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要錢一樣的大殺器

秦瓊一個不留神,還是沒能扯住羅士信的好奇之心,棉布包裹抖落開來,鏗鏘聲響之中,卻是一套簇新泛着晦暗金屬色澤的精良甲冑露了出來。

秦瓊一聲嘆息:“唉……士信,做哥哥的也不是瞞着你,你將來是要和咱一起統領蕭駙馬新擴建的騎軍的,這些兵器鎧甲將來你也是要輪到裝備的。不過義貞就沒那麼好運了——他的騎術也不精湛,武藝也是這般大開大闔,將來還是少不得要分到馮孝慈馮郎將的步軍中,額闞棱那莽夫一處帶兵。這些甲冑着實沉重,步軍到時候形制定然不同,你讓他提前看見了不是徒然惹人眼饞麼。”

程知節一聽,耳朵“鋥”地便動了一下,心中也是一陣罵娘。他出身農家,空有一身勇力,但是騎馬着實不算在行,也是現在纔開始學的。前陣子剛來不久看到馮孝慈帶的陌刀營好生威風,便覺得那地方也挺適合自己,便打算要想辦法調進陌刀營,現在一聽秦瓊說起騎軍配了新裝備,便心癢難耐,好生鬱悶。

秦瓊馬上安撫他說:“義貞勿要失望,蕭駙馬對治軍上,最肯下本錢,如今這一批甲冑,一來還是對步軍來說太沉重了,不易施展,纔不給你們配的。而且騎軍不比步軍,是坐在馬背上的,兩腿只要戶主正面便可,你看這幅重鎧也只是上身厚重,雙腿處只有半塊鐵片掛着,給你們步軍用了,還不頭重腳輕?過些日子,等到改良好了,蕭駙馬自然不會虧待你們的。

而且你們用的陌刀,便是長興鐵廠最新改良的。咱騎軍用橫刀長槍馬槊之類兵器的,也就只有槍頭適合新式鍛造法,其餘馬槊橫刀之流。毫無改良餘地,依然費工費時。長遠來說。還是你們步軍多佔便宜。”

聽了秦瓊這番話,程知節好歹是按捺住了,不過這飯是再也沒心思吃了,催着秦瓊三下五除二一頓扒拉完,就扯着秦瓊去武庫看新出來的器械。有些東西還在研製階段的他們自然看不着,但是已經要配發部隊裝備的則不在話下。

秦瓊面子大,幾人趕到北府營校場的一處庫房內,便看到了即將裝備部隊的新玩意兒。秦瓊自己領到的那種鎧甲,這裡也有不少。conad1;也就是到了這兒,程知節和羅士信纔有功夫慢慢欣賞。

給騎軍用的新式甲冑,其實頗有兩層式鎧甲的風格,算得上是中西合璧——只是在場諸人都不知道“西”的風格是啥樣的罷了。

哪怕是在歐洲,全套的純板甲也是十五世紀在米蘭出現的。所謂的純板甲,那就是全套甲冑一點鍊甲、鎖甲、鱗甲的部件都不用,所有防護部位都靠板甲來提供。這樣的甲冑對於軟質彈性鋼材的冶金技術要求自然會比較高,因爲手套、靴子或者護臂之類的部位曲率太大,鋼材的冷鍛工藝不過關的話。在成型的時候尤其容易斷裂。

在全套板甲出現之前,在13世紀末到14世紀中葉,板甲是以補強構件的形態出現的——也就是胸甲、大腿甲、護裙這些部位做成弧形板甲。然後用皮帶固定在一套鱗甲或者鍊甲的外頭。而裡面的鱗甲或者鍊甲一般在胸腹部位就只做城皮革質地的,以免得重複防護、重量過重。同樣的甲冑在倭國也有出現過,而且時間更早數百年——只不過倭國人那醜怪的鎧甲,基本上是和後世鄉村非主流的小吊帶樣子差不多,前後兩塊木板,然後兩根小吊帶一樣的肩帶掛在那兒,再一根腰部的麻繩把前後兩塊木板綁緊貼着身體,木板覆蓋不到的部位還有別的竹甲或者布/皮甲提供防護。

現在羅士信他們看到的,就是這種長相的東西。傳統的護心鏡被放大了數倍,幾乎可以蓋住整個胸腹。看上去防護效果很是夯實,而且還有優美的凸面弧度。但重量卻反而比同樣防護效果的鐵鱗甲還輕便了至少三成,而胸甲的固定方式便是綁紮在普通皮甲外頭。

