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30章 殺了嚴輿

田蘭說中了。孫策的確是這麼想的。田蘭怎麼具備軍師素質了?沒有。田蘭無非是又把“萬事反着來”的原則又活學活用了一回而已。于禁、太史慈都認爲孫策是想要穩駐楓橋縣。於是田蘭就說不是,說孫策想要進攻吳郡。只能說是歪打正着,又被她瞎蒙了一回。

既然是這樣,那麼又該怎麼辦呢?照田蘭的語氣,孫策不僅敢攻,而且多半是能夠攻下吳郡的。因此,太史慈道:“蘭帥,你看我軍是援助吳郡,還是搶在孫策之前,攻取吳郡呢?”

這可難住了田蘭了。田蘭不知道怎麼辦,因爲這些事情都是田蘭的計劃之外的。田蘭的計劃之內,就是組建水軍。田蘭早就把孫策拋到腦後去了。像這樣的事情,田蘭一般的做法是先讓郭圖說,如果說得精彩,田蘭就照做。田蘭照做的時候,往往會在大的方面“反”一下,而小的方面,則完全施行,一點也不反。

這個時候,郭圖沒在。既沒在建業也沒在曲阿,而是到下面的某個縣去了。而且還不一定是哪一個縣。郭圖此行。是要走好幾個縣的。如果派人去找,相信短時間內,是肯定找不到的。因此,田蘭就說:“這麼辦吧,我們的軍隊,不斷派出偵騎走在前面,大部隊緩緩跟進。如果孫策離開了楓橋去攻吳郡,我們就佔領楓橋。如果接下來孫策又離開吳郡去攻會稽,我們就佔領吳郡。先就這樣吧,後面的事情到時候再說。”

太史慈又問:“那我們帶多少人合適呢?”田蘭道:“這得看文則的了。”于禁則說:“我這邊,沒有限制。士兵的訓練,已經告一段落。可以全軍出動,也就當作一場實戰演練吧。訓練場上的兵,總歸是要拉到戰場上去的。正所謂百戰之師,都是打出來的,而不是訓練出來的。”

田蘭道:“好。那你們就準備吧。我先就不去了。我要忙水軍這邊的事情。我會讓建業那邊多派些衙役過來鎮守曲阿的。等到水軍那邊理順了,我再來找你們。”

商量妥當了,然後分道揚鑣。田蘭帶着那些練兵的校官返回建業。而太史慈、于禁這邊則進行發兵之前的輜重方面的準備。

孫策的家眷住在曲阿的事情,田蘭他們是不知道的。在兵荒馬亂之後,城門總是要開的。於是,孫策就派人順利地家母親、弟弟、妹妹及叔叔等幾十人接出了曲阿。出了曲阿之後,一行人並沒有掩藏行跡。人數太多,如果要掩藏行跡,也是非常困難的。而孫策就是要給世人一種假象,表示自己很知足,自己就想要一直在楓橋縣駐紮下去了。

如果孫策真的就一直在楓橋縣駐紮下去,對於田蘭來說。一點影響都沒有。但對於吳郡則不是。吳郡與楓橋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平時的小商小販就常常返來於兩地之間。百姓之中,還有親戚往來。這讓吳郡的嚴伯虎總感覺是如芒在背,很不舒服。

嚴伯虎這邊有兵一萬。如果僅按兵計考慮,那是絕對佔據上風的。但是,孫策那邊則弄了個好名聲。自從請郎中那件事情之後,孫策就一直是好名聲了。進駐楓橋縣之後,由於楓橋縣本來經濟就比較繁榮,各種稅賦不斷,出產也豐富。因此孫策一直有好做名聲的本錢。這樣的好名聲,讓嚴伯虎十分爲難。

士兵,講的是服從。這在現代是比較明確的,而古代卻並沒有服從。這時代的表現就是,當士兵認爲理所當然的時候,就理直氣壯,士氣高昂。當士兵覺得於理有虧的時候,就會畏縮不前,就會打敗仗。因此,孫策的好名聲,還不僅僅是百姓是否支持的問題。那個名聲直接關係到了士兵的士氣。

現在,孫策大張旗鼓地把家眷接到了楓橋。嚴伯虎的感覺是,這個孫策是跟自己耗上了。沒辦法。嚴伯虎就退而求其次。派遣了弟弟嚴輿,專程到楓橋縣求見孫策。

嚴輿此行,也是正大光明的。嚴伯虎既然做了讓步,那就是要讓百姓們看見。否則就算是錦衣夜行了。嚴輿到了楓橋縣,報了上去,孫策親出,置辦了宴席,請嚴輿喝酒。周瑜、韓當作陪。

