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引爆華國輿論(1W!!!)

後世ASML的供應商遍佈全球,超過五千家。

Cymer如果沒有被ASML收購的話,一定會是這五千家供應商裡最重要的一批供應商,最先進的光源只有他們能造出來。

ASML收購Cymer之後,由全球副總裁擔任Cymer的總裁,ASML內部對於Cymer的重視程度極高。

也就是在光刻機局勢未定,全球化的黃金年代,有這種收購Cymer的機會。

在2001年,阿美利肯從經濟全球化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無論是華爾街、華盛頓還是硅谷,都從中吃得盆滿鉢滿。阿美利肯資本在全球範圍如入無人之境。後世除了華國外的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主流互聯網應用幾乎全部都是阿美利肯製造。

這就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奠定的基礎,現在沒有人能猜到,未來阿美利肯要親自推翻他制定的全球化貿易秩序,瘋狂到要把主要的製造國踢出局。

而現在全球化是共識,供應鏈上下游不可能能夠由一家公司一手包辦,無論是哪個領域,多個國家多個企業協同配合,共同製造出最終的產品纔是常態。

因此新芯科技試圖收購Cymer在業界並沒有引起太多的討論,無非是吐槽一句狗大戶又買了新玩具罷了。

但是收購Cymer這件事目前還在前期洽談階段,因爲收購他們需要獲得阿美利肯外國投資委員會的許可。

後世ASML在收購Cymer的時候,更是需要獲得阿美利肯外國投資委員會以及霓虹、高麗、彎彎、德意志和以色列的反壟斷批准。

這是因爲當時ASML背後的大股東分別是英特爾、臺積電、三星和華爾街資本,而Cymer股東包括以色列、霓虹和德意志。

這筆收購案從公佈到最終成行,足足花了一年時間,2012年10月的時候ASML董事會宣佈要收購Cymer,阿美利肯司法部對此展開壟斷調查,2013年4月壟斷調查停止,一直到2013年年底這筆交易才獲得各國許可最終成行。

新芯科技收購Cymer沒有那麼複雜,因爲新芯科技背後的資本就只有周新一人,同時新芯光刻機離壟斷光刻機市場有着非常遙遠的距離。

因此新芯科技要想收購Cymer只需要獲得外國投資委員會的許可即可成行。

至於阿美利肯外國委員會在當下,是否會同意這起收購案,周新不知道,但是他想嘗試一下。因爲Cymer是EUV光刻機產業鏈上下游除了鏡片以外最重要的一環。

如果有機會,他甚至想收購Cymer的上游供應商,專門做激光儀器的德意志廠商Trumpf。激光器同樣是光刻機的核心部件。

即便有半點機會,周新都想去嘗試,要想說服華盛頓的外國投資委員會,是可以通過遊說來說服他們的,今年年底華國就要加入WTO了,在這個時間點上,周新認爲是有一定機會,能夠遊說成功的。

因此現在不嘗試,等到幾年之後那將一點機會都沒有。帝國的上層還沉浸在偉大勝利的餘暉中,舉目望去四海無敵,現在阿美利肯還沒有把華國當成競爭對手。

至於收購Cymer的三十億美元對其他企業來說很多,對周新來說算不了什麼。別說他從高盛手裡學會的一魚兩吃技術,讓他在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之際通過投資標普500指數中的高利潤率企業實現大幅盈利。

周新把錢投向新芯科技、Matrix手機研發以及一些其他投資,他依然手握以百億爲單位流動資產。

再不濟,即便周新手裡沒錢,想借錢給他的大有人在。

現在花三十億買下來,等到十五年以後,即便阿美利肯想從他手上巧取豪奪,至少得乘以十。

三十億是Cymer的市值,周新買也只是買一部分股份,買55%的股份預計給予50%的溢價,也就是說以45億的估值收購Cymer 55%的股份。這個溢價並不高,因爲原本ASML在12年以後收購Cymer,以當時Cymer市值61%的溢價完成收購的。