別以爲這種固定方式很奇葩,其實古代中國人是很能接受這種方式的,因爲當時的護心鏡本來就是自成一體,綁在魚鱗甲外頭的,而非後世古裝劇那般和鐵鱗甲渾然一體的樣子,後者只是橫店流道具的樣式罷了。《三國演義》上糜夫人投井自盡、把阿斗交給趙雲保護突圍時,都寫了趙雲“解下掩心銅鏡,把阿斗護在其中,再紮緊勒甲絛”,可見那護心鏡就是分離式綁在外頭的,而“勒甲絛”就是這些外掛裝備的繫帶。

至於這玩意兒比等效防護厚度的鐵鱗甲輕這一點,一開始外行人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如果稍微理性定量分析一下的話就不覺得奇怪了——打個比方,如果都是等效5毫米厚度鋼板防護強度,那麼用板甲的時候便只要一塊5毫米厚度的鋼板便夠了,而魚鱗甲要達到這個防護效果,至少也要保證每一片鱗片有5毫米厚。conad2;

但問題是魚鱗甲連綴起來的時候是有交疊的部分的,上下兩層甲葉疊加的部分至少有佔到甲葉面積的三分之一吧?所以等效下來就相當於魚鱗甲有三分之一的總面積是1釐米厚的,只不過這些地方厚的大而無當,並沒有讓防護得到提升,反而在鱗片打孔等部位留下了弱點。而如果非要做到萬全等效厚度和板甲一模一樣,絲毫沒有疊加浪費的話,那就只能做成鐵札甲了——鐵札甲就是那種一片片甲葉做成矩形,然後拼接起來用皮繩左右綁定,而非上下穿孔疊層固定,這玩意兒理論上等效厚度和板甲一樣重,但是其甲片之間接縫的強度就可憐得很了,如果倍射中了或者刺中了接縫部位,幾乎相當於是零防禦。

除了厚實的胸甲以及和胸甲樣子差不多、只是沒有弧度的背甲之外,這套甲冑別的部位差不多都還是和傳統明光鎧、山文鎧的鱗片形制相若的。當然所用的鋼料品質自然是提升了不少,從光澤上就能看出來。

放下鎧甲之後,羅士信拿起一頂頭盔時又大吃了一驚,這頭盔的形狀實在是太過天馬行空。突兀非常了,不但是鋼質渾然一體打造的,而且居然還棱角分明。而且還帶了一個鐵面具!

古代中式鎧甲也並不是沒有面具,僅僅比隋朝早幾十年的北齊時。蘭陵武功王高長恭就是個打仗帶面具的主兒,而且是金屬面具,雖然高長恭帶面甲的動機據說了爲了防止被敵人看到他長相太帥太娘炮而鼓舞了敵軍士氣,但防護效果咱還是不能否認的。但是無論是何種面甲,至少看上去都還像一張人臉,但是蕭銑軍給新式頭盔配備的下拉式活動面甲,卻突兀地像一張尖銳的鳥嘴……

這其實是蕭銑博採衆長後的結果。在鎧甲上,他選擇了製造工藝相對便於適用於大塊件的米蘭式胸甲。而在頭盔上,他則是採納了哥特式板甲的優勢造型。

讓中國人區分西洋板甲的流派,其實着實有些強人所難,不過說人話翻譯一下的話,米蘭和哥特式的差別,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米蘭甲造型很圓潤,幾乎沒有棱角,而哥特式正好相反,到處都是棱角。conad3;

這一點其實和另一個曾經讓大部分中國人很頭疼的高逼格話題——歐式建築風格問題差不多,“巴洛克風格”的房子都是很圓潤的。而帶着大尖頂的比如科隆大教堂之類的建築,就是哥特式。一切哥特式,似乎都和直欲刺破蒼穹的尖頂有關。

那麼爲什麼哥特式的板甲在頭盔部分比米蘭式要有優勢呢?打一個形象的比方。如果說米蘭式板甲的頭盔造型相當於t-59主戰坦克的渾圓鑄造炮塔的話,那麼哥特式的大棱角就相當於60°斜面裝甲,在面對正面射來的彈藥時,後者顯然“跳彈”的概率更大一些。而且在鑄造金屬強度不夠用的情況下,後者可以使用數塊分別鍛造的材料再最終部分加熱熔融接合起來,對冶金工藝的要求自然更低——這種接合工藝,可以大致理解爲古代的“焊接”,只不過手段不同、“焊縫”強度也迥異罷了。

