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頗有波折

靈韻殿乃是長寧殿中一間外殿,離裴煦素日所居住的地兒也是不遠,極是小小巧巧的。那殿外的一障翠石上植有各色香草藤蔓,夜中經了寒露,在燈火的映襯下越的垂累蒼翠。

月涼若水,鳳曦略加了一件石青日月緞繡雲龍錦長袍,慢慢行至這靈韻殿裡,便是見着那風將軍正是垂恭立一側。淡淡一笑,鳳曦便是坐於殿堂上,只待這豐愷行禮之後,便是賜坐,道:“豐將軍,不知出了何等大事,你卻是如此焦急?”

“陛下。”豐愷忙起身,垂將一份信箋雙手呈上嗎,道:“邊疆傳來飛鴿急信,道昨日周國大動,駐兵三十萬餘至夏蒙關。經調查,乃是前兒蜀國新帝爲牢固統治,意欲禍水北引,駐兵於楚地元英關而起的。”“蜀國新帝?”鳳曦接過那信箋略加思慮,便是想起前兒收到的急件,道蜀帝杜預重病纏綿,一病不起,其下三子爲皇位爭鬥不休,朝臣武將爲此更分立陣營,彼此傾軋。此後這三子更是上演了一場子好戲,大皇子杜言以父皇下詔立自己爲太子一書而匆匆登基,言辭尚未曾落地,那二皇子杜邇便是以大皇子挾天子而自立天下而不忿,公然逼宮於大殿之上。

而後的那三皇子杜恆更是狠毒辣手,不但黃雀爲後,將那大皇子二皇子俱是擒下,更是在一日之內就使兩個皇子,自己父皇離奇喪命。

蜀國登時大亂,時有蜀國翰墨大家莊行書,聽聞此事後,大怒之下傳檄一文。直斥三皇子罔顧天倫,弒父殺兄之逆行。

那三皇子杜恆此時已是大權在握,頒令天下。於三日後登基。看到那莊行書之傳檄,當庭便是令暗誅其人。若不是顧慮着尚未立帝。而蜀國士子大多以莊行書弟子自居,他或是會立時株連九族。

但如此離心離德之人登基,蜀國怎生會安生?其後蜀國依舊紛亂不休,杜恆無法之下,卻是另起一計。道夏國更革,或有機可趁,便是令三十萬大軍駐於騰河之上,隔江而望元英關,其中禍水北引之心,人儘可知。

周帝尚是個有些遠見明識之人,又怎麼會在這時與那蜀帝結盟攻夏。如此細細想來,鳳曦卻是有些明悟過來,擡眼看了那豐愷一眼。淡淡道:“蜀國與周國怕是未曾結盟,那蜀國如此糜爛之局勢,只要稍微有些遠見的人。都是可知其中之機會。周國與蜀國相接連,怎生不會曉得此事。看來這周國也便是想做一黃雀。先看着再行在兩國之中尋機而動。”

“陛下聖明。”豐愷將鳳曦的話細細的聽畢。纔是又道:“但雖是如此說來,那周國與蜀國之間俱是派了使者於彼國。臣怕那蜀帝太過昏聵,那周國心有所動下,兩面夾擊,怕也是於我大夏不利。何況,此時更革一事種種尚是未曾全然完畢,若是朝中興動,內外夾擊之下,更爲不妙。”

鳳曦聽着這豐愷的話,也是略微頷,凝神細思半晌,便是沉慮道:“這卻也不必。那蜀國與周國聯合之事必是難成地。一個不過是以外患壓制內耗,另一個更只是趁機竊取些好處罷了。想來這兩個國家過些時日必是要遣使而來,或是威脅或是利誘,到時候自是另有一番道理。”

“陛下,如此說來,此事還需詳加調查?”豐凱略加思慮,便是知曉鳳曦的意思,只詢問一句,就是道:“此外,臣於朝中覺有些官吏似有不臣之心,這便是名單。”

鳳曦眼中閃過一絲淡漠,只接過那名單,也不多言,淡淡與他道:“此事暫且擱下,你且下去好生呈上奏章。”

豐凱微微一愣,忙忙低,臉上卻是略微變了些神色。這國內暗諜之事原不是屬於他所掌控的,但他前來之時,爲掌控夏國內部暗諜地主事人副手所託,將這信箋送上。此時看來,這倒是一件敗筆,怕是會失卻帝心。

只是事關重大,那主事也是身患重病,沒個奈何纔是如此的,只是看着此時陛下地神色,還是不提此事爲妙,陛下素來明察秋毫,此事卻也只小心便可。

想到這裡,那豐凱也不再多言什麼,只躬身行禮之後,便是退去。

鳳曦冷眼看着那豐凱離去,略微思慮一番,便也是起身往裴煦所在的小耳房行去。裴煦此時卻也是剛剛取來一卷信箋,回到這小耳房裡,見着鳳曦掀開簾帳匆匆而來,便是擡眼看向他,微微嘆息道:“那豐凱可是爲周國駐軍而來的?”

“確是如此,想來你接到的信箋也是如此罷。”鳳曦微微頷,走到裴煦身邊,見着他神色頗爲皺眉,當下裡不由一笑,溫然道:“放心罷,此事雖說是有些驟然,但也無甚大礙的。”

“嗯,。”低低地應了一聲,鳳曦卻仍是覺得有些莫名地擔憂,但細細地思慮一番,又是不覺什麼,當下裡不好與鳳曦說這個,臉上便是淡淡地,只道:“這事雖是無需特意斟酌,但也是近些年來三國之中少見的一個激點。加上此事夏國正是處於更革之中,還需小心謹慎些方好。”

“這我曉得。”鳳曦看着裴煦神色間仍是有些恍惚,細想來卻也覺不出什麼特殊之處,便是伸手握住裴煦的手,溫聲道:“怎麼了?看你神思不屬的樣子,可是其中有些疑慮之處?”