從投資角度出發,收購Cymer並不是一筆好生意,因爲它現在市值是30億美元,12年之後Cymer的市值變成了25億美元,比之前更低了。

從戰略角度出發,收購Cymer非常值,光是在EUV光刻機技術關鍵節點提前介入就值了。

周新有着未來的記憶沒錯,但是來自未來的記憶並不能幫助他擊敗以10萬爲單位的全球工程師羣體耗時數十年打造的半導體產業。

所以無論是成立新芯科技,扶持華國的半導體產業,打造Matrix成爲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核心鏈主企業,又或者是收購半導體上下游關鍵技術的供應商,這些都是爲了幫助華國以及他自己掌握的半導體企業,儘可能地從現有半導體產業體系中獲益。

周新控制下的新芯科技在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頻頻出擊的時候,Mphone的影響力逐漸開始釋放。

以移動支付爲例,線下支持移動支付的場景越多,移動支付才越有威力。

和信用卡相比,移動支付並不會便捷到哪裡去,它的便捷程度有限,信用卡刷卡-簽字代表完成一筆支付,移動支付將二維碼調用出來-掃碼代表完成一筆支付。

實際上兩者之間沒有太多差別,華國流行電子支付,是因爲廣大用戶羣體的信用卡支付習慣沒有培養好,在這種前提下,移動支付便捷一點那也是優勢。

而在阿美利肯,信用卡有超過五十年的歷史,這套體系已經足夠成熟,廣大消費者對信用卡已經養成了習慣和依賴,在這樣的背景下,移動支付的那一點點便利是不足以打動用戶的。

而當下和Mphone結合後的NewPay和信用卡相比的優勢在於,優惠功能,使用NewPay支付的每一筆優惠都是肉眼可見的。

用戶無論是從微信羣、微信公衆號還是說從企業官網上領取的消費券,在使用NewPay付款後,每一筆抵扣金額都會清晰得顯示給用戶看。

每個月的電子賬單拉出來之後,NewPay都會特意標註,本月採取電子支付節約了多少錢。

最開始只有沃爾瑪推出了這一功能,後來推出功能的消費企業越來越多,截止一季度結束的時候,已經有十三家全美連鎖的消費品牌支持NewPay支付。

這些品牌裡有的是部分地區支持,有的是全美範圍支持,其中支持最快的除了沃爾瑪,就是麥當勞了。

所有線下門店直營,導致麥當勞總部對於門店有着超乎尋常的掌控力。

根據麥當勞前期做的數據分析顯示,NewPay對單個門店的營業額增長確實起到了效果,而且效果呈現增長態勢。

比如A門店開始支持NewPay支付,引入企業qq和建立用戶羣,第一個月營收增長了3%,第二個月是5%,第三個月變成了7%。

也就是說Mphone越普及,電子消費券起到的作用也就越明顯。

同時消費企業們還發現,完全可以藉助電子消費券去促銷一些賣得不好的產品和臨期產品。

原本臨期產品,我需要放在顯眼的地方,並擺上大大的標識,告訴消費者這些臨期產品有百分之五十的折扣。

消費者只有路過這個檔口才會看到這個消息,而現在我通過羣,把消息同步共享給了羣裡所有的客戶,並且發放代金券。

本來我也要打五折,現在我線下打七折,另外再在用戶羣裡發放臨期商品的七折優惠券,這些優惠券支持折上折,0.7*0.7=0.49.

