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

智顗大師病故之後,楊廣果然頒下了手諭:準了大師圓寂之前所請,由蕭銑、歐陽詢並一衆寺中弟子,扶舍利龕迴天台山。並且撥出一萬五千貫錢財,擴建天台山舊寺,於寺內增設一座五層舍利塔,供奉大師舍利龕,另增廣僧舍佛堂無算;並親筆題寫“國清寺”三字,以替換現用的“天台寺”之名。取其“寺若成,國即清”之寓意。

……

蕭銑與姑母、表哥、表妹等辭行便上路了。這一趟回臨海的路途,雖然不如上回來揚州時那般急着趕腳程,但是考慮到自己的身份還處在灰‘色’地帶,而且此番回去時隨行保護的左翊衛兵馬也比當初來的時候少了足足十倍,所以蕭銑還是不想在王府外頭招搖太久。和同車的歐陽詢合計了一番後,兩人都覺得一路上少歇息閒逛,速去速回的好。

這日一早離開王府,幾輛大車和約‘摸’20名護衛士兵在中午前出了揚州城,便徑往瓜洲渡趕去,爭取午後能夠渡過長江,以便夜裡趕到京口投宿。

到得瓜洲渡頭時,約莫是巳時末刻,還不到飯點。不過也是他們運氣不好,居然渡頭上一條船也無,歐陽詢出面找渡頭引水的水夫打了個問詢,才知道早上有大批客人過江,居然租走了全部的船,至少也要半個時辰後纔有船從江南迴到此處。

歐陽詢回到蕭銑身邊把情況說了,又商量道:“師弟,看來是趕得不巧了,既然如此,不如先在這渡頭尋點素齋用了。反正江上顛簸,也吃不下東西,與其過了江再耽誤時辰用飯,不如現在應付了,你看如何?”

蕭銑想了一下,反正也要在渡頭耽誤這些時間,也就無所謂了,答道:“既然如此,小弟卻是無妨,且待小弟問一下諸位大師的意思。”

“如此正好。”

蕭銑下車,找另外幾輛大車上的僧人問了,那些僧人也是無可無不可,聽憑蕭銑做主,蕭銑便找了渡頭上一座乾淨的茶攤,給了攤主一串約莫二百來文的五銖錢,讓他備上茶水湯餅、再漉兩鍋豆腐、幾碟素菜過來。

攤主是個四五十歲的小老頭,沒錢請夥計,只帶了個看上去像是自家孩子的少年人幫忙。接了蕭銑的錢看了看,卻是苦着臉說道:“公子,小攤卻是供不了這麼多,只得茶水和實心胡餅售賣,這錢……”

“做不了的,卻不能去那頭酒樓買來?我這一行人裡有高僧同行,不便進那些售賣酒‘肉’的腌臢之所,才加幾個錢讓你跑‘腿’的——對了,有餘錢便沽幾個酒給那邊幾位軍爺送幾碗,剩下的就賞給你了。”

“好嘞,多謝公子。”這攤主也是實誠人,見蕭銑不介意他跑‘腿’叫外賣賺差價,當下輕踹了一邊幫忙的少年一腳,喊道,“還不快去給這位公子買酒買湯餅!”

少年人一道煙地拿着錢跑了,攤主殷勤地端着茶壺倒了三十來碗涼茶,又漉了大鍋的豆腐腦。諸位僧人自尋位子坐了,宣了佛號,只顧自吃不提。須臾那少年也用挑子端了湯餅來——這年頭的湯餅,其實也就是後世的手擀麪。

蕭銑陪着一行僧人吃了一會兒,聽得渡頭那邊人馬嘈雜,卻是一彪巡哨人馬往復查驗渡江客人身份。旁邊幾處等着過江的客商也是‘雞’飛狗跳,不敢抗拒。蕭銑看着人羣服‘色’也是左翊衛的兵馬,其中有些人似乎有些眼熟,然而還沒等他想清楚,就聽到了其中數人越衆而出,向他這邊策馬走來。

“哎呦,前面一行,莫不是臨海智顗大師的高徒麼?智顗大師的弟子絕無作‘奸’犯科之人,那是不必查的了。末將兄弟二人可是素好佛法,此前諸位大師得晉王款待,末將還不好相請。此番這便是要回返天台了麼?這一去還不知多久才能回來,可否賞光用一杯素酒啊?”

