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

小米在2005年新芯推出燕雀和鴻鵠系芯片後,作爲新芯旗下的子公司,率先掀起了華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戰爭。

在小米以前,早有Matrix、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等一衆海外品牌的智能手機出現在華國消費市場。

但是這些產品動輒五千元起的售價加上華國3G網絡尚未鋪設完全,人們對智能手機缺乏感性認識,導致即便是海外最流行的智能手機Mphone2在華國依然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

這就好比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們蘋果的持有率遠不及紅米,紅米纔是讓他們接觸到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啓蒙產品。

後世小米爲什麼被譽爲年輕人第一次的**,從第一部智能手機到第一次被股市割韭菜,再到第一部電車,小米主打的就是一個沒有門檻。

小米在港股上市的時候中籤率都是百分之百,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散戶IPO。

小米上市後一路下跌,最低跌幅接近腰斬,橫盤時間長達兩年。

當然這也是雷總的一片苦心,讓年輕人第一次被股市割韭菜,在被小米割之後能不再碰股市,港股和A股都不是好東西。

現在的小米沒有上市,由於極致性價比,讓它在廣大消費者羣體中有着極好的口碑。

在去年小米智能手機發布後,小米智能手機、小米電腦加上自行車更是被譽爲大學三件套。

小米在順利席捲華國後,第一年的產能主要滿足國內市場,同時在推進東南亞戰略。

在當下,華國企業海外擴張第一目標就是和華國文化更加趨同的東南亞地區。

華國互聯網企業的出海目標是東南亞,手機企業的第一齣海目標是東南亞,小米做出了和大家一樣的選擇。

很簡單,因爲距離最近,距離不僅僅是產品組裝的距離,同時也是管理距離。

華國企業跑到歐洲或者南美去,幾乎是要針對當地市場完全重構一套管理架構,但是東南亞不用。

唯一要適配的是勞動fa,國外的工會可不會像華國工會那樣溫情脈脈,完全無視各種侵犯勞動者的管理行爲。

哪怕是和華國走相同道路的南越,工會同樣無比強勢,並沒有淪爲發福利的職能部門。

華國在短短三十年時間迅速崛起,這和華國人爲了追求物質生活和美好未來出讓了大量權益脫離不了關係,華國製造業在這三十年的崛起同樣和廣大勞動者的血汗脫離不了關係。

回到小米上來,小米憑藉着性價比策略,在東南亞如入無人之境,兩千rmb起的定價在獅城、吉隆坡、胡志明、曼谷這些東南亞的一線城市有着大量受衆。

東南亞在當下是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因爲歷史原因和國際分工導致他們缺乏強勢產業,更多的GDP還是靠賣自然資源。

像印尼,嚴重依靠天然橡膠、煤炭、棕櫚油和錫礦石的出口,泰國也差不多。

這些地方說有錢談不上,但消費意願遠比華國人強烈。

華國人天然的危機感和儲蓄意識讓他們不太可能賺五千,把這些錢全部掏出來消費。

但是東南亞的消費羣體,他們賺兩千,是真能拿兩千出來消費。

小米的定價幾乎正好踩着了東南亞一線城市消費人羣的接受門檻。

加上有周新的光環效應,小米在東南亞擴張速度非常快。

“Newman知道嗎?這是Newman創辦的手機品牌,你只需要花2000rmb就能享受到和六千元Mphone2相同的體驗。”

(這裡沒有去做換算,因爲涉及到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就統一用rmb作爲貨幣單位)

小米在東南亞地區採取的是開放加盟的策略,加盟商們爲了把貨賣出去,自然會採取誇張的宣傳方式。

小米東南亞線下門店的店員們直接拿小米和Mphone2做對比,再用同樣是周新創辦的企業作爲最後的總結,讓消費者認爲小米是Mphone的平替。

花三分之一的價格就能享受到Mphone2百分之八十的體驗。

這聽上去略顯誇張,實際上小米作爲2005年的產品,而Mphone2作爲2003年的產品,百分之八十並不算過分。

讓餘大嘴自己來東南亞吹,他能吹成百分之百的體驗。加盟商們還是保守了。

看到小米在東南亞迅速擴張,2006年短短一年時間開出了超過兩百家線下門店,銷量破五十萬,這讓很多友商們坐不住了。

原本在東南亞是直營的開始開放加盟,TCL原本一直堅持直營戰略,只在東南亞的一線城市開門店,現在也開始開放加盟。

海外品牌像三星、諾基亞、LG這些,原本他們在東南亞就深耕多年,之前的策略是靠經銷商鋪貨。

一家線下門店可能賣很多個品牌的手機,類似蘇寧、國美那種模式,海外品牌之前走的是這種路線。

現在看到小米開放專門門店的形式如此成功,他們也開始嘗試。

其中動作最快的是彎彎廠商:明基和HTC。

鴻鵠和燕雀芯片在公開發售後,有點出乎新芯高管意料之外的是,最先來大手筆採購芯片的廠商是HTC。

HTC的創始人王雪紅親自帶隊來申海和新芯聊的。

“胡教授,您也是我的老師,雖然我是學經濟的,不是電氣工程學院的,但是我在伯克利的時候還來聽過您的課。”王雪紅在新芯一開始就把姿態放的很低。

她是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的女兒,HTC是品牌名,這家公司叫宏達電子,最早是做PDA以及PDA代工的。

