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鐵甲艦

近衛軍的軍官們倒是沒有和皇家陸軍的軍官們極力反對改革,其中的理由倒是挺簡單的,因爲近衛軍一共才三個師,而且近衛軍由於其特殊性,沒有必要同時也沒有可能說會擴編到更多的師(清末梟雄441章)。

如今的三個師已經算是多了。

但是番號無法擴編,不代表實際兵力不能擴編啊,人家近衛軍的軍官們看了一眼編制表,然後發現新編制的一個師其總兵力達到了一萬一千多人後,立馬就是同意了,這可比原來的編制多了兩千人呢。

近衛軍系統三個師,加起來就能擴編六千多人呢。

於是乎,在陸軍那邊還沒有進行正式新編制的改革師,近衛軍這邊已經是先一步展開了新編制的改改編和應用,當然了不是一下子把三個師都改編,而是隻改了第一近衛師,至於剩下的第二近衛師和第三近衛師,則是要等後續。

具體看看第一近衛師的實際改編成果如何,到時候有了經驗也就更好改編了(清末梟雄441章)。

不敢如何說,中華軍已經算是正式邁進了散兵時代,不再侷限於線列時代的框架裡頭了。

相對於與陸軍方面對新式編制,戰術上的保守,海軍方面卻是要顯得更加開放一些,甚至這種開放可以算得上是激進的。

1861年,海軍已經是不再滿足於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木殼戰艦,也不再滿足於現有的一百二十毫米、一百五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炮,他們想要更大,更堅固的船體,更快的速度,火力更龐大的艦炮。

這兩三年來,海軍方面是出現了很多亂七八糟的設計方案,比如說建造一種異常堅固,不裝風帆,並在上面裝載多門超大口徑的艦炮,這種設計方案其實就是一個海上移動炮臺。

因爲要裝載更多的火炮,更厚的船殼,那麼就需要更大的船體,更大馬力的蒸汽機,而受限於目前中國的工業技術水平能力,是很難完成這種設計的,所以乾脆設計成無動力的純炮臺,要移動的話還得帶上幾艘蒸汽拖輪拖着走。

海軍的技術人員一開始的想法是造幾艘,然後放在長江、珠江的入海口,充當海上炮臺使用!

但是這個設計一出來就被海軍內部槍斃掉了,開什麼玩笑,你以爲造船體不用錢,艦炮不用錢啊,這樣弄出一個海上炮臺需要的資金都足夠讓海軍直接在陸地上修建好幾個炮臺了。

而且這種設計裡海上炮臺還是無動力的坑爹貨!

然後還有技術人員提出了一種另類設計,那就是用更修長的船體裝載幾門一百二十毫米後裝火炮,犧牲防禦性,那些防彈的厚木殼就不要了,隨便設計點隔水艙就行,然後搭載大功率的蒸汽機,爭取最高航速達到十五節以上。

至於使用嘛,技術人員說,這船跑的足夠快,遇上敵軍的主力艦打不過掉頭就可以走,遇上敵軍的非主力艦的話就狠揍一通。

結果又被海軍內部槍斃掉!

這樣一艘戰艦的戰艦起碼得一千八百噸甚至兩千噸以上,但是隻裝備可憐的四門一百二十毫米火炮,還沒有傳統戰艦的側舷厚木殼,同時爲了跑十五節需要的蒸汽機至少得六臺以上。

成本絕對不會比一艘兩千噸的傳統戰艦低多少,甚至更貴一些,但是遇上傳統戰艦隻能掉頭就走,不然一場炮戰下來,絕對是死翹翹的。

海軍的設計人員腦洞大開,經常搞出來一些讓人頗爲無語的設計方案來,但是偏偏人家海軍高層還正兒八經的進行審覈,甚至就算是否決了這些方案但是也是會說明實際理由。

如此也就足以證明,帝國 海軍高層對新式戰艦乃是新式海上交戰模式的渴求是相當強烈的。

沒辦法,這邊上就有一個英國人呢,英國的遠東艦隊可是實力不弱,一旦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還能從其他地方輕鬆抽調更多的戰艦過來,到時候帝國海軍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這上頭有着英國皇家艦隊這麼一座大山壓着,而且靠常規手段發展海軍的話,比如和英國人那樣一步一個腳印發展,那註定是追不上人家的發展步伐的。

