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182章 襲擊輜重

此時,田潤北征軍重傷患者又已經死了三千人。輕傷士兵已基本痊癒。七千重傷者病情好轉。正在右北平治療。

田潤北征,帶去七萬步兵,一萬騎兵;共死亡步兵三萬二千人,騎兵九千人。現餘戰力步兵三萬一千人,騎兵一千人。山海關留下五千人,防備有可能的敵人:北方遊牧部落及公孫度、劉備。駐守右北平及維持所屬十八縣治安,用去六千人。餘步兵兩萬。由趙雲帶兵一萬,屯兵河間;由張飛帶兵一萬,負責將不需要的輜重運回平定,同時也在平定補充必要的物資。騎兵一千,跟着田潤和王越。田潤將關羽調回平定,暫時沒有安排他做事。

從黑山下來之後,田潤就回平定了。田潤繞了一圈,還在黑山上面住了一日,但由於騎兵腳程輕快,回到平定的時候,張飛還沒有到達。

當日,對於洛陽的九千駐軍,田潤沒動。後來,時間長了,負責軍需的劉曄就調了六千士兵回平定。關羽先回平定。劉曄不知道關羽與田蘭的糾紛之事。就讓關羽統帶那六千士兵。這會兒田潤回來了,也沒好變動。這六千士兵閒着也是閒着,那是肯定要投入到幽州戰場上去的。也就是說,幽州之戰,也少不了關羽的一份了。

益州張脩,本來就是州別駕,屬於州牧劉焉的智囊,高級官吏。而張魯則什麼都不是,純粹是依靠母親上位的。張魯的母親,具有中年的智慧和少年的姿容,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呢?

男人愛美,這是不錯的。是男人都喜歡美女。什麼樣的女人才美呢?除了個體上的長相差異,就是年齡了。因爲年輕,所以才貌美。然而年輕,必然閱歷淺薄,必然不知天高地厚和人情世故。因而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故事:說美女來了,男人首先命令美女,千萬不要說話。這是因爲,不說話呢,她還是美女;一說話,通常就會變成豆腐渣。假如有那麼一個女人,她具有中年的智慧,同時又兼具少女的姿容,那該有多麼美好啊!

本書主角田潤就是,張魯的母親也是。不過田潤只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張魯的母親則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的人物。

別說劉焉了。是男人,恐怕都不能抵擋得住這種女人的誘惑。說不定有一半的女人也抵擋不住。

張魯的母親畢竟是母親。是母親就不會僅僅想着自己。就算她沒有在心中把張魯放在第一次。至少也會把張魯放在僅次於自己的第二位。知子莫若父。指的是長時間的關心,加上父親的智慧,兩個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幾乎完全的瞭解。張魯父親早亡,就剩下母親。母親對張魯長時間的關心,這是必然存在的。而張魯的母親,的確屬於具有父親一般智慧的女人,因而張魯的母親瞭解張魯。

張魯有些什麼長處,有些什麼弱點,張魯的母親一清二楚。什麼樣的環境對張魯最適合?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回答它需要一定的前瞻性。一般意義上的父親智慧就不夠用了。

在這裡,張魯的母親體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她早就看中了漢中那一塊地方。漢中,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那就是兒子張魯的福地。張魯的母親明確地知道,要拿下這塊福地,需要三個條件:一是劉焉對漢中發兵;二是讓一個文弱的文官統帥;三是讓兒子張魯監軍。

經年累月的耳鬢廝磨,讓張魯的母親達成了願望。劉焉起兵五萬,開往漢中。掛帥的是益州別駕張脩,文官,體弱,打不過張魯。而張魯也順利地當上了監軍。

因爲出兵,劉焉封張脩爲別部司馬。封張魯爲督義司馬。一下子,就把張魯提到與張脩同一級別的高度。

張魯會不會打仗?當然不會。張魯不是行武出身,也沒有專門學過。所繼承的家傳武藝,就是五斗米道教。憑着五斗米道教的教義,治理一方,也能夠馬馬虎虎。但那教義拿來打仗,就牛頭不對馬嘴了。

