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491章 梅蕊應紅

“啊?”溫玉華似乎沒有聽清:“你說什麼?”

“其實也不是真的打。”雷又招道:“按照四妹以往的分析。西夏滅亡之後,諸多國家會引起恐慌,有可能結成同盟,犯我天朝。龜茲、回紇兩國與西夏接壤,假使他們在同盟國的壓力之下進犯西夏,而我軍又萬一陷在大理,則形勢不妙。因此,這一次的進兵,不是爲了佔領,而是要迫使龜茲、回紇兩國答應息兵。”

“嗯,不錯。你倆想得真遠,不愧是軍師。”溫玉華道:“不知什麼時候動手?”

“明日出發,兵分兩路,四妹打回紇,我打龜茲。”

龜茲國的龜字,寫起來是烏龜的龜,念起來卻與山丘的丘字同音。龜茲國東起玉門關附近,西抵尼雅,南靠崑崙山,北臨高昌,西接吐火羅。首都設在樓蘭,全國疆域五萬萬畝。

龜茲土壤肥沃,百姓安泰祥和。塔里木河從遠西而來,孔雀河由天山南下,車爾臣河自崑崙北上,三條大河在龜茲境內並行東流,貫穿全境,滋潤廣袤的大地。在奔騰千里之後,三條大河像疲倦的孩子一樣,最終都投入了位於樓蘭城東的羅布泊的懷抱。

龜茲國雖屬小國,卻因爲國王治理有方,政通人和,加之氣候溫和,水利發達,故此全國經濟興盛,富甲西域。全國共有六個城市,二十二個鄉鎮,兩萬八千個村落。處處湖山秀麗,山溫水軟,煙柳畫橋,珠簾玉帶。百姓就像是生活在圖畫之中,過着神仙般悠閒的日子。

樓蘭,又名牢蘭。因爲這個原因,東郊的羅布泊,也有人把它叫做牢蘭海。

羅布泊集三條大河之水,水波漣漣,煙波浩渺。遠觀水天茫茫。境界開闊。近看水清風爽,波光相映。不論陰晴雨雪,依然風韻萬千。始終是風光旖旎,掩不住浪語梵音。湖濱奇花異草,蘆葦成片。沿岸綠茵連綿,花木扶疏。這裡的菊花最負盛名。

樓蘭城作爲龜茲的首都,城池相對龐大,城牆首尾相接,房屋鱗次櫛比,街道寬敞筆直。城內巡視的士兵、化緣的僧侶、出巡的車騎、遊動的商旅、揚鞭的牧民,一切都井然有序,人們的臉上都洋溢着安居樂業的歡樂與滿足。夜晚,城門關閉,整個樓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明月之下,就像一位安然沉睡的美人。一切都那樣的平靜。

然而,平靜是不能持久的。

情海戰役之後,三百多名吐谷渾難民慌不擇道,各自南北東西。轉來轉去,大部分人回到了原來輾轉遷移的地區。小部分人則翻過了祁連山。

翻過祁連山的這些難民知道西夏國軍隊已經降川,不敢在西夏境內逗留,只得匆忙踏上了西去的路程。不久,就來到樓蘭。

於是,龜茲的平靜被打破了。樓蘭城內,到處傳播着情海戰役的消息。老百姓三個一羣,五個一堆,都在神秘地談論。人們有些驚恐,又有些好奇,既害怕聽到,又忍不住向人打聽。行人的腳步都加快了,人人都在注意有沒有被人跟蹤,整個城市充滿了恐怖的氣氛。

幾日之後,奉國王尉闕之命,武將金人壯率兵將吐谷渾難民盡數捕獲。經過檢查,證實這些難民的確是吐谷渾人,而不是其它國家的奸細。

只是陸地怎麼能變成大海呢?而且,吐谷渾難民描繪四川大炮的威力也十分離譜。猶其是第二輪炮擊,說是在炮擊一天之後,炮彈還在爆炸。令人實在難以置信。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這些難民是某國派出的奸細,特意來龜茲散佈謠言,那麼其謠言就應該能夠自圓其說,而不會像現在這樣留有諸多破綻。因此,也不可等閒視之。

難民之所言,也許有,也許無。但不論有無,任何一個國家在這種情況下都必須闢謠。所謂闢謠。是指在百姓之中闢謠,是爲了人民的安居和國家的穩定。爲此,龜茲國石泊熙、仝桑園等重臣還趕編了幾段趣聞,用來引導民間的言論。