要想改變目前的這種巨大的海上劣勢,帝國海軍只能是從其他方面着手,海軍方面也希望能夠和陸軍那樣,利用更先進的戰術歷年來改變工業規模、技術基礎之間的差距。

在這年頭和英國佬拼技術是不靠譜的,他們早已經完成工業化,各方面的技術儲備非常豐富,比如說後裝步槍,以前英國是沒有認識到後裝步槍的作用,但是在上海之戰遭遇慘敗後,人家英國人第一時間就是開始研發後裝步槍,而且也沒有遇上什麼技術難題,就連對1853年型恩菲爾德米尼步槍的改裝也是輕鬆進行,其改裝成本只有區區一點五英鎊。

這種技術能力別說當代的中華帝國了,其他歐洲國家都是遠不如英國的。

現在的中國還在向英國和法國進口蒸汽機以及各類工業設備呢,所以技術還是差距很大的。

拼規模是更不靠譜了,現在中國能夠生產蒸汽暗輪船隻的造船廠只有一家,那就是上海造船廠,哪怕是海軍已經扶持在青島開設了一家海軍造船廠,但是這所青島海軍造船廠還沒完工呢。

其他製造風帆船隻的造船廠也沒有多少,大多都是中小規模的,只能製造一些幾十噸幾百噸的船隻,除了上海造船廠外,目前國內沒有其他造船廠有能力生產一千五百噸以上的遠洋船隻。

靠着這麼一個上海造船廠,撐死了一年也就下水幾艘遠洋戰艦而已,而且還是一千多噸左右的那種,而那些兩千噸以上的戰艦,上海造船廠表示技術水平有限,這造是能勉強造出來,但是跑遠洋的時候遇上風浪之後會不會沉沒就不敢保證了。

造船技術的低下,導致很多中國跑遠洋貿易的商人都是去南洋地區採購遠洋商船,尤其是大噸位的商船,只有一些跑近海,內河的船隻才從國內訂購。

自家技術能力低下,工業規模小,但是他們面對的主要敵人,也就是英國、法國的海軍呢。

英國乃是當代世界老大,同樣是海軍技術發展的老大,他們在1861年,也就是今年已經下水了一艘當今最爲龐大的一艘戰艦,即勇士號鐵甲艦。勇士號鐵甲艦的排水量高達九千兩百多噸,而且和以往的所謂鐵甲艦隻是木殼鐵甲不同,而是一艘真正的鐵殼鐵甲戰艦,乃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鋼鐵戰艦。

聽到倫敦的外交官們說他們在前段時間得知英國正在建造一艘排水量高達九千多噸的鋼鐵戰艦時,帝國海軍的高層們一個個都是唉聲嘆氣。

如今帝國連兩千噸的木殼木甲戰艦都還沒搞定,人家英國佬都已經玩上鋼鐵戰艦了,這裡頭的差距算得上是真正的天上地下之分啊。

在這種大環境下,海軍方面需要一些擺脫傳統思維侷限的創新,這樣纔有可能在儘可能較短的時間內平衡和英國海軍的實力差距,最低限度的保障帝國的萬里海疆安全,反正帝國海軍是絕對不願意看到下一場戰爭爆發後,自家海軍只能躲進長江,然後只能是靠自沉才能把敵軍戰艦擋在長江下游的。

而得知英國和法國人都已經進入鐵甲時代後,帝國海軍自然不可能繼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資去研發註定已經落後的木殼木甲戰艦,既然要追趕,那麼就得直接瞄準鋼鐵戰艦。

