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

本章標題改爲:無力再戰(改不了。只好寫在這裡)

撤走了,周泰這邊撤走了。劉備不會追嗎?前面說過,超過來救援的二、三、四船隊因爲超級運兵船的異象而沒有追。劉備這邊會不會也那樣呢?不。並沒有。劉備這邊,因爲距離較遠,而受到的震撼較小。再有就是,劉備這邊一直在戰鬥,沒空往運兵船那邊看。劉備自己就沒看。因而,劉備是要追擊的。

不過,水面的追擊可不比陸地。陸地上,邁開雙腳就可以追,水面上你邁開雙腳試試?水面上,得將船隻理順了,這一步倒好辦;還得確定哪些人上哪些船,這一步就費時間了。這事兒如果放在平時,其實也要不了什麼時間的。關鍵這不是平時,而是戰鬥之後。經過激烈的戰鬥,很多人死了。如果按照原來的編制上船,就必然出現一些戰船基本滿員而另一些戰船沒幾個人的情況。因而需要將士兵們重新分配一下,平均一下。這就需要一些時間。

劉軍因爲五艘指揮船而分爲五支船隊,這邊沒有水軍將領,而是三鬥代替的。三鬥不太會帶兵。劉備當然是很會帶兵的。不過,劉備非常疲憊。在三國系列的遊戲裡面,劉備的武力一般都設定爲八十左右,而周泰卻是九十多。劉備算高級武將,周泰就算王級武將。一名高級武將在刀校手的幫助下力拼王級武將,並且還殺傷了對方,戰果當然是輝煌的,不過自身的疲憊也是可想而知的。讓劉備來做這些瑣事,是不現實的。

還好這邊有閻柔。閻柔跟水軍較熟,跟陸軍不是很熟。總體來說,跟第一船隊的士兵不是很熟。不過沒有關係,劉備就在旁邊的,士兵是會聽話的。於是,閻柔先大致估算了一下人數,再到船舷邊上看了一下剩餘戰船的數量,心中做了一個除法,就開始直接點人了。先出來幾人,到某條船上去。再叫出幾人,到相鄰的船上去。不一會兒,就完成了士兵的調派。

前面還說過,周瑜的蒙衝航行速度要快於劉備的普通戰船。如果雙方處於交戰之前,那劉軍應該是追不上的。但現在是交戰之後。田軍投入戰鬥人數的比例遠高於劉軍,因而田軍的疲憊程度也高於劉軍。這就爲追擊提供了可能。

就是指揮船不能追,可惜了。如果有大風,指揮船能夠獲得足夠的動力的話,又何懼對方的鬥艦。閻柔剛這麼一想,嘿。風就來了。閻柔喜出望外,立即吩咐戰船散開列隊,準備追擊。

但是,就在這時,三鬥叫住了閻柔。三鬥說,很可能會有一場風暴。閻柔一驚,也細細地觀察起來。經過這麼長時間,閻柔、劉備等人也能夠看出一些。果然,即將有一場風暴。閻柔當即和三鬥合計了一下風暴中心有可能經過的路線。然後指揮船隊,轉了個方向,躲避風暴。追擊的事情,就算了。

閻柔還特別派了一艘戰船,去通知後面的船隊。讓他們注意風暴,向着以第一支船相似的方向進行躲避。

這是一場中雨。風,肯定是有的。要說多少級,也沒有多少級。不過,那只是現代人的說法。對於古代簡陋的船隻來說,只要是風雨,就都有危險,就都等於風暴。只有周瑜那樣的高人,才能夠將海面的風雨。區分爲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因爲這場中雨,兩軍很順利地分開了。戰前,弱小的是田軍;雖然戰鬥中劉軍的損失更大,但是,戰後,弱小的仍然是田軍。如果沒有這場風雨,田軍的後果將是不妙的。

盤點此次戰損。田軍這邊,出動蒙衝二十、二十和一十,鬥艦十艘。周泰率領的蒙衝,二十艘變成了十八艘,船隻損失不大;但士兵去時四百,回來不到兩百人了,損失過半。蔣欽率領的船隊,二十艘蒙衝變成十二艘,艘只損毀較多。但不僅船上的二百四十人完整無缺地回來了,落水的一百六十人也回來了一百多人;只損失士兵四十多名。後面那十艘蒙衝是跟隨鬥艦行動的,沒有戰損。

