可能敗,最多就是不分勝敗。

這樣一來,袁軍就下達了進攻的命令。這是因爲,眼前的局勢對袁軍有利。劉備軍儘管人多,但是跑到前面的士兵人數並不多。在這一片戰場之上,七千袁軍幾乎人人都可以投入戰鬥。而劉備這邊,就只有三千人左右可以投入戰鬥。其他約七千士兵,都還是趕路之中。

但是,劉備這邊又多了六百騎兵。可不能小看這些騎兵。前面。七千袁軍就被這些騎兵壓着打而被迫防守。此時,袁軍要與劉備的步兵死磕,防守的陣形就沒有了,處處都變成了有利於騎兵的陣形。公孫續如魚得水,當袁軍士兵人數較少的時候,就直接揮軍殺過去,直接殺他個落花流水;當袁軍士兵人數較多的時候,公孫續還是繼續前面的戰術,僅僅從側面繞過,但是卻留下無數的箭矢。

這樣一來,袁軍就不利了。第二道埋伏的後續六千士兵遲遲沒有出現,反而是劉備這邊的後續士兵越來越多。袁軍將領堅持不住了,終於下令,全線撤退。翻譯一下,其實就是逃跑的意思。

劉備的軍事才能雖然說不是拔尖的,但的確也算是不錯的。這樣規模的戰爭,按劉備的天分來說,是能夠指揮的。但劉備也沒有多少經驗,以往戰黃巾的時候經歷的場面雖大,卻並不是自己在指揮。在這個時候,劉備的指令就稍微慢了那麼片刻。於是,七千袁軍在變成四千之後,最後逃脫了。

這個時候,太陽西沉,躲進了西山。無論是怎麼激烈的戰鬥,也該是結束的時候了。劉備這邊,公孫續的騎兵還餓着肚子呢。

於是,劉備沒有再追。但是,並不等於說劉備沒有派出偵騎。實際上,早在交戰之前,劉備就派出了偵騎。那些偵騎,所需要偵查的,並不僅僅是眼前袁軍的情況,而是要繼續往前,偵察所有袁軍的情況。其中的重點,便是袁紹本人的情況。

袁軍走了,劉備的士兵開始埋鍋造飯。擇地宿營了。在大郭山中,還有六千袁軍士兵。那六千袁軍士兵也需要做飯,也需要宿營。而他們所埋伏的那條山谷明顯不合適。兩旁的山坡太陡了,而谷底還有一股水流。於是,那六千袁軍就走了出來。等他們走出來的時候,劉備的一萬士兵正在吃飯,而營寨尚未紮好。在六千袁軍的後面,約三裡之外,嚴綱率領的一萬五千士兵正在行軍途中。

公孫續的騎兵最先發覺那六千袁軍。這並不是因爲公孫續的騎兵素質有多高,而是因爲他們很辛苦。他們很辛苦,所以,劉備軍隊最先做出的飯菜,就讓他們先吃。他們吃飽了,然後纔有精神東張西望,然後他們纔看見了那六千袁軍士兵。

發現敵情之後,他們報告了公孫續。公孫續當然又報告了劉備,並立即請命,前往騷擾那六千袁軍士兵。公孫續沒有說阻止,當然是因爲自己那點騎兵,六百對六千,就算是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的。

好像曾經說過,行軍的隊形是不適合打仗的。現在,劉備這邊是做飯的時候。那麼,做飯的隊形呢?真正說起來,做飯的時候根本就不存在什麼隊形。如果硬要說他們是什麼陣形,那隻能是“欲加陣形,何患無辭”。

公孫續上了。而劉備這邊則立即命令士兵收拾東西。平時,士兵們收拾東西的動作還是比較快的。但這個時候不能快了。因爲很多東西的溫度太高了。

公孫續衝了上去,而那六千袁軍在見到騎兵之後,並沒有避讓,反而是更加密集了一些。公孫續一見,知道無法避免了,馬頭一偏,就朝側面跑了過去。只能用騎射的方式進行騷擾了。

之所以叫做騷擾,也就是說,總體上無關痛癢。公孫續騎兵發出的箭矢固然能夠射死袁軍,但實際上射死袁軍的數量很少。也就相當於雷聲大,雨點小的描述。公孫續並不想雨點小,但是自己這邊的能力就只能下那種小雨,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於是,六千袁軍在損失了幾百個人之後,與劉備的一萬士兵實現了親密接觸。劉備這邊,雖然人數更多,而且早就到達戰場,但由於他們都在做飯,心有所戀,作戰不堅決,而處於下風。

這屬於人之常情了。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局面。飯做好了,飢火自然就會冒上來。馬上就要吃飯了,卻被迫去幹其它的事情。那當然是很不容易做好的。

當然,這個時候的強迫者是袁軍,袁軍正希望劉備的士兵做不好事情。因爲劉備士兵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與袁軍士兵對殺。做不好,正中袁軍士兵的下懷。

當然,在現實中,在現代裡,有許多企業老闆也會這樣去強迫自己的員工。而那個時候,老闆的願望是希望員工做好事情的。老闆的願望與實際的效果是全然背離的。

劉備不是這樣的老闆。劉備並不希望自己的士兵在這樣的時刻與袁軍交戰。但是劉備卻沒有辦法,主動權在袁軍。劉備這邊,就只有公孫續的騎兵不受這種強迫和干擾。但是,公孫續的騎兵人數太少,他們已經很努力,他們已經殺死了很多袁軍士兵,但他們卻無法扭轉不利的戰爭形勢。