同樣最後臨期商品對於用戶羣裡的消費者來說是五折,對於線下消費者來說是七折,沃爾瑪發現採取線上線下同步促銷,區別定價的方式,臨期商品不僅消化得更多,而且價格賣的還更高。

消費企業們已經開始自發研究優惠券和用戶羣的使用方式,如何爲企業牟取最大利益。

而對消費者羣體來說,優惠永遠是最直觀的營銷手段。

後世打車大戰中,手機打車迅速改變華國消費者出行打出租車的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服務態度不好是次要原因,手機打車大量補貼纔是根本原因。

現在也同樣,用信用卡我可以攢積分,但問題是積分兌換要到猴年馬月去。

使用電子支付,每一筆都能省錢,而且進入二季度之後,支持NewPay以及推出線上商店的除了沃爾瑪之外,還有家樂福。

也就是說世界三大零售品牌的其中之二都開始支持NewPay支付了。

在企業類即時通訊戰場上,企業qq藉助獨一無二的電子支付優勢,追着MSN、ICQ和雅虎通打。

在互聯網企業、傳統工業領域,企業qq勉強保住了第一的位置,其他三家即時通訊軟件追得很緊,市場佔有率上領先得不多。

但是在面向消費者的領域,企業qq佔據着絕對領先,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消費企業只考慮選擇企業qq。

在華國是非主流專屬的qq,到了阿美利肯,變成職場精英使用的即時通訊軟件。這種轉變讓Pony馬感慨: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古人的話還是有一定道理。

企業qq在阿美利肯的大受歡迎,同樣被國內媒體所關注,尤其騰訊作爲千禧年互聯網大會上,第一家被周新投資的企業,在阿美利肯大獲成功,這件事本身就很具有新聞爆點。

《騰訊的“死”與“生”》,南方週末的封面文章,引爆了華國輿論場,佔據了四個版面篇幅圍繞騰訊出海獲得的巨大成功,讓華國的互聯網人目光集中在了騰訊身上。

此時熱血傳奇還沒有發佈,網易和搜狐還在上市前夕,互聯網處於一片混沌之中,媒體的焦點還集中在華國男足亞洲區預選賽上六戰全勝挺進十強賽。

媒體和大衆都在關注,男足到底能不能進世界盃,儘管亞洲區預選賽六戰全勝,部分觀衆依然認爲十強賽纔是男足出醜的地方,想進世界盃很難。

持這種觀點的都是老球迷,老球迷們不敢對男足抱有太多希望,只能藉助降低預期的方式讓自己在面對結果的時候好受一些。

天涯論壇上十個帖子有六個是分析男足十強賽到底能不能順利出線,狐疑上對於這個問題,更是爭得你來我往。

而南方週刊關於騰訊的封面文章,則是把大衆的焦點都集中在了騰訊上。

之前關於騰訊在硅谷取得的成功,還只是零星的集中在互聯網上,絕大多數的華國人對此不知道,更沒有概念。

和互聯網相比,2001年是紙媒黃金時代的末期,南方週刊在大半個華國具有極強的影響力,文章發出後,大家的討論從男足變成了騰訊。

因爲qq幾乎每個網民都用過,qq是騰訊的產品,騰訊在硅谷取得了巨大成功,壓着微軟、雅虎和阿美利肯在線打。

信息的交織讓所有人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也讓這個新聞充滿了爆點。

“出現在燕京萬豪酒店的馬畫藤,身着條紋襯衫,有着一張娃娃臉、簡單秀氣的髮型和細邊框眼鏡。一副侃侃而談的派頭依稀能夠看到一絲青澀和激動。

從萬豪酒店出來後,作爲騰訊的創始人,馬畫藤剛剛從周新手裡拿到了千萬級的投資,這讓他從公司即將倒閉的不安中擺脫出來。這是因爲騰訊的產品qq受到大量華國用戶的喜歡,但是騰訊沒有找到qq的盈利方式,他們只能在這款產品上不停的燒錢去購買服務器和網絡,再沒有投資,騰訊的現金即將枯竭。

彼時聚集在萬豪酒店大廳的記者們顯然對第一家獲得周新投資的華國互聯網企業騰訊有着超乎尋常的興趣。記者們問了馬畫藤很多問題,最後這些回答都沒有見諸於報紙雜誌,是因爲後續有十餘家互聯網企業都獲得了周新的投資。