十艘鬥艦,損毀六艘,回來四艘。船隻損失是慘重的。但損失的六艘戰船上面的一千二百名士兵,回來的,居然有九百多名。只損失了兩百來人。這也算是奇蹟了。

到了原來的礁石羣之後,周瑜仔細清點損失。發現士兵總共死亡五百零六人。剩餘士兵兩千四百九十四名。剩下鬥艦四艘,蒙衝四十艘。如果按額定載重,只能承載一千六百名。於是改爲每艘蒙衝載二十八人,四十艘共載一千一百二十人。三艘鬥艦每船載兵三百四十五人,共一千零三十五人。剩下的士兵,上週瑜這艘鬥艦。

這樣一來,田軍這邊,各船載人都較多。士兵一擁擠。就不能正常進行戰鬥作業了。也可以說,田軍已經基本失去了戰鬥的能力。

不僅如此,連睡覺也不能好好睡了。在額定裝載的情況時,以輪流睡覺的方式,是可以放倒了睡的。這會兒,就只能輪流坐着睡了。

於是,周瑜在捱過了這一夜之後,就率兵返航了。

劉備這邊的損失要慘得多。運兵船被摧毀一艘,這是最爲沉重的損失。也許會有細心的讀者會這麼計算,劉備總共有兩艘運兵船,而這種運兵船又非常巨大,兩艘船必然不是同時生產的,必然是一前一後生產的;又根據劉備軍進駐長奇島和這次出征的時間,推算出該船的生產週期爲半年左右。半年造一船,似乎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損失。現代很多大點的船舶,一艘就要造上好幾年。

這是不能這麼比較的。現代船舶的生產方式跟古代是不一樣的。現代生產,靠的主要是機械,是設備,人力是微不足道的。當機械設備一定時,人員加十倍,進度不但不會得升,反而還會下降。古代就不同了,古代生產。靠的主要就是人力。就比如造拱橋,主要的工作量就在於每塊石方的加工上面。而加工一塊石方的凸凹,在很遠的地方也是可以進行的。因而人越多,速度就越快。最後的裝配,是不需要多少時間的。

廣大讀者,可以說24K以上,即99.99%以上;今後就不再說明了,24K說的就是99.99%;都是接受現代科學教育的人士。而中國的現代科學體系是建立於什麼時候呢?時間不長,在五四運動之後。

中國古代,同樣是有科技的。只不過那樣的科技,現代人都不知道了。我們都知道。中國發明瞭火藥,也知道火藥的運用。由此可以知道,中國古代科技,首先運用於祭祀;而西方列強則將科技首先運用於軍事。如果單就軍事而言,有句話叫做“勝敗乃兵家常事”,說的是局部戰爭。但整體上的勝敗,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有的。勝的,就不用說了。敗的,很明顯,元、清即是。

現代仍然有相當多的愛國人士沾沾自喜於“同化”一說。元朝,漢族覆滅了;清朝,漢族又覆滅了。但漢族依然還是漢族。軍事上漢族敗了,但漢族卻憑藉着龐大的人口基數,把侵略者同化了。

然而,在近代呢?在八國聯軍之後呢?真要說起來,這次漢族也僅僅是局部敗了。西方列強並沒有整體上佔領中國。但是,誰同化了誰?

