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對華投降書上簽字。
9月12日,板垣徵四郎大將(新任第7方面軍司令官)代表南方軍尚存的74萬官兵,在新加坡簽訂降書。按照盟軍的命令,北緯16度以北的第***向中國國民黨軍隊投降,菲律賓的第14方面軍殘部向美軍投降,其餘地區約50萬人向英軍投降。
9月15日,有着“日本諜王”之稱的鈴木光吉中將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破門之前服毒自盡了(商量好的,畢竟在敵方決策層擁有己方諜報人員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當他的“屍體”被蒙着白布從參謀本部大樓擡上汽車的時候,只有曾經照顧過他的山崎楓掉了兩滴眼淚,剩下的人們都在爲自己未來的處境而惶惶不安···
趙繼統在麥克阿瑟將軍的安排下到了美國,在專家團隊的協作下進行了深度整容,眼窩像西方人一樣深凹了下去,鼻子深度修整(梅毒患者往往伴有面部潰爛,嚴重者整個鼻子脫落,最早的整容手術其實是對梅毒致畸的矯正),嘴部、甚至是胸腹部和臀部都進行了縮減手術。再加上趙繼統生理年齡已經六十多歲了,停用染髮劑之後,花白的頭髮、迥異的面容,就是鈴木光吉的母親再活過來估計也認不出來了。
就在他手術期間,多位美國軍政界的人士前來探望,並告知國共兩黨摩擦不斷。9月10日 “上黨戰役”10月24日 國共兩軍邯鄲激戰等,來詢問他的看法。趙繼統明言國共兩黨必有一戰,但是屬於中國家族式的兄弟相毆,不會涉及英美蘇之間的對抗,更不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乃至世界人們飽受了戰爭之苦,民心向往和平安逸的生活,所以短暫的“陣痛”之後,將迎來和平時代的到來。
10月25日,中華民國國民**陳儀將軍爲在臺灣受降的代表。擔任降方代表的是臺灣總督兼日本陸軍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在臺灣北部中山堂舉行“臺灣對日本的受降典禮”,標誌着被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的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回中國版圖。
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但盤踞在高郵古城內的日軍仍在負隅頑抗(受國民黨第二十五軍的挑唆,他們還聲言“運河是道門,高郵是把鎖”,他們要“開鎖進門,長驅直入,直搗兩淮,置共軍於死地”)。
12月19日,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親自部署指揮,發動了高郵戰役,用一週時間收復了高郵城。這一戰役被稱爲抗日戰爭最後一役 。2月19日晚7點,新四軍在南北40公里、東西20公里的戰場上同時發起攻勢。
至20日中午高郵城外圍據點除東門的淨土寺塔外,均被掃除。21日,我軍攻克了邵伯等日僞據點,切斷了高郵城日僞軍的退路,在邵伯、丁溝一線構成對揚州、泰州蔣軍的防線,併爲打援準備了良好的戰場。
外圍打下來以後就開始搞政治攻勢,22號到25號發動總攻前,用話筒喊話、放日本民歌、用風箏和用迫擊炮散宣傳單,漫天都是宣傳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月25日夜,天黑雨密,路面就像塗上了一層油。儘管天氣不利於攻城,然而隨着三顆綠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新四軍第八縱隊及高郵獨立團共6個團從西北、東、南三個方向同時向高郵城發起了猛烈攻擊。面對堅固的高郵城牆,爲減少新四軍戰士的傷亡,粟裕司令員佈置戰士們在東面開闊地用麻袋裝滿土,築起了"半月形"工事,架上輕重機槍,與城牆敵軍形成平射,壓制敵人火力以掩護攻城部隊。
26日凌晨,在新四軍多路進攻打擊下,日僞軍紛紛繳槍投降。據相關文獻記載:在高郵戰役中,僅高郵一城,新四軍就殲滅日軍1100餘人,生俘近900人;殲滅僞軍5000餘人,生俘3500餘人;繳獲各種炮60餘門、槍支4308支,軍用品無數,戰績居華中抗日戰爭之最。此役拔除了殘存在華中解放區內的日僞軍據點,將蘇皖解放區連成一片。
26日凌晨4時,華中野戰軍第八縱隊政治部主任韓念龍代表新四軍,主持在日軍"洪部"禮堂舉行駐高郵日軍受降儀式。至此,在華的日軍已經全部放下了武器。
時間到了12月底,趙繼統的手術刀口回覆的差不多了,終於可以出門了。於是一個秘密的授勳儀式開始了,杜魯門總統親自爲趙繼統頒發了“國會金質獎章”以及“傑出總統自由勳章”以表彰他在二戰時所作的貢獻。
由於是個秘密儀式,見證者只有幾位陸、海軍的高級將領,所以授勳結束後就演變成了一個小酒會。杜魯門總統開始和趙繼統聊天,或者說是抱怨起來。杜魯門本身不喜歡搞秘密組織,戰後有很多人大告戰略情報局(戰時在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下,羅斯福總統下令將情報協調局與軍方情報力量結合,成立美國戰略情報局,是美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情報機構)的狀,包括機構膨脹、人浮於事、腐敗無能、嚴重親英等等,媒體也開始新一輪的抨擊。
於是杜魯門下令解散戰略情報局,結果沒有了中央的協調和分析系統,美國的情報活動陷入混亂和分散中。杜魯門經常發現他辦公桌上的情報毫無條理,各個機構發出許多未經分析和相互矛盾的報告,讓事情更加混亂。
這並不是他樂於見到的。他詢問趙繼統,難道解散戰略情報局是一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