果然是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兩兄弟。

蕭銑這邊送行的衛兵人少,所以自然不可能再配備校尉級別的軍官帶隊了,爲首的只是一個隊正而已,姓牛,蕭銑此前也根本不認識。那牛隊正看了一眼來人,便臉‘色’肅然,對蕭銑說道:“來人可是宇文衛帥的公子,兩位先生、諸位大師,若是不急的話,最好還是不要推卻對方相請的好。”

蕭銑雖然覺得有些無厘頭,但是好歹也反映的過來,他知道宇文智及是個睚眥必報的小心眼兒,當初自己跟着大師來揚州的時候,進城時半路上被宇文智及和宇文化及兄弟巡城攔下過。當時自己爲了身份避嫌,託大躲在車上沒有下來見禮,還偷覷了宇文智及兄弟幾眼,沒想到就因爲禮數上這麼一點小過節,居然能夠讓宇文智及記在腦子裡那麼久,這都三四個月過去了,對方居然還不肯放過,逮着自己離開揚州的機會,過來找茬。

蕭銑心裡很清楚,如今他確實已經和姑母相認了,讓自己的處境比歷史同期已經好上太多。但是得罪宇文化及兄弟裝‘逼’打臉這種事情,對於如今的自己來說還是太過託大。休說他知道楊廣有野心,如今正在着力拉攏宇文述放膽下注幫他奪取太子之位。哪怕是楊廣此刻對拉攏宇文述沒多大興趣,那也不可能爲了自己老婆一個沒了父母的孃家侄兒,就如何得罪手下文武重臣的。

真正肯不計較成本相助於蕭銑的,終究只有親姑姑蕭妃一人而已——而且要注意,這還僅僅是“不計成本”,而不是“不惜代價”,也就是說,蕭妃如今對自己的力‘挺’,也只能說停留在“不惜‘花’費身外之物”,而不是“不惜讓自己的其他親人以身犯險”。

若論表妹南陽郡主,那對他的支持便要再遜一成了,而且表妹如今啥也幹不了。再往後纔是楊昭、楊廣。有道是疏不間親,蕭銑要想指望太多,無疑是不科學的。

“此等豎子,也難怪歷史上只能擔了弒君惡名之後爲王世充、竇建德作嫁了。罷了,如今形勢不如人,沒必要逞強,便陪個禮服個軟吧。若是對方肯就此揭過這樁小過節,也就罷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蕭銑心中這般惡狠狠地想了一下,面上卻是沒有‘露’出任何不善之‘色’,反而佯笑着賠話道:“宇文將軍、宇文公子,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二位將軍許是覺得此番我等乃是初見吧?其實那日小弟初到揚州時,已經在大師車上目睹了二位風姿,只是二位將軍不知罷了。那天本該下車給二位見禮,奈何小弟原先從不曾到揚州繁華之地,有些怯生,卻是失禮了。今日只有水酒數碗,就當是賠罪了,小弟先乾爲敬!”