此時,作爲鋼鐵戰艦的一個重要組成,國內第一大,甚至是唯一個一家鋼鐵供應商江南礦務公司面對海軍的招標諮詢,明確表示,江南礦務公司雖然鋼鐵的整體產量不算太高,鋼材的技術也不咋地,但是區區鍛鐵還是不成問題的。

隨後海軍又是諮詢了上海機械公司,詢問該公司的艦用蒸汽機的研發進展,是否有更大馬力的蒸汽機,該公司表示他們的蒸汽機雖然整體性能以及可靠性上還比不上國外的產品,但是絕對是能用的。

當然了,性能肯定會有些差距,到時候戰艦跑起來速度肯定也會慢一些。

鍛鐵裝甲、蒸汽機的供應商給出了保證,上海造船廠那邊也說自己可以試一試建造鐵甲艦,當然了要建造鐵甲艦還得進行技術升級,這費用肯定是非常高昂的,帝國海軍如果出得起錢,上海造船廠就敢直接跑到英國和法國引進技術設備和人才。

怎麼說也得把鐵甲艦給弄出來!

得知國內可以勉強生產鐵甲艦後,帝國海軍那裡還顧得上什麼成本啊,可不可靠之類的,立馬就是展開了鐵甲艦的設計方案。

這一次海軍艦政司的那些半吊子水平的設計師們再一次腦洞大開,各種亂七八糟的設計都有,那些奇葩方案暫且不說,但是其中還是有幾種設計方案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其中最讓海軍看重的是一款兩千噸級鐵甲艦的設計,其船體設計以及鍛鐵裝甲的安裝都是參考或者說直接抄襲英國人的勇士號。

採用柚木船殼包裹鍛鐵的側舷裝甲,動力模式依舊採用風帆和蒸汽動力混合,其最高航速可以達到十五節。

同時效仿了以往中華軍的艦炮安裝模式,艦炮集中佈置到船體中部位置上,不過這一次設計師們不僅僅是給這艘鐵甲艦安裝火炮,而且還爲爲這些艦炮提供了可旋轉的炮臺。

這種旋轉炮臺可以讓沉重的火炮快速改變射擊角度,同時旋轉炮臺的四周有着一道低矮的鋼鐵裝甲,至於頭頂則是直接露天的。

採用旋轉炮臺安裝的後裝火炮預計裝備四門一百五十毫米的艦炮,另外在船體的四周,部署六門一百二十毫米的副炮。

火力上並沒有比以往的一千五百噸左右的戰艦強多少,但這主要是因爲鐵甲佔據了太多的重量,船體的浮力基本都被船體和蒸汽機用去了,留給火炮的浮力較少,所以也不可能說被一股腦的裝上太多火炮。

然而雖然火力並沒有強很多,但是防護性能卻是要出色太多,鐵甲船的防護性能是以前的木殼木甲船無法相提並論的。

按照那些設計人員的論調,這艘鐵甲艦一旦建成,完全能夠硬抗帝國海軍現役的其他兩艘甚至三艘以上的木殼戰艦的火力打擊,同時給予反擊然後一一擊沉他們。

雖然那些設計師們吹的震天響,但是海軍高層還是保持了必要的謹慎,他們把該款設計和另外三款鐵甲艦的設計一共作爲候選設計,最後把這些設計方案送到了林哲這邊。(。)

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559章 句容馬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74章 上任設衙第74章 上任設衙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316章 國宴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44章 傷亡名單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603章 傾銷地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343章 侯客室第59章 炮擊上海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289章 慘勝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13章 見黃宗漢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394章 餓狼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10章 出征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427章 大理苦戰
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559章 句容馬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74章 上任設衙第74章 上任設衙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316章 國宴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44章 傷亡名單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603章 傾銷地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343章 侯客室第59章 炮擊上海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289章 慘勝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13章 見黃宗漢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394章 餓狼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10章 出征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427章 大理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