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兩郡一城

計議已定,之後便是做事。。

鳳曦與裴煦等早是細細地揣摩整治了各項事務的大致方略並準則等,然後便是一一的分派各項事務。黎澹行事寬量有度,大局爲重,配上淳于澹這經事而有機警之人,前者熟捻定海城事務,後者精於官吏行事,自是於這定海城乃至於江陵郡統領事務的上佳人選。

其餘兩郡,除卻那三江城,餘下便是還有三城。臨江城,爲楚夏交接之城,雖素有天險綿遠十八山相隔,但必是要先取之,斟酌之下,鳳曦便是派了霍恬領三萬軍而去,文官簡墨、言云、吳鞅等相隨。

騰濤城,路程最短,但宏偉雄壯,又有直面日後楚軍的危險,亦是一顆難啃的骨頭,有此,鳳曦思慮下便是拜託宣牧領五萬兵將而去,司穆成、莊文、宣蘊等文官隨行。

至於蘊水城,其事務最是難做,攻下蘊水城倒是簡易,只是在引誘燕軍攻下三江城,卻死死掐住其勢頭一事,卻是難以把握的,鳳曦遣霍雍領四萬兵將,又添上韓言英、魏磬、狄祀等文官。

如此一來,這個事務便是清朗明快了。

五國亂世之中,這平名百姓的最是知事的,國家之念,大半卻是未曾有甚執拗的。這也是五國邊境特有的一種情況,畢竟這些年來,各國征伐不斷,今早屬於這國,誰知得黃昏時屬於何國的?雖然這些年來,這情況已是大大縮減了,但平民天性上的那一絲怯懦卻是未曾少過多少。除卻一些習武有成的,一城若是無了甚軍隊,卻是極容易攻伐下來的。

因此。鳳曦與裴煦雖是細細斟酌過各個事務地人選,但究竟還是不甚擔憂此事的,只那燕國。卻是有些麻煩。

燕國的山北郡大半接合楚國地鬱山郡,只一點與三江郡相接界。但這一點因隔着綿綿山脈,山巒路徑崎嶇,卻是極少有徵伐之事。經年以來,燕楚多番大戰,這兒不曾有一戰事。爲此,這也不過六千燕兵駐守,權當守衛罷了。

這一事,固然使得鳳曦等人少受桎梏,但不得不說也使得拖燕國下水的機率少了數層。若不是鬱山郡與山北郡關卡更難突破,而佔據三江城後,燕國上可攻佔鬱山郡,下可伐戮三江郡乃至於臨江郡,怕此事大爲難做。

但於此事。鳳曦與裴煦早是商討多時,一應地情況變應之道,這一年來更是細細地研討良久的。那燕兵之事。自然也是細細討論過的。早是在年前便是安排下一應事務,遣了個精擅易容潛伏的暗部之人。代替了這驚浪城中一個小小的兵將百夫長。

這小小地百夫長看得大火連城。自是驚駭,立時便是領着十餘手下的兵將潛回三江城去。這倒不是別的。只是這百夫長原是三江城首屈一指的富戶旁門,潛逃回來,自是要述說一番的。富戶掌勢之人聽得如此,當下便是收攏家室,讓自己並一干親近之人潛逃至鄉間住下,餘者便是交託於一親信。

此事一做的,自是瞞不過那些大房並寵妾的,然而,這富戶的一個跟了些年的寵妾,卻是那燕國地一個諜密的網絡之一。臨走之前,這寵妾秘密地說與這諜密,這許久未曾有甚信息的諜密當下便是將此事細細地稟報於上面。

上面地掌控人知曉此事後,原便是爲三江郡近日各色信息而忙碌地他,立時就確認此事,即刻便是遣了人,通曉了邊郡的燕軍首領。

而那八千燕兵駐守大將自是不可免去地。

這燕兵大將,本是被貶斥至此地,十來年來未嘗有些許功勞,只在這馬上兵裡打熬,春風秋夜之時,早已有了英雄暮時之感,聽聞有此大事可做,連着夜,便是收拾兵馬,翻山越嶺地直入楚境。

果其不然,楚境之中,不過山中有一小關卡稍稍攔阻了去路,一番攻伐之後,這大將也是驚疑不已。入了楚境,攻下三江城,平白算來,經不過是三日之時。

這一戰過了,這大將心中大爲振奮,尋思着兵將既少,那鬱山郡自是不可攻伐的,可是這三江郡卻是大有可爲之處。靠着平日裡常撫嘆地圖,指點江山地自戀,他卻是楚國乃至夏國各郡一應軍事關卡、風情人事俱是通透得很。

因此,這大將當下便是派遣了一半兵將,親自領軍往那盟關而去。這一去,風聲瀟瀟人得意,自有一番風光。只是輕易得了那三江城,那大將不免躊躇滿志,得意洋洋之下,卻是碰到了宣牧手下將佐之一華容。

華容雖是那等不甚曉通權勢場上那圓滑通融之道的,但行軍攻伐之事,卻是宣牧手下頭等的,當下裡這一沉穩一輕慢,一重兵守候一輕騎三千,衝突之下,那大將便是輕易就折了大半的兵將,若是不是華容得了將令,須得放了些人馬,好使得這一干人馬不至於無個首腦,這一位自詡才幹過人的大將,卻是要殞身當場了。

一番血海沙場上滾過來,拼命掙來滿身血污的半條命後,這大將頗有些驚弓之鳥的味道,當下便是閉了三江城,搜索糧草,只待着後援兵將能將這燙手山芋接過去,自便是可憑着這一次的功勞,安頓回那燕都享樂了。這一想法,自是得了實現,鳳曦與裴煦等人此時早是將這三江城拋之腦後,只因這十來年的大捷引來了天下矚目,夏都來去快馬大約十六日,現在也是將近能頒下聖旨。這事畢竟未曾有甚下來,且不提去。

