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百萬大軍伐高麗

怒海風濤之上,波峰浪谷之間,戰艦千艘陣如鱗次櫛比,在黃海上浩浩蕩蕩地前行。

蕭銑還是第一次親自出海到這麼遠的地方,此前雖然他麾下勢力已經在東海黃海上經略了多次,但是他本人最多也就坐海船到過明州沿海的一些羣島而已。幸好吳人的出身、兩世頗習水性的他並不會暈船,黃海海域的水深也比較淺,只有暗涌較多,橫浪反而較輕,只要習慣了那種上下起伏的失重感之後,便如履平地了。

“蕭司馬倒是不減名師之風吶。聽說前晉永和年間,名士出遊,乘桴浮於海。那些自命風骨之士到了風濤顛簸之間,也畏畏縮縮莫不敢前,只有謝安淡然若素。蕭司馬從不出遠海,第一次橫渡去高句麗便能如此,風度不下謝安。”

蕭銑正在旗艦船頭觀風,背後有聲音傳來,回頭一看,卻是行軍總管來護兒和長史崔君肅。來護兒揚州人,武夫出身,肯定是說不出這般引經據典附庸風雅的言語的,所以剛纔開口之人正是崔君肅。

行軍總管屬下的長史和司馬兩個職位,都是輔佐總管的文職,要想讓沒有古代官場概念的後人分清這兩個官位的大小,還是頗爲費事兒的。不過稍微舉一個顯眼的例子,大致就可以有個概念:比如,假設諸葛亮北伐時自任“行軍總管”(當然蜀漢是沒這個官職的,只是假設)的話,那麼長史就是楊儀,司馬就是馬謖,楊儀是諸葛亮的秘書長,負責日常公文書函文職工作;馬謖相當於諸葛亮的主要參謀,參贊軍機調度。比照到如今的隋軍海陸軍,總帥就是來護兒,副帥就是周法尚,秘書長就是崔君肅,參謀長就是蕭銑。

“來總管,崔長史。下官原先不曾出過遠海,這兩日一時貪看海景浩淼,一時倒是失神,沒聽到二位動靜,失禮失禮。不知這行程還有多久可以到高句麗?”

“看海況,應該是再要兩天也就夠了。”來護兒根據經驗揣摩着回答,自從去年年底戰船全部交割之後,以來護兒治軍之嚴謹,自然也是狠狠操練士卒與艦船磨合了幾個月,對於航線熟悉程度已經比較深刻。本小說手機移動端首發地址:停了一下,他又感慨了一句,“可惜陳棱陳郎將沒能隨軍,不然此戰咱手下又可多一員熟悉高句麗沿海交戰地理的干將。”

來護兒如此說也是有原因的,他麾下十五萬正規軍,半數是來自山東半島的登萊各郡府兵,還有半數則是從淮南、三吳甚至荊楚之地徵募來的——畢竟楊廣此次出兵,足足是一百十七萬人,全天下除了嶺南和蜀地因爲或形同羈縻、或蜀道險遠沒法出兵,其餘天下將近九十個郡都被強派了兵役。浙北的府兵,大多數都抽調到了來護兒的軍中,而浙南東陽郡的府兵則是被拿來換防、駐守登萊。

陳棱去年征討張仲堅賊部、平定流求之後,因爲蕭銑的幫襯吹捧,軍功上達天聽,所以額外得了金紫光祿大夫的虛銜。今年楊廣出征時候,就把陳棱加封爲東萊留守,戍衛海陸軍的基地大本營。也是免得山東地區張須陀治下的亂賊愈演愈烈後向半島深處蔓延、抄了海路討伐高句麗遠征軍的老巢。

若非後方不穩,本來以陳棱在隋軍中少有的海戰資歷,此次出征肯定是可以隨軍征戰的。(注:陳棱在楊廣三徵高句麗的時候留任東萊留守是史實。)

蕭銑何嘗不想陳棱同行出征,然而此刻只能是反過來安慰來護兒:“陳留守也着實是一員精悍有節的干將。不過後方一樣重要,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下官還有一事不明,想要請教總管。”

“蕭司馬這般客氣作甚?你本就是參贊軍機的,有議論一起說來參詳便是。”

“我軍三月初出征,朝廷四十路陸軍都還沒全部離開涿郡呢。如今已然出海後,海路險遠,與後方聲氣不通,陸路進展快慢毫無所知,將來到了高句麗,如何才能協同作戰,避免孤軍深入呢?”