僅僅闢謠還不夠,還得驅逐這些吐谷渾難民,堵住“謠言”的源頭。龜茲國的驅逐,實際上是將吐谷渾難民趕出城外,然後再擒住,秘密關押起來。避免他們到國內其它地方再次傳播“謠言”。

緊接闢謠、驅逐之後,就是打探。也就是證實難民之言是否屬實。爲此,國王尉闕派遣了三批使者,趕赴西夏。

四日後第一批使者自玉門關返回,報告把守玉門關的依舊是西夏軍隊。七日後第二批使者自涼州返回,報告涼州城還是由西夏國治理,城中民心安定,百姓生活井然有序,沒有絲毫的亡國跡象。

經過這兩番打探,茲龜國君臣心中懸着的石頭慢慢地放下了。在官府的努力之下,百姓也平息下來,恢復了往日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第三批使者的目的地是西夏國首都酒泉。由於路途遙遠,要十月十日才能返回。然而,到了這一天。這批使者卻未能如期歸來。

通常,緊張使人振奮,平靜使人懈怠。這批使者大概是由於沿途所見皆風平浪靜,從而懈怠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延期反面比提前要好。

十月十二日清晨,當士兵打開城門的時候,才發覺樓蘭已經被軍隊圍住了。

接到士兵報告,國王尉闕當即取消了早朝,吩咐武將調派士兵上城牆防守,然後率領衆臣登上了城樓。

敵軍距城牆大約一箭之地,個個精神抖擻。人人冑甲分明。放眼一看,不見其尾;左右一望,不見其邊。敵軍陣列之中,很多旗幟之上都寫有一個“川”字。由此看來,這就是吐谷渾難民所說的四川軍隊。

龜茲國君臣這時才知道吐谷渾難民所言不虛。中原居然是那麼的廣大,僅僅一個四川就能派出上百萬的軍隊。而且這百萬軍隊還能悄無聲息地,一下子就圍住了樓蘭!

既然百萬軍隊之說不虛,那麼川軍的火炮也就必然不假。甚至於“陸地變成大海”的妖術都可能是真的了。對這樣的軍隊,如何才能抵擋?

按照吐谷渾難民之言,在川軍面前,要麼趕快投降,要麼就全體滅亡。吐谷渾百萬軍民就因爲遲遲不降而命喪黃泉,樓蘭城區區二十萬人口自然不在話下。

這時,武將邰營常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了過來,報告道:“國……國王,整個城池……已被團團圍住……不知道有多少敵人。看……看樣子,敵人不僅僅是想要攻克城池……而且……而且想要全殲我軍。”

尉闕掃視了一眼衆臣,見衆人有的因爲恐懼而面色慘白,有的因爲無望而黯然神傷,盡都不知所措。於是說道:“民間有句俗語,叫做‘不管誰當國王,百姓的日子還得過’。我們若是降了,失去的是富貴榮華,也許還包括生命,但百姓卻能因此而保全。我們若是不降,富貴榮華連同我們的生命同樣不保,而百姓卻會受到株連。因此,我決定投降。”

衆臣都沒有說話。最後趕過來的武將金人壯只聽到這番話的末尾,既沒有問爲什麼,也沒有請戰。

卯時,樓蘭城打開了東門。尉闕手捧印信,率文臣武將魚貫而出,迎向川軍。雷又招見了,撣了撣身上的灰塵,上馬揚鞭,迎了上來。

“來者通名。”雷又招喝道。一般來說,這話是“來者通名受死”。這時省下兩字。

尉闕越衆而出,答道:“我乃龜茲國國王尉闕。今率文武百官,前來投降。這就是龜茲國國王的印信。”

“原來是國王,失敬失敬。”雷又招言語客氣,卻依然端坐馬上:“尉闕,想必虛懷若谷的意思。看來國王的父親在取名字的時候,就預見到你要做國王,要你以百姓爲念。你的父親很了不起啊。”

尉闕不敢怠慢,解釋道:“啓稟這位女將軍,小王之父乃龜茲國先王。小王的王位乃是世襲。”

“哦,世襲的國王。難怪你父親有此預見。”雷又招略微停了一下,道:“對不起,忘了告訴你了,我是四川軍隊的軍師,名字叫做雷又招。”

尉闕一聽“雷又招”三字,猶如驚雷貫耳,兩腿一軟,打了個趔趄。正自感到失態,想要解說兩句,卻見好幾名文臣武將正從地上爬起,就乾脆住了口。

“你們怎麼了?病了吧?”雷又招問道:“千萬不要說是被我的名字嚇的。那樣說,我就嫁不出去了。”

“不敢當雷軍師如此玩笑。”尉闕想到,與其讓她這樣貓戲老鼠,到不如來個痛快。於是問道:“但不知雷軍師如何處置我們?”