在這樣的背景下,記者們認爲騰訊能夠獲得這個第一,只是因爲排序上他們運氣好罷了,騰訊的商業模式-即時通訊在當時和門戶網站、電子商務相比缺乏吸引力。

讀者們都不知道什麼是即時通訊,更別提對即時通訊產生興趣。

後來所有報紙和雜誌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網易、搜狐和新浪三家門戶網站巨頭,網易和搜狐獲得了周新的認可,而新浪一無所獲上。不知道當時看到這些報紙的馬畫藤是以如何的心境來面對這一切,騰訊只是配角,只有一句話的配角。

相比於其他互聯網的公司領頭人,馬畫藤的媒體曝光率很低。公司內外對他的一致評價爲“低調”。更多時候,他喜歡窩在位於鵬城華強北賽格科技園的騰訊總部裡,測試公司的產品。

馬畫藤和周新的合作,是華國互聯網的一個奇蹟,他們共同爲一個業界公認不能賺錢的互聯網產品IM(Instant Messenger)創造出了新的商業模式。

近年來,隨着“網絡股”的飆升,一些人把以信息、網絡業爲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稱爲“新經濟”。

在華國,代表新經濟的企業家們與“原罪”這兩個字無緣,他們的成長更多依靠國外風險資本的“輸血”,盈利模式則建立在龐大的用戶羣上。

網易、搜狐、阿里巴巴、騰訊,其實是從裡到外都完全與國際接軌的年輕企業。

1998年2月,馬畫藤和張志東開發了中文ICQ,也就是qq。而在此之前的1996年,4位以色列人發明了最早的即時通訊軟件——ICQ。

1999年11月,OICQ推出的第10個月,註冊人數已經超過100萬,那時候馬畫藤和他的團隊一直貼錢在做QQ,同時做一些看不上眼的小活,賺來的錢立馬花到QQ上。他們如此辛苦,只是爲了讓大多數網民把QQ從互聯網上免費下載下來,然後再免費地使用它;爲此騰訊公司還要給電信局交上一筆數目不小的服務器託管費。

隨着用戶數量的不斷攀升,馬畫藤原本想把QQ賣掉。談了幾家,因爲價格問題,沒談攏。qq賣不掉,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成本越來越高,騰訊的創始人團隊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註冊用戶數量”來辦抵押貸款的,我們從來沒有辦過這種業務,也沒聽過哪家銀行有這種貸款產品。

沒有盈利模式,只能提供免費服務。在當時的業界流行着這樣一句話,“在互聯網領域,你確實很難看得清。這個領域新到連價值規律、商業規律都是全新的甚至反傳統的。”

《時代》週刊主編沃爾特對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的評價,似乎可以拿來做一個詮釋:“他(貝索斯)試圖依靠增長速度,而不是利潤來建構一個公司。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種理念無論是好是壞,無疑都已經改變了1999年的整個經濟模式。”

瞭解了這一點,就可以明白爲什麼所有經營互聯網的公司,包括鼎鼎大名的Yahoo、亞馬遜等等都好像都在虧錢了。

唯一的例外是周新,這個以新爲名的天才企業家,反而在新經濟領域有着對傳統商業模式超乎尋常的執着,他的創業都堅持着一個原則,那就是盈利。

根據周新在互聯網大會上的談話顯示,他對於一家虧損的互聯網企業的最大容忍程度是兩年,要是兩年還無法找到盈利模式,那他會認爲這家企業不在他的投資範圍裡。

如果按照這樣的投資理念,騰訊看上去很難在兩年內實現盈利,但是在互聯網大會期間去找周新的企業家裡,馬畫藤的騰訊是第一家獲得投資的互聯網企業,從現在回過頭去看,我們不得不懷疑周新早就爲qq想好了盈利方式。

當時互聯網的熱浪從大洋彼岸的美國強勁地颳了過來,納斯達克指數從1991年的500點,一路飆升,到1999年12月的時候,已經超過了5000點,市場的繁榮點燃了風險投資商的熱情。