因而,打漢中,張魯不會。張魯會的,僅僅是殺張脩。漢中,還得靠張脩去打。必須在張脩打下漢中之後,張魯才能殺張脩。殺了張脩之後,就萬事大吉了。

於是,出征之後,張魯一路之上對張脩都是唯唯諾諾。自己沒有打仗的本事,就別去瞎搗亂了。還是讓張脩這個爲人作嫁的冤鬼乖乖地替自己賣命吧。

在張脩看來,卻又不同。張脩與劉璋一樣,對於劉焉受到張魯母親的迷惑是持反對意見的。出兵漢中,張脩就是不同意的。張脩認爲,漢中本來就是益州所屬,根本就無人作亂。雖然說近年來漢中的賦稅有問題,那是因爲漢中的糧食欠收及路途運輸的問題。派兵進駐漢中,完全不能改善這兩個問題,並且還會因爲士兵的消耗,進一步將微弱的賦稅衝減爲零。

出兵之事,本來應該是武將掛帥的。但出兵漢中不同。漢中本來就屬於益州。不屬於征討,而屬於派兵進駐。既然是派兵進駐,那麼,誰都可以掛帥了。因而張脩未能推脫。

張脩既然在心裡蔑視張魯的母親。在行爲上就必然同樣蔑視張魯。劉焉把張魯提到與自己同一級別,每有大事就得與張魯商議。還好,張脩感覺張魯還算有自知之明,還算知趣。張魯一直都沒有反對過自己;哪怕在自己故意做出錯誤決定的時候,張魯依然完全同意。

幾天之後,張脩對張魯就怨氣全無了。張脩是什麼人?事實上是什麼人先別說。反正張脩自己認爲自己是大人物。既然自己是大人物,那就不要跟張魯這樣的小人物鬥氣了。

一路過來,途經中江、三臺至鹽亭,前方傳來蔡琰佔據了漢中的消息。這下就需要打仗了。於是,張脩找張魯商議,是直接開往建興,還是南下仁和攻擊西充的蔡琰。張魯沒有表明意見。張脩就自說自話。說是如果直接開往建興的話,就等於切斷了蔡琰北上之路。那麼蔡琰必將南下江州。而江州,卻是益州的重要稅賦產地,與漢中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宜放開建興,南下仁和攻擊西充,將蔡琰逼向漢中。

張魯本來就只有同意的份。再加上張脩又說出那麼一番大道理出來,張魯就更得同意了。於是,二人揮兵南下。到達仁和之後,由於士兵太多,耽擱了一日。再趕往西充之時,蔡琰已經北上了。

西充的百姓並沒有聞刀兵而望風逃。因而張脩找到了嚮導。問了地形之後。得知有建興和流馬兩條道路可以選擇。張脩又找張魯商議,結果又是按照張脩的意見,決定兩路進兵。其中,張魯帶兩萬人走流馬,張脩帶三萬人和輜重走建興。

車麟麟,馬嘯嘯,士兵通過,無話可說。

輜重過來了,到了三官山兩峰的山腳了。然後,蔡琰埋伏在山上的伏兵就開始放射了。由東南往西北方向看過去,首先是道路及道路上的輜重車輛。然後是斜坡,再然後是西河,西河過後是山腳。自山腳到伏兵所在的山頂,水平方向也還是有一截距離的。把所有的距離加總,山頂上的伏兵如果扔石頭,是砸不到輜重車的。澆火油,就更不用提了。

於是就只剩下唯一的武器:弓箭。對於弓箭來說,那個加總的距離又少了一點。山上的伏兵不僅能射到道路上的輜重車,還能多餘地覆蓋出好幾十步的距離。

弓箭當然是用來殺人的。但是,當道路上的人比較稀疏的時候,殺人的效果就差了。此時,輜重車隊的人就不多。因而弓箭所殺之人也就不多。

箭矢之上,當然綁了布條,浸了油,點燃了,然後再射出。這樣會影響射擊的準確度。不過無妨,多射幾箭,就找補回來了。

因而,實際的戰況,就是埋伏在三官兩峰上的蔡軍,以火箭射擊張脩的輜重車隊。

巨木是不容易點燃的。正如蔡琰猜想的那樣,只要是容易被點燃的輜重,都蒙上了生牛皮。所差的,就是沒有抹那層泥巴。沒有抹泥,是因爲張脩最初認爲是進駐漢中而不是征討漢中;等到後來知道是征討漢中了,卻又把這事兒給忘了。

