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429章 人情耐久

爲何不說出與他相好的事情。民女照當時的想法說了。誰知金大哥卻說。中秋節那晚,他之所以不說,就是爲了看民女說不說。因爲世上總有一些人願意爲了榮華富貴而拋棄心愛的人,他爲民女着想,給民女一個拋棄他的機會。民女說:‘我是那樣的人麼?’

“那一日,我們不歡而散。民女獨自爬上後山,痛哭了一天一夜。下山之時,正是又一次遷移的時候。民女清清楚楚地聽到父母罵民女出爾反爾,丟了他們的臉。聽到金大伯勸父母,說苓燕跑了也就算了,就當沒有這個女兒算了。而我的金大哥,卻在一旁說道:‘也許苓燕等不及了,提前跑到王子那兒去了。’

“民女自問,自己沒有錯。父母沒有錯,金大伯沒有錯,金大哥也沒有錯。王子平時囂張跋扈,然而就這件事來說,他也沒有錯。但是,爲何偏偏是民女落得這般下場?

“父母不要民女了,金大哥不要民女了,民女只好到處漂流。王子不死心。派武士到處搜索。好幾次,民女都差點被捉住。最近,有一位老人對民女說,道法高強、天下無敵、也是女兒身的溫玉華,就住在青城山的靜棲觀。這位老人說,若是民女躲在靜棲觀,就好了。”

這番遭遇,萬臨山聽得極爲難受。一方面禍起蕭牆,變生肘腋,有從高處墜下的失落;另方面正如巫苓燕所說,慘劇滋生於誰也沒有錯,或者說滋生於誰也沒有大錯。後者,與自己的經歷頗爲近似。

不過,人生嘛,總得拋開過去,笑對未來纔是。於是,萬臨山爲了沖淡悲傷的氣氛,問道:“那日追來的那位叫薩九牧的,不知是何人的弟子?”

巫苓燕道:“敝國武藝不按師傳。薩九牧那幾個小隊屬於付芷江、薩靖西兩位教頭統領。”

萬臨山又道:“中原禮義之邦,對官府中人,方自稱民女。巫姑娘今後不要再老是‘民女’、‘民女’的了。”

“民女倒是聽到戲文裡有人自稱‘小妾’、‘婢女’,但是民女不喜歡。”巫苓燕道。

“不用那麼麻煩。對年長之人,可自稱小妹;對長一輩,可自稱侄女;或者,乾脆用一個字:‘我’。”萬臨山道:“另外,對我,巫姑娘可稱‘萬兄’、‘萬少俠’。”

巫苓燕道:“民女若是自稱‘小妹’。對壯士稱呼‘萬兄’,豈不是兄妹了?”

“江湖有云:‘五湖四海皆兄弟’,就是這個意思。”

巫苓燕道:“那麼,小妹改個名字好不好?”

“改什麼名字?”

“就叫‘萬臨燕’,好聽嗎?”

萬臨山道:“這是改姓,得稟告祖宗神位的。”

青翠幽邃的青城山,就像一塊純潔的碧玉鑲嵌在西蜀大地。它因林木幽深,青翠常綠,黛峰環拱,狀若城廊,故謂之“青城”。全山背靠岷山雪嶺,面向成都平原,以大面爲主峰,高臺山爲樞軸,逶迤三十六峰,座座精雕細琢,景色秀麗。山姿峻秀奇絕,山境深靜清雅。曲徑通幽,林木蔽天。一入山,便令人有隔絕塵寰之感。

建福宮古木蔥蘢,倚壁臨溪。爲青城之門戶。前日至止,未曾留意。今日一望,果然氣象非凡。

一個路牌立在當地,上書“後山”,並有一枚箭頭指示方向。

萬臨山、巫苓燕沿着箭頭指示方向行進。沒走幾步,過一小橋。橋頭立有一碑,上書“青溪大橋”。

萬臨山道:“所有的河流,冬天都是青溪,夏天盡成渾水。此河取名青溪,難道在夏天水也不渾麼?”

巫苓燕笑了笑,沒有搭話。

過青溪大橋之後,便不斷遇到石碑路牌。有“後山枋”、“飛仙崗”、“響水洞橋”、“白石碥”,不一而足。許多景色,被人爲地添加改修。個別處,還建有亭、塔,令山川生色不少。

萬臨山嘆道:“看來還真是有學問的人弄的。”

巫苓燕道:“有學問的,通常沒有錢。有錢的,通常沒有學問。這人又有錢又有學問,實在難得。”

萬臨山道:“焉知不是有錢人請有學問的人弄的。”

“那麼,這位有錢人讓人家弄成這般模樣,應該是有品位的。啊,這人又有錢又有品位,實在難得。”巫苓燕道。

萬臨山心中一樂,擡眼一望,又道:“嘿,看那塊牌子密密麻麻的,寫了些什麼?”

