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內亂叢生

殿內無聲,半絲風兒俱是不起,一應人等,恍若失去了喜怒哀樂的情緒,直愣愣地坐在那裡。猛地一看,倒是十成十像足了那佛堂裡泥塑木雕的菩薩佛陀,一絲生氣俱無。

沉寂良久,那戚家的老家主咳嗽了一聲,面上卻是帶出了幾分疲倦之色,嘆息一聲,纔是掀開那略微渾濁的眼,道:“諸位大人,以爲此事該是如何處置?”

聽聞這話,一衆臣子俱是面面相覷——他們纔看看從那周帝棄皇位就隱士之事中掙脫了幾分,此時也是想得矇住了,一時之間,倒是說不得半句話來。

只那祁家的老人見着這般,心下略略一籌算,半日纔是道:“陛下雖是如此,但我等爲人臣子的,卻是不得不在這國難之時振奮精神,努力出個結果來。以某想來,有兩件事,須是着緊辦的。”

這話一說,一衆臣子俱是看向他,只盼着這祁家的老家主能略說出一條明路來,好使得他們能略略盡心,免得慌手慌腳的,不成事理。祁家的老家主倒也沒得辜負了這些人的殷殷期望,當下略一思慮,便是拈鬚道:“這首件,陛下值此國難當頭,雖是隱秘了去,但家國天下,豈能兒戲,外間尚有那夏國的強兵悍將,我等須是外鬆內緊,暗暗察訪,將陛下迎回。二則,也是一般的,陛下之事不可輕易泄露,致使外則強敵更勝,內則紛爭四起。此兩者,俱是當下要緊的。”

“此言不差。”那外間的臣子此時俱是頷首應是,又是有一臣子趁慮許久,纔是開口道:“陛下留言道:花開花落百鳥悲。…庵前物是主人非。桃源咫尺無尋處,一棹漁蓑寂寞歸。此分明是那等歸隱之語。以此爲計測,陛下倒是有大半的可能想隱居山間。此時便是不這麼着,那山村角落之地。卻是須多多地遣兵蒐羅方是。”

這般一說,幾位大臣也俱是頷首,只是轉而想到那夏兵,那微微鬆懈的精神便是又提了幾分,只皺眉嘆息不迭。

一說到此事。便是那祁家戚家地兩位老大人經歷久了,也是熬將不住,當下裡對視一眼,有時不得不強自提着精神,將那事務意義地打理下去。

這般好是過了一個時辰,這殿內的事才略有了幾分周整模樣。一衆臣子既是得了那信兒,又是被人提着信兒,便也是略略商討一二,方是聚聚散了。

這俗語說的好。那龍生百子,各有不同,又有言道米養百樣人。各個俱是不同地。這一干大臣,雖是那周國的重臣。輕易之間也是不會將那家國之年拋卻地。

但眼見着這周國已是頃刻間覆亡在即。便是那周帝也是驚慌拋卻了那帝王之尊,何況這些臣子。除卻那四五人外,這些臣子暗地下怎生不會弄出些想頭來?

這期間,那略略清正些的還只是想着當初不該輕易就官,此時身家性命俱是亡哉也罷了,只那妻兒族人也跟着,倒是自己無能無用了。只幾個機靈剔透的,自是不甘心這般束手就縛,總是琢磨着能否逃脫此劫。

這些人思慮來思慮去的,不想那城牆外此時也是不便意的,那夏帝用箭繫了許多地帛書射入那城牆之內。這城上的士卒原還是緊張了一二,但見着這般,不免心中好奇,將那帛書扯了下來,自是細細地翻看。

士卒雖是粗野的,但也總有一二個能識得幾個字的,只看着周遭人等俱是團團圍着自己曉得一二,便也是清了清嗓子,自是敞開帛書,也不細看,就是仰頭晃腦地讀了起來。

這三兩句話說下來,不但是那聽得人愣住了,便是那內下極是得意的讀書士卒也是愣住了。

這也難怪,任是何人,若是聽得這三兩句話內,已是點出那局勢不妙,便是帝王也是脫逃歸隱;夏兵磨刀霍霍,竟是動了那屠城之念,哪個會依舊如常的?

正是呆呆楞楞着,那幾根武將終是氣喘吁吁地跑將上來了,一眼看的這些,這幾人也是變了神色。半晌,這幾人相互對視許久,纔是揮手令那些督令的衛隊立時將這信箋俱是收了,自是迴轉去找那能做主的去了。

但這些繫着帛書地箭支終究是太多了,射得又不太是整齊,遠遠近近地,別說旁個,便是那京都內的平民都是撿得幾支。

這般下來,這陛下歸隱去隱居以及屠城宣言兩件事怎生還瞞得住,自是鬧得京都內上至達官貴人下及平民百姓,俱是紛紛揚揚地暗地裡嚼着這兩件事,好不喧鬧。

又有那些皇家近親,心中也是叨叨唸唸的想起那周帝至尊地位子,鬧得全城更是混亂。偏生那周帝尚不是那等做了許久皇帝的,膝下並無子嗣,只得兩個公主,還是那等宮女生地,弱得全然似一株海棠花兒,纔是抽出芽兒,哪能經得住風暴?

