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話:尋尋覓覓,冷清悽慘兮(四)

負心的人古來原也不少,廖乃韞並不以爲意,聽她說有信物可爲證時便叫她拿出來一觀,哪知這信物一出,活活嚇得他三魂離體。

夏蕊將隨身攜帶的琴翻轉過來,龍沼鳳池間赫然刻着“明懷雅意”四字,旁邊更有纂刻“贏初印”。

這琴若叫尋常人見了,或許並不以爲意,但廖乃韞出生在相國府,又是長子,文才武功皆是出類拔萃,深得當今聖上喜愛,時常出入深宮禁苑,知道在御書房內懸掛着一幅書法之作,寫的正是“明懷雅意”這四字,而且那運筆行文與琴上幾乎可以說如出一轍。再說那“贏初印”,廖乃韞祖父曾是太子少師,深受尊敬,皇帝見了他也不用“朕”,廖老則親切地以寄名贏初稱呼他。

他將自己的發現告訴給了父母,廖相國亦是大爲吃驚,家裡竟住了一位公主。

御書房內的卷軸數十年不曾撤去,證明皇帝仍然想着那名歌伎,不論他是因爲什麼緣故沒有將她接進宮來,對自己的親骨肉都不會置之不理——不僅如此,還很有可能倍加疼愛。

於是廖相國決定冒險留下這兩位姑娘,只要時機得當,引她們面聖,皇帝認了夏蕊,廖家作爲尋回遺落民間的龍種的功臣,將來三個兒子的仕途就不再發愁。也因此,廖相國默許了大兒子和這位準公主的感情,畢竟只要事成,兒子就能駙馬,那是再好沒有的事了。

“大少爺,已經二更了,您還不回房休息嗎?”浮竹輕聲的話語驚醒了他。

琴邊,夏蕊早已唱罷,也正含情默默地望着他。

廖乃韞當即起身致歉:“抱歉,聽得太入神竟忘了二位姑娘也該休息了,我這就走。”說着對夏蕊點頭示意,朝門外走去。

浮竹將廖乃韞送出了門,再回到房中,發現自家小姐仍坐在琴邊發呆,便上前去:“小姐,不早了,還是快些睡了吧。不然明兒夫人看到小姐神情憔悴,一定又要問東問西了。”夏蕊望了望她,這才點了下頭,起身離琴。

伺候她躺下後,浮竹又拿來絲緞把琴蓋好,收拾茶具和鏡臺,忙進忙出。夏蕊躺了一會兒,忽然出聲喚道:“浮竹。”

“什麼事,小姐?”

“你說我們住進相國府這麼多天了,廖大人也早就知曉我的真實身份,爲何還不肯讓我們見皇上?”

夏蕊的擔心不是沒理由的,如果廖相國認爲皇上不可能認她,那麼就一定在盤算着要她消失,但若是這樣,廖乃韞的頻繁探望又顯得違背常理。娘雖然是個多情的女子,但並不一味癡等,生下她以後過了幾年仍不見故人來,於是仍舊接客,雖然年華逝去,但風姿仍在,身患惡疾之前一直穩坐頭牌寶座,若不是臨死前老鴇強逼夏蕊爲娼,她壓根不打算說出女兒的身世。

“這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夫人生前所爲,實在談不上深情,皇上稍加查訪就會知道他走後三年不到夫人就重操舊業……”浮竹絞着手裡的抹布,“雖說夫人並沒有做錯什麼,但皇上畢竟是皇上,要因此大發雷霆堅決不認小姐也並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廖大人也會小心翼翼行事吧。”

“我也這麼擔心着,所以才更希望早一日知道答案。如果皇上不要認我,我就回山南去,賣唱爲生。”夏蕊自言自語了幾句,似乎有些不捨,嘆了口氣。

浮竹笑了:“小姐捨得離開大少爺嗎?”

“有什麼捨得捨不得的。”嘴上雖這麼說,臉上卻仍流露出不捨的神情。

浮竹擦乾淨桌子,出門前忽然想到般問:“小姐,你說萬一皇上不要認你,大少爺會和你一起遠走高飛嗎?”