戰爭十分慘烈。持續的時間偏偏還比較長,約爲兩刻鐘。公孫續的騎兵,在這段時間裡,大約殺死了一千名袁軍士兵。這樣的成績應該是很不錯的了。其他劉備士兵,又殺死了一千袁軍士兵。合計袁軍士兵死亡兩千,剩餘四千。但是,劉備這邊的兵步卻被殺死了三千。

這樣的數據,看上去,還是可以支撐的。二比三而已。袁軍總數只有四千了,而劉備這邊還有八千。按照這樣的比例,當袁軍四千士兵死光的時候,劉備還能夠剩下兩千士兵。

不過,賬不能這樣算。二比三當中的那個二,有騎兵殺掉的一。天色已經昏暗了。天色的昏暗,首先影響到的就是騎兵。公孫續的騎兵很快就會退出戰鬥。去掉騎兵的因素之後,二比三的比例就會變成了一比三。而一比三的比例,劉備是承受不起的。

這個時候,劉備沒有辦法。不是劉備太無能,而是客觀的戰況太無情。換諸葛亮試試,換郭嘉試試,還不是同樣沒有辦法?

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一卷 第43章 芙蓉多姿第二卷 第806章 咫尺天漢第二卷 第83章 曹操臨關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二卷 第432章 水闊魚沈第二卷 第671章 流波墜葉第二卷 第783章 素景衰殘第二卷 第653章 四季當窗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503章 千載君同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二卷 第566章 聽更初漏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264章 輕取新昌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374章 莫尋塵世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158章 沒有速度第二卷 第77章 諸侯會盟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一卷 第5章 當上首領第二卷 第678章 共佔春風第二卷 第186章 盲目服從第一卷 第50章 毛城縣令第二卷 第276章 發現陸地第二卷 第162章 分文不取第二卷 第421章 雕樑別燕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二卷 第206章 長者陶謙第二卷 第681章 半收雪林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78章 關前混戰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395章 葉下間關第二卷 第472章 舊夢魂中第二卷 第194章 守住范陽第二卷 第417章 月斜春老第二卷 第240章 拒絕要求第二卷 第348章 仰欽元后第二卷 第492章 路隔秋江第二卷 第821章 金菊芙蓉第二卷 第54章 陌生老者第二卷 第164章 不學軍陣第二卷 第53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二卷 第725章 春荑明玉第二卷 第446章 枝上綿蠻第二卷 第775章 情多是病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251章 勇對埋伏第二卷 第746章 微雨紅妝第二卷 第87章 井欄油罐第二卷 第255章 飛箭救人第二卷 第277章 沐浴宰羊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304章 出征在即第二卷 第202章 關羽零碎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80章 諸侯異心第二卷 第438章 對酒開顏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87章 井欄油罐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曉妝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609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72章 忙於內政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96章 三部聯軍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二卷 第506章 三徑步餘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一卷 第46章 棄武習文第二卷 第126章 女人善變第二卷 第85章 曹軍進攻第二卷 第677章 鷺點菸汀第二卷 第659章 垂楊雙髻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438章 對酒開顏第二卷 第251章 勇對埋伏第二卷 第106章 界橋之戰第二卷 第540章 旋呼佳麗第二卷 第478章 南望亭丘第二卷 第499章 一朵雲袖第二卷 第572章 莫辭沉醉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二卷 第369章 豪攘橫卷第二卷 第216章 調虎離山
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一卷 第43章 芙蓉多姿第二卷 第806章 咫尺天漢第二卷 第83章 曹操臨關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二卷 第432章 水闊魚沈第二卷 第671章 流波墜葉第二卷 第783章 素景衰殘第二卷 第653章 四季當窗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503章 千載君同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二卷 第566章 聽更初漏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264章 輕取新昌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374章 莫尋塵世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158章 沒有速度第二卷 第77章 諸侯會盟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一卷 第5章 當上首領第二卷 第678章 共佔春風第二卷 第186章 盲目服從第一卷 第50章 毛城縣令第二卷 第276章 發現陸地第二卷 第162章 分文不取第二卷 第421章 雕樑別燕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二卷 第206章 長者陶謙第二卷 第681章 半收雪林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78章 關前混戰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395章 葉下間關第二卷 第472章 舊夢魂中第二卷 第194章 守住范陽第二卷 第417章 月斜春老第二卷 第240章 拒絕要求第二卷 第348章 仰欽元后第二卷 第492章 路隔秋江第二卷 第821章 金菊芙蓉第二卷 第54章 陌生老者第二卷 第164章 不學軍陣第二卷 第53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二卷 第725章 春荑明玉第二卷 第446章 枝上綿蠻第二卷 第775章 情多是病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251章 勇對埋伏第二卷 第746章 微雨紅妝第二卷 第87章 井欄油罐第二卷 第255章 飛箭救人第二卷 第277章 沐浴宰羊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304章 出征在即第二卷 第202章 關羽零碎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80章 諸侯異心第二卷 第438章 對酒開顏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87章 井欄油罐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曉妝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609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72章 忙於內政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96章 三部聯軍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二卷 第506章 三徑步餘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一卷 第46章 棄武習文第二卷 第126章 女人善變第二卷 第85章 曹軍進攻第二卷 第677章 鷺點菸汀第二卷 第659章 垂楊雙髻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438章 對酒開顏第二卷 第251章 勇對埋伏第二卷 第106章 界橋之戰第二卷 第540章 旋呼佳麗第二卷 第478章 南望亭丘第二卷 第499章 一朵雲袖第二卷 第572章 莫辭沉醉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二卷 第369章 豪攘橫卷第二卷 第216章 調虎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