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

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四十九年,趙成王九年。

正月,秦趙兩國終於完成了談判,和議休戰了。

同年,九月。趙國遲遲不履行合同的內容,秦國又單方面撕毀協議,派五大夫王陵率兵再度攻打趙國。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趙成王十年。

正月,王陵率二十萬大軍打到了趙國的都城,把邯鄲圍了起來。秦軍之所以能夠這麼兵貴神速,跟長平之戰後趙國經受的打擊不無關係。

由於精銳部隊的損耗,趙國再也沒有能力跟秦國打野戰對攻。趙成王放棄了都城外圍的防守,儲備大量的糧食和裝備,要跟秦國打“莫斯科保衛戰”。趙國已經沒有其他辦法,只能選擇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在王陵的軍事生涯中,還從來沒有這麼得意過。

秦國名將如雲,生在秦國是他的悲哀。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佔了楚都的郢城,他沒有趕上。公元前275年魏冉攻佔了魏都大梁,他又沒有趕上。

不過,從包圍邯鄲那一刻開始,王陵一掃往日的懊惱和妒嫉。秦軍佔據了邯鄲周邊的武安、皮牢,士兵驍勇善戰,作戰技術先進,攻城器械精良,還擁有充沛的糧食保障。只要攻下眼前的趙都,他的名字也將同白起和穰侯一樣名垂千古。

反觀趙國,長平之戰大傷的元氣,沒有幾年時間根本無法恢復。都城裡的守軍,多是臨時從百姓中徵召而來。其中年過半百的老人,和尚未成年的孩子又佔了大多數。唯一能爲趙國裝點門面的,只剩下廉頗、樂乘這些大將的名聲了。

綜合戰爭各個方面的對比,趙國看樣子都無法逃脫滅亡的命運了。難道趙國真的迴天乏力?邯鄲之圍註定要成就王陵?

雄偉厚重的邯鄲城牆上,一隊隊腰桿挺直的趙國士兵,似乎用他們永不屈服眼神,向我們做出了提示。

犀牛角質地的號角齊鳴,秦軍打響了攻城戰。

王陵還是具有一定戰術素養的,秦軍的進攻方式合理而且有層次。

弓弩手萬箭齊發,壓制趙國的城防力量,掩護步兵行動。

步兵的進攻套路並不單一,大多數士兵利用雲梯和登城車強攻城牆,一些人有恐高症,就用檑木衝擊城門。

秦軍有充足的人員儲備,爲了不給趙國休息的時間,王陵還制定了三班倒的工作制度。秦軍就像海嘯一般,永不停歇的用鮮血沖刷着趙國的城牆。

邯鄲城內的情況又如何呢?

老將廉頗身披重甲,始終立在城牆之上,秦國如蝗般的箭雨也不能將他動搖分毫。他就好像一尊屹立的天神,點燃了趙國軍民抗敵的信心。

趙國的年老體弱者爭先涌上城頭,給精壯的士兵換來休息的時間。落石、滾油、火箭,趙國用盡了所有的守城手段。

輕傷不下火線,重傷堅持戰鬥。邯鄲人民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將士奮先、百姓用力,跟秦軍展開了殊死搏鬥。趙軍人數上處於劣勢,但士氣高昂,戰鬥意志堅決。秦軍發動的一次又一次攻城行動,都無功而返。

這樣的戰鬥持續了一個月,不僅邯鄲沒有攻下,秦國卻損失慘重。先後有五名校官級別的中高級將領喪命,死亡的戰士更高達數萬人。

這可以說是秦國最沒有必要打的一仗,趙國爆發出了勇猛尚武的民風,慷慨悲涼的氣勢,秦國的不義之兵如何能敵?秦國只是在用戰爭的損耗,證明徵服天下的決心有多麼強大。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場戰爭又是必需的。沒有這場戰爭,白起和秦昭襄王之間的矛盾也不會得到解決,雖然是很多人不喜歡看到的解決方式。

邯鄲之圍,讓一個該活的人,死了。一個必死的人,活了。

這個該活卻死了的人,就是白起。戰爭打響的時候,他正在家裡悠哉的養病。

長平之戰過後,秦昭襄王怕白起再立新功,就把他從前線招了回來,免去軍權,豐薪厚祿的供養了起來。

安頓好了白起,他可以放心大膽的攻打趙國,建立豐功偉業了,實際情況卻跟他預料的有很大出入。

雖然將趙國的都城圍了起來,卻久攻不破。秦軍損兵折將的情況越演越烈,秦昭襄王才明白,這仗不是誰都能打的,離開了白起還真不行。於是,一紙令下,讓白起官復原職,重新統兵上陣。

白起的能力毋庸置疑,有能力的人往往很高傲。高傲的人並不是不能低頭,長平之戰過後,白起就向秦昭襄王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同時,白起垂下的眼眸裡,再也容不進了任何人。

白起對秦昭襄王的這道軍令置若罔聞,鐵了心是不準備再順從了。原來威震八方的大將軍,居然甘心大權旁落,白起就是圖個不再看任何人臉色。

白起堅持不肯打仗的另一個原因是,他認爲此仗必輸。爲此,他還上書秦昭襄王,列舉了四點理由。

一,邯鄲城高池深,易守難攻。

二,軍民同心協作,其力斷金。

三,當時的合縱抗秦條約成員國都出兵援趙,不肯放過聯合打擊秦國的機會。如果趙國和其他諸侯國裡應外合,秦軍將步入死地。

四,秦軍精銳盡出,遠離秦土作戰,國內佈防空虛,一旦被敵所趁,國將不國。

在我們看來,白起說的都是金玉良言,秦昭襄王卻氣的直翻白眼。請不動白起這尊大神,只好派個聽話的將領王齕頂替王陵去攻趙。

究竟王齕能否攻克邯鄲城呢?

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二十 東周的滅亡(1)六十七 亡趙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六十七 亡趙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七十 荊軻刺秦王(3)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九十 坑儒案二十 東周的滅亡(1)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八十九 焚書案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四十一 嫪毐反了九 長平之戰(3)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三十四 最後一次合縱(2)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九十四 李斯入甕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八十九 焚書案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七十七 亡楚四十一 嫪毐反了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六 包裝嬴異人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八 長平之戰(2)六十四 亡韓七十六 亡魏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七十五 軍權傾扎七十七 亡楚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七十七 亡楚七十七 亡楚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九十 坑儒案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八 長平之戰(2)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五十四 魏楚大戰四十一 嫪毐反了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七十 荊軻刺秦王(3)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七十五 軍權傾扎八十 亡齊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十 白起功高震主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七十 荊軻刺秦王(3)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二十三 神奇的衛國八十九 焚書案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十 白起功高震主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一 嬴異人的煩惱
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二十 東周的滅亡(1)六十七 亡趙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六十七 亡趙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七十 荊軻刺秦王(3)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九十 坑儒案二十 東周的滅亡(1)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八十九 焚書案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四十一 嫪毐反了九 長平之戰(3)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三十四 最後一次合縱(2)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九十四 李斯入甕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八十九 焚書案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七十七 亡楚四十一 嫪毐反了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六 包裝嬴異人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八 長平之戰(2)六十四 亡韓七十六 亡魏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七十五 軍權傾扎七十七 亡楚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七十七 亡楚七十七 亡楚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九十 坑儒案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八 長平之戰(2)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五十四 魏楚大戰四十一 嫪毐反了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七十 荊軻刺秦王(3)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七十五 軍權傾扎八十 亡齊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十 白起功高震主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七十 荊軻刺秦王(3)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二十三 神奇的衛國八十九 焚書案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十 白起功高震主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一 嬴異人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