至於身上的胸甲爲什麼不用哥特式,道理也很簡單——因爲大塊件做出微量弧度的鍛件如今的工藝水平已經可以做到了。而小件還沒做到。同時胸甲也做成t-34那樣的大弧度的話,一來是雞胸造型太明顯太醜。而且大件做出弧度等效防護重量增重也明顯。最後麼,自然是射在大傾角雞胸胸甲上的箭矢萬一發生“跳彈”後直接往上跳到身着鎧甲者的脖子部位又怎麼辦呢?難道也和t-34一樣形成跳彈後的窩彈區不成……總之t-34的缺點。在哥特式胸甲上一找一個準。

……

羅士信看完了所有鎧甲,一回頭卻見程知節正在那兒端着一柄連刀柄都是用鋼筋與刀刃整體鍛就、外頭則套上鑽孔木棍、纏繞麻布的雄渾陌刀。或許是程知節血液中的板斧情節發作了吧,雖然現實中的他並不是使用板斧的,但是看了這種可劈可捅的新式陌刀,依然忍不住技癢了。

秦瓊在一旁給程知節解釋着:“賢弟試過了這陌刀的鋼料,覺得如何?爲兄敢說你此前見過的陌刀和這個相比都不算個事兒了。尋常咱說的好刀,那都是要反覆疊刃鍛打百次以上。而軍中量產的兵器,縱然是陌刀這種昂貴的武器也不能保證每一把都如此用心,也只有將校使用的兵刃可以反覆疊鍛百次罷了,士卒用的頂多三五十次。

而如今咱要裝備的這批陌刀,都是水力鍛錘反覆疊打的,鍛開了之後對摺疊厚,重新再鍛薄了,一把刀鍛成之日,內裡質地不知有幾百層,委實堅韌非凡。尋常陌刀若是如此厚度,斷然不能持續猛力劈砍,而此刀卻要好上很多。”

秦瓊說着,程知節在一旁絲毫不會累一樣地試刀,一個個預設的人小腿粗細的木樁被程知節不要錢一樣砍斷,而那些和真人軀幹差不多粗的、紮緊浸溼的草蓆卷更是利落的很——據說這種和真人粗細相若的草蓆,只要捆得夠緊,浸溼後砍斷的難度便和砍斷人的軀幹難度相若了。如此便證明此刀足以輕鬆腰斬沒有重甲的敵人,可以直接一刀兩斷。

“這還差不多,那某日後便繼續在馮孝慈手下拼殺,好歹到時候撈一個陌刀營的校尉、都尉啥的先幹着。”程知節摸着陌刀和鎧甲愛不釋手,難得說了句討喜的言語。

秦瓊見倆弟兄都想開了,拍拍程知節的肩膀鼓勵說:“好好幹,兄弟聽上頭說了,將來這騎軍倒是沒幾倍規模好擴充,裡頭也沒多少郎將、都尉的位子空缺,蕭駙馬總是打算着,騎軍還是以用北人爲主,也就只有從朝廷派給他的那幾萬參加過高句麗的老兵中挑選了,當然了蕭駙馬從高句麗帶數次回來的六七萬兵也不盡都是北方人,也有朝廷初次出征時就從江淮徵發的府兵在其中。真正北兵不過半數,多是東萊一帶的。

不過不管怎麼算,就算兵器的問題蕭駙馬錢糧足夠好解決,兵源戰馬都是問題,將來充其量不超過有三四萬人馬的騎軍便是頂了天了。倒是步軍只要有錢糧鋼鐵、皮革物資,還不是儘可以擴充。新來軍中的後進,自然是在步軍中容易升遷得快了。”

程知節被勸住了,已經進了騎軍的羅士信卻是又警覺了起來,追着秦瓊問:“秦大哥,你如此一說小弟倒是想起這個問題了。如今小弟觀察,蕭駙馬的軍中滿打滿算也就不到五千騎軍。若是真擴充這數倍規模,咱的馬匹卻是從何而來的?江東之地,似乎並不牧馬啊。”

秦瓊左右看了一下,見並沒有人,便扯過羅士信的肩膀,低聲湊過去說:“蕭駙馬自然有他的辦法,武先生今年可是夠忙的了,陛下把安撫恢復高句麗故地的事兒也丟給了蕭駙馬,駙馬便在高句麗東北尋了突厥人的僕從部族之一契丹,從那裡買進了一些馬匹,還拿雪鹽、生鐵、茶葉等胡人之中高價的物資與他們交換,契丹窮苦,自然應允。聽說武先生還在州夷島上也大肆開闢了牧場,原本只是養牛羊、種苜蓿爲主,去歲高句麗亡國之後,東北易馬之途暢通後,便大肆收入養在那裡。咱只要一心殺敵報國,好好訓練,還怕沒有好馬用麼?”