楚國面積更小,來去之間楚都雖是未曾動甚大手筆,但三江郡臨江郡這兩郡的接連郡城卻不是吃素的料子,早是聯絡通匯,自是派遣精幹兵將出來,只待楚都聖旨下達,便是一發得來個圍攻。

鳳曦與裴煦雖是早已整理推測過全盤事務,但此事牽涉後事極大,若是有個不小心處,此後三四年鳳曦都是難得個好處。因着如此,兩人卻是勤勤懇懇,一發得不願有甚變數,又請來黎澹與淳于澹等人,細細地詢問研討,併發文於諸城的文官武將,饒是如此,三四天裡方是計策定下。

額,總算更新了一章,晚上更新不定,若是十點還米有,就放着明天下午補上……

心虛地笑笑,爬走……

第30章 直搗黃龍第8章 軍政改革第3章 興師討伐第22章 林寒洞肅第2章 西北反叛第7章 探脈溯源第23章 鬼魅行跡第28章 山居行色第12章 醉扶歸去第16章 莫愁湖上第23章 夏都暗涌第17章 兩郡一城第4章 勢如水銀第16章 莫愁湖上第21章 鳳舞九天第25章 愛慾參差第5章 退而有思第26章 閒話紅妝第13章 飛揚其人第19章 巫蠱事露第4章 揮斥餘意第1章 吾同行也第24章 末路之時第30章 萬金家書第6章 立時有報第21章 皇子鳳蘊第12章 暗夜行刺第27章 遙寄一信第25章 扶病探望第25章 夏都之怒第8章 各懷機心第31章 天下歸心第1章 流年似水第30章 直搗黃龍第33章 漁翁得利第3章 江南逢君第23章 鳳兮鳳曦第2章 行思坐籌第28章 大開城門第21章 溫言細語第15章 難知如陰第9章 頗有波折第23章 燕夏之間第19章 思慮甚深第29章 舊事新番第15章 鍼灸之術第4章 止戈爲武第25章 無情有思第11章 杯觴角羽第10章 且暫行事第16章 京都漣漪第20章 時局清明第12章 揮斥之間第15章 鍼灸之術第3章 如此巧合第4章 止戈爲武第21章 兩廂行事第10章 勞軍之行第24章 細語桐影第3章 聯而不合第29章 齊頭並進第12章 揮斥之間第12章 暗夜行刺第28章 約談交鋒第28章 大開城門第26章 歌舞行樂第20章 不拘君命第8章 各懷機心第16章 將行在外第2章 行行重重第31章 白衣翰林第8章 各懷機心第2章 有匠名洪第16章 有女敷雲第20章 驀然回首第2章 揮兵蜀國第10章 海內晏清第13章 飛揚其人第31章 煙消雲散第8章 罪定叛國第11章 後效可觀第1章 莊生迷蝶第10章 詩畫雙絕第11章 哀哀欲絕第1章 新春大宴第14章 水勢浩湯第16章 莫愁湖上第30章 剖心坦言第13章 邀戰於前第25章 忒煞情多第18章 四方蜂聚第22章 未央之計第31章 天下歸心第6章 依稀故人第13章 同出一轍第19章 大破瓜渡第30章 剖心坦言第21章 皇子鳳蘊
第30章 直搗黃龍第8章 軍政改革第3章 興師討伐第22章 林寒洞肅第2章 西北反叛第7章 探脈溯源第23章 鬼魅行跡第28章 山居行色第12章 醉扶歸去第16章 莫愁湖上第23章 夏都暗涌第17章 兩郡一城第4章 勢如水銀第16章 莫愁湖上第21章 鳳舞九天第25章 愛慾參差第5章 退而有思第26章 閒話紅妝第13章 飛揚其人第19章 巫蠱事露第4章 揮斥餘意第1章 吾同行也第24章 末路之時第30章 萬金家書第6章 立時有報第21章 皇子鳳蘊第12章 暗夜行刺第27章 遙寄一信第25章 扶病探望第25章 夏都之怒第8章 各懷機心第31章 天下歸心第1章 流年似水第30章 直搗黃龍第33章 漁翁得利第3章 江南逢君第23章 鳳兮鳳曦第2章 行思坐籌第28章 大開城門第21章 溫言細語第15章 難知如陰第9章 頗有波折第23章 燕夏之間第19章 思慮甚深第29章 舊事新番第15章 鍼灸之術第4章 止戈爲武第25章 無情有思第11章 杯觴角羽第10章 且暫行事第16章 京都漣漪第20章 時局清明第12章 揮斥之間第15章 鍼灸之術第3章 如此巧合第4章 止戈爲武第21章 兩廂行事第10章 勞軍之行第24章 細語桐影第3章 聯而不合第29章 齊頭並進第12章 揮斥之間第12章 暗夜行刺第28章 約談交鋒第28章 大開城門第26章 歌舞行樂第20章 不拘君命第8章 各懷機心第16章 將行在外第2章 行行重重第31章 白衣翰林第8章 各懷機心第2章 有匠名洪第16章 有女敷雲第20章 驀然回首第2章 揮兵蜀國第10章 海內晏清第13章 飛揚其人第31章 煙消雲散第8章 罪定叛國第11章 後效可觀第1章 莊生迷蝶第10章 詩畫雙絕第11章 哀哀欲絕第1章 新春大宴第14章 水勢浩湯第16章 莫愁湖上第30章 剖心坦言第13章 邀戰於前第25章 忒煞情多第18章 四方蜂聚第22章 未央之計第31章 天下歸心第6章 依稀故人第13章 同出一轍第19章 大破瓜渡第30章 剖心坦言第21章 皇子鳳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