***

宋旌跨進店門,韓如詡和東宮下人卻被攔在門外。

“抱歉,衛某隻邀請了殿下一人,無關之人還是請回吧。”衛檀衣毫不留情地說。

韓如詡對此感到是萬分慶幸,沒有異議,不過宋旌卻不高興:“你信不過我帶來的人?”

衛檀衣看了一眼那些佩刀的侍衛和明顯能夠察覺到內功的太監,肚子裡冷笑:“殿下還是別蒙我的好,究竟是誰信不過誰呢?”

自從他中元節落跑讓自己撲了個空以來,宋旌對他不再十分信任,面子上當然不好點破,心裡卻多了幾分提防,是以今夜赴會帶了許多人來。衛檀衣來到京城後所做的許多事都沒有逃過各方勢力的眼睛,對他這塊肥肉垂涎三尺的不在少數,只是礙於他和太子交好在前不敢明目張膽拉攏。宋旌知道他不是甘於被自己利用的人,所以對他的態度一直很迂迴,而中元節這天衛檀衣故意離開,卻着實讓他心涼了。

利刃一旦生異心,就到了必須斬斷的時候,不過宋旌捨不得,他再也找不到比衛檀衣更厲害的巫師,於是收到請柬後他十分高興,並將之視爲衛檀衣主動示好的契機——於是,完全沒有想到他會阻攔別人的跟隨,如果要示好,就該低頭纔是。

“你們留在外面。”對峙了好一會兒,宋旌還是妥協了,現在不是翻臉的時候,己方人太少,還不夠衛檀衣塞牙縫。

白衣店主露出微笑,儘管看不出特別的意味,仍然給人勝者的驕傲感。他讓出路給宋旌進來,然後緊接着就要關門。宋旌眉一皺:“連韓大人也不能進來不成?”那語氣已帶三份慍怒。

韓如詡很想說自己不想進去,不過他還沒傻到自尋死路。

“韓大人不需要進來。”衛檀衣乾淨利落地回答。

“小王問的是韓大人是否可以進來。”

一陣詭異的沉默突現,衛檀衣最先恢復笑容:“當然可以,二位請隨草民來,”劃清關係誰不會,可苦了夾在中間兩頭難做的御前侍衛。

四方的庭院中,泉水倒映着下弦月,反光讓沒有燈籠的迴廊顯得不那麼暗,衛檀衣在前,引路,三人來到主廂門外。淬思從裡面開了門,深鞠一躬:“夫人已恭候多時,殿下請……”話突然涼颼颼地斷了,她緩緩直起身來,難以置信地望着門外。

“韓大人是進來,還是守在門外?”看他猶猶豫豫,衛檀衣冷笑。

宋旌回頭看了一眼不願進門的韓如詡,哼道:“韓大人就在門外候着吧。”後者大大鬆了口氣:“是!”

“淬思,把門關上。”

“……啊?啊,是。”