當時騰訊的創始人團隊們拿着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憑着“用戶數量”,試圖從IDG和盈科數碼那裡拿到了220萬美元。結果是納斯達克的熱浪來得如此迅速,納斯達克的寒氣傳導到華國同樣是如此迅速。

12月的天氣是變化得如此快,上半個月還是夏威夷的熱浪,到了下半個月變成了阿拉斯加的寒風。納斯達克指數停止增長,下跌10%,整個風險投資市場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一樣。

對於騰訊來說,他們的融資進程同樣被暫停,再拿不到投資,騰訊的服務器和網絡都無法再維持下去。在這樣的前景下,世紀之交的互聯網大會召開,周新的表態無疑讓在場的所有互聯網創業者心裡鬆了一口氣。

至少有了希望,手握海量資金的周新堪比天使,互聯網創業者們知道自己有一個地方有可能能夠獲得風險投資。

即便沒能從周新手裡獲得風險投資,周新的表態同樣可以給其他外資的風險投資機構吃一顆定心丸。而抱着忐忑心態去見周新,騰訊順利獲得了第一筆風險投資。

有了這筆風險投資後,騰訊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qq秀幫助騰訊找到了IM類軟件的盈利方式,企業qq的發佈,更是讓他們首次實現盈虧平衡。

企業qq更是華國互聯網第一次不是抄襲國外互聯網的商業模式,而是自己探索出來的商業模式,這一商業模式進入硅谷後,迅速被阿美利肯的巨頭們抄襲。

而且騰訊是唯一一家開發、設計部門在華國,銷售部署團隊在阿美利肯的企業,根據我們和騰訊創始人成員之一曾李青的採訪,他告訴我們,他們現在有一些工程師專門上晚班,爲的就是處理阿美利肯那邊反饋回來的業務需求。因爲企業qq登陸阿美利肯之後,面對來自阿美利肯本土的互聯網企業競爭,企業qq需要更新迭代得比他們更快,更迅速才能贏得市場。

騰訊秉持着對業務需求隨時響應的態度,在去年下半年成爲沃爾瑪的合作伙伴,並且在去年年底率先推出消費者羣的概念,羣聊是企業qq在華國推出時主打的功能,相當於企業內部自定義人員的聊天室,同時有着文件傳輸、文檔共享等功能。

而消費者羣創造性地把企業員工和消費者拉在了同一個數字空間中對話交流,通過這種方式直接將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通過羣聊瞬間拉近了。企業可以通過消費者羣直接提供給消費者優惠,消費者可以通過消費者羣實時給企業反饋意見。消費者羣和線上沃爾瑪的結合,讓線上沃爾瑪實現了用戶體驗質的飛躍。

這也是企業qq在阿美利肯企業即時通訊軟件市場大肆擴張的最重要武器。背後的創意來自於周新還是騰訊自身,又或者是雙方共同交流探討的成果,這點我們無從得知,但是騰訊在這一領域戰勝競爭對手的制勝法寶不僅僅是產品創意,更在於服務精神。

國外互聯網企業在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處理上做不到實時響應,遠在萬里之外的騰訊能做到,存在着時差問題,他們也能爲用戶遠程解決問題。其他企業以月爲單位更新版本,騰訊則以周爲單位,甚至以天爲單位,有時候三天就會發佈一個小版本,來解決之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這種服務精神更是華國其他互聯網企業值得學習的.”

南方週刊的文章把騰訊推上了風口浪尖,此時qq的註冊用戶已經突破三千萬大關,同時在線用戶人數突破了300萬。

qq的用戶很多,知道騰訊的用戶沒有多少。除了關注互聯網行業的人,對騰訊這家企業有一點印象,知道這是前年第一屆互聯網大會時第一家獲得周新投資的互聯網企業。

對騰訊的印象也就止於此了,騰訊又沒有上市,在華國範圍內只是推出了qq秀,qq秀這個產品,300萬在線用戶,發生過購買行爲的用戶只有十萬人。

對騰訊印象最深的應該是鵬城華強北賽格科技園的企業們,和住在賽格科技園區周圍的住戶

騰訊最早的辦公區是在騰訊的賽格科技園,去年實現盈虧平衡並且決定要進軍硅谷之後,騰訊也從周新手裡又獲得了一筆風險投資,也正是這筆風險投資讓周新在騰訊的股權比例上升到了51%。

