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滄州激戰

這哪怕是下着大雪呢,士兵們也得訓練,站崗,執行巡邏,甚至挖戰壕這些工作(清末梟雄385章)。

行軍的時候,就算遇上大雪一樣得繼續趕路!

比如說現在進攻滄州的時候,士兵們在可以吹得人生痛的北方中端着槍支發起進攻,甚至爲了保持裝填以及開槍,士兵們還不能戴上毛茸茸的那種厚手套,要麼是乾脆**手,要麼乾脆是自己纏上布條之類的。

同時哪怕是嚴寒天氣,但是高強度活動下,人體還是會出汗的,尤其是腳這個部位,而一旦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處理,比如把鞋子烘乾之類的,或者說不小心有雪片進入鞋內融化又沒有烘乾,那麼很容易就會讓腳直接凍傷,嚴重的時候甚至需要進行截肢。

嚴寒的天氣讓第六軍對滄州的進攻戰遭到了極大的麻煩!

爲了避免更多的士兵因爲嚴寒而凍傷,第六軍甚至是在當地緊急採購了更多棉襖、手套、鞋襪、被服以及帳篷之類的禦寒物資。

棉襖以及被服之類的不說了,其中的手套不得不說是軍需部的一個失誤,因爲他們只考慮到了第六軍的士兵需要保暖手套,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帶着厚厚的手套能不能作戰,結果軍需部配發的兩萬多雙手套雖然保暖性能不錯,但是帶上後手卻是變的極爲臃腫,根本無法進行裝填等戰術動作。

這個情況由第六軍反應到統帥部的時候,軍需部直接把負責冬季手套事務的一名司長直接革職。

而現在第六軍作戰的時候,士兵們要不乾脆**手,要麼乾脆自己弄布條給自己的手纏上防寒,那些軍需部送來厚手套只能平時帶,作戰的時候用不了。

對此,第六軍的軍需處直接自行設計,並就地採購了一批棉布手套,厚度適中,同時帶上後不影響手指的活動,可以進行裝填等戰術動作。

甚至爲了能夠短時間內就地採購到這些禦寒物資,第六軍甚至直接強行徵召的方式,直接向後方部分府縣攤派任務。

僅僅是德州那邊,就是向民衆攤派了超過五萬件衣服、鞋襪、手套等禦寒物資的縫製任務,當然了,軍方不會白拿,一般是按照市價進行收購。

嚴寒天氣對中華軍北上部隊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但是對面的清軍也好不到那裡去,別以爲清軍裡的士兵都是北方人居多,然後就不怕冷了。

後世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但是卻在南方凍成了狗。這話在後世的話是因爲北方有集中供暖的暖氣,南方無集中供暖。

而對於當代來說,那就是南方習牀,北方尚炕。

對於北方的普通民衆而言,冬天一樣難熬,在室內的話他們還可以用火炕,但是這隻限於室內啊。

在室外的話,這來自北方的清軍士兵並不會比中華軍的南方士兵好多少,都是在零下好幾度的野外瑟瑟發抖。

而且清軍在禦寒衣物的供應上面還沒有中華軍好呢!

中華軍早在第六軍北上之前,就已經是考慮到了士兵很難適應北方的嚴寒天氣,所以是提前準備了諸多冬裝,不說能夠做到太好,但是人手一件棉襖上衣以及褲子還是能夠辦到的,還有雖然軍需部那邊犯了二,送到的手套都是又厚又臃腫不適合作戰使用,但至少也說明了軍需部方面是提前做了準備的。

然而清軍這邊呢,一直到十二月的時候,清廷那邊都未能給都興阿麾下的士兵們提供充足的禦寒衣物,最後都興阿不得不從新軍的自設小金庫裡掏錢採購冬裝。

儘管目前整體上清軍能夠對士兵提供冬裝,但細節方面肯定沒中華軍做的好,至少他們不會專門給士兵定製手套。

嚴寒天氣下,雙方只是小規模的攻防戰,還沒正式進行大規模作戰呢,但也是讓清軍這邊出現了諸多傷病的減員。

這個冬天,不管是對於中華軍第六軍還是對於清軍裡的都興阿所部而言,都不算什麼好消息。

不管哪怕是嚴寒天氣給作戰雙方帶來了一定的麻煩,但是並沒有讓雙方的戰鬥停止下來,準確的說是沒有讓中華軍的進攻停下來。

施清瑄已經是得到了統帥部決定提前在展開西征,施行江西戰略的消息了,而統帥部那邊也已經是開始敦促他儘快拿下北平,解決北方的主要戰事,好讓統帥部這邊騰出力量來支持西征。

不然的話,這施清瑄在北方多拖一個月,在江西作戰的石琅翼所屬的第四軍就困難一個月。要知道統帥部那邊給第四軍調集的作戰物資只有一個月的份量而已,如果說施清瑄在北方拖得太久的話,統帥部就很難在支撐第六軍北伐作戰的同時,繼續供應第四軍的作戰所需。

這必然會讓第四軍在江西的作戰縮手縮腳,但時候如果石琅翼倒黴來一個戰敗的話,別看表面上和施清瑄關係不大,但是難保不會有人說:都是你施清瑄在北邊磨磨蹭蹭,如果你早點拿下北平結束北伐戰役的話,第四軍也就不會因爲缺乏補給而失敗了。