以康有爲爲代表的一大幫有識之士率先提出,以夷之道以治夷,變法強國,向西方學習先進的軍事科技。學軍事,就事論事,沒什麼不對。但他們就這麼去學,又哪裡學得會呢?要學習西方的軍事科技,首先得學會外語,瞭解西方語言習慣和一般常識。還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於是,順便就學習了地理、學習了生物、學習了哲學和政治。西方是那樣的好啊,全都好啊。最後,西方列強的大炮僅僅是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然後門裡面的漢族人迫不及待就衝了出去,把西方各門學科抓過來,然後在變法強國的旗幟下,實現了同化。現代的漢族,已經不是傳統的漢族了。

說到這裡,也許一些讀者會不同意,而同意的讀者會有些傷心。不同意的讀者可以想一想,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有那一樣是從源自中國的?我知道,一定有。就比如漢語。不過,也是現代漢語。換句話說,就是西方化了的漢語。古人作詞,眉頭一皺,張口就來。那是具有可能性的。因爲古人的思維,本來就是以古漢語進行的。現代人如果也這麼來一下,那就是秘書事先寫好了,教會女助理;然後在女助理循循善誘的啓發和身體力行的比喻下,首長事先背熟了,到時候來的假唱;不,應該是現場假做詩。

除了漢語,還學會了出自中國的什麼學問?千萬別告訴我民俗,得說主流學問。沒有了吧?不得不承認,我們已經被西方同化。而且是在西方基本不動的情況下,我們漢人爲了抵禦西方,自己主動同化的。

我並不是說,中國原有的科技比西方的強。我也不敢說。八國聯軍那會兒,我們不是打不贏麼?那應該是落後了吧。但是,落後二字,應該說僅僅是當時的軍事。軍事落後,並不等於中國文化落後。

中國古代,關於科技方面的成果,還是有幾樣東西留下來了的。都江堰算一個,趙州橋算一個。多的暫時就不說了,我也懶得去查。就說趙州橋。趙州橋建於隋代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這個,在百度百科裡面可以查到。

好笑的是,百度百科居然還列明瞭趙州橋的原理。現代人能夠知道趙州橋的原理?真的知道,爲何造不出這麼長壽命的橋樑?現代造好就塌的橋染就不用說了,那屬於人爲,非現代科技之罪。不塌的橋,正常使用的橋,優質的橋,最優的橋,壽命有多長?

答案我都不用說出來,大家都心中有數。差距太懸殊。這麼說,同樣不是爲了證明中國古代科技比現代科技強。而是爲了說明,誰都有長處,誰都有短處,誰都有強過對方之處。中國古代科技與現代科技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體系。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古代科技被埋葬了。這兩個體系客觀全面地講,誰強誰弱,已經無法比較了。

劉備這邊造船的時候有幾萬士兵出力的,並且幾萬士兵也是能夠出力,出得了力的。因而別看只是半年時間,工程量卻是異常巨大的。別的不說,僅就長奇島上面的森林資源來說,就無法造出第三艘運兵船了。要繼續建造的話,就得從別處運送木材過來。

在寫到周瑜決定打運兵船的時候,曾經說過運兵船的意義。這裡再從成本的角度,說明了損失的慘重。而爲運兵船陪葬了五千士兵,反而不算什麼重大損失了。

此番出兵,劉軍總人數就是五萬。五千只佔一成,因而不算什麼。其實,要說那五千士兵本來也是能夠救起不少人的。只因爲那場即將來臨的風暴,使船隻都開走了。風暴過後,那五千士兵就死定了。

劉軍躲避風暴,是在海上的。他們不像周瑜那樣,事先有個礁石羣。因而,也還是會受到風暴的影響的。海面上的事情就是這樣。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印度洋海嘯,就起源於一場局部的地震。而海浪,則把災害帶到了千里之外。同樣,海浪也將這一場風暴送到了劉備的船隊那兒。通過這事兒,也可以說明,在沒有礁石沒有島嶼的大海,躲避災難是非常困難的。

當然,劉備軍畢竟偏離了風暴的中心地帶,沒有蒙受重大的損失。不過,在戰鬥損失的基礎上,再來這麼一場巨海的損失,劉備軍也不得不終止了對青州的軍事行動。次日一早,全軍返航。