走近一看,但見牌上書道:“對面乃天倉山。十八座翠峰聯列如屏,綿延數裡。如天然城廊。在第十三峰半巖上,刀砍斧削的巖壁上有凹形洞窟,深寬三尺。洞口三條石棱,略呈柱狀,陽光照到洞口時,呈金黃泛光三條金鞭。那便是有名的金鞭巖。”

巫苓燕道:“略呈柱狀咋是鞭子,應該是豹尾。叫金色豹尾巖纔好聽呢。”

“哈哈哈哈……你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一事。”萬臨山好久沒有這樣笑過了:“在二郎山上有座二郎廟,二郎廟前石碑書道: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廟前有樹,樹後有廟。人皆以爲樹在廟前,我獨以爲廟在樹後……”

“真有這樣的碑?”巫苓燕笑道:“寫這碑的人怕是個呆子。”

“那裡。”萬臨山道:“這其中大有深意。四川的尊重便是憑那個石碑,找到了楊戩的武功秘芨,學會了二郎神拳和卯酉周天。”

巫苓燕道:“哦,說不定這塊牌子的文字也有什麼奧妙。萬兄仔細想想。”

二人說笑間,忽聽遠處傳來隱隱約約的拳腳聲。萬臨山將馬頭一轉,道:“遠處好像有人正在打鬥,快去看看。”

“肯定是不認識的人在打架。也不知道誰對誰錯,看了也白看。”話雖這麼說,巫苓燕還是加鞭趕上。

“差不多了,下馬。”待巫苓燕也下了馬之後。萬臨山又道:“在下要抱姑娘的腰,沒什麼不方便吧?”

巫苓燕道:“我這裡,是沒人要的腰……”

萬臨山見巫苓燕思緒又要轉到悲傷的往事上去,當即疾上一步,伸右手,將巫苓燕攬住,然後飛身縱向樹梢。施展登萍渡水的輕功,迅速掩近。至能看見打鬥的地方,找了個樹丫,停下身形,將巫苓燕放下。

巫苓燕打生下來。就從來沒有這麼飛過,一顆心嚇得砰砰直跳,俊臉緊張得通紅。

萬臨山忽見巫苓燕俏臉生春,略微一怔,然後望向打鬥場中。

但見場中一對三共四人正打得難分難解。

三人這邊,正是那日晚上伏擊自己的三人。另外一人年輕一些,只有三十歲左右,卻不認識。

場中四人比的是拳腳。

三人這一方,人人拳腳帶風,顯得功力非凡。一人這方,掌力陰柔無比,手腳迅捷異常,卻是掌無聲,腳無影,令人防不勝防。

萬臨山多看了一陣,覺得眼下四人雖打了個勢均力敵,但一人這方功力稍弱,又似患有隱疾,時間一長,必敗無疑。

那晚,萬臨山以冰原劍法,輕易地玩三人於掌股之間。後被姓烏的忽施暗算,總覺三人武功不過爾爾,自己乃一時疏忽所敗。現在,見那三人的武功實在非同小可,比起回紇陰山派掌門王唯天,似乎也差不了多少。

自己的劍法真有哪麼高強?記得荊州十里鋪一戰,自己與王唯天比拳,在王唯天容讓的情況下戰了二十多招。後來與高麗長白派掌門石固相鬥,自己用劍,只出了半招便敗了。是因爲吃虧在使劍一招未足,還是近日勤練本門內功,使劍法大進了?

那三人那日見自己劍法高強而拳腳不行,便說認錯了人。現在場中這人拳腳如此高超,看來他們終於找對人了。

他們到底是誰?在建福宮下三裡多地的官道上,自己和巫苓燕被吐谷渾武士追殺。他們即將出手的時候,相互之間稱呼什麼“景亭兄”、“見良兄”。倒是耳熟得很。

出手不空手回,小偷強盜才興這個。當日自己就覺得,依他們三人的身手,對自己下手,肯定不是爲了錢財。現在證明果然如此,他們是身負使命的,要找一個拳腳高明的身上帶傷的年輕人。