蕭銑的話說得很快,也很有技巧,算是給宇文化及兄弟留足了面子。前世和業主、設計、監理喝酒的應酬功夫也算是火力全開了。把那天宇文化及兄弟下馬給智顗大師行禮時、自己端坐車上坦然受之這個無禮舉動給無形地解釋過去了。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臉人,宇文化及一下子也不好發作,便拿起蕭銑面前的酒碗,看蕭銑先喝乾了,然後自己只抿一大口,算是把面子找回來了。一旁宇文智及眼珠一轉,拉着蕭銑單獨喝了一碗,然後開口說道:“聽說蕭賢弟被大王留在府上盤桓數月,都不曾放出,直到大師病危才許你出府,倒是恩眷隆盛啊。此前過節算得什麼,說不定我們兄弟日後還要仰仗蕭賢弟在王妃……哦不是大王面前多多美言幾句呢。”

宇文智及故意在說“大王”這個詞之前口誤了一下,說成了“王妃”,一邊卻是始終注意着蕭銑的深‘色’變化。見蕭銑在聽到他這個口誤時面‘色’毫無變化,宇文智及倒是有些拿不準了:“莫非這個蕭小賊不是王妃的遠房親戚?不可能,不然怎麼都姓蕭,還被大王留在府上?”

蕭銑的身世,至今仍然只有楊廣王府上的親眷知道,宇文化及兄弟乃至他們的老爹宇文述都是不知道的。他們雖然也掌握了一些揚州城內的巡防軍士,和王府‘侍’衛也有些‘交’情,但是終究不敢做出格打探到自己主子頭上去。

蕭銑這個角‘色’的出現,至今爲止宇文家的人只知道三點:第一,他是大師的弟子,而且懂醫術,在王妃痊癒這樁事情上出過力,立過功——這一點也是瞞不住的,畢竟王妃病好這件事是誰的功勞,王府上上下下的下人都是知道的。第二,便是知道蕭銑在王府住了很久,而且估計是王妃的遠房親戚,這一點從他也姓蕭上可以旁證,否則不會這麼巧。第三,他們便是知道這個蕭銑還可以隔三岔五見到南陽郡主,而且郡主居然對這個小白臉也不反感——這些消息,則是宇文化及的三弟宇文士及,重金從郡主身邊的外圍小‘侍’‘女’那裡旁敲側擊來的。

尤其是智顗大師圓寂之前幾天,聽說爲了不讓蕭銑太傷心,南陽郡主還很是和安慰了蕭銑幾番,好幾次找他說話開解。這個消息實在是令宇文士及打探到之後嫉妒‘欲’狂。

南陽郡主今年11歲,過完年就是12歲了。大隋皇室鮮卑化比較重,早婚習氣盛行,所以郡主出嫁,也就是兩三年內的事情。蕭銑出現之前,大王在年初的幾次宴請中,也曾經讓手下幾位重臣帶着未婚的族中子弟到王府去過;後來爲了陪伴楊昭等兩位王子讀書,也進一步把幾家身在揚州的重臣子弟少年俊彥者一起拉去讀書。

而這兩件事裡面,那些“少年俊彥”之中,就包含了宇文化及的三弟宇文士及——楊廣在這裡面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當時宇文士及還有機緣見到了郡主一面,並且給郡主留下了一個儒雅的印象。

縱然蕭銑此前的無禮還可以忍耐,但是他居然可以得到南陽郡主的“願意主動接觸”的態度,那就不能忍了。那可是威脅到了宇文家出駙馬爺的路了,奪妻之恨,還有什麼好多說的麼?

可惜,當下宇文智及的一番話並沒有探查到任何蛛絲馬跡,這讓他心有不甘。見蕭銑沒有表態,宇文化及只好繼續順着剛纔的話說道:“我兄弟懇請蕭賢弟在大王面前幫我等美言,蕭賢弟卻不置可否,莫不是看不起我們兄弟麼?聽說你與王妃有親,怪到會如此……”

“豈敢豈敢!只是小弟也不過是靠着跟隨大師學了點微末醫術,立了些偶有一得的微功,又‘蒙’王妃垂憐、見小弟也恰好姓蕭,序論宗譜,認了小弟這個遠親罷了。然而在大王面前,小弟實在是說不上話的。”

“哦,既然蕭賢弟是王妃遠親,怎麼少年時卻淪落在佛寺之中度日呢?不知尊大人與太夫人……”

“說來不幸,先考見背得早,小弟與先妣相依爲命,少年時唯有抄書恩養至親。並無人可依託,最後纔不得已投入天台寺。往事悽苦,還是莫要再提了。”

宇文智及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隨即‘露’出悲憫之‘色’,說道:“唉,賢弟還真是‘不爲五斗米折腰’了,當年縱然沒了父母撫養,何不投奔伯叔?何苦自苦如此?雖然王妃身份尊貴,當時只怕投奔不易,蕭兄弟便沒想過去投奔陶丘郡公、新安郡公?”