宏達幫Plam、惠普、蘋果等一系列的廠商代工掌上電腦,一度成爲掌上電腦代工領域的領頭羊,佔據了三分之一的市場。

智能手機興起後,宏達開始主打HTC這個品牌,到這次王雪紅帶隊來找新芯合作前,宏達已經推出過兩款智能手機了。

這兩款智能手機都是基於他們過往打造掌上電腦經驗打造的,採用的是微軟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搭載的技術都是知名大廠的技術,售價也頗爲良心,但是卻在市場上不溫不火,反響平平。

就壓根連討論聲都沒有激起,在大陸論壇上的聲量甚至還不如他們投資的手機品牌多普達。

這對立志要在智能手機領域幹出一番事業的王雪紅不得不說是一個打擊。

也正是因爲之前的失敗,讓宏達決定投奔新芯。

胡正明笑道:“王老先生是商界值得欽佩的前輩,王女士又是這麼年輕就創辦了宏達如此成功的一家企業,你身上同樣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王雪紅說:“和新芯比起來,宏達還是太稚嫩了。

我這次來是想和新芯達成戰略合作伙伴的關係,我們會在智能手機芯片領域全面倒向新芯。

我們打算一次性向新芯採購500萬片鴻鵠芯片和500萬片燕雀芯片。”

這是大手筆,採購燕雀芯片的廠商很多,採購鴻鵠芯片的卻沒有多少。

大家都想的是通過新芯的CPU來走量,觀望一下英特爾和德州儀器要推出的手機處理器。 一次性採購500萬片鴻鵠,宏達是第一家。

胡正明點頭:“榮幸之至,我們會給宏達最大的優惠,除了新芯在發佈會上承諾的價格優惠外,我們還儘量給一些額外優惠。

同時在發貨上也會給宏達優先權。”

胡正明很高興,能拉攏一家是一家,宏達因爲背靠臺塑,壓根不缺錢,看上去是市面上的長期玩家。

芯片廠商和這樣的長期玩家打好關係準沒錯。

特斯拉早期連年虧損還能堅持到新能源爆火的這一天,還不是因爲特斯拉和馬斯克的超強融資能力。

如果賈會計能融資到今天,樂視帝國還真有成的可能。蔚來年年虧,財報上顯示產一輛賠一輛,還不是堅持了這麼久。

這些企業融資還要靠忽悠,宏達融資靠臺塑的光環就夠了,彎彎資本會源源不斷支持宏達。

後世一直到2021年,宏達還能輕而易舉把手機授權作價11億美元賣給谷歌,還是非專屬授權。

王雪紅見胡正明不鬆口,沒有正面回答她關於達成戰略合作伙伴的請求,於是繼續說:“胡教授,我們除了在硬件上會採購新芯的芯片外,在軟件上同樣會考慮新芯。

我們的操作系統計劃採用新芯的安卓。

我相信安卓現在處於起步階段,很需要來自各大手機廠商的支持。”

這屬於純純利誘了,芯片不愁賣,因爲手機處理器目前是獨家產品,你不買總有人買。

但是操作系統不同,先不談大的手機廠商們都有自己做手機操作系統的心,小的手機廠商們要面臨微軟的誘惑。

新芯的安卓能不能成,胡正明沒有一點把握。

因此HTC的支持顯得格外關鍵。

“需要新芯做什麼?”胡正明很冷靜,天下沒有掉下來的餡餅。

王雪紅說:“HTC需要新芯未來新芯片的首發權。

這是燕雀1和鴻鵠1,我們需要未來新芯新的手機處理器的首發權。

HTC開賣一個月之後,其他手機才能開始發售。”

這要求說過分也不過分,說不過分又有點過分,相當於HTC的優先權要比小米還要更高。

同時胡正明也佩服對方如此信任新芯,認爲新芯的手機處理器能長期在手機市場有很強的競爭力。

因爲這首發權要燕雀和鴻鵠足夠給力纔有價值,高通的驍龍首發權小米每年要搶,聯發科手機處理器的首發權外界壓根不知道也不關心。

胡正明說:“我需要考慮考慮,因爲這還涉及到小米。

我們旗下也有消費電子品牌,但是我想我們原則上可以答應。

我的想法是需要有要求,HTC不能賣的太差。

比如說搭載最新燕雀芯片的HTC手機發售後,一年內得賣出去五百萬臺。

如果沒有的話,那麼下一年的首發權就會被收回,HTC什麼時候能首發後一年內賣到這麼多,什麼時候新芯再把首發權給HTC。

當然這是我臨時想到的方案,我們可以下來再聊細節。

但原則上我同意新芯和HTC合作。”