“處置?”雷又招露出很驚訝的神色,道:“我們又不是一國的,我哪有什麼權力來處置你們?嗯,就算是一國的,你是國王,相當於我天朝的皇帝,也沒有由我來處置你們的道理。”

尉闕平日裡何曾遭受過如此戲耍,心中惱羞成怒,臉上卻還要不動聲色。問道:“雷軍師今日率軍圍住樓蘭,不知是想要佔領城池、招降龜茲、逼我國答應歲歲納貢,還是想索要軍需糧草?”

“痛快。”雷又招雙手一拍,道:“既然尉闕國王如此爽快,我也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了。你所說的事,都不是我的目的。我此次率軍前來的原因比較複雜,且容我慢慢道來。

“素聞龜茲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但民生低下,百業不旺,人民還相當疾苦。爲了將我們四川先進的農耕、高超的醫術以及其它見長的地方引入龜茲,同時也爲了保持龜茲國政統不變,我希望尉闕國王將太子交給我軍,讓他在四川歷練學習,以利龜茲國今後的興旺。”

“這個……”尉闕不由有些遲疑。這分明是擄掠人質,卻偏偏要說得這麼好聽。你國王的兒子在我手裡,你不聽我的,將來還想不想有繼承人?而兒子在他國生活幾年,必然會受到別國文化思想的薰陶,將來他回來治理國家,其行爲和方式必將行同陌路。

這還不止。擄掠人質之後,天朝的官兵就可以隨意衝進龜茲,隨意徵收駱駝、馬、牛等賦稅。動不動就下達霸道的命令,讓龜茲國出人出錢。他們來的時候,說不定國王還要親自接待,擺設酒宴,贈送禮品。到時候,醉醺醺的天朝士兵在城中恣肆橫行,搶劫金帛,姦污婦女……而龜茲的百姓只能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當天朝使者再次駕臨之時,還必須換上另一副面孔,好像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根本就沒有存在過似的。那種做人做鬼的腳色,實在比死還要難受。

“國王可是不願意?”雷又招打斷了尉闕的沉思。

尉闕吞了一下口水,戰戰兢兢地問道:“如果……如果我國拒絕,不知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樓蘭城內,咳,嗯。”雷又招掰着手指續道:“除了蒼蠅、跳蚤、臭蟲、老鼠……不太好算呢。”雷又招笑了笑,又道:“這麼說吧,如果你不答應,樓蘭城內不論貧富貴賤,所有人全部殺死。當然,我可以吩咐士兵,將你留到最後再殺。”

尉闕的雙腿不由得又是一陣發軟。送子爲質的後果雖然嚴重,但能夠保住國家,也只好這麼做了。於是道:“雷軍師請息怒。雷軍師的要求,我答應了。不過……”說到這裡,尉闕因爲愛子心切,不忍心子孫世世代代重蹈自己的覆轍,心生一計,道:“不過我的長子年齡太小,還不足八歲。可否送我的兄弟?”

“可以。”雷又招未加刁難,一口答應,道:“送誰都可以。只是你得在百官面前宣佈他是儲君,也就是下一個國王。”