不過,儘管沒有抹那層泥,要點燃生牛皮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火箭箭雨之下,一刻鐘左右,僅僅有十幾輛輜重車被點燃了。十幾輛輜重車,對於幾千輛的車隊來說,完全可以說是滄海一粟。

張脩早就預料到有可能存在伏兵。張脩仔細看過,山谷不算窄,伏兵所佔地利尚不如城池。因此張脩就只是叫士兵小心伏兵,而並沒有進行更多的佈置。

但是,輜重車輛本來就是敵軍的重點攻擊目標。張脩按常例,還是給予了特別的關注。每一千輛大車。就間隔了一支精兵千人隊。這時,蔡琰的伏兵一放箭,車隊的人稀疏,死傷不大。但精兵的隊列卻比較密集,有兩個千人隊死傷甚重。

統帶精兵的兩名千夫長一怒之下,立即命令士兵分別進攻兩座山峰,正好一家一座。當士兵們跨過西河,進入山樹密林之後,山頂的弓箭就不能射殺那些精兵了。

山頂的蔡軍士兵依然不急。一箭一箭,繼續射向輜重車輛。又有兩個精兵千人隊趕了過來,繼續加入了進攻山峰的戰鬥之中。

攀登山峰是很需要時間的,而山峰上的蔡軍士兵人數又是不少的。陸續有輜重車輛被點燃。當最前面的精兵穿過了山腳山腰的樹林的時候,道路上燃燒的輜重車輛已經增加到三十多輛。自前後兩個方向趕到的後續張脩士兵,不斷地往兩座山峰涌去。爭取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消滅峰頂的蔡軍。

山頂的蔡軍開始滾石頭下來了。該死!這樣的地形滾石頭真他祖母的太要命了。過了山腰接近山頂的兩千精兵被砸得頭破血流,慌忙後退。

張脩自己也趕過來了。張脩立即命令士兵,不要怕死,頂着盾牌也要上去。身邊的士兵們上去了。結果,前後五里,就只剩下了趕車的少量輜重兵。當然還有張脩,和張脩的十幾個親兵。

道路的西北方向是三官山的兩峰,道路的東南方向是什麼?東南方向也是山。不過,僅僅是一般的小山。通常是不會藏有伏兵的。

可惜,現在並不是通常的時候。忽然一聲炮響,小山後面就出現了幾千伏兵。這幾千伏兵可不是放弓箭的了。他們直接就衝上了道路,大刀直接砍向那少量的輜重兵、張脩和張脩的親兵。

張脩的親兵見勢不妙,在這邊的伏兵還沒有跑攏之前,就拉着張脩,奔下斜坡,趟過西河,奔往兩峰山腳下的樹林。伏兵並不知道那十幾個人裡面就有張脩,因而也沒有追趕。伏兵做的就兩件事,殺死輜重兵,點燃輜重車。

殺輜重兵,太容易了。輜重兵本來就不是純粹的士兵。好多輜重兵連刀都沒有。點燃輜重車,對於放火箭來說,當然是困難的。而對於走到輜重車面前的伏兵來說,那就容易了。只需要將生牛皮揭開,就好點了。更何況,這些伏兵還帶了火油。