對了,他們放過自己時,是因爲自己說了句“尊兄的武功遠勝在下”,便說自己可能是同道中人。如此說來,他們是官府中人了。

官府中人,有誰叫“景亭”、“見良”的?十大侍衛之中便有宋景亭和丁見良。照此類推,那位姓烏的,就是烏甘棠了。

大內侍衛潛入青城山拿人。那麼,這被拿之人便應該是今科武術會試的狀元,大理點滄派的杜聞秀。

點滄派三星照月掌天下馳名,眼下這人既是杜聞秀,其所使武功應該便是三星照月掌。

三星照月掌乃點滄派前輩包疇昔根據天象所創。此掌法以月喻自身,雙掌爲兩明星,再加一腳晦星。特點是掌法綿密,氣勢連貫,特別適合於狹窄場地使用。

但見杜聞秀上三下四左五右六橫七豎八,雙掌虛虛實實,出腳真真假假。明明處於劣勢,卻反而將宋、丁、烏三大侍衛裹了個滴水不漏。照那日尊重所說,杜聞秀還沒有得到席大猷的真傳便已如此了得,若是得到了真傳卻不知將會如何。

場中,杜聞秀已支持不了多久了。尊重曾說要救杜聞秀,並對自己講了其中的道理。但是前不久烏甘棠剛剛爲自己和巫苓燕逐退了吐谷渾武士。這可如何是好?

巫苓燕察覺萬臨山臉色有異,悄聲問道:“萬兄認不認識那個人?”萬臨山道:“不認識。”巫苓燕道:“這邊這人,就是那天幫我們趕走薩九牧的。我看他們以三對一,肯定不會輸。”萬臨山道:“正因爲他們趕走了薩九牧,我本來想救那邊那個人,就不方便了。”巫苓燕道:“這有什麼不方便的。你不出手就看我的吧。”巫苓燕不待萬臨山答話,一下子便跳下樹去。着地之時,卻又沒有站穩,摔了個四腳朝天。

場中打鬥的四人,聽到巫苓燕落地的聲音,立即慢下了節奏,留下餘地,以應不測。

巫苓燕轉了一圈,折了根比那天打萬臨山時所用的稍細一點的樹枝,便立即跑向打鬥的四人。

樹上,萬臨山悄悄拔出長劍,跟蹤掩進,準備接應巫苓燕。誰知,尚未走攏,巫苓燕就不知被誰一掌擊飛。而且是往另一個方向飛的。

從擊打的聲音判斷,對方似乎主要是想將巫苓燕擊得遠遠的,而不是要打傷巫苓燕。但以巫苓燕淺顯的武藝,縱然未被擊傷,也必然會被摔傷。

俗話說吉人自有天象。不該死的人身處危難之時肯定會有貴人相助。換言之,身處危難而有貴人相助之人就肯定是現在還不該死去的人。巫苓燕便是這樣。

須臾間,萬臨山望見一道人影挾着巫苓燕飛回打鬥場中。仔細一瞧,卻是焦任。看來,那日相遇,焦任是上山;今日相逢,便是下山了。

落地之後,焦任首先問巫苓燕道:“姑娘受傷沒有?”

“沒有。”巫苓燕立即道:“請壯士阻止他們打架。”

焦任往依然在打鬥的四人望了一眼,道:“他們之中,誰是姑娘的同伴。”

“這四個人民女都不認識。”巫苓燕道:“民女只是覺得,這裡青山綠水,祥和如意。不應該在這裡打架。”

“哦?”焦任詫異地盯了巫苓燕一眼,道:“這裡有座靜棲觀,姑娘去過嗎?”

巫苓燕道:“早就想去,就是找不着。”

焦任低聲對巫苓燕道:“至泰安之後,問飛泉溝。走到溝頂就到了。在下焦任,今日另有要事,不能陪姑娘前往。姑娘可獨自前去,到了靜棲觀請說出在下的名諱。”