對於嚴輿的來意,不用問,周瑜就能猜他個八玖不離十。嚴伯虎忌於孫策的好名聲,不能發兵攻打楓橋縣,因此,嚴伯虎肯定就只能認可孫策的縣令身份。但嚴伯虎卻不願意孫策駐紮在楓橋縣。這當然是因爲楓橋縣離吳郡太近了的緣故。派嚴輿來,估計嚴伯虎會多劃幾個縣給孫策,但是卻需要孫策離遠一點。

對於這樣的事情,周瑜認爲,如果自己就是孫策,那麼是應該接受的。周瑜看孫策的態度,也十分的熱情,估計其也會接受。如此,周瑜的心情也不錯。

不料,酒過三巡,奇峰突起。孫策問道:“令兄之意究竟如何?”嚴輿答道:“吾兄欲與將軍平分江東矣。”周瑜一聽,這樣的答案與自己的猜想有了出入。

首先是“平分”二字。按理說,孫策現在僅有一縣,吳郡的嚴伯虎爲了讓孫策離自己遠一點,多半會給稍遠地區的兩個或三個縣,絕對不超過四個縣。吳郡總共有二十幾個縣,說平分是不現實的。孫策還沒有那樣的分量。但嚴輿說來,竟然就是平分。

其次是“江東”二字。平分的,並不是吳郡,而是江東。江東在什麼地方?三國魏蜀吳,吳國在江東,大概就是那一片,但卻不清楚具體的位置。還有,楚霸王無顏見江東父老,又一次提到江東。江東到底在哪裡?

要弄清楚江東到底在哪裡,是很困難的。我們知道江西在哪裡。贛江以西就是江西嗎?那麼贛江以東是不是江東呢?又有一種說法,說是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長江爲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這也是比較模糊的。我估計,江東,大根式就是以蕪湖爲中心的長江上下游的南岸地區,即現在的皖南、蘇南、浙江北部以及今江西贛東北的地方。

平分江東,也就是說,嚴伯虎並不想僅僅擁有吳郡。而是想約孫策,共取江東。成功之後,雙方平分其地。

周瑜完全徹底地讀懂了嚴輿所傳達的嚴伯虎的全部意思。周瑜再一次在心中設想,如果自己就是孫策,那麼,嚴伯虎這樣的條件無疑是極爲有利的。肯定是應該答應的。但是,孫策卻並沒有答應。孫策聽了嚴輿的話語之後。拍案而起,怒道:“鼠輩安敢與吾相等!來人哪,給我斬了這廝。”周瑜忙道:“將軍息怒,嚴太守此議大有利於將軍。”

孫策不理周瑜,只道:“來人,來人,快給我斬了這廝。”周瑜攔住孫策,對韓當道:“義公,你護送嚴將軍離去。兄弟,你息怒,千萬要息怒啊。嚴太守之議。真的於兄長有利的呀。”

孫策先並沒有使勁掙扎,彷彿有些意動。這讓周瑜放鬆了警惕。然後,孫軍突然發力,掀開了周瑜,拔出佩劍,飛劍擲向嚴輿。此時的嚴輿,正被韓當護着往外走。佩劍自韓當肋下穿過,插入了嚴輿的背心。嚴輿倒地,眼見是不能活了。

周瑜見已經無可挽回,就沒有再勸,而是站到了一旁。韓當也一樣的讓開了。孫策上前,割了嚴輿的首級,命令士兵,送給與嚴輿同來的從人。

從人接了嚴輿的首級之後,大驚失色,慌亂走回吳郡。嚴伯虎聞報,痛心疾首,發誓定報此仇。

嚴伯虎沒有立即舉兵,而是爲嚴輿大辦喪事,廣泛宣揚,嚴輿是讓楓橋的孫策給殺了的。當然,其宣揚的範圍僅僅侷限於吳郡。但吳郡與楓橋縣相鄰,孫策自然也是知道的了。

周瑜精通音律,“曲有誤,周郎顧”說的就是這事。經過孫策殺嚴輿這件事情之後,周瑜找到孫策,說是聽聞南來的客商說,皖城那邊,有人能琴,想要告假前往。孫策說眼下事忙,走不開。讓周瑜過段時間再去。周瑜答應了。但是過了幾天,周瑜就失蹤了。留下一封信,說自己到皖城去了。