很快,三千多輛輜重車就被點燃了。還有兩千輛,距離遠了。伏兵沒有貪功,就撤退了。

三千多輛輜重車即將燒成灰燼的時候,前後兩個方向又有士兵趕來了。此時,東南方向的伏兵已經早就撤離,追之不及了。

安全了。張脩跟親兵又從樹林裡走了出來,重新上到道路。望着前後無邊的“火車”,張脩恨得咬牙切齒。自己是衝了敵軍的調虎離山之計了。

好,好,你不是跑了麼?你這兩座山峰上的人可還在呢。張脩當即決定,調集重兵,不惜傷亡,定要拿下這兩座山峰。

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592章 玉麟背冷第二卷 第166章 拿下上庸第二卷 第170章 良禽擇木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742章 遠山眉小第二卷 第528章 雞蟲得失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368章 好雨新晴第二卷 第662章 拂黛清歌第二卷 第480章 細拈輕攏第二卷 第82章 孫堅返回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392章 天遙雲黯第二卷 第402章 山重水遠第二卷 第457章 汀花雨細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79章 陳年舊事第二卷 第120章 複雜戰鬥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629章 刀頭切藕第二卷 第260章 暗中決定第二卷 第71章 吸納人口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第二卷 第687章 月夕花朝第二卷 第397章 露泣西風第二卷 第84章 鼓勵攻關第一卷 第26章 駐紮城西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299章 漁家姑娘第二卷 第575章 金籠鸚鵡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53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356章 閒調綠綺第一卷 第15章 勞逸懸殊第二卷 第475章 溪風漾流第二卷 第620章 紅顏暗與第二卷 第668章 復暖前香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397章 露泣西風第二卷 第317章 勝利撤退第二卷 第807章 冰姿玉態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第二卷 第654章 欲下偷眼第二卷 第405章 今夜圓蟾第二卷 第510章 家山回首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二卷 第783章 素景衰殘第二卷 第276章 發現陸地第二卷 第613章 回頭光景第二卷 第506章 三徑步餘第二卷 第335章 溼雨穿花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281章 基本軍情第二卷 第627章 天面琉璃第二卷 第531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740章 宮腰低亞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二卷 第602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689章 幾許繁紅第二卷 第619章 心字羅衣第二卷 第396章 牽繫人情第二卷 第53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559章 倚樓吟嘯第一卷 第35章 熱面饃饃第二卷 第446章 枝上綿蠻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792章 望中似睹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一卷 第7章 首戰順利第二卷 第298章 信仰強兵第二卷 第439章 春花拭淚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687章 月夕花朝第二卷 第89章 騎兵剋星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亂性第一卷 第31章 安排守城第二卷 第542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718章 雲靜如歸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一卷 第31章 安排守城第二卷 第420章 向人無語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485章 閒臥殘春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二卷 第434章 宿粉棲香第二卷 第736章 平蕪遠樹第二卷 第661章 兩竿紅日
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592章 玉麟背冷第二卷 第166章 拿下上庸第二卷 第170章 良禽擇木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742章 遠山眉小第二卷 第528章 雞蟲得失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128章 浮現心機第二卷 第368章 好雨新晴第二卷 第662章 拂黛清歌第二卷 第480章 細拈輕攏第二卷 第82章 孫堅返回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392章 天遙雲黯第二卷 第402章 山重水遠第二卷 第457章 汀花雨細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79章 陳年舊事第二卷 第120章 複雜戰鬥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629章 刀頭切藕第二卷 第260章 暗中決定第二卷 第71章 吸納人口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第二卷 第687章 月夕花朝第二卷 第397章 露泣西風第二卷 第84章 鼓勵攻關第一卷 第26章 駐紮城西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299章 漁家姑娘第二卷 第575章 金籠鸚鵡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53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356章 閒調綠綺第一卷 第15章 勞逸懸殊第二卷 第475章 溪風漾流第二卷 第620章 紅顏暗與第二卷 第668章 復暖前香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397章 露泣西風第二卷 第317章 勝利撤退第二卷 第807章 冰姿玉態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第二卷 第654章 欲下偷眼第二卷 第405章 今夜圓蟾第二卷 第510章 家山回首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二卷 第783章 素景衰殘第二卷 第276章 發現陸地第二卷 第613章 回頭光景第二卷 第506章 三徑步餘第二卷 第335章 溼雨穿花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281章 基本軍情第二卷 第627章 天面琉璃第二卷 第531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740章 宮腰低亞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二卷 第602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689章 幾許繁紅第二卷 第619章 心字羅衣第二卷 第396章 牽繫人情第二卷 第53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559章 倚樓吟嘯第一卷 第35章 熱面饃饃第二卷 第446章 枝上綿蠻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792章 望中似睹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一卷 第7章 首戰順利第二卷 第298章 信仰強兵第二卷 第439章 春花拭淚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687章 月夕花朝第二卷 第89章 騎兵剋星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亂性第一卷 第31章 安排守城第二卷 第542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718章 雲靜如歸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戰第一卷 第31章 安排守城第二卷 第420章 向人無語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485章 閒臥殘春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二卷 第434章 宿粉棲香第二卷 第736章 平蕪遠樹第二卷 第661章 兩竿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