焦任囑咐完畢之後,轉向四人,喝道:“好大的膽子,膽敢在青城山上動手。”說完,身子一晃,對四人各自發出一掌。四人忙運勁一抵,全被震開。

第二卷 第670章 垂鞭自唱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576章 延壽金縷第二卷 第719章 雨跡雲蹤第二卷 第730章 玉葉騰芳第二卷 第263章 禱告天地第一卷 第1章 穿到屍場第二卷 第593章 溼雨穿花第二卷 第661章 兩竿紅日第二卷 第358章 飛紅半溼第二卷 第770章 紅窗閒臥第二卷 第546章 紙書難足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699章 香徑偷期第二卷 第378章 歸鴻紫塞第一卷 第43章 芙蓉多姿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765章 鬥草青心第二卷 第435章 東風花信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177章 劉備失蹤第二卷 第795章 酒朋詩侶第二卷 第758章 閒窗經歲第二卷 第436章 箭漏天杳第二卷 第481章 景疏樓上第二卷 第379章 千點珠結第二卷 第600章 霜溼水天第二卷 第305章 混亂理論第二卷 第132章 正面交戰第二卷 第103章 減震疊片第二卷 第283章 合法存在第二卷 第500章 浪濺荷心第二卷 第720章 燈花輕諾第二卷 第328章 手把紅旗第二卷 第186章 盲目服從第二卷 第632章 火德流光第二卷 第632章 火德流光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二卷 第829章 草解宜男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217章 絲綢內衣第二卷 第673章 骨體清英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二卷 第170章 良禽擇木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662章 拂黛清歌第二卷 第566章 聽更初漏第一卷 第50章 毛城縣令第二卷 第564章 不知郎去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749章 簾卷霜曉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104章 陰謀陽謀第二卷 第84章 鼓勵攻關第二卷 第789章 不斷牽役第二卷 第545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631章 夢破南窗第二卷 第223章 連兵釋放第二卷 第741章 酬歌百琲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672章 停驂訪古第二卷 第107章 人才歸心第二卷 第163章 空手索賄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735章 檢降彤霞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二卷 第828章 臨鏡不定第一卷 第20章 知錯能改第二卷 第775章 情多是病第二卷 第523章 煮石成丹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第二卷 第347章 普率恩榮第二卷 第383章 東溪春近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629章 刀頭切藕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743章 弄妝試巧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二卷 第134章 殲滅管亥第二卷 第140章 地道深意第二卷 第561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590章 蟠桃結子第二卷 第379章 千點珠結第二卷 第408章 水影橫池第二卷 第656章 一杯萬里第二卷 第302章 青州巨船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二卷 第694章 煙波拍岸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第一卷 第36章 遭遇挾持
第二卷 第670章 垂鞭自唱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576章 延壽金縷第二卷 第719章 雨跡雲蹤第二卷 第730章 玉葉騰芳第二卷 第263章 禱告天地第一卷 第1章 穿到屍場第二卷 第593章 溼雨穿花第二卷 第661章 兩竿紅日第二卷 第358章 飛紅半溼第二卷 第770章 紅窗閒臥第二卷 第546章 紙書難足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699章 香徑偷期第二卷 第378章 歸鴻紫塞第一卷 第43章 芙蓉多姿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765章 鬥草青心第二卷 第435章 東風花信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177章 劉備失蹤第二卷 第795章 酒朋詩侶第二卷 第758章 閒窗經歲第二卷 第436章 箭漏天杳第二卷 第481章 景疏樓上第二卷 第379章 千點珠結第二卷 第600章 霜溼水天第二卷 第305章 混亂理論第二卷 第132章 正面交戰第二卷 第103章 減震疊片第二卷 第283章 合法存在第二卷 第500章 浪濺荷心第二卷 第720章 燈花輕諾第二卷 第328章 手把紅旗第二卷 第186章 盲目服從第二卷 第632章 火德流光第二卷 第632章 火德流光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二卷 第829章 草解宜男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217章 絲綢內衣第二卷 第673章 骨體清英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二卷 第170章 良禽擇木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662章 拂黛清歌第二卷 第566章 聽更初漏第一卷 第50章 毛城縣令第二卷 第564章 不知郎去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749章 簾卷霜曉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104章 陰謀陽謀第二卷 第84章 鼓勵攻關第二卷 第789章 不斷牽役第二卷 第545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631章 夢破南窗第二卷 第223章 連兵釋放第二卷 第741章 酬歌百琲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672章 停驂訪古第二卷 第107章 人才歸心第二卷 第163章 空手索賄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735章 檢降彤霞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二卷 第828章 臨鏡不定第一卷 第20章 知錯能改第二卷 第775章 情多是病第二卷 第523章 煮石成丹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第二卷 第347章 普率恩榮第二卷 第383章 東溪春近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629章 刀頭切藕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743章 弄妝試巧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二卷 第134章 殲滅管亥第二卷 第140章 地道深意第二卷 第561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590章 蟠桃結子第二卷 第379章 千點珠結第二卷 第408章 水影橫池第二卷 第656章 一杯萬里第二卷 第302章 青州巨船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二卷 第694章 煙波拍岸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第一卷 第36章 遭遇挾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