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

始皇帝先後扳倒了嫪毐、趙太后、呂不韋三座大山,穩定了國內的政局,這樣的行爲有一個學名,叫做“安內”。

與“安內”對應的工作就是“攘外”,這也是最困擾始皇帝的問題,該如何統一六國。

戰國雖然是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但六國也不是秦國說滅就滅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各國都多少還能掙扎兩下。各國之間糾纏的利益、錯綜複雜的關係,都有可能給秦國的統一製造麻煩。

理平者先仁義,理亂者先權謀。在這樣紛雜的亂世之中,始皇帝該到哪裡去尋找適用的大政方針呢?

始皇帝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李斯。

李斯應該很慚愧,他愧對了始皇帝的信任。他不是沒有才能,而是專業不對口。李斯所學皆出於法家,精通治國之術。始皇帝求的是謀國之策,李斯只能乾瞪眼了。

不要責怪李斯,他雖然沒有想出辦法,卻早就給始皇帝準備了辦法。正是因爲李斯的《諫逐客書》,始皇帝收回了驅逐客卿的命令。一個叫尉繚的外國軍事專家來投奔秦國了,懷裡還揣着他最新的研究成果,“秦滅六國方**”。

尉繚這個人的身世有些撲朔迷離,在春秋戰國這段時間裡,史書中出現了兩個尉繚的記載。第一個出現在魏惠王時期,第二個在始皇帝執政後橫空出世。

兩個尉繚的出現,史書中都沒有提到他們的年齡。這讓我們搞不明白他們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從橫跨百年的歷史跨度上,他們似乎是兩個同名同姓的人罷了,但他們的籍貫、職業卻有着驚人的相似。

魏惠王時期的尉繚,師從奇人鬼谷子,是個軍事理論家。他應魏惠王的約稿,出版了《尉繚子》一書,裡面記載了兵法二十四篇,後來定居了魏國。

來投奔始皇帝的這個尉繚,就來自魏國的首都大梁,也是位優秀的軍事家。正是他帶來的軍事策略,爲始皇帝平定六國打下了基礎。

除去兩個人的相同點外,我還找到了三個能佐證他們是同一人的理由。

一,史書中有一句關於尉繚待遇的描述,“衣服食飲與繚同”。

別看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尉繚的地位就高到了別人不敢想象的地位。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知道,尉繚和一個人的服裝、飲食待遇是一樣的。

這個人就是始皇帝。

從國家的形成開始,人們用森嚴的等級觀念,劃分各階級間生產資料的分配。國王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着不容逾越的規格。一個人敢享受國王的待遇,除非他要造反了。

尉繚的貢獻的確很大,但也沒有到值得始皇帝如此重視的地步。就連大功於秦的李斯,今後也沒有混到這個程度。

我們只能懷疑,尉繚實在年歲太大了。始皇帝本着尊老、敬老的原則,給了他同尊於天子的榮耀。

二,尉繚有一次給自己的門生講課時,曾經對始皇帝有一段評價:“秦王爲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視人。”

從這些話可以看出,尉繚是個地地道道的白眼狼,始皇帝賞他飯吃,他不僅不奉迎拍馬,還費盡心機的想出些貶義詞詆譭始皇帝。

尉繚說始皇帝的鼻頭長得太大,不帥;眼睛太長,陰險;胸膛太尖,是個雞胸;聲音難聽,說話鬼哭狼嚎;心地不善良,狼心狗肺。如果在貧窮困苦的時候,會禮賢下士;一旦事業成功,就會張牙舞爪。

尉繚的這番話,簡直有點大逆不道的意味了。你把秦國翻個遍,恐怕也找不出第二個敢這麼說的了。

從正常人的角度去思考,只有尉繚有倚老賣老的資格,他纔敢這樣形容始皇帝。

三,李斯跟他的前輩範睢一樣,都是秦國的權臣。權臣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妒賢嫉能。

李斯就因爲這個小缺點,後來整死了自己的同窗好友韓非子。韓非子不過是因爲對法家思想的獨特見解,受到了始皇帝的青睞,結果遭受了李斯的毒手。

像李斯這種爲維護自己利益,六親不認、不擇手段的人,居然沒有對尉繚下手,說明尉繚沒有讓李斯感受到威脅。

爲什麼始皇帝那麼重視尉繚,而李斯卻不妒忌呢?只有用尉繚年歲太長來解釋了,李斯一方面尊重長者。另一方面,人生是個無限接近死亡的過程,李斯難道會跟一個老的要死之人計較麼?

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九十四 李斯入甕六 包裝嬴異人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八十九 焚書案玉皇大帝那些事兒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八 長平之戰(2)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六 包裝嬴異人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一 嬴異人的煩惱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六 包裝嬴異人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二十三 神奇的衛國二十 東周的滅亡(1)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五十四 魏楚大戰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玉皇大帝那些事兒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一 嬴異人的煩惱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三十六 蒙驁之死九十四 李斯入甕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玉皇大帝那些事兒十 白起功高震主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七十五 軍權傾扎六 包裝嬴異人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八十九 焚書案八十 亡齊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八十 亡齊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
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九十四 李斯入甕六 包裝嬴異人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八十九 焚書案玉皇大帝那些事兒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八 長平之戰(2)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六 包裝嬴異人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一 嬴異人的煩惱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六 包裝嬴異人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二十三 神奇的衛國二十 東周的滅亡(1)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五十四 魏楚大戰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玉皇大帝那些事兒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一 嬴異人的煩惱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三十六 蒙驁之死九十四 李斯入甕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玉皇大帝那些事兒十 白起功高震主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七十五 軍權傾扎六 包裝嬴異人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八十九 焚書案八十 亡齊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八十 亡齊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