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46章 對等分兵

其實這個時候田蘭還真想變卦。結果被郭圖這麼一堵。就縮回去了。田蘭想變的是,對於孫策和孫兵,都改成死活不論。死活不論,是一種最常見的情況,也是一種最利於士兵操作的命令。

此時田蘭這邊是一萬五千人,而孫策那邊則僅有一千人。僅僅從人數上來說,就是絕對的優勢。要安排這樣的戰爭,估計人人都可以。因而,對於郭圖的安排,就不用細說了。總而言之,郭圖並沒有派出所有的士兵。

當然,郭圖安排了,但卻是于禁向士兵發佈的命令。這是規矩。這一邊,就只有田蘭本人和于禁有調兵的權利,郭圖和陳羣都沒有。于禁不僅調了兵,而且也親自去了。反正這邊有田蘭在,也沒什麼不放心的。

這樣的一種戰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獅子搏兔的戰鬥。沒什麼好說的。整個戰鬥過程也非常短暫,就彷彿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很快,于禁就帶着士兵。押着孫策過來了。

于禁先走到田蘭面前,道:“蘭帥,我們這邊,三個人。其中兩人,是在混戰當中死亡的。另外一個人,是在擒獲孫策的戰鬥中死亡的。”田蘭一聽,愣了很久。心裡就在想,假如自己沒有說一定要活捉孫策的話,也許那名士兵就不會死了。于禁過了一會兒,沒見田蘭說話,就問:“那孫策,是否押過來?”

田蘭道:“不用了。派一隊士兵,把他押回富春關着吧。”

士兵前來報告,說是五里外發現了會稽的軍營。會稽軍營也正在拔營整隊。看樣子,就快差不多了。

會稽士兵總人數是一萬人,加上吳郡嚴伯虎的士兵三千人,共有一萬三千人。田蘭這邊是一萬五千人。押解孫策回富春的人,忽略不計。一萬五,打一萬三,僅從人數上看,基本上是一打一的局勢。但是,由於田蘭士兵的戰鬥力特別強大,一萬五千名田蘭兵,在正面作戰的情況下,戰勝十萬普通士兵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田蘭這個時候發令了。田蘭這邊包括田蘭在內,有四名高級將領。在十分強大的情況下,可以實行分兵之計。田蘭命令。自己、郭圖和陳羣,各帶兩千士兵,轉向南行。于禁則帶領剩下的九千人正面接戰。並命令于禁這邊的戰鬥需要拖延一下時間,以便自己、郭圖和陳羣所帶的六千人能夠走到會稽士兵的前面去。

在命令清楚,沒有什麼疑問的前提下,田蘭、郭圖和陳羣率領士兵轉向南行了。郭圖最先走。這是因爲郭圖要到達的位置最遠。陳羣其次,最後纔是田蘭。

田蘭率領的人馬走了之後,于禁這剩下的九千人還需要進行分兵。九千人共分爲三隊,兩個千人隊繞道北方,三千人繞道南方,四千人正面接戰。于禁本人,跟在繞道南方的人馬裡。

正面接戰的四千人,最高將領就是千夫長了。四名千夫長,于禁臨時指定了一名千夫長擔任總指揮。這人的名字叫熊生。于禁還給熊生再次叮囑了一番田蘭的命令,囑咐他一定要拖延時間。

南北方向人兄弟部隊都出發了。熊生一聲令下,千人隊開始向前移動。另三個千人隊隨後跟進。熊生這樣的總指揮,跟真正的將領不同。對其他三個千人隊,熊生沒有權力。如果需要熊生享有那樣的權力,則需要于禁的特別交待。而於禁卻並沒有那樣說。因而,此時熊生的權力,就針對自己的一千士兵。所謂總指揮。實際上就是進攻時機的把握,以自己爲準。

出發了,但並沒有齊步走。而是一般的便步走。便步走的腳步聲比齊步走要小得多。過了一會兒,熊生就看到了遠處的會稽軍隊。熊生停止了前進。

原地觀察了一下,熊生髮現,會稽軍隊正在往江撤。剛剛開始不久。由於人多,前面已經開始走了,而後面的還沒有動。於是,熊生再次命令,又向前進。熊生的意思,是要讓會稽軍隊發現自己。