陶丘郡公蕭瑒、新安郡公蕭瑀,那都是蕭妃的親弟弟,當年西樑納土降隋時,跟着他們的大哥、西樑末帝蕭琮一起投降的,最後都得了隋文帝賞了一個郡公的封號。宇文智及這句話,明顯是要在不經意之間套問蕭銑與蕭妃之間的親戚關係究竟到了哪一層。

蕭銑聽了這言語,心中着實有些不安,他當然也能聽出對方的潛臺詞,知道對方一直在想方設法套取他和蕭妃之間確切的親戚關係。但是蕭銑卻不可能知道宇文智及的真實動機,只當對方真的是誤會了自己和蕭妃關係很密切,很說得上話,才和自己套近乎。

如此一想,蕭銑免不得真七假三地透‘露’一些實情,免得對方對自己的期望值太高,反而落下升米恩鬥米仇的新過節。

“宇文兄爲小弟着想,小弟當真感‘激’不盡,不過當年實在是因爲與王妃和諸位郡公的親戚出了三代,不敢叨擾罷了——這個話題便聊到這兒如何,小弟實在不願再回想那些傷心往事。這不,渡船都快來了,小弟吃完了便要收拾上路,失禮之處還望海涵。”

蕭銑一邊說着,一邊一指江上,果然幾艘渡船已經回來了,距離江邊不過百丈。聽了蕭銑的告罪,面子上一團和氣的宇文化及兄弟也不阻攔,再各自飲了一碗酒,便告辭離去,巡查別的渡江客商身份了。

……

數艘渡船滿載了客人,撐篙離岸,向江心漸行漸遠。岸上保持了一陣“忙碌後好不容易鬆懈下來”姿態的宇文化及兄弟,終於又恢復了戾氣和猙獰的神‘色’。

“大哥,看來這小子八九不離十便是當初蕭樑宗室中捲入高智慧案那一脈的後人了。當初那些人但凡有活下來的,也肯定只能隱姓埋名留在處州、杭州一帶過活,錯不了。如果不是背了案底,何苦這麼多年過苦日子東躲西藏?就算證據還有些瑕疵,別的消息從旁人身上打探也就夠了。”

“哼,既然如此,咱就不客氣了。要怪就怪你自己有可能擋了三弟的道了。好端端在臨海做和尚的安靜日子不過,非要來揚州攀親戚求出頭,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在郡主面前晃悠。”宇文化及惡狠狠地啐了一口,可惜隨後又有些拿不定主意,轉頭對宇文智及說道,“二弟,可惜他既是王妃的親眷,我們動手或者出面告發他,豈不是讓晉王殿下也恨上了我們宇文家,那也是兩敗俱傷的做法啊。”

“大哥,你想哪裡去了?難道這揚州城裡,就純是晉王的天下了麼?聖上便不會不放心,太子便不會不放心?晉王身邊的舉動,有的是人願意稟報到大興城裡去。咱兄弟只要讓拐彎抹角的人‘不慎’‘漏’點風聲就行了,哪用得着把自己‘混’進這樁髒活裡?”

“說得是,果然還是二弟妙計!”

