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蚩尤號的建造週期太長,同時這種萬噸鉅艦不僅僅耗資巨大,而且目前國內一共也就兩個船塢可以建造這種鉅艦,如今這兩個船塢都被佔用了,短時間內是不可能開工第二艘的了(清末梟雄550章)。
這個時間裡海軍自然不能無所事事的等下去。
除了蚩尤號外,海軍又是下了另外兩艘鉅艦的訂單,準確的說應該是八年甲艦的後續訂單,隨着萬噸鉅艦的正式動工,八年甲艦的一系列實驗也算是比較成功了,併成爲一艘真正的戰艦進行施工,爲此,海軍纔是授予了該艦正式的艦名,是爲‘天吳’天吳乃是傳統神話裡的創世神之一。
同時海軍的艦政司以天吳號爲基礎,改進並設計了新款的鐵甲艦夸父級鐵甲艦,排水量爲五千五百噸,配屬四門兩百五十毫米艦炮爲主炮,十門一百五十毫米艦炮爲副炮,封閉式炮塔,純蒸汽動力,最大航速爲十四節。
夸父級鐵甲艦的整體設計實際上和蚩尤號差不多,就是噸位小了一些而已,火炮數量少了一些而已。
但是一些核心設計卻是相當的,因爲這兩款戰艦,都是從天吳號衍化而來,自然有着極大的技術共同點。
而夸父級鐵甲艦以及蚩尤號的設計定型並即將動工,也就代表着帝國海軍的鐵甲艦發展邁向了一個新高峰。
當年,海軍就是停止了繼續訂購盤古級以及炎帝級鐵甲艦,轉爲把資金用在蚩尤級萬噸鐵甲艦以及夸父級大型鐵甲艦上面。
如此也就代表着,盤古級鐵甲艦的建造總數將會保持在五艘,炎帝級鐵甲艦的建造總數會保持在三艘(清末梟雄550章)。
不過這並不代表着帝國海軍停止建造小噸位的鐵甲艦,實際上受限於大型鐵甲艦的建造週期太過漫長,海軍還是迫切的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更多的鐵甲艦進入海軍服役,只不過並不是充當主力艦而已。
海軍是打算迴歸到早年的路子,準備設計建造一批一千五百噸到兩千噸之間的小型鐵甲艦,設計定位是快速偵查艦,以取代現有的那些數百噸的木製快速偵察艦。
同時儘管海軍沒有打算大規模發展近海鐵甲艦,但是女蝸號的表現還是讓海軍繼續下了建造近海鐵甲艦的訂單,數量不多,只有一艘,是準備用來填補女蝸號戰沉後的缺口,後期部署在珠江口海域。
預計噸位是兩千五百噸,噸位雖然不大,但是防護和火力卻是強大無比,準備配屬兩百五十毫米的艦炮,防護也是達到了五英寸的級別,爲了控制成本自然不會塞進去一大堆的蒸汽機,所以航速有限,只有八節,續航力就別提了,反正也就在港口附近轉轉,不會去遠海的。
低幹舷,重火炮,厚防護,低速度,這就是近海鐵甲艦的典型特種了。
這一系列的造艦計劃在珠江口海戰後的短短一個月內就是被提出來,然後相繼施行,其中最先動工的並不是蚩尤號這艘萬噸鉅艦,而是隻有兩千五百噸的近海鐵甲艦,艦名爲‘帝嚳號’。
近海鐵甲艦的技術要求要低很多,而且噸位不大,所以對船塢要求不高,上海造船廠那邊就能夠直接建造,加班加點的話,預計工期比較短,現在四月份開工的話,預計明年年底就能夠完工,1868年初就能夠服役。
同時海軍這邊也沒有忘記繼續建造那些小噸位的近海鐵甲艦,鎮廣級小型鐵甲艦雖然看上去不起眼,但造價便宜,更關鍵的是國內的一些中型船廠都能夠建造,甚至身處內陸的江寧造船廠都能夠建造,目前全國範圍內,可是同時有五六個船廠正在建造鎮廣級小型鐵甲艦,預計今年能夠再服役四艘以上,能夠短時間內有效充實帝國海軍的近海防禦力量。
不過上述造艦計劃短時間不可能改變帝國海軍現有的實力,要備戰英國人可能的第二次來襲,還得依靠現有的戰艦!
而能不能擋得住,並不取決於帝國海軍實力有多強大,而是取決於英國人會派多少大型鐵甲艦過來。
不過英國人會不會大規模增援,並繼續發動第二次海戰,則是取決於外交談判。
四月六號,聽聞東印度艦隊戰敗,並撤回新加坡後,已經在香港苦守多時的英軍終於是承受不住了,在當天下午時分,島上殘餘的將近一千名英軍正式向中華軍投降。
第二十一師師長朱建佳中將接受了英軍的投降!
而隨後的幾天裡,英軍的外交官們和帝國的外務部的外交官們是連續進行了密集的商談,主要依舊是討論夏威夷以及香港問題。
談判中,英國人多次表示將會派遣更加強大的艦隊前來遠東,並表示英國皇家海軍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徹底摧毀中國海軍。
對於英國人的這種說法,宋關前爲首的談判團隊雖然想要反駁,但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帝國海軍就這麼點實力,之前能夠擊敗東印度艦隊就已經是非常勉強了,至於說要擊敗英國從本土或者地中海增援而來的艦隊,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宋關前等人也是不反駁這一點,但是卻表示就算沒有海軍,帝國依舊能夠取得對英戰爭的勝利。
並直接告訴英國人,帝國皇家陸軍已經有足足六個步兵師囤積在雲南方向,只要帝國的皇帝陛下一聲令下,就能夠迅速跨過寧王國,進而展開對英屬下緬甸的進攻,到時候你們英國人能夠守得住?