門在眼前關上了,韓如詡孤零零地守在院子裡,非但不覺得輕鬆,反而有種忐忑感。這種感覺無關於擔憂太子,而是淬思關門時臉上的神情。

第四十一話: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四)第六話:歡若見憐時,棺木爲誰開(四)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一)第三十二話:問世間,恨何物,教生死相許(四)第三十六話:如初見,秋風悲畫扇(一)第十二話:風吹仙袂飄飄舉,霓裳羽衣(三)第十二話:風吹仙袂飄飄舉,霓裳羽衣(三)第三十三話:藍河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四)第三十五話:風綠江南,明月何時照我還(二)第六話:歡若見憐時,棺木爲誰開(三)第三十六話:如初見,秋風悲畫扇(三)第四十話:十年一覺揚州夢,薄倖名(三)第十五話: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青絲成雪(二)第十八話:人面不知何處去,牡丹依舊(二)第二十一話:紫陌紅塵拂面來,看雨回(四)第十一話:天盡頭,知何處有香丘(一)第三十話:但願人長久,千年共嬋娟(二)第二十四話:浮生只合尊前老,血滿長安道(二)第六話:歡若見憐時,棺木爲誰開(二)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二)第二十話:隨風潛入夜,潤心細無聲(五)第二十九話:滿目河山空念遠,應憐眼前人(一)第三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愛(三)第三十六話:如初見,秋風悲畫扇(六)第十九話:勸君早忘卻,此物最相思(三)TM:引離樽第三十七話:尋尋覓覓,冷清悽慘兮(四)第十七話:願縛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二)第二十話:隨風潛入夜,潤心細無聲(三)第十五話: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青絲成雪(四)第三十五話:風綠江南,明月何時照我還(四)第三十三話:藍河清且淺,相去復幾許(二)第十話:苦海無涯,回頭是憾(二)第三十四話: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何似(二)第三十九話: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三)第三十四話: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何似(一)第四話:但爲君故,沉睡至今(二)第十三話:我有木中結,知君解不得(三)第三十話:但願人長久,千年共嬋娟(三)第三十話:但願人長久,千年共嬋娟(二)第三十二話:問世間,恨何物,教生死相許(二)第二十二話: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一)第十八話:人面不知何處去,牡丹依舊(四)第六話:歡若見憐時,棺木爲誰開(五)第二十話:隨風潛入夜,潤心細無聲(三)第十一話:天盡頭,知何處有香丘(四)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四)第九話:欲得周郎顧,時時思拂弦(四)第十九話:勸君早忘卻,此物最相思(四)第九話:欲得周郎顧,時時思拂弦(三)第三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愛(二)第三十三話:藍河清且淺,相去復幾許(二)第十一話:天盡頭,知何處有香丘(三)第八話:可知否,君恩淺處草方深(三)第三十三話:藍河清且淺,相去復幾許(二)第二話:慈母手中劍,遊子身上衣(三)第二十一話:紫陌紅塵拂面來,看雨回(二)第十話:苦海無涯,回頭是憾(三)第二十六話:縱使晴明無雨色,雲亦沾衣(二)第二十九話:滿目河山空念遠,應憐眼前人(五)第二話:慈母手中劍,遊子身上衣(三)第十八話:人面不知何處去,牡丹依舊(四)第二十話:隨風潛入夜,潤心細無聲(二)第六話:歡若見憐時,棺木爲誰開(三)第二十話:隨風潛入夜,潤心細無聲(二)第二十三話:不敢高聲歌,恐驚天上人(二)第三十七話:尋尋覓覓,冷清悽慘兮(三)第二十三話:不敢高聲歌,恐驚天上人(一)第三十八話:曾經滄海,彼時巫山(五)第十七話:願縛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二)第二十二話: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二)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四)第八話:可知否,君恩淺處草方深(四)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一)第二十四話:浮生只合尊前老,血滿長安道(三)第十五話: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青絲成雪(四)第九話:欲得周郎顧,時時思拂弦(四)第十一話:天盡頭,知何處有香丘(二)第三十六話:如初見,秋風悲畫扇(六)第十七話:願縛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三)第四十話:十年一覺揚州夢,薄倖名(一)第四十話:十年一覺揚州夢,薄倖名(二)第二十一話:紫陌紅塵拂面來,看雨回(二)第二十八話:薤上露,何易晞,人去何時還(三)第三十二話:問世間,恨何物,教生死相許(五)第四十話:十年一覺揚州夢,薄倖名(二)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三)第十六話:便縱有千種愁情,更與何人說(二)第三十九話: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四)第三十四話: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何似(三)第五話:男兒愛新婦,女子輕前夫(一)第十七話:願縛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二)第三十三話:藍河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四)第十一話:天盡頭,知何處有香丘(三)第四十話:十年一覺揚州夢,薄倖名(五)TM:引離樽第二十七話:式微式微,卿胡不歸(三)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五)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一)第十六話:便縱有千種愁情,更與何人說(四)