大約相距五百步左右的距離,熊生命令停止前進。再觀察,會稽軍隊已經發現了自己這四千人了。會稽軍隊已經有了一些動作。在面朝自己這邊的西面,逐漸開始列陣了。

熊生觀察得很準確。會稽士兵的確發現了不速之客。報告王朗之後,王朗下令,原本已經上路的先頭部隊停止前進,並後轉列陣。王朗自己驅到西面來觀察敵情。熊生這邊的人數是四千,但卻因爲地形的原因,王朗卻看不出來。王朗看了一會兒,對於士兵的人數,判定爲已見的約有三千,未見的不知道多少。但王朗明顯沒有看見孫策。

這一下,王朗的軍隊就不敢輕易上路了。上路的軍隊是一種前進的隊形。前進的隊形的打仗的隊形差異極大。在前進的情況下,軍隊很難承受來自側面的攻擊。而對於前後兩方的攻擊,由於投入人數較少,同樣沒有勝算。因而,前進的隊形也就是一種捱打的隊形。所以,王朗才通知已經上路的先頭部隊回撤。

過了一會兒,王朗得到報告。已經上路的部隊已經回撤完畢。這時,王朗的軍隊是密集的,類似於圓陣。王朗放心了,就準備下達下一步命令。就在這時,嚴伯虎過來了。

嚴伯虎道:“景興,可否讓我吳郡士兵打頭陣?”老實說,王朗是瞧不起吳郡士兵的。明明有三千人,卻被孫策的一千人追着打。但王朗卻不便明說。王朗道:“敵軍自西而來,也許是詐。若嚴太守有心禦敵,可使人馬列於南面,護我側翼,可好?”

嚴伯虎的三千人的位置,在軍隊的中央,被會稽士兵保護着。前面說過,嚴伯虎實質上是一名治理方面的文官。個人武力,當然是不行的。但卻不能據此判定嚴伯虎就沒有膽量。實際上嚴伯虎還是有些膽量的。嚴伯虎的膽量,跟電腦遊戲裡面的POSS很相似。在佔據優勢的時候,膽量極大,甚至有些目空一切;在佔據劣勢的時候膽小如鼠,甚至磕地求饒。此時,有會稽士兵爲後盾,嚴伯虎認爲勝算在握,那久違的膽量就又冒了出來。故有請戰之舉。

王朗這麼一安排。嚴伯虎的吳郡士兵就被調到了南面。也就是于禁的主攻方向。這就叫做人算不如天算。閻王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你到五更。

嚴伯虎過去調兵去了。王朗打發走了嚴伯虎,見來者保持五百步,便縱馬上前兩百步。兩軍相距五百步,是不能再接近的了。五百步距離,除去兩邊各一百五十步的弓箭射程,中間就剩下兩百步。而這兩百步,則是鬥將的空間。如果兩軍相距過近,就不能鬥將了。

熊生等四名千夫長都沒有騎馬,因而王朗喝道:“領兵的人是誰?請出來答話。”熊生一人向前走了二十步,道:“我軍只有兵。沒有將。若鬥將,請回。若鬥兵,放馬過來。”熊生這樣的回答,讓王朗爲之氣閉。一點都不講禮貌,什麼素質啊。王朗默然了一會兒,又問:“請問貴軍乃何人麾下。”熊生答道:“吾等,乃文則將軍麾下。”王朗再次嘆息。文則是誰,誰知道啊?答話的這人,文化太低了。王朗見問不出什麼了,一圈馬,就回去了。

王朗問話,自認爲不是沒有收穫。對方答話之人,就應該是職務最高的人了。也就是說,來的這支軍隊,職務最高的人,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人。這樣的人,應該是沒有什麼權利的。雖然王朗並沒有問出這是哪家的軍隊,但這支軍隊沒有將領,卻已經知道了。要作戰,就得將領下令。沒有將領,也就是說,這支軍隊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

這時,王朗有兩個選擇。一是打,一是不打。還是按照周瑜所說過的,王朗這人,防守有餘而攻伐不足。王朗沒有選擇打,而是選擇了不用理會。王朗甚至還下達了命令,讓部隊重新上路,返回會稽。