周瑜此行,並沒有特別的目的。周瑜的目的,其實就是離開孫策。找尋彈琴的知音,僅僅是一個藉口罷了。這樣的藉口,實際上很好找。關鍵是離開孫策的決心不好下。前面有多少次。周瑜覺得自己已經下定了決心,但始終沒有動作。到了這一次,真正離開的時候,周瑜又猶豫了一下的。但是,周瑜沒有一直猶豫下去。最終,周瑜終於跨出了完全屬於自己的歷史性的一步。

目的地皖城,是周瑜隨便說的。皖城有沒有人擅長彈琴,周瑜並不清楚。周瑜只是聽說皖城有一戶姓喬的人家,有兩位姑娘,美若天仙。因此,周瑜才說了皖城。周瑜離開孫策之後,是真的往皖城而去的。

但是,周瑜的皖城之行卻沒有成功。周瑜只走出二十里,就被太史慈的偵騎發現了。偵騎一路尾隨,在距離楓橋縣大約三十多裡的地方,偵騎抓住了周瑜。

周瑜的武藝,如果在三國系列的遊戲裡面,應該在八十分左右。偵騎呢?前面說過,田蘭這邊的士兵是半將士兵。那就是說,單個的士兵,武力分值約在六十左右;兩名士兵,就能勝過七十幾分的武將了;三名士兵,就能勝過八十幾分的高手了。而此時的偵騎,則是十人爲一隊。十個人,當然是能夠打得贏周瑜的。更何況,周瑜這邊,連寶劍都沒有帶。

偵騎擒了周瑜之後,帶來見太史慈。偵騎士兵是不認識周瑜的。他們就把周瑜當作了奸細,因此才抓了。而太史慈卻是認識周瑜的。當然,太史慈不像郭圖那樣,對周瑜有個相對全部的瞭解。太史慈僅僅就知道周瑜是誰。

太史慈見抓的人是周瑜,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也沒有審問,就叫士兵把周瑜押往後面。太史慈的這一招,出自太極推手。也就是把自己不知道應該怎樣處理的事情,推給於禁去辦。于禁拿着這事,也不知應該如何是好。這個周瑜,已經被釋放過一次。因此,就算是一直關着,好像也是不對的。說不定田蘭就認爲應該把周瑜放了。

不過,于禁跟太史慈還是有區別的。論武藝于禁不及太史慈,但如果論思想,于禁絕對要成熟得多。于禁根據目前的戰況,判定,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事情。就算是有事情,也足以抽出人手。因此,于禁抽了一千人,專程將周瑜押往曲阿。

田蘭這邊的水軍開始按陸軍的方法訓練了。這方面,田蘭可是有十足的發言權的。第一權威當然是于禁,而第二權威就是田蘭了。裡面很多訓練的方法,可都是田蘭提出來的。當然,其中多數又是田蘭從田潤那兒學來的。

還是從站位開始,從隊形開始。讓每一名士兵都明確自己應該處於什麼位置。這之後,無論是集合,還是變陣,速度一下子就快了。就拿變陣來說,前一個陣形,已經排好。而下一個陣形,只需要長官發出號令。比如是方陣變爲圓陣。方陣裡面的某一個士兵,在聽到變爲圓陣的命令之後,腦子裡馬上反映出來的,就是自己在圓陣之中的位置。於是,這名士兵就直接往自己的下一個位置運動,而沒有多餘的尋找之類的動作。省卻了多餘的無關動作,既省了力氣,也省了時間。這樣的軍隊,就有些似模似樣了。

伴隨着軍陣變化的,自然少不了站軍姿。沒什麼動作,就是這麼呆呆地站着,一動也不動。這到底是訓練的什麼?蔣欽、周泰等人都不理解。問于禁派過來的校官,那些校官也說不出所以然來。但田蘭清楚。這是訓練的意志,訓練的服從和紀律。