後來HTC和新芯正式達成合作,而且正是胡正明提的條件,HTC搭載燕雀和鴻鵠芯片的新機一年內要賣出去五百萬臺。

在當下市場裡,這不是多高的要求。

搭載燕雀和搭載鴻鵠是分開計算銷量的。

作爲回報,新芯的安卓陣營多出了一個重量級的支持者。

因爲站到安卓陣營的緣故,HTC和微軟的關係幾乎是瞬間惡化,HTC在今年更是直接宣佈退出掌上電腦市場。

正是因爲HTC和新芯的戰略合作,才讓HTC在東南亞區域迅速跟進小米的戰略,開放加盟權限後迅速鋪設專賣店。

明基敏銳的嗅覺讓他們也採用了相同的戰略。

到2006年年底的時候,以吉隆坡爲例,開了10家小米門店,8家HTC和6家明基,被當地人戲稱來自華國的智能手機聯盟。

國外不會區分彎彎大陸,在他們看來都是華國廠商。

小米的快速擴張,同時佔據了兩大要素,最具想象力的行業-移動互聯網,最具想象力的規模-海外市場。

國內難得有廠商同時具備了這兩點要素,因此國內金融機構們最垂涎的還是小米。

“波波,小米會不會上市?小米潛力多大,又是製造業,應該很需要資金纔對。

小米有沒有上市融資的需求?”張鵬問道。

新芯半導體上市充其量是個百億美元規模的IPO項目,小米上市起碼也是五百億美元規模的IPO項目,這是盒子蛋糕和生日蛋糕的區別。

陳波搖頭:“別想了,至少短期內是別想了。

小米壓根就不缺錢,根據我得到的小道消息,小米想要錢那太容易了。

銀行的貸款利息成本最多3個點,申海的類金融機構借錢給小米甚至2個點就借。

小米去融資,光是給機構的費用都不止兩個點吧?”

張鵬心想,md伱們給這麼多低成本資金幹嘛?銀行3個點的利息到哪裡去賺錢?申海能要點節操嗎?這不是不給我們投行活路嗎?

“七個點吧。”

陳波猛點頭:“你看嘛,我們找你們做IPO,募集的資金要給你們7個點,我們找銀行,資金成本最多3個點,小米怎麼可能會去上市嘛。”

感謝小車小屋的盟主打賞!我的第二個盟主!

萬分感謝,鴉感到了鴉力.

週末加更,盟主打賞週末無論如何都加更!

第283章 支付戰爭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124章 拳頭遊戲IPO前的路演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168章 新的想法,新的思路(6K))第154章 巔峰對話與死裡逃生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348章 東京購物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360章 從棋子到棋手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260章 被拿捏的運營商們完本感言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185章 Mphone第57章 關鍵鷹第276章 經典調侃環節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50章 下一個被擺上貨架的將會是?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76章 慢就是快第31章 閒聊第79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71章 新興投資的成立與困境第283章 支付戰爭第279章 坐山觀虎鬥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7章 想要打廣告的留學中介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239章 發酵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314章 突然陡峭的曲線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345章 訪談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17章 售價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51章 參觀谷歌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231章 手機交鑰匙方案(6K)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8章 分享利益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146章 問答環節第155章 風暴效應第10章 離京前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47章 反響強烈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36章 搬運?複製粘貼!第198章 Newman和Quora的再合作第337章 交易第115章 世紀交易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269章 被坑第98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2第319章 含金量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
第283章 支付戰爭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124章 拳頭遊戲IPO前的路演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168章 新的想法,新的思路(6K))第154章 巔峰對話與死裡逃生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348章 東京購物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360章 從棋子到棋手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260章 被拿捏的運營商們完本感言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185章 Mphone第57章 關鍵鷹第276章 經典調侃環節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50章 下一個被擺上貨架的將會是?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76章 慢就是快第31章 閒聊第79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71章 新興投資的成立與困境第283章 支付戰爭第279章 坐山觀虎鬥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7章 想要打廣告的留學中介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239章 發酵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314章 突然陡峭的曲線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345章 訪談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17章 售價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51章 參觀谷歌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231章 手機交鑰匙方案(6K)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8章 分享利益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146章 問答環節第155章 風暴效應第10章 離京前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47章 反響強烈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36章 搬運?複製粘貼!第198章 Newman和Quora的再合作第337章 交易第115章 世紀交易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269章 被坑第98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2第319章 含金量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