自是左右搖擺,更顯得無用之極。

這般鬧了五六日,眼見着夏帝鳳曦送來地信箋上說着十日不降,必是屠城的話,那平民百姓更是驚慌。

而那些原便是蠢蠢欲動,心思變化不定地臣子,想着身家性命、妻兒子嗣、家族宗族等等,也是越發得狠得下心來,竟是有意無意間自發地形成了一個圈子來。

而這件事,自然也是被那周都之內的夏國探子察訪到了。這等可投降的人物,夏國的一干人等怎生會放棄,自是好好地尋了一番,又是無意有意間裝出那等避戰之心。

這一來二去的,不消得半日時辰,這夏國的探子便是循着這一層層的關係,抽絲剝繭,尋着藤蔓站在了這一團體的領頭人——正二品大員,原無庸的房門前面。

伸出手扣了扣那銅環,見得那門庭開了個小縫,露出一張頭來,這夏國的探子頓時溫文一笑,自是露出幾分親切溫和的笑容,道:“這位管事,這地方未來的主人遣人送來信箋,萬望這位管事能尋個方便。”

第27章 私相傳遞第3章 聯而不合第9章 血流成海第22章 林寒洞肅第29章 火光燭天第19章 思慮甚深第3章 宴中生變第3章 殿外受阻第34章 情濃深處第30章 登臨太子第2章 西北反叛第7章 踏破晝日第21章 兩廂行事第27章 大敗楚軍第5章 樑上君子第17章 清眸朦朧第30章 萬金家書第2章 宮中小宴第17章 勢成僵局第13章 大軍來襲第34章 擄掠楚都第19章 流綠燈裡第5章 大幕開啓第24章 商談未久第1章 策馬西來第9章 頗有波折第29章 春閨招士第26章 歌舞行樂第13章 大軍來襲第32章 始而成行第9章 晏晏詩會第27章 夜來逼宮第24章 公主凌紜第32章 宮門森森第19章 思慮甚深第13章 大軍來襲第27章 內亂叢生第10章 冬前夜宴第16章 冊立妃嬪第2章 有匠名洪第33章 漁翁得利第26章 且敗且退第2章 有匠名洪第9章 頗有波折第6章 一入戚府第10章 春暉三尺第20章 時局清明第31章 輾轉反側第5章 樑上君子第26章 周都驚惶第15章 恨意滋生第15章 鍼灸之術第4章 覲見周帝第35章 燕國爲郡第13章 速結同盟第24章 細語桐影第10章 海內晏清第30章 且醉流年第13章 飛揚其人第32章 終有所定第4章 止戈爲武第7章 落子無悔第6章 半生蹉跎第28章 紅袖樓頭第14章 瞬息生變第32章 終有所定第8章 軍政改革第22章 各有機心第24章 夢醒時分第21章 生事微渺第10章 春暉三尺第20章 驀然回首第4章 殿前爭執第17章 兩郡一城第8章 各懷機心第31章 圍困內城第23章 夏都暗涌第31章 煙消雲散第25章 忒煞情多第27章 遙寄一信第7章 踏破晝日第13章 邀戰於前第10章 且暫行事第35章 巒嶂疊翠第9章 頗有波折第24章 末路之時第18章 數路大勝第31章 天下歸心第27章 長日漫漫第32章 曉霜殿外第2章 宮中小宴第23章 覲見前後第34章 擄掠楚都第28章 四方形勢第10章 兵戈再起第10章 詩畫雙絕第13章 邀戰於前第14章 水勢浩湯第12章 院中來客第6章 一入戚府
第27章 私相傳遞第3章 聯而不合第9章 血流成海第22章 林寒洞肅第29章 火光燭天第19章 思慮甚深第3章 宴中生變第3章 殿外受阻第34章 情濃深處第30章 登臨太子第2章 西北反叛第7章 踏破晝日第21章 兩廂行事第27章 大敗楚軍第5章 樑上君子第17章 清眸朦朧第30章 萬金家書第2章 宮中小宴第17章 勢成僵局第13章 大軍來襲第34章 擄掠楚都第19章 流綠燈裡第5章 大幕開啓第24章 商談未久第1章 策馬西來第9章 頗有波折第29章 春閨招士第26章 歌舞行樂第13章 大軍來襲第32章 始而成行第9章 晏晏詩會第27章 夜來逼宮第24章 公主凌紜第32章 宮門森森第19章 思慮甚深第13章 大軍來襲第27章 內亂叢生第10章 冬前夜宴第16章 冊立妃嬪第2章 有匠名洪第33章 漁翁得利第26章 且敗且退第2章 有匠名洪第9章 頗有波折第6章 一入戚府第10章 春暉三尺第20章 時局清明第31章 輾轉反側第5章 樑上君子第26章 周都驚惶第15章 恨意滋生第15章 鍼灸之術第4章 覲見周帝第35章 燕國爲郡第13章 速結同盟第24章 細語桐影第10章 海內晏清第30章 且醉流年第13章 飛揚其人第32章 終有所定第4章 止戈爲武第7章 落子無悔第6章 半生蹉跎第28章 紅袖樓頭第14章 瞬息生變第32章 終有所定第8章 軍政改革第22章 各有機心第24章 夢醒時分第21章 生事微渺第10章 春暉三尺第20章 驀然回首第4章 殿前爭執第17章 兩郡一城第8章 各懷機心第31章 圍困內城第23章 夏都暗涌第31章 煙消雲散第25章 忒煞情多第27章 遙寄一信第7章 踏破晝日第13章 邀戰於前第10章 且暫行事第35章 巒嶂疊翠第9章 頗有波折第24章 末路之時第18章 數路大勝第31章 天下歸心第27章 長日漫漫第32章 曉霜殿外第2章 宮中小宴第23章 覲見前後第34章 擄掠楚都第28章 四方形勢第10章 兵戈再起第10章 詩畫雙絕第13章 邀戰於前第14章 水勢浩湯第12章 院中來客第6章 一入戚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