繞道的士兵會走多長時間才能到達位置?就拿于禁這邊來說,正面的四千人由西向東所走過的五里多路程,南北兩方繞道的士兵會同樣走這麼遠的。他們要多走的部分,在於由北向南和由南向北的部分。到底多遠,理論上是以敵軍不發覺的最近距離。實際操作的時候,各有不同。在十分隱秘的情況下,通常走出十里,也就是多走兩個十里,共二十里地。在本次戰役。不是那麼隱秘,因而自最先的郭圖開始一直到最後的于禁,都是走出的八里,總共要多走十六裡。

十六裡也就是八公里。一般步行速度是每小時五公里,這裡是軍人,他們的步行速度也就是每小時八公里。也就是說,熊生這邊一定要拖延一小時,也就是半個時辰。這就是熊生的任務。

熊生已經拖欠了兩刻鐘了。這裡說的刻,是古代的刻。但由於古代的一刻鐘跟現代的一刻鐘的時間長短非常接近,讀者們完全可以按照現代的刻去理解。到現在,還差兩刻鐘。

王朗這邊,軍隊又動了。部分人馬踏上了通往東行的官道。這是不行的。必須要拖住才行。因此,熊生站了出來,喝道:“聽我口令,立正——”這一下並不是很整齊。“稍息。立正!”這下就整齊了。刷地一聲,士兵立正。

這一聲響,把這邊的王朗嚇了一跳。這什麼聲音?王朗不往這邊瞧。這邊熊生喊道:“齊步——走!”踏、踏、踏、踏,四千士兵,邁着整齊的步伐就過來了。

他們行進的速度並不快,但是那踏、踏、踏、踏的腳步聲去帶着雷霆萬鈞的力量。步兵前進,並沒有用力踏力。只是因爲動作整齊,那一點點踏地的聲音,就被加起來放大了。王朗可沒見過這樣的士兵,前進的時候,動作能夠如此的整齊。同邁左腳、同跨右腿,太美觀了。不過,這種美觀,王朗卻感到了害怕。士兵訓練到這種程度,王朗別說見過,就連聽都沒聽說過。

王朗這邊腦海裡一片空白,一時之間什麼都想不起來了。那邊熊生一聲令下:“立定!”踏、踏,兩聲,四千人全部立定,紋絲不動。怕是發明“令行禁止”那話的人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王朗再一激凌,醒過神來。連忙下令,全軍向西連陣。準備應付強敵。

熊生的四千士兵往前走了一陣,與王朗軍隊的距離縮短爲三百步。反正也不鬥將,三百步也是完全可以的。王朗這邊感到壓力就沉重了。王朗極不願意莫名其妙地惹出戰事。因而不願意主動攻擊。但熊生這四千人給予王朗的這種壓迫感,卻非常難受。

非常難受,還受不受,這得看個人修養。王朗的修養是夠的。王朗始終注意着熊生士兵的動靜。熊生士兵沒有動,王朗也一直沒有動。就彷彿武俠片裡面的兩名武林高手那樣。

就這樣,時間一晃,北面繞道的兩千人就到了。由於那兩千人的出現比較突然,因而王朗的會稽軍隊引起了一點騷亂。不過,由於那兩千人並沒有攻擊。這邊的王朗也沒有攻擊。雙方保持一定的距離,就進入了對峙的狀態。

北邊剛一平息,南邊于禁就到了。于禁這邊不同了,不再是對峙了。要說起來,爲什麼于禁的南邊會比北邊晚到呢?那是因爲,于禁這邊是投入要戰鬥的。因而,在即將投入戰鬥之前,于禁就事先下令,讓士兵休息了一會兒。因爲休息了,所以,他們就比繞道北面的那兩千士兵晚到了一點。

同時,也不需要再次說明,于禁這邊的士兵體力是充沛的。三千人早就散開,突然出現。一出現,就揮刀殺了上來。而在會稽軍隊的南邊,最外圍的,乃是那三千吳郡士兵。

田蘭曾經說過,要儘量的少殺人。什麼叫儘量少殺人呢?也就是說,應該比前面剛剛過去的戰役少殺一點。這裡說的並不是具體的人數,而是一種比例。最近剛剛過去的戰役共有兩場,一場是殺六千三,俘虜七百;另一場是全殲六千。也就是說,前面一場殺死敵兵九成,後面一場十成。

