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改變皇帝

秦始皇當場定下在華夏九州行郡縣,廢封建的決策。

他話語堅定,語氣威嚴。

殿中羣臣全都俯首稱是,無人對此提出異議。

只是殿中的公卿大多將視線,悄悄瞥向那站在武將列中的年輕人。

大庶長趙佗!

廷尉李斯站出來反對分封制,沒人感到意外,畢竟分封損害了法家的利益。

但你趙佗作爲一個分封制的得利者,卻不僅第一個站出來,而且說話慷慨激昂,引經據典,直擊分封漏洞,甚至還提出了修馳道來解決邊地遼遠的問題,這一看就是早有準備。

趙佗是真的大公無私,他真的是一個不在意封土建國的聖人嗎?

諸卿博士心中各自思量,有人暗暗讚歎,也有人在心裡揣測怒罵。

但不管怎麼樣,此番分封制與郡縣制之爭徹底落下了帷幕。

皇帝不僅宣佈全天下都要實行郡縣,而且還在朝會上,讓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人下去商議天下分郡之事,確定郡縣的數量,劃分各郡範圍等等事項。

此番朝會落下帷幕。

Www ●тTk an ●C〇

趙佗這才長長的鬆了口氣。

分封郡縣之事,本就是個棘手問題。

一旦站隊出錯,很有可能自己的政治生命就完蛋了,日後別說是想要做些大事,能不能再掌權力都是個問題。

所以他被王綰牽扯之後,必須要第一個站出來發聲反對。

如今來看,效果還不錯,至少皇帝對自己的表現應該是滿意的。

不過在得到皇帝欣賞的時候,趙佗也感覺到了不少帶有惡意的目光。

除了極少數的分封得利者對趙佗破壞他們的好事感到不爽外,更多的還是那些爲了分封制度費盡心思,攛掇王綰四處聯絡公卿建言的儒生。

儒家常言克己復禮。

所復的“禮”,便是周公之禮,周公之政。

分封制,本身就是周代禮制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那是他們這些儒生一輩子所追求的理想。

如今,趙佗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將儒家在新朝成立之初,勸說皇帝進行分封的美夢擊碎。

如果說他們對趙佗沒有恨意,那是不可能的。

像淳于越、漆雕畢等人更是氣的滿臉通紅,狠狠瞪着那位大庶長,攏在袖子裡的拳頭握得緊緊的。

對於這些,趙佗自是清楚。

但他並不在意,如果是放到歷史上秦以後的那些朝代,被儒家之人恨上,那還真得小心謹慎,一不注意就可能被搞死。

但在這大秦嘛,還真不用太過擔心。

此時,朝會結束,皇帝離去。

王綰臉色複雜的看了趙佗一眼,想要開口說些什麼,但還是住了嘴,搖頭而走。

站在殿尾的諸位儒家博士一個個瞪着趙佗,他們倒是不敢上前挑釁,全都跟在王綰身後,氣呼呼的走了出去。

“大庶長,你那番批駁封建之策的說辭,可真是犀利鋒銳啊,直擊封建要害。比老夫昔日諫言逐客的那封上書,還要厲害的多。”

李斯並未立刻出殿,反而走過來,笑眯眯的誇讚了趙佗一聲。

趙佗忙道:“區區說辭,安能比廷尉當年名傳天下的那篇好文章,廷尉謬讚了。”

李斯微微一笑,拱了拱手,又轉身走了出去。

看着對方的背影。

趙佗微微點頭。

李斯這是在示好。

此番封建郡縣之事,他雖然惡了諸博士,卻與李斯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再加上原本的關係不錯,也能勉強算是個盟友吧。

不過對於這個盟友,趙佗倒不會完全放心。

“這可是個老狐狸,精的很哩。”

想到剛纔李斯搶自己話頭,向皇帝表態的事情,趙佗笑着搖了搖頭,也跟着出殿。

然而趙佗還沒走兩步,就有一個宦者匆匆而來,拱手道:“今上詔大庶長前往偏殿。”

趙佗腳步一滯,忙應了一聲,讓等候自己的涉間先回府中,然後他便跟着宦者前往偏殿。

“皇帝終於有時間單獨召見我了。”

趙佗心中很高興,自從他領軍回來後,緊接着便是各種稱帝改制的大事,皇帝忙的焦頭爛額,自是沒有時間單獨見他,如今大朝會之後,讓他單獨覲見,倒是一件好事。

秦始皇坐在偏殿中,在趙佗進來的時候,依舊低着頭,看着案上攤開的簡牘卷冊。

行郡縣。

自是要了解天下各地的範圍,他如今看的便是關於齊、燕、楚等地的地理情況。

“下臣趙佗,拜見陛下。”

趙佗走進來,行禮下拜。

秦始皇這才擡起頭,仔細打量着眼前的年輕面孔。

之前兩人雖有見面,但一來相距太遠,二來多有他人在場,又有大事分心,如今靜下來獨自相處,卻發現了對方身上的不少變化。

趙佗比以前變黑了不少,是齊地的陽光太大嗎?