騰訊有錢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整個賽格科技園東二棟的4到10層全部租下來了,4棟最高就只有10層,騰訊最開始只租了4樓的403。

賽格科技園其他企業員工們開始發現,無論他們多晚下班,東4棟的燈總是亮着。

這棟樓的保安都發現,他們壓根不用守在保安室裡,反正裡面永遠有人。

於是一些其他企業的員工特意跑到騰訊去串門,才知道這家企業是騰訊,他們是二十四小時工作制,隨時都需要有人值守。

這些串門的員工,有的串着串着就跑到騰訊上班去了,就跟原本MSN和qq在華國大戰,然後MSN的產品負責人,在微軟總部工作九年之久的熊志華被挖到騰訊去,負責MSN空間的產品經理鄭志昊同樣被挖到騰訊去了一樣,現在的騰訊對於喜歡折騰的人來說有着超乎尋常的吸引力。

關於騰訊的討論在各大網絡論壇蔓延:

“有人瞭解企業qq嗎?我看南方週刊上對騰訊的評價很高,說得有點像華國互聯網之光的味道了,騰訊和周新比差得還是有點遠吧?”

“主要是因爲周新在硅谷的成就很高,做出來的產品也都是世界級的產品,問題是周新和華國沒有太大關係,唯一的關係就是他是華國人。周新創業在硅谷,員工全部都來自硅谷,企業註冊、繳稅、目標用戶也全部都是阿美利肯,我們對周新只會覺得欽佩,但是不會有親近感。

你看有人會覺得Quora、拳頭遊戲、NewPay這些是華國企業嗎?根本不會,即便是周新再狂熱的支持者,都不會這麼認爲。

騰訊就不一樣了,鵬城土生土長的華國企業,即便進軍阿美利肯市場,研發也是在國內,大部分工程師也在國內,這是難得的華國企業在阿美利肯獲得成功。

如果把領域侷限在華國範圍的話,那這更是獨一份了。”

“我對企業qq這款產品是騰訊的創意還是周新的創意比較感興趣,如果是騰訊自己的創意的話,那才叫了不起。”

“我認爲應該是共同探討出來的創意吧,不然爲什麼其他同樣獲得周新投資的企業,像網易、搜狐這些,周新沒有幫助他們設計產品呢?”

“這個需要看投資比例吧,像網易、搜狐這些本來就已經經歷了融資,能夠給周新的股權比例就很小,而騰訊這種南方週刊裡都寫了,他們之前沒有拿到過投資,周新投的是第一筆,周新能拿到的股份會多得多。

所以騰訊經營得好,對周新來說最有利。”

“有沒有人用過企業qq?我聽我在電信工作的朋友說他們內部有即時通訊軟件,好像叫飛信。”

“我用過,我們是浙省的一家大型國企,具體名字就不說了,去年採購的企業qq,採購之後確實很方便,無論是內部的交流還是一些跨部門工作推進協同,有了羣聊功能之後都變得特別方便。

包括文檔共享功能,老實說確實很好用,我能夠想到它會成功的,但是我沒想到企業qq能夠火到國外去。

當然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企業qq強制打卡,原來我們是早上簽字,說白了伱晚到幾分鐘甚至十多分鐘,去找綜合部簽到領導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企業qq簽到,你晚到一分鐘都會被通報批評,未來甚至還要罰款。

但是站在企業管理的角度出發,顯然都是好處沒有壞處。”