第二卷 第362章 蕭爽疏鬆第二卷 第692章 碧天如掃第二卷 第122章 崛起之途第二卷 第339章 奠酒盈卮第二卷 第536章 屈指尋思第二卷 第613章 回頭光景第二卷 第663章 一曲離亭第二卷 第297章 佔領島國第二卷 第324章 強盜邏輯第二卷 第611章 量金買笑第二卷 第133章 樂安北海第二卷 第452章 星橋東西第二卷 第654章 欲下偷眼第二卷 第825章 露英千樣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72章 忙於內政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二卷 第99章 登牆肉搏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550章 別岸扁舟第二卷 第415章 睡容初起第二卷 第619章 心字羅衣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第二卷 第270章 升官得賞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476章 高情雲渺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505章 臨風自知第二卷 第483章 露蕊煙叢第二卷 第819章 絮軟絲輕第一卷 第21章 廣宗首戰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二卷 第168章 逼而不攻第二卷 第67章 秘密審判第二卷 第535章 同約探春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142章 雌燕驚飛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遠第二卷 第209章 孫策投軍第二卷 第190章 半路伏擊第二卷 第64章 琴瑟和暢第二卷 第292章 故計重施第二卷 第510章 家山回首第二卷 第589章 難言未老第二卷 第405章 今夜圓蟾第二卷 第566章 聽更初漏第二卷 第641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591章 錦犀光豔第二卷 第211章 棄袁而走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826章 浮動持杯第二卷 第723章 背冷清風第二卷 第254章 得意忘形第二卷 第394章 斜紅淡蕊第二卷 第340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198章 擰勁發作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57章 北上安喜第二卷 第603章 晴晝誰主第二卷 第332章 罷扇從容第二卷 第443章 九色明霞第二卷 第817章 階下殘花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792章 望中似睹第二卷 第712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309章 輕重工業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105章 冀州易手第二卷 第583章 璧月光輝第二卷 第647章 深巖圖宴第二卷 第347章 普率恩榮第二卷 第396章 牽繫人情第二卷 第826章 浮動持杯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776章 素月當午第一卷 第29章 一場屠殺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第二卷 第665章 重繞回廊第二卷 第234章 長文閒聊第二卷 第760章 六樂先舉第二卷 第708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71章 吸納人口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103章 減震疊片第二卷 第784章 有月嬋娟第二卷 第428章 旋翻紅袖
第二卷 第362章 蕭爽疏鬆第二卷 第692章 碧天如掃第二卷 第122章 崛起之途第二卷 第339章 奠酒盈卮第二卷 第536章 屈指尋思第二卷 第613章 回頭光景第二卷 第663章 一曲離亭第二卷 第297章 佔領島國第二卷 第324章 強盜邏輯第二卷 第611章 量金買笑第二卷 第133章 樂安北海第二卷 第452章 星橋東西第二卷 第654章 欲下偷眼第二卷 第825章 露英千樣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72章 忙於內政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二卷 第99章 登牆肉搏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550章 別岸扁舟第二卷 第415章 睡容初起第二卷 第619章 心字羅衣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第二卷 第270章 升官得賞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476章 高情雲渺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505章 臨風自知第二卷 第483章 露蕊煙叢第二卷 第819章 絮軟絲輕第一卷 第21章 廣宗首戰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二卷 第168章 逼而不攻第二卷 第67章 秘密審判第二卷 第535章 同約探春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142章 雌燕驚飛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遠第二卷 第209章 孫策投軍第二卷 第190章 半路伏擊第二卷 第64章 琴瑟和暢第二卷 第292章 故計重施第二卷 第510章 家山回首第二卷 第589章 難言未老第二卷 第405章 今夜圓蟾第二卷 第566章 聽更初漏第二卷 第641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二卷 第591章 錦犀光豔第二卷 第211章 棄袁而走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826章 浮動持杯第二卷 第723章 背冷清風第二卷 第254章 得意忘形第二卷 第394章 斜紅淡蕊第二卷 第340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198章 擰勁發作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57章 北上安喜第二卷 第603章 晴晝誰主第二卷 第332章 罷扇從容第二卷 第443章 九色明霞第二卷 第817章 階下殘花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792章 望中似睹第二卷 第712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309章 輕重工業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105章 冀州易手第二卷 第583章 璧月光輝第二卷 第647章 深巖圖宴第二卷 第347章 普率恩榮第二卷 第396章 牽繫人情第二卷 第826章 浮動持杯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776章 素月當午第一卷 第29章 一場屠殺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第二卷 第665章 重繞回廊第二卷 第234章 長文閒聊第二卷 第760章 六樂先舉第二卷 第708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71章 吸納人口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103章 減震疊片第二卷 第784章 有月嬋娟第二卷 第428章 旋翻紅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