他的頜下也開始蓄起了鬍鬚,已經不能再稱作少年了。

曾經留在記憶中的稚嫩面容已是褪去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日漸成熟的男人。

秦始皇心中微微嘆了一聲。

但他面上表情未變,平靜說道:“將你剛纔所言馳道之事,再與朕細說。”

趙佗心中略有失望。

一叫來就聊公事,可真是個工作狂啊。

不過看着堆在秦始皇面前的那厚厚的簡牘,趙佗還是有些理解。

皇帝,以國爲家。

在秦始皇的心中,只有國家大事纔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得往後推推。

他略一思索,便開口道:“臣以爲,交通大路,乃是天下血脈。昔日我秦國攻打巴蜀,於懸崖峭壁之上,鑿孔架橋連閣,故而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而三晉修‘午道’,則馬馳人趨,不待倦而至,成爲山東各國攻我大秦的戰略要道。”

“道路作用之大,乃是一切行動中最重要的一環,不管是大軍征伐,還是後勤運輸,亦或是使者傳令,皆需從道路而過。道路便,一切便,道路不便,則一切不便。”

“如今天下交通不便,四方城邑之間,道路交錯,狹窄泥濘,且各有城郭堤防所阻,這是左丞相所言,欲封諸侯的原因之一。臣率軍出征關東時,也常遇道阻,需重新繞路,或是需要清理路阻,十分不便。大軍所行如此,天下交通往來亦是如此。”

“阻止我大秦治理邊遠之地的一大原因,就是因爲道長且阻,交通不便。那臣以爲,我大秦就該對着這個原因來處理。道路遙遠不能改變,但路上的阻礙卻可以打通去除。道路泥濘,交通不便,那就修馳道大路,以便交通。如此再輔以各地鋪設的郵傳驛站,就可以大大加強我大秦對於邊地的控制力。”

秦始皇微微頷首,想到他之前曾前往邯鄲,和南下荊楚陳郢,路上確實有道路難行的情況。

眼見秦始皇聽得連連點頭。

趙佗深吸一口,將他主動提出馳道之事的一點私心,徹底擺了出來。

“而且在全國修建馳道交通,除了能加強陛下對於九州各地的掌控之外,還能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

“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

秦始皇聽到這裡,眉毛皺了起來。

修建馳道。

趙佗這個提議他認可。

但在秦始皇的設想中,這條道路,乃是他皇帝巡視和傳令天下的道路,也是讓軍隊能快速派遣各地的道路,怎能讓黔首也走在上面?

趙佗咬牙道:“然也,臣認爲若修建通往九州各地的馳道,其長度必將有千、萬里之長。”

“如果只供使者、軍隊通行,而不使黔首行於此道,天下久無變故,使者、軍隊久不出咸陽,那就很難以知道馳道的情況。數千裡道路之上,就很有可能在許多地方遍生野草荊棘,且遇山巒塌陷與地震洪流,毀壞路段,而無人知曉。這樣一來,真遇到緊急情況,將會反誤了國家大事。”

“不如讓黔首也可以通行於馳道上,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方便天下黔首出行,使各地交通往來便捷。還可使廷尉立法,讓行於馳道上的黔首們,一旦發現馳道有路段損壞和出現阻礙,就必須立刻稟報當地官府。”

“如此就可以方便各地官府瞭解馳道的情況,便於修補和維持,時時保持暢通,而不會在出現緊急情況時,派遣使者和軍隊卻遇到馳道毀壞的情況。”

秦始皇眉頭輕挑。

趙佗說的算一個理由。

讓黔首行走馳道,相當於多了可以監督路段情況的渠道,但這理由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

比如立法讓各地官府,定時派人騎馬巡視馳道各路段,一樣能達成趙佗所說的效果。

秦始皇輕輕搖了搖頭。

見其模樣,趙佗便知道並沒有說服對方,他立刻又說出第二條理由。

“且臣認爲,讓黔首也通行於馳道之上,不僅可以時刻巡視道路情況,還能讓他們感恩於陛下修路之德,更加歸心和臣服於陛下。”

“感激朕的修路之德?”

秦始皇眨了眨眼。

趙佗立刻道:“然也,馳道之上,每隔一段距離,當可刻石作畫,銘刻陛下爲天下黔首拓路之功,同時也讓各地法吏和鄉里小吏,向黔首宣傳此功。”

“這樣做,天下黔首,每當行於馳道之上,親身感受到這條恢宏大道的便利時,就會在心中感激陛下的恩德啊!”

“同時再讓各地吏員宣揚六王殘暴,只顧自己一己私慾,修建宮殿勞民傷財。而陛下卻是心存天下萬民,所建之路,亦是爲了振撫黔首。如此便可形成對比,讓天下之人對六王之暴厭惡,對陛下之恩德而感激。”

“這樣的做法,不僅是讓天下黔首爲我大秦巡守馳道路況,更能趁機收攏民心,助我大秦安定天下!”