“我是浙省電信的,真的想吐槽我們內部自己搞的飛信,當時科技部門在推廣的時候說這是一款企業即時通訊類軟件,能夠爲我們帶來很多便利。

結果便利沒有體驗到,麻煩倒是給我們找了一大堆,而且還不能不用,因爲這是總部強推的產品,我估計總部領導看到南方週刊關於企業qq的報道之後會推行的更加賣力了。”

“樓上的哥們能詳細說說麼?我是蘇省電信的,據說我們的飛信也馬上要部署上線了。”

“首先是打卡功能做得很變態,我們原本是八點半上班,有了打卡之後領導開始要求大家八點二十五打卡,後來更是要求八點二十打卡,部門領導爲了在上面領導面前攀比,搞的越來越誇張,現在八點鐘就得打卡了,等於足足早到了半個小時。

另外更浮誇的地方在於,領導給你發消息,你五分鐘沒有回覆的話,飛信就會彈彈窗提醒你需要回復,你說軟件沒有點開所以看不到領導給你發的消息能夠解釋得通,彈彈窗你都沒看到那不太能說通了。這也導致時刻神經緊繃,需要回復領導的消息。

飛信最變態的還不是這個,最變態的功能是你電腦打開離開桌面之後,五分鐘進入息屏狀態,進入息屏狀態之後電腦會自動記錄你的息屏時長並且保存到服務器後臺,每個月人力資源部門會拉臺賬,顯示每個人除了公開休息時間外,電腦息屏時長。搞得大家上廁所都不敢去久了。”

“節哀,聽完我都拳頭捏緊了,電信這麼變態嗎?”

“不是吧,我們的飛信馬上就要上線了,我現在去移動還來得及嗎?”

“你以爲移動沒有類似的軟件嗎?”

“我聽完之後其實打卡還好,打卡是你們內部管理的問題,部門之間的攀比導致的結果,後面兩個功能確實有點變態。”

“是啊,軟件做得變態就不說了,一些有利於大家工作開展的功能又做得很爛。比如文件共享,我明明保存在部門共享空間裡的文檔,離奇消失,這樣的事情光是我自己就出現過不止一次。”

這個帖子開始還在討論騰訊,後面歪樓歪到電信搞的飛信上,到後面沒有人討論騰訊了。

大家都在瘋狂吐槽飛信。

作爲企業qq最早的客戶,粵省電信基於企業qq產品設計思路開發的飛信,增加了很多較爲變態的功能,目前還只在內部推廣。後續電信打算賣給他們上下游的供應商。

“樓主現在就在舊金山,在NewPay的推廣工作,可以和大家講講Mphone、企業qq和移動支付。

Mphone推出之後,電子支付有了全新的概念,那就是移動支付,在Mphone二維碼支付之前,移動支付停留在掌上電腦領域,而且那不叫支付,那是轉賬。

爲什麼掌上電腦不能轉型成爲電子支付,因爲掌上電腦對於線下門店來說是一筆成本,而原本就有的掃碼機要想支持二維碼,只需要增加一個二維碼的掃描頭即可,成本要比掌上電腦便宜多了。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有掌上電腦的用戶很少,支撐不起這個市場。移動支付不一樣,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支持移動支付的手機會越來越多。

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在舊金山的感受就是,支持掃碼支付的門店越來越多了,要我加他們店微信羣的店員也越來越多,我去我家附近的豆芽超市,他們的店員都開始邀請我掃碼加入他們的微信羣。

微信羣就是企業qq的消費者羣,只是Mphone掃碼加入之後,Mphone上是通過微信進入羣聊界面。豆芽超市是加州這邊開了很多家的連鎖超市,主要是賣瓜果蔬菜。

這種區域性的超市都開始支持線下掃碼支付和引入了企業qq,可想而知企業qq在加州地區有多麼流行。

在其他地區我不瞭解,可能因爲加州是周新的大本營,他在這一塊有着超乎尋常的影響力,我們華人羣體一直說,如果周新想去競選加州州長肯定能成功,只是不知道他國籍轉成阿美利肯國籍了沒。