第四十一話: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四)第六話:歡若見憐時,棺木爲誰開(四)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一)第三十二話:問世間,恨何物,教生死相許(四)第三十六話:如初見,秋風悲畫扇(一)第十二話:風吹仙袂飄飄舉,霓裳羽衣(三)第十二話:風吹仙袂飄飄舉,霓裳羽衣(三)第三十三話:藍河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四)第三十五話:風綠江南,明月何時照我還(二)第六話:歡若見憐時,棺木爲誰開(三)第三十六話:如初見,秋風悲畫扇(三)第四十話:十年一覺揚州夢,薄倖名(三)第十五話: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青絲成雪(二)第十八話:人面不知何處去,牡丹依舊(二)第二十一話:紫陌紅塵拂面來,看雨回(四)第十一話:天盡頭,知何處有香丘(一)第三十話:但願人長久,千年共嬋娟(二)第二十四話:浮生只合尊前老,血滿長安道(二)第六話:歡若見憐時,棺木爲誰開(二)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二)第二十話:隨風潛入夜,潤心細無聲(五)第二十九話:滿目河山空念遠,應憐眼前人(一)第三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愛(三)第三十六話:如初見,秋風悲畫扇(六)第十九話:勸君早忘卻,此物最相思(三)TM:引離樽第三十七話:尋尋覓覓,冷清悽慘兮(四)第十七話:願縛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二)第二十話:隨風潛入夜,潤心細無聲(三)第十五話: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青絲成雪(四)第三十五話:風綠江南,明月何時照我還(四)第三十三話:藍河清且淺,相去復幾許(二)第十話:苦海無涯,回頭是憾(二)第三十四話: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何似(二)第三十九話: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三)第三十四話: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何似(一)第四話:但爲君故,沉睡至今(二)第十三話:我有木中結,知君解不得(三)第三十話:但願人長久,千年共嬋娟(三)第三十話:但願人長久,千年共嬋娟(二)第三十二話:問世間,恨何物,教生死相許(二)第二十二話: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一)第十八話:人面不知何處去,牡丹依舊(四)第六話:歡若見憐時,棺木爲誰開(五)第二十話:隨風潛入夜,潤心細無聲(三)第十一話:天盡頭,知何處有香丘(四)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四)第九話:欲得周郎顧,時時思拂弦(四)第十九話:勸君早忘卻,此物最相思(四)第九話:欲得周郎顧,時時思拂弦(三)第三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愛(二)第三十三話:藍河清且淺,相去復幾許(二)第十一話:天盡頭,知何處有香丘(三)第八話:可知否,君恩淺處草方深(三)第三十三話:藍河清且淺,相去復幾許(二)第二話:慈母手中劍,遊子身上衣(三)第二十一話:紫陌紅塵拂面來,看雨回(二)第十話:苦海無涯,回頭是憾(三)第二十六話:縱使晴明無雨色,雲亦沾衣(二)第二十九話:滿目河山空念遠,應憐眼前人(五)第二話:慈母手中劍,遊子身上衣(三)第十八話:人面不知何處去,牡丹依舊(四)第二十話:隨風潛入夜,潤心細無聲(二)第六話:歡若見憐時,棺木爲誰開(三)第二十話:隨風潛入夜,潤心細無聲(二)第二十三話:不敢高聲歌,恐驚天上人(二)第三十七話:尋尋覓覓,冷清悽慘兮(三)第二十三話:不敢高聲歌,恐驚天上人(一)第三十八話:曾經滄海,彼時巫山(五)第十七話:願縛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二)第二十二話: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二)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四)第八話:可知否,君恩淺處草方深(四)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一)第二十四話:浮生只合尊前老,血滿長安道(三)第十五話: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青絲成雪(四)第九話:欲得周郎顧,時時思拂弦(四)第十一話:天盡頭,知何處有香丘(二)第三十六話:如初見,秋風悲畫扇(六)第十七話:願縛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三)第四十話:十年一覺揚州夢,薄倖名(一)第四十話:十年一覺揚州夢,薄倖名(二)第二十一話:紫陌紅塵拂面來,看雨回(二)第二十八話:薤上露,何易晞,人去何時還(三)第三十二話:問世間,恨何物,教生死相許(五)第四十話:十年一覺揚州夢,薄倖名(二)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三)第十六話:便縱有千種愁情,更與何人說(二)第三十九話: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四)第三十四話: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何似(三)第五話:男兒愛新婦,女子輕前夫(一)第十七話:願縛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二)第三十三話:藍河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四)第十一話:天盡頭,知何處有香丘(三)第四十話:十年一覺揚州夢,薄倖名(五)TM:引離樽第二十七話:式微式微,卿胡不歸(三)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五)第二十五話:驀然回首,幾人燈火闌珊處(一)第十六話:便縱有千種愁情,更與何人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