因此,田蘭說,這一次,對會稽的軍隊要儘可能的少殺。意思就是說,不要再殺死九成了,最好只殺七、八成;如果能夠只殺五、六成,那就更好了。

第二卷 第629章 刀頭切藕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339章 奠酒盈卮第二卷 第579章 重會歡宴第二卷 第401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二卷 第481章 景疏樓上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727章 日月天遠第二卷 第670章 垂鞭自唱第二卷 第198章 擰勁發作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610章 掩人生暖第二卷 第314章 水軍都督第一卷 第39章 獨孤武功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673章 骨體清英第二卷 第371章 笙歌紫陌第二卷 第756章 金碧吾鄉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700章 淑景遲遲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436章 箭漏天杳第二卷 第645章 檀煙初噴第二卷 第660章 當時留住第二卷 第666章 雪盡寒輕第一卷 第48章 曲調高揚第二卷 第664章 恨隔爐煙第二卷 第473章 蠟燭半籠第二卷 第624章 此恨殷勤第二卷 第542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449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一卷 第30章 廣宗換人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499章 一朵雲袖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578章 憐才深意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626章 柳眼向人第二卷 第511章 葉舟容易第二卷 第160章 如期傷亡第二卷 第615章 一經傳訓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一卷 第9章 將計就計第二卷 第122章 崛起之途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329章 旦暮潮聲第二卷 第263章 禱告天地第二卷 第198章 擰勁發作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425章 綠柄嫩香第二卷 第269章 愁思何處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曉妝第二卷 第401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419章 拈花嗅蕊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329章 旦暮潮聲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540章 旋呼佳麗第一卷 第33章 矢石如雨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一卷 第24章 忍氣吞聲第一卷 第33章 矢石如雨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二卷 第170章 良禽擇木第二卷 第129章 濮陽之戰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380章 繡幄低飛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553章 西顧郎官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501章 紫萼香心第二卷 第158章 沒有速度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二卷 第628章 寒輕霧重第二卷 第531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762章 紅英青梅第二卷 第625章 風前秋葉第二卷 第374章 莫尋塵世第二卷 第346章 金奏諧聲第二卷 第171章 京城舊事第一卷 第11章 脫籍未成第二卷 第194章 守住范陽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曉妝第二卷 第90章 走哪條路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
第二卷 第629章 刀頭切藕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339章 奠酒盈卮第二卷 第579章 重會歡宴第二卷 第401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二卷 第481章 景疏樓上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727章 日月天遠第二卷 第670章 垂鞭自唱第二卷 第198章 擰勁發作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610章 掩人生暖第二卷 第314章 水軍都督第一卷 第39章 獨孤武功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673章 骨體清英第二卷 第371章 笙歌紫陌第二卷 第756章 金碧吾鄉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700章 淑景遲遲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436章 箭漏天杳第二卷 第645章 檀煙初噴第二卷 第660章 當時留住第二卷 第666章 雪盡寒輕第一卷 第48章 曲調高揚第二卷 第664章 恨隔爐煙第二卷 第473章 蠟燭半籠第二卷 第624章 此恨殷勤第二卷 第542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449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一卷 第30章 廣宗換人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499章 一朵雲袖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578章 憐才深意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626章 柳眼向人第二卷 第511章 葉舟容易第二卷 第160章 如期傷亡第二卷 第615章 一經傳訓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一卷 第9章 將計就計第二卷 第122章 崛起之途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329章 旦暮潮聲第二卷 第263章 禱告天地第二卷 第198章 擰勁發作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425章 綠柄嫩香第二卷 第269章 愁思何處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曉妝第二卷 第401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419章 拈花嗅蕊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329章 旦暮潮聲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540章 旋呼佳麗第一卷 第33章 矢石如雨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一卷 第24章 忍氣吞聲第一卷 第33章 矢石如雨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二卷 第170章 良禽擇木第二卷 第129章 濮陽之戰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380章 繡幄低飛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553章 西顧郎官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501章 紫萼香心第二卷 第158章 沒有速度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二卷 第628章 寒輕霧重第二卷 第531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762章 紅英青梅第二卷 第625章 風前秋葉第二卷 第374章 莫尋塵世第二卷 第346章 金奏諧聲第二卷 第171章 京城舊事第一卷 第11章 脫籍未成第二卷 第194章 守住范陽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曉妝第二卷 第90章 走哪條路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