第5章 論持久戰第12章 得勝回朝第22章 吳中豪俠第58章 體察民情第5章 論持久戰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42章 議取平壤第46章 尸居餘氣第20章 摧枯拉朽第82章 價值窪地第28章 赴任剿賊第92章 揮之不去第3章 危機夜宴第43章 縮頭烏龜第25章 帝心第17章 盆滿鉢滿第67章 千年大計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25章 把柄在手第44章 招降秘計第76章 尋找白手套第47章 兩線作戰第81章 桑基魚塘第41章 各個擊破第92章 揮之不去第19章 清平幹濟第70章 飛來橫禍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14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37章 夾帶私貨第46章 尸居餘氣第27章 除授將作監第9章 皮島海戰第29章 再見楊廣第39章 王霸之氣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29章 再見楊廣第26章 困龍入海第6章 彼之戰敗,我之摘桃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15章 陰人陰招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5章 到此爲止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53章 彼之毒草我之仙草第38章 躺槍的宇文士及第32章 平定江西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84章 行商見聞第38章 以退爲進第11章 將門子弟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23章 貌似烏龍第47章 大逃殺第49章 儒冠多誤身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43章 縮頭烏龜第25章 帝心第26章 裴家使命第33章 恢復元氣第17章 三方推演第27章 年關瑣事第23章 京師見聞第55章 擺平後院好出京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54章 順手牽羊第8章 塵歸塵 土歸土第12章 得勝回朝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75章 化解裂痕第39章 不動則已第33章 棋錯一招第16章 決戰之年第48章 苦肉計第38章 躺槍的宇文士及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2章 突厥末日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86章 貫通江河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22章 突厥末日第8章 僥倖的羣賊第56章 談笑間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30章 圖窮匕見第6章 楊廣第31章 追亡逐北第86章 貫通江河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37章 搶到軟柿子第10章 乘風大勝第43章 縮頭烏龜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80章 根據地第39章 雕蟲小技
第5章 論持久戰第12章 得勝回朝第22章 吳中豪俠第58章 體察民情第5章 論持久戰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28章 上官、刺頭與狗腿第42章 議取平壤第46章 尸居餘氣第20章 摧枯拉朽第82章 價值窪地第28章 赴任剿賊第92章 揮之不去第3章 危機夜宴第43章 縮頭烏龜第25章 帝心第17章 盆滿鉢滿第67章 千年大計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25章 把柄在手第44章 招降秘計第76章 尋找白手套第47章 兩線作戰第81章 桑基魚塘第41章 各個擊破第92章 揮之不去第19章 清平幹濟第70章 飛來橫禍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14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37章 夾帶私貨第46章 尸居餘氣第27章 除授將作監第9章 皮島海戰第29章 再見楊廣第39章 王霸之氣第15章 新李密三策第29章 再見楊廣第26章 困龍入海第6章 彼之戰敗,我之摘桃第69章 咱也有黑手套了第15章 陰人陰招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50章 蕭太閣之中國大回轉第5章 到此爲止第10章 久旱逢甘霖第53章 彼之毒草我之仙草第38章 躺槍的宇文士及第32章 平定江西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84章 行商見聞第38章 以退爲進第11章 將門子弟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23章 貌似烏龍第47章 大逃殺第49章 儒冠多誤身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43章 縮頭烏龜第25章 帝心第26章 裴家使命第33章 恢復元氣第17章 三方推演第27章 年關瑣事第23章 京師見聞第55章 擺平後院好出京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54章 順手牽羊第8章 塵歸塵 土歸土第12章 得勝回朝第2章 震驚的土鱉第75章 化解裂痕第39章 不動則已第33章 棋錯一招第16章 決戰之年第48章 苦肉計第38章 躺槍的宇文士及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2章 突厥末日第14章 自古天家最無情第35章 安置驍果軍第86章 貫通江河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22章 突厥末日第8章 僥倖的羣賊第56章 談笑間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30章 圖窮匕見第6章 楊廣第31章 追亡逐北第86章 貫通江河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37章 搶到軟柿子第10章 乘風大勝第43章 縮頭烏龜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80章 根據地第39章 雕蟲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