同時還表示,在中亞浩罕省以及新疆省方向,帝**方也有高達三萬人的兵力隨時準備出兵印度地區。
和英國人的一系列對持爭端中,海上的交戰不過是開胃菜而已,就算帝國海軍全軍覆沒了,但是帝國陸軍依舊有信心拿下下緬甸甚至出兵印度。
在陸地上作戰,帝國皇家陸軍就沒怕過誰!
以目前帝國的實力,動員百萬以上的陸軍完全是可行的!
說起來也可笑,儘管中英之間的一系列衝突,包括夏威夷以及香港兩地,衝突都以海軍交戰爲主。
但能夠給雙方造成實際影響的,還是陸軍!
而在陸軍方面,帝國有着絕對的信心!
和弱小的海軍相比,帝國陸軍卻是一支龐大無比的力量,擁有當代最先進的步槍和野戰炮,戰術方面也是走在世界最前列。
還有很關鍵的數量上,帝國現役陸軍部隊就超過七十萬,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的話,還能夠短時間內再動員上百萬的兵力。
而這等龐大的陸軍兵力在亞洲地區基本是無敵的。
即便是號稱歐洲壓路機的俄國,面對帝國的陸軍也是無能爲力,只能是在中亞以及其他方面區域和帝國陸軍進行長期對持。
而這一點,也是英國人面臨的問題,要取得海上優勢,憑藉英國人現在的海軍力量只要他們下定決心,那麼絕對是輕而易舉的。
問題是隻是取得了海上優勢的話,是幾乎不可能迫使中華帝國屈服的,當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帝國對海軍還是隻能躲進長江呢,也沒見帝國屈服啊!
然而要登陸作戰的話,派三五萬兵力來都不夠看,要想登陸珠江口或者長江口,英國人派三五萬兵力來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沒有十萬以上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站穩腳跟。
而派十萬兵力遠征中國,饒是英國人這樣的世界老大也是感到相當爲難啊!
更不要說一旦真的打起來大規模戰爭來,估計英國人的遠征軍還沒到呢,部署在雲南方向的中華軍就已經是殺進下緬甸了,而一旦下緬甸失守,這印度也就陷入危險之中了。
因此大規模登陸作戰的可能形勢微乎其微的,英國人有可能嘗試對香港發起登陸反攻,但是估計可能性也不大。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英國人繼續增援艦隊,然後控制中國沿海海域,並對沿海的重要港口進行報復性的炮擊,並殲滅敢於出港迎戰的中國艦隊。
至於登陸,那是不要想了!
而經濟封鎖的話,其實也不怎麼靠譜!
因爲這是兩敗俱傷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在中國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和商船一般都是洋行,中國雖然有太平洋貿易公司以及上海紡織公司等插足了國際貿易,但是遠洋商船其實非常有限,在整個進出口貿易中佔據的份額非常小。
中國和英國,法國,美國等國進行的貿易,基本上是通過洋行進行的,以生絲爲例。
蠶農的蠶繭會通過各種渠道出售給那些繅絲廠,繅絲廠把蠶繭加工爲生絲後,一部分直接出售給洋行,或者由國內的絲織廠加工爲絲織品,即絲綢成品,再出售給各大洋行,尤其是信德洋行、怡和洋行這些英資洋行,由這些洋行組織商船運往歐洲各國進行販賣。
也就是說,在中國的進出口貿易裡,外資洋行佔據的分量是相當大的,並藉此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比如怡和洋行在失去了鴉`片業務後,爲什麼依舊能夠保持高速增長,和信德洋行爭奪在華最大洋行的地位呢?就是依賴中國的進出口業務,通過收購生絲以及絲織品,瓷器,茶葉等中國傳統出口商品,運輸到歐洲販賣,然後在歐洲收購機械類產品,印度的棉花,然後英國,澳大利亞的煤炭,東南亞的橡膠,香料等物資運輸到中國進行販賣。
因此英國人如果要徹底封鎖帝國的對外貿易,帝國固然是損失慘重,但是英國人自己也好不到那裡去,一年下來這些洋行,以及那些依賴中國進出口貿易生存的英國企業,至少也得損失千萬英鎊以上。
要知道兩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可是高達上億啊,要斷絕貿易是需要巨大決心的!
當初英國人爲了和中國通商貿易,可是通過了兩場鴉`片戰爭才取得現在的貿易規模,如果因爲戰爭就主動封鎖,這不自己割自己的肉嘛!
而且在奉行自由貿易主義,商人擁有巨大政治地位的英國裡,他們的國會不可能不顧及商人的反應就直接封鎖的。
所以目前帝國和英國人的衝突看似嚴重,艦隊決戰都打了一場,但是如果具體去分析的話,其實不管是帝國還是英國人,其實都在這場衝突裡保持了極大的剋制。
目前英國人並沒有正式對帝國宣戰,而帝國也是沒有說派兵進入緬甸,同時也沒有驅趕外交官之類的。
一邊進行戰爭一邊做生意然後一邊談判,這纔是十九世紀裡特有的國際關係!
但是英國人肯定不死心啊,他們的增援艦隊還沒有從地中海或者本土啓程呢,之前派出去增援夏威夷的幾艘戰艦卻是已經抵達,並準備對夏威夷的火奴魯魯展開新一輪的進攻!
隨後英法美三國聯合艦隊和帝國海軍夏威夷特遣艦隊再一次於火奴魯魯港外爆發了激烈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