“這着實是個問題,不過來某也想過了,咱出兵時,雖然陸軍四十軍都還沒全部出發,但是也好歹二十四軍前軍都已經出動了,只是御營隨駕的後續主力未動。光是前軍二十四軍,那也有六七十萬大軍。出海這天,聽到的最新消息是宇文述、段文振過柳城、強渡遼河,在河口與高句麗國前來主動迎擊的先鋒將領乙支文禮野戰一場。

乙支文禮原本照搬兵法,還想‘半渡而擊’,不想我大軍綿延數十里一起渡河,乙支文禮區區一軍,哪裡抵擋得過來。卻是被段文振公兩翼的兵馬渡河後三面夾擊殺敗,死傷一萬餘人。想來經此一戰,高句麗人也會有點收斂,從此只敢與我大隋堅城固守而已,不敢迎擊浪戰了。按照這個進度算,咱這一路人馬渡海到了對岸的時候,陸路軍應該可以行軍到遼東城下,高句麗人應該都會被圍困在幾座堅城之中固守,野外道路當會暢通。”

如今的高句麗,可不是後世的高麗那麼一點點地盤,除了朝鮮半島大部之外,還擁有相當於後世遼吉二省的地盤。按照大隋朝中有識之士的估計,如果高句麗有亡國滅種之危時,以傾國之力動員,還是可以強徵出六十萬大軍的,而其中效法中原府兵制的話,也可以有二三十萬大軍。所以兩國交戰之初,高句麗要說一下子非常畏懼隋朝不敢放手一戰,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遼河渡河之戰中,被隋軍殲滅了一萬多人的先鋒部隊後,應該會審時度勢收斂一些,畢竟這一戰也相當於殲滅了高句麗全國常備軍的二十分之一了。

蕭銑聽了來護兒的樂觀言論,心中卻是有些苦笑,又不好太拂了來護兒的信心,只是憂慮地說:“高句麗人如果因此龜縮、固守堅城,固然可以讓我軍圍城之後繼續進兵、道路暢通。然而遼東之地,不僅僅是有一條遼河,而且遼河還有數條支流入海,這些河網切割之下,道路要想暢通可就殊爲不易了。高句麗人若是有舟船之力,截我大軍後路,各處騷擾,那朝廷還是不能對堅城圍而不攻、千里躍進的。更何況咱這一路人馬是直搗腹心,陸路人馬要增援我們,還要過鴨綠江呢。朝廷出征時,海路便只歸海路,陸路便只歸陸路,兩邊毫無統屬毫無配合,終究不是兵家善法。”

來護兒聽了蕭銑這番言論,也是頻頻點頭讚許,對蕭銑在軍事方面的認識第一次有了些認同——在此之前,來護兒縱然覺得蕭銑有才,那也只是文官的材料,不會認爲他懂兵法。現在寥寥幾句雖然沒有引經據典,也沒說出什麼兵家的大道理,卻着實切中時弊。

不過,又有什麼辦法呢?大方略是楊廣定下的,不容置疑。來護兒只能反過來勸說:“朝廷定下的大方略,咱便不要置喙了。何況海陸相輔、以水軍阻截遼東諸河並鴨綠江,這個方略也只是在得知高句麗人固守堅城不出、我軍需要圍而不打、千里躍進的時候纔會起作用。當初出兵前又哪裡能料到高句麗人會這般堅守不出呢?所以世事無萬全之法,兵家之事,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如今高句麗人志在堅守,說不定咱海路軍若是太過兵強馬壯、讓高句麗人忌憚,那到了浿水之濱,說不定咱也依然得屯兵堅城之下不得進。反而如今看着後援無繼、兵馬不多,高句麗人欺我弱勢,肯與我們一戰也說不定。”

蕭銑籲出胸中一口濁氣,聽來護兒如此老成之斷,也就不多說什麼了。

數人便在海上每日談古論今,敘論兵事,來護兒來整等將校則多與蕭銑說知一些軍旅中廝殺漢的見聞,蕭銑不曾有時間空下來細聽過這些,一時也頗爲覺得有趣,並不枯燥。船隊又行了兩日,前鋒哨探的戰船便回報已經見到陸地了,儼然是到了高句麗沿海地界。

在船上憋了五天的來護兒甚感振奮,讓從人取了全副披掛,穿戴整齊了準備上岸廝殺。船陣漸漸收攏,其餘副帥周法尚與下面各路將領周法明、來整、秦瓊等帶領的戰船也都靠攏上來,一部分準備在浿水河口登陸搶灘,一部分則準備灘頭鞏固之後直接駛入河口,直奔平壤城下。

當然了,這麼做的前提,是高句麗人沒有派出水師來阻撓。不過這種願望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爲來護兒穿好披掛、集結戰船後不久,就已經看到一彪高句麗人的戰船從浿水河口殺出,前來迎擊了。

畢竟,高句麗水軍還從來沒有與隋朝水軍一戰過。陸路的失敗或許會打擊高句麗人陸地野戰的信心,但是並沒有影響他們對水軍的自信。自古兵法雲半渡而擊,隋軍隔着大海半渡而來,不擊一下怎麼對得起這個好機會呢?