基於帝國目前的戰略調整,雖然統帥部和陛下林哲都沒有明說,但是施清瑄知道自己能夠利用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他必須儘快拿下滄州、天津,然後攻克北平,徹底結束北伐戰役,這多拖一天就是多一天的風險。

施清瑄這麼想着,所以哪怕是北風呼呼的吹,颳得讓人臉龐生痛,但是第六軍的將士們依舊端着步槍朝着前方的滄州發動了進攻。

後方的炮兵們忙着進行裝填,然後開炮,諸多榴彈不斷落在城牆上,殺傷着任何敢冒頭的清軍士兵。

在火炮的掩護下,諸多第六軍的士兵們以特有的散兵隊形朝着城牆發起衝鋒,他們沒有和那些線列步兵們一樣用着密集隊形,把自己當成清軍的靶子,而是士兵與士兵之間散的非常開,那怕是目前投入衝鋒的部隊只有一個師大約六千多人而已,但是卻是形成了寬達兩公里的戰線。

更讓對面的清軍驚駭的是,對面的這些中華軍散的那麼開,但是火力密度卻是異常的強大,那城頭上不斷被子彈擊中,然後激起的碎石亂飛就已經充分說明了前方中華軍的強大步槍火力。

當代的後裝步槍和米尼前裝步槍比起來,精度和射程其實並不佔多大優勢,1858年型林德步槍在精度上,甚至還不如1856年型林德步槍。但是後裝卻是不單單帶來了可以趴着裝填這種戰術優勢,更是帶來了射速上的絕對優勢。

米尼步槍的理論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三發,然而當代的後裝步槍理論是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十二發甚至十四發以上。而實戰射速的話,1856年型林德步槍的射速只有每分鐘兩點五發左右,只有極少數精銳部隊能夠達到每分鐘三發。然而採用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第六軍所屬的第八師,就算是普通士兵的射速也能夠輕易達到每分鐘十發以上,而訓練的更熟練的老士兵能夠達到每分鐘十二發以上的射速。

三倍甚至五倍的射速差距,讓防守的清軍士兵根本就無法擡頭還擊。

“難道要重演當初的濟南之戰嗎?”看着漫山遍野衝過來的中華軍士兵,在看看己方被敵軍的炮彈已經子彈壓的頭都無法擡起來的將士們,史榮椿不由得自己的就是想起了當初的濟南之戰。

當初的情況和今天一樣,對面也是用這種散兵隊形直接衝上來,然後抵近用步槍射擊壓制的己方都無法離開掩體。

哪怕是有着城牆等防禦工事作爲掩護,但是以及無法阻擋中華軍的突破。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對面的中華軍並沒有着急着短時間就是衝向城牆,而是抵近大約兩三百米的距離後,就是趴着或者半跪着用手中的步槍對城頭上的敵軍進行火力壓制,同時一部分士兵則是快速的向前跑去。

交替掩護、衝鋒,逐步靠近後,一小隊的士兵已經是衝向了城門方向,然後直接放置了大量的炸藥包。

隨着一聲巨響,堅固的城門被直接炸稅,不過城門的後方有着大量砂石土方,把城門給堵上了,很明顯清軍是早就防着城門會被炸燬。

不過對此中華軍卻是迅速改變了作戰方向,一方面依舊利用手中的步槍強行壓制城頭上的清軍,另外一方面派人直接到一段城牆上開挖,然後埋設炸藥。

此外炮兵部隊也是開始集中火力轟炸一段城牆。

滄州的城牆雖然對於一個縣城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但是到底不是南京,北平這種大城市的城牆,其城牆根本就無法阻擋大口徑火炮的密集轟炸,更別說抵禦大當量的炸藥爆破了。

最近幾年的國內諸多戰役早就已經表明,城牆作爲一種防禦體系早已經是落後於時代,甚至都不如野戰中臨時挖起來的胸牆好用,更不要和戰壕相比了。

在第六軍的連續爆破以及密集的火炮轟擊下,滄州城牆只堅持了一天時間而已,然後就是在一聲巨響中轟然倒塌,出現了一個寬大十幾米的缺口。

缺口裡的爆破硝煙尚未消散,大量端着步槍的中華軍士兵就已經是衝了上去。(。)

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700章 戰爭,起!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779章 立儲第471章 窮教育第57章 一路橫掃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75章 出兵松江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96章 沉默衝鋒第624章 婆羅洲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592章 作秀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76章 亂世重典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603章 傾銷地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85章 大婚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5章 縣令相邀第603章 傾銷地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308章 勝了嗎?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636章 風波起第94章 狂傲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343章 侯客室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
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700章 戰爭,起!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779章 立儲第471章 窮教育第57章 一路橫掃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75章 出兵松江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96章 沉默衝鋒第624章 婆羅洲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592章 作秀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76章 亂世重典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603章 傾銷地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85章 大婚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5章 縣令相邀第603章 傾銷地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308章 勝了嗎?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636章 風波起第94章 狂傲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343章 侯客室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