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706章 沙邊送迎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733章 紅粉難比第一卷 第36章 遭遇挾持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383章 東溪春近第二卷 第261章 劉備中計第二卷 第328章 手把紅旗第二卷 第374章 莫尋塵世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二卷 第604章 閒垂風絮第二卷 第231章 吳郡大軍第二卷 第136章 終於上路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739章 漲海千里第二卷 第240章 拒絕要求第二卷 第649章 功行丘山第二卷 第293章 屍山戰鬥第二卷 第382章 飛雨落花第二卷 第764章 孤館夢迴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114章 出兵冀州第二卷 第745章 鞦韆歌笑第二卷 第242章 人肉搜索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一卷 第3章 加入黃巾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522章 石寓絲竹第二卷 第540章 旋呼佳麗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664章 恨隔爐煙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430章 檀板新聲第二卷 第350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773章 食薄田賦第二卷 第143章 兩下山陽第二卷 第386章 橫玉聲中第二卷 第452章 星橋東西第二卷 第248章 刀若旋風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708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二卷 第635章 寒生冰箸第二卷 第254章 得意忘形第二卷 第98章 軍師田豐第二卷 第809章 飛瓊伴侶第二卷 第739章 漲海千里第二卷 第531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202章 關羽零碎第二卷 第805章 清聲檐下第二卷 第651章 千葉早梅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一卷 第16章 再返青州第二卷 第545章 早晚重遊第一卷 第44章 繞道澠池第二卷 第266章 整體戰略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192章 首頓飽飯第二卷 第146章 曹軍混亂第二卷 第793章 爽天如水第二卷 第712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778章 又聞空階第二卷 第214章 曲阿建業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448章 雨滴空階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162章 分文不取第二卷 第153章 殺戮平民第一卷 第48章 曲調高揚第二卷 第175章 攻城受挫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98章 軍師田豐第二卷 第500章 浪濺荷心第二卷 第514章 天淡銀河第二卷 第234章 長文閒聊第二卷 第795章 酒朋詩侶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第二卷 第658章 偶別珠宮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二卷 第230章 殺了嚴輿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第一卷 第16章 再返青州第二卷 第576章 延壽金縷第一卷 第30章 廣宗換人第二卷 第208章 借糧豫州
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706章 沙邊送迎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733章 紅粉難比第一卷 第36章 遭遇挾持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383章 東溪春近第二卷 第261章 劉備中計第二卷 第328章 手把紅旗第二卷 第374章 莫尋塵世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二卷 第604章 閒垂風絮第二卷 第231章 吳郡大軍第二卷 第136章 終於上路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739章 漲海千里第二卷 第240章 拒絕要求第二卷 第649章 功行丘山第二卷 第293章 屍山戰鬥第二卷 第382章 飛雨落花第二卷 第764章 孤館夢迴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114章 出兵冀州第二卷 第745章 鞦韆歌笑第二卷 第242章 人肉搜索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一卷 第3章 加入黃巾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522章 石寓絲竹第二卷 第540章 旋呼佳麗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664章 恨隔爐煙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430章 檀板新聲第二卷 第350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773章 食薄田賦第二卷 第143章 兩下山陽第二卷 第386章 橫玉聲中第二卷 第452章 星橋東西第二卷 第248章 刀若旋風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708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二卷 第635章 寒生冰箸第二卷 第254章 得意忘形第二卷 第98章 軍師田豐第二卷 第809章 飛瓊伴侶第二卷 第739章 漲海千里第二卷 第531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202章 關羽零碎第二卷 第805章 清聲檐下第二卷 第651章 千葉早梅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一卷 第16章 再返青州第二卷 第545章 早晚重遊第一卷 第44章 繞道澠池第二卷 第266章 整體戰略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192章 首頓飽飯第二卷 第146章 曹軍混亂第二卷 第793章 爽天如水第二卷 第712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778章 又聞空階第二卷 第214章 曲阿建業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448章 雨滴空階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162章 分文不取第二卷 第153章 殺戮平民第一卷 第48章 曲調高揚第二卷 第175章 攻城受挫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98章 軍師田豐第二卷 第500章 浪濺荷心第二卷 第514章 天淡銀河第二卷 第234章 長文閒聊第二卷 第795章 酒朋詩侶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第二卷 第658章 偶別珠宮第二卷 第431章 殘春風雨第二卷 第230章 殺了嚴輿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第一卷 第16章 再返青州第二卷 第576章 延壽金縷第一卷 第30章 廣宗換人第二卷 第208章 借糧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