“看來高句麗人還是不死心,想看看水路能不能‘半渡而擊’了——蕭司馬且觀望,看本總管如何殺敵!”

第51章 亡國滅種第57章 千古影帝第11章 有福同享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19章 清平幹濟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51章 不要辜負第42章 焚藪而畋第29章 浴血之夜第45章 敗中取勝第63章 平淮何須十萬兵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10章 不爭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50章 滔天毒計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12章 大師圓寂第60章 白蘇扼腕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26章 裴家使命第67章 千年大計第70章 飛來橫禍第7章 家大業大第5章 乘桴浮於河第44章 如此和親第16章 決戰之年第37章 最昂貴的皮條第6章 平蜀在望第44章 招降秘計第30章 途遇海寇第25章 大洗牌第9章 皮島海戰第45章 敗中取勝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98章 六禮具第26章 今科頭名第92章 揮之不去第32章 平定江西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24章 傳說中的老三屆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65章 試船第33章 恢復元氣第54章 順水推舟第7章 雁門之圍第5章 乘桴浮於河第18章 虞世南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20章 誰有我慘吶第5章 赴揚州第22章 吳中豪俠第12章 得勝回朝第68章 進展神速第87章 工程藝術第59章 齊民要術第9章 無縫天衣第91章 驗收回京第64章 幾多皇后變公主,幾多公主變皇后第41章 各個擊破第54章 順水推舟第50章 滔天毒計第73章 完工議賞第12章 大師圓寂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1章 遼東城下第58章 三皇並立第14章 福船建成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91章 驗收回京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36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10章 海客談瀛洲第58章 體察民情第11章 有福同享第61章 冬日瑣事第7章 得見第45章 有始有終第25章 大洗牌第34章 楊廣南下第18章 破臉虯髯客第23章 京師見聞第37章 夾帶私貨第31章 勢如破竹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28章 盜賊蜂起第73章 完工議賞第99章 終成正果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50章 滔天毒計第63章 瞎了狗眼第81章 桑基魚塘第36章 兩淮賊情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54章 順手牽羊第82章 價值窪地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11章 軍事第二後勤第一第17章 三方推演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
第51章 亡國滅種第57章 千古影帝第11章 有福同享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19章 清平幹濟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第51章 不要辜負第42章 焚藪而畋第29章 浴血之夜第45章 敗中取勝第63章 平淮何須十萬兵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10章 不爭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50章 滔天毒計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12章 大師圓寂第60章 白蘇扼腕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26章 裴家使命第67章 千年大計第70章 飛來橫禍第7章 家大業大第5章 乘桴浮於河第44章 如此和親第16章 決戰之年第37章 最昂貴的皮條第6章 平蜀在望第44章 招降秘計第30章 途遇海寇第25章 大洗牌第9章 皮島海戰第45章 敗中取勝第61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49章 人人都是影帝第98章 六禮具第26章 今科頭名第92章 揮之不去第32章 平定江西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24章 傳說中的老三屆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65章 試船第33章 恢復元氣第54章 順水推舟第7章 雁門之圍第5章 乘桴浮於河第18章 虞世南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20章 誰有我慘吶第5章 赴揚州第22章 吳中豪俠第12章 得勝回朝第68章 進展神速第87章 工程藝術第59章 齊民要術第9章 無縫天衣第91章 驗收回京第64章 幾多皇后變公主,幾多公主變皇后第41章 各個擊破第54章 順水推舟第50章 滔天毒計第73章 完工議賞第12章 大師圓寂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1章 遼東城下第58章 三皇並立第14章 福船建成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91章 驗收回京第64章 再立軍令狀第36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10章 海客談瀛洲第58章 體察民情第11章 有福同享第61章 冬日瑣事第7章 得見第45章 有始有終第25章 大洗牌第34章 楊廣南下第18章 破臉虯髯客第23章 京師見聞第37章 夾帶私貨第31章 勢如破竹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28章 盜賊蜂起第73章 完工議賞第99章 終成正果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50章 滔天毒計第63章 瞎了狗眼第81章 桑基魚塘第36章 兩淮賊情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54章 順手牽羊第82章 價值窪地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11章 軍事第二後勤第一第17章 三方推演第18章 幕後英雄誰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