裴煦回過神來,只是一笑,斜倚在那榻上揉了揉眉宇,道:“也不知怎麼着,總覺得有些神思不屬的,覺得心中壓着一些事,細思量着,又是沒什麼。想來或是在宮中過得太散淡了些。明日且去那玉頂山攀爬一番,略鍛鍊些筋骨方是好的。”

見着裴煦如此說來,鳳曦想想也是如此,當下裡也不阻他,只道:“這也沒什麼,宮中常日處着,的確是該散淡些。不過護衛卻是不能少的。”

裴煦倒也不堅拒,只應了一聲,便不再多談這些了。

第3章 江南逢君第11章 細思往後第6章 一入戚府第4章 蟄伏已久第13章 同出一轍第5章 大幕開啓第27章 長日漫漫第17章 帝使駕臨第22章 未央之計第13章 寡人有疾第31章 方爲吾鄉第19章 大破瓜渡第25章 忒煞情多第15章 恨意滋生第18章 長亭之約第23章 事變勢移第17章 兩郡一城第14章 風鶴之書第6章 一入戚府第32章 回夏之日第27章 大敗楚軍第22章 燕使入夏第15章 難知如陰第11章 哀哀欲絕第1章 流年似水第1章 流年似水第24章 公主凌紜第24章 商談未久第30章 萬金家書第5章 退而有思第12章 坐論酒道第21章 生事微渺第29章 心生暗怒第22章 未央之計第29章 心生暗怒第17章 統籌政事第26章 牽線結絲第2章 行思坐籌第15章 鍼灸之術第12章 暗夜行刺第17章 夏燕之爭第27章 夜來逼宮第16章 舊日今時第26章 周國來使第27章 夜來逼宮第23章 碧熒寒毒第12章 敵我心思第2章 有匠名洪第14章 瞬息生變第29章 春閨招士第17章 暗籌乾坤第9章 血流成海第24章 四兩千金第14章 玉頂山行第15章 恨意滋生第14章 此恨刻骨第19章 巫蠱事露第19章 破襲燕京第23章 燕夏之間第9章 頗有波折第12 殺戮決斷第12章 周蜀靜戰第9章 浮生別居第24章 夢醒時分第15章 牽線佈局第12章 周蜀靜戰第1章 夏都驚雷第18章 波瀾微起第28章 四方形勢第11章 武幗誤國第13章 夜深來刺契子第20章 驗明正身第6章 立時有報第22章 多管齊下第23章 燕夏之間第16章 京都漣漪第22章 多管齊下第30章 病軀未愈第17章 勢成僵局第5章 大幕開啓第22章 公之於衆第25章 無情有思第2章 旋即歸京第8章 天一生水第12章 坐論酒道第26章 牽線結絲第2章 旋即歸京第26章 周國來使第34章 獨悵此心第21章 道一卜卦第30章 略施小計第1章 莊生迷蝶第9章 血流成海第4章 勢如水銀第27章 夜來逼宮第25章 愛慾參差第9章 晏晏詩會第25章 無情有思第32章 回夏之日
第3章 江南逢君第11章 細思往後第6章 一入戚府第4章 蟄伏已久第13章 同出一轍第5章 大幕開啓第27章 長日漫漫第17章 帝使駕臨第22章 未央之計第13章 寡人有疾第31章 方爲吾鄉第19章 大破瓜渡第25章 忒煞情多第15章 恨意滋生第18章 長亭之約第23章 事變勢移第17章 兩郡一城第14章 風鶴之書第6章 一入戚府第32章 回夏之日第27章 大敗楚軍第22章 燕使入夏第15章 難知如陰第11章 哀哀欲絕第1章 流年似水第1章 流年似水第24章 公主凌紜第24章 商談未久第30章 萬金家書第5章 退而有思第12章 坐論酒道第21章 生事微渺第29章 心生暗怒第22章 未央之計第29章 心生暗怒第17章 統籌政事第26章 牽線結絲第2章 行思坐籌第15章 鍼灸之術第12章 暗夜行刺第17章 夏燕之爭第27章 夜來逼宮第16章 舊日今時第26章 周國來使第27章 夜來逼宮第23章 碧熒寒毒第12章 敵我心思第2章 有匠名洪第14章 瞬息生變第29章 春閨招士第17章 暗籌乾坤第9章 血流成海第24章 四兩千金第14章 玉頂山行第15章 恨意滋生第14章 此恨刻骨第19章 巫蠱事露第19章 破襲燕京第23章 燕夏之間第9章 頗有波折第12 殺戮決斷第12章 周蜀靜戰第9章 浮生別居第24章 夢醒時分第15章 牽線佈局第12章 周蜀靜戰第1章 夏都驚雷第18章 波瀾微起第28章 四方形勢第11章 武幗誤國第13章 夜深來刺契子第20章 驗明正身第6章 立時有報第22章 多管齊下第23章 燕夏之間第16章 京都漣漪第22章 多管齊下第30章 病軀未愈第17章 勢成僵局第5章 大幕開啓第22章 公之於衆第25章 無情有思第2章 旋即歸京第8章 天一生水第12章 坐論酒道第26章 牽線結絲第2章 旋即歸京第26章 周國來使第34章 獨悵此心第21章 道一卜卦第30章 略施小計第1章 莊生迷蝶第9章 血流成海第4章 勢如水銀第27章 夜來逼宮第25章 愛慾參差第9章 晏晏詩會第25章 無情有思第32章 回夏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