然後我們內部也在使用企業qq,同爲周新旗下的企業,NewPay和騰訊又在很多業務上有交叉,需要打配合,我們內部對企業qq的接受程度很高。

包括我們去外面和其他互聯網企業溝通,推廣NewPay,希望NewPay成爲他們支付渠道的時候,都會順帶介紹企業qq給對方,同時企業qq在推廣的過程中也會幫NewPay宣傳。

我們使用下來的體驗非常不錯,除了打卡有點讓人心煩以外,其他的功能都能夠切實爲我們提供便利。而且騰訊的響應速度確實快,我和他們的工程師打過交道,我們這邊的上午十點是燕京時間的凌晨一點,我這邊找他們燕京的工程師,他們都還精神百倍的在幫我解答問題。

這種工作態度在阿美利肯這邊的互聯網企業是不可能能看到。

因爲企業qq能夠幫消費企業營銷他們的產品,能夠幫他們去更好的做產品促銷,所以幾乎消費企業在找企業即時通訊軟件服務商合作的時候只會考慮騰訊。

我們和騰訊合作非常緊密,我也認識不少騰訊在硅谷這邊招的人,從他們口中我知道騰訊在硅谷確實做得很不錯,在這個領域沒有對手。

而且由於只有通過Mphone能夠進行線下移動支付,進行線下移動支付才能使用優惠券,這也導致越來越多的用戶覺得Mphone 599美元的定價並不貴。我原本在外面很難看到Mphone的用戶,現在我去超市,大概十個人裡就有一個人在用Mphone完成支付。

Mphone、企業qq和NewPay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生態,這種支付生態讓消費企業、消費者和軟件供應商之間都能從中獲利。”

華國的互聯網企業很眼饞,尤其是周新投資過的企業,大家都從周新手裡拿了錢,憑什麼只有你騰訊吃到了紅利?

傑克馬找蔡崇信商量,他們也想和周新聊聊,以一種委婉的方式表達他們的訴求。

“喬伊,阿里也要出海,我們作爲一家外貿驅動的電子商務企業,出海纔有更大的收益和更廣闊的未來。”喬伊是蔡崇信的英文名。

第315章 優勢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367章 MIPad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131章 在伯克利的閒聊第312章 價格戰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365章 第三招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37章 反擊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23章 一口回絕第56章 遍地大佬第196章 銷量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252章 Mphone2第231章 手機交鑰匙方案(6K)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338章 引爆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199章 Mphone應用商店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53章 雙線操作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6章 輕鬆拿下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338章 引爆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311章 定價第370章 真Mphone4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68章 爲什麼只有Newman可以?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30章 再見老友第239章 發酵第106章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329章 上市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260章 被拿捏的運營商們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321章 合作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297章 畢業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161章 被帶跑偏的企鵝(6K)第280章 三條路第191章 引爆華國輿論(1W!!!)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92章 百度的新聞發佈會第105章 百人會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337章 交易第370章 真Mphone4第76章 慢就是快第156章 用戶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193章 新芯科技的又一員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26章 拳頭真正的對手第220章 新百度上市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
第315章 優勢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367章 MIPad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131章 在伯克利的閒聊第312章 價格戰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365章 第三招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37章 反擊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23章 一口回絕第56章 遍地大佬第196章 銷量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252章 Mphone2第231章 手機交鑰匙方案(6K)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338章 引爆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199章 Mphone應用商店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53章 雙線操作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6章 輕鬆拿下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338章 引爆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311章 定價第370章 真Mphone4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68章 爲什麼只有Newman可以?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30章 再見老友第239章 發酵第106章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329章 上市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260章 被拿捏的運營商們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321章 合作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297章 畢業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161章 被帶跑偏的企鵝(6K)第280章 三條路第191章 引爆華國輿論(1W!!!)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92章 百度的新聞發佈會第105章 百人會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337章 交易第370章 真Mphone4第76章 慢就是快第156章 用戶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193章 新芯科技的又一員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26章 拳頭真正的對手第220章 新百度上市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