第53章 分崩離析第61章 冬日瑣事第23章 京師見聞第63章 瞎了狗眼第41章 開皇十九年第18章 破臉虯髯客第49章 邀天之幸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58章 三皇並立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45章 千載難逢第13章 賊起賊落第92章 揮之不去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19章 清平幹濟第79章 攤牌第89章 爲逼生爲逼忙第100章 變天第42章 焚藪而畋第12章 大師圓寂第11章 將門子弟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8章 心病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5章 乘桴浮於河第32章 預料中的挫折第32章 平定江西第88章 婚變危機第48章 苦肉計第24章 傳說中的老三屆第四 票水師不是你這麼玩的第3章 迎戰許紹第45章 千載難逢第53章 彼之毒草我之仙草第31章 潑天大禍第45章 不好聲伎第22章 突厥末日第83章 基業初成第75章 化解裂痕第39章 雕蟲小技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39章 王霸之氣第33章 恢復元氣第1章 鳴鳳元寶第26章 裴家使命第1章 江東復甦第28章 盜賊蜂起第33章 恢復元氣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2章 重生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46章 尸居餘氣第9章 樑唐爭鋒第9章 皮島海戰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11章 有福同享第1章 遼東城下第3章 苟富貴第98章 六禮具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14章 作死佈局第3章 苟富貴第29章 逼賊決戰第97章 如願過關第23章 貌似烏龍第99章 終成正果第97章 如願過關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22章 突厥末日第12章 歷史演義害死人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15章 棋高一着第32章 平定江西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63章 平淮何須十萬兵第四 票水師不是你這麼玩的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40章 百萬大軍伐高麗第三十 掌血戰殺賊第10章 不爭第49章 塞翁得馬第1章 遼東城下第38章 李建成遇險第11章 八艘飛第94章 風緊扯呼第38章 神轉折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33章 棋錯一招第33章 恢復元氣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42章 焚藪而畋第42章 創造謀反溫牀第23章 京師見聞
第53章 分崩離析第61章 冬日瑣事第23章 京師見聞第63章 瞎了狗眼第41章 開皇十九年第18章 破臉虯髯客第49章 邀天之幸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58章 三皇並立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45章 千載難逢第13章 賊起賊落第92章 揮之不去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19章 清平幹濟第79章 攤牌第89章 爲逼生爲逼忙第100章 變天第42章 焚藪而畋第12章 大師圓寂第11章 將門子弟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8章 心病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5章 乘桴浮於河第32章 預料中的挫折第32章 平定江西第88章 婚變危機第48章 苦肉計第24章 傳說中的老三屆第四 票水師不是你這麼玩的第3章 迎戰許紹第45章 千載難逢第53章 彼之毒草我之仙草第31章 潑天大禍第45章 不好聲伎第22章 突厥末日第83章 基業初成第75章 化解裂痕第39章 雕蟲小技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39章 王霸之氣第33章 恢復元氣第1章 鳴鳳元寶第26章 裴家使命第1章 江東復甦第28章 盜賊蜂起第33章 恢復元氣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2章 重生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46章 尸居餘氣第9章 樑唐爭鋒第9章 皮島海戰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11章 有福同享第1章 遼東城下第3章 苟富貴第98章 六禮具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14章 作死佈局第3章 苟富貴第29章 逼賊決戰第97章 如願過關第23章 貌似烏龍第99章 終成正果第97章 如願過關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22章 突厥末日第12章 歷史演義害死人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15章 棋高一着第32章 平定江西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63章 平淮何須十萬兵第四 票水師不是你這麼玩的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8章 新三皇時代第40章 百萬大軍伐高麗第三十 掌血戰殺賊第10章 不爭第49章 塞翁得馬第1章 遼東城下第38章 李建成遇險第11章 八艘飛第94章 風緊扯呼第38章 神轉折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33章 棋錯一招第33章 恢復元氣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42章 焚藪而畋第42章 創造謀反溫牀第23章 京師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