就這樣,尉闕惟一的兄弟尉圖耆由武將邰營常陪同,走進了川軍。

尉圖耆與尉闕同父異母,平時兩人就不甚合睦,此時正好被尉闕推出,作了擋箭牌。

第二卷 第230章 殺了嚴輿第二卷 第304章 出征在即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第二卷 第201章 進駐范陽第一卷 第39章 獨孤武功第二卷 第710章 漸天如水第二卷 第309章 輕重工業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483章 露蕊煙叢第二卷 第455章 一般奇絕第二卷 第799章 避樂分行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459章 粉勻無跡第二卷 第103章 減震疊片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二卷 第618章 恨爲情離第二卷 第69章 太行山上第二卷 第485章 閒臥殘春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662章 拂黛清歌第二卷 第100章 個人英雄第二卷 第737章 見如花面第二卷 第261章 劉備中計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103章 減震疊片第二卷 第386章 橫玉聲中第二卷 第197章 攻城策略第二卷 第663章 一曲離亭第二卷 第618章 恨爲情離第二卷 第811章 濃勝香醪第二卷 第722章 時清俗阜第二卷 第601章 暖律潛催第二卷 第605章 疏篁一徑第二卷 第689章 幾許繁紅第二卷 第166章 拿下上庸第二卷 第607章 寒江天外第二卷 第762章 紅英青梅第二卷 第142章 雌燕驚飛第二卷 第53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246章 對等分兵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第二卷 第146章 曹軍混亂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二卷 第359章 全迥冷谷第二卷 第246章 對等分兵第二卷 第60章 子龍報信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195章 黑夜劫殺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二卷 第241章 第二請求第二卷 第175章 攻城受挫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第二卷 第262章 結義閻柔第二卷 第816章 勞生怨別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二卷 第460章 年華偷歇第二卷 第305章 混亂理論第二卷 第280章 親人不在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832章 三姝團聚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672章 停驂訪古第二卷 第720章 燈花輕諾第二卷 第637章 樂盡天真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487章 曲中雙淚第二卷 第655章 亂鋪金蕊第二卷 第653章 四季當窗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一卷 第43章 芙蓉多姿第二卷 第548章 尋常言語第一卷 第1章 穿到屍場第二卷 第330章 臺殿竹風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曉妝第二卷 第542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182章 襲擊輜重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670章 垂鞭自唱第二卷 第527章 傳杯繞檻第二卷 第321章 軟硬結合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二卷 第624章 此恨殷勤第二卷 第82章 孫堅返回第一卷 第25章 得到弓箭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815章 層樓東風第二卷 第779章 稍覺輕寒
第二卷 第230章 殺了嚴輿第二卷 第304章 出征在即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第二卷 第201章 進駐范陽第一卷 第39章 獨孤武功第二卷 第710章 漸天如水第二卷 第309章 輕重工業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483章 露蕊煙叢第二卷 第455章 一般奇絕第二卷 第799章 避樂分行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459章 粉勻無跡第二卷 第103章 減震疊片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二卷 第618章 恨爲情離第二卷 第69章 太行山上第二卷 第485章 閒臥殘春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662章 拂黛清歌第二卷 第100章 個人英雄第二卷 第737章 見如花面第二卷 第261章 劉備中計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103章 減震疊片第二卷 第386章 橫玉聲中第二卷 第197章 攻城策略第二卷 第663章 一曲離亭第二卷 第618章 恨爲情離第二卷 第811章 濃勝香醪第二卷 第722章 時清俗阜第二卷 第601章 暖律潛催第二卷 第605章 疏篁一徑第二卷 第689章 幾許繁紅第二卷 第166章 拿下上庸第二卷 第607章 寒江天外第二卷 第762章 紅英青梅第二卷 第142章 雌燕驚飛第二卷 第53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246章 對等分兵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第二卷 第146章 曹軍混亂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二卷 第359章 全迥冷谷第二卷 第246章 對等分兵第二卷 第60章 子龍報信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195章 黑夜劫殺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二卷 第241章 第二請求第二卷 第175章 攻城受挫第二卷 第568章 佔得人間第二卷 第262章 結義閻柔第二卷 第816章 勞生怨別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二卷 第460章 年華偷歇第二卷 第305章 混亂理論第二卷 第280章 親人不在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832章 三姝團聚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672章 停驂訪古第二卷 第720章 燈花輕諾第二卷 第637章 樂盡天真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487章 曲中雙淚第二卷 第655章 亂鋪金蕊第二卷 第653章 四季當窗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一卷 第43章 芙蓉多姿第二卷 第548章 尋常言語第一卷 第1章 穿到屍場第二卷 第330章 臺殿竹風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曉妝第二卷 第542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182章 襲擊輜重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670章 垂鞭自唱第二卷 第527章 傳杯繞檻第二卷 第321章 軟硬結合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二卷 第624章 此恨殷勤第二卷 第82章 孫堅返回第一卷 第25章 得到弓箭第一卷 第8章 意料之中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815章 層樓東風第二卷 第779章 稍覺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