說到最後,趙佗拋出了一條對秦始皇擁有最大吸引力的理由。

“昔日上古之時,三皇五帝劈荊棘,修小路,連城郭,而使人記其功勞。”

“而今陛下卻是爲天下萬民修了一條康莊大道,便萬民出行,其功之大,遠超上古帝皇,如此方纔配得皇帝之名號!更能讓天下萬民傳頌,陛下乃是天下萬民之皇帝!”

聽到最後,秦始皇眼中已經是異彩連連。

趙佗的提議不僅有實利,更能得盛名,還能收攏民心,有助於安定天下,更能讓他皇帝的名號越發高大。

何樂而不爲呢?

“好!你之言甚好,朕修馳道,便萬民出行,如此方爲天下萬民之皇帝!”

秦始皇頷首稱讚,已是認可了趙佗的提議。

聽到這話,趙佗忙道:“陛下聖明。”

趙佗心中十分喜悅,他的目的達到了。

此番馳道之事,並非他腦子一熱想出來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想法,擁有他自己的私心。

趙佗提前並主動的提出修建馳道,不僅可以反擊王綰關於交通不便,難以治理邊地的說法。

而且還能讓他趙佗在馳道一事上擁有充足的發言權。

來自後世的他聽說過,秦之馳道,耗費民力甚衆,卻只供皇帝巡遊和使者軍隊通行,黔首庶民是不能走的。

這樣一來,耗費了巨大民力修建的馳道卻是對於萬民無利,這也是後世對秦始皇多有批判的原因之一。

雖然也有說法,言馳道只有中間路段是禁止通行的皇帝專用道,黔首可以走兩側。

但趙佗不敢賭這個說法,萬一這說法是後世猜測的,等到明年馳道被別人提出後,說一句不準黔首通行,那馳道就完全成了和歷史上一樣的耗費民力而不便民的過程,只會招致怨聲載道,更讓秦失民心。

而且就算真的可以讓黔首走兩側,但不能穿中道而過的話,一樣非常不方便。想一想,一條几百里長的大道你只能走一側,穿中間而過就是違法犯罪,要判刑。

那如果有人有事想到路對面去,那該怎麼辦呢?在沒有高架橋的時代,如何跑到對面去?

所以趙佗搶先提出修建馳道,並作爲提議人建議讓黔首萬民可以走馳道,將其完全開放,那可就真的將這件大工程變成了造福萬民的好事。

後人常言:要想富,先修路。

可見一條好的道路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有多麼大。

而趙佗此舉,不僅讓歷史上害民的工程,變成利民的工程,盡收天下民心,甚至靠着輿論,宣傳了一番六國君主的自私殘暴,打擊各地黔首對六國的擁護之心。

且保持了原本修建馳道的目的,加強秦中央對於各地的管理,方便軍隊的調動。

可謂一舉多得也。

當然,最重要的是,趙佗改變了原本歷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他改變了皇帝的想法。

從馳道這件事開始,一點一點的改變皇帝。

趙佗擡起頭。

看着帝榻上的始皇帝。

心中喃喃道。

“我想讓你變成真正的好皇帝!”

大章四千字,所以寫的晚一點。好像特殊時期,這幾天全平臺評論章說都不顯示,過幾天就好了。不過留下的評論,後臺是能看到的,過了這幾天,應該會恢復顯示。

《龍崗秦簡》:敢行馳道中者,皆遷之;其騎及以乘車、軺車……沒入其車、馬、牛。

出土秦簡表明,馳道是不準普通官吏和黔首走的,一旦發現,判刑流放,所乘車馬全部沒收。

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367章 城濮兵術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315章 酈生使齊第744章 文脈第168章 五大夫第135章 大梁第244章 鍾離眛第515章 識時務者第221章 選擇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67章 燕人第408章 修改秦律第377章 無約立約第521章 百越難徵第263章 覆軍殺將第522章 新的目標第56章 攻心第684章 質問第333章 項燕釣龜第123章 農家第343章 滅楚者佗第395章 獻面於王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312章 十萬齊軍第151章 陳平第228章 車騎第221章 選擇第399章 何以家爲第209章 蒙武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549章 貴霜翕侯第346章 計毀趙佗第533章 上將軍第740章 後手第30章 生當封侯,死當廟食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211章 心疾第386章 趙高絕殺第263章 覆軍殺將第92章 上架感言第719章 皇家第530章 火燒西南第455章 技擊之士第544章 後繼有人第799章 抉擇第530章 火燒西南第728章 戰略第181章 城降第348章 項燕熊啓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448章 三十萬齊軍第589章 頭曼求婚第262章 衝陣奪旗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167章 地勢第392章 君心難測第767章 覆巢第485章 老匹夫第840章 相薨第488章 舌戰羣儒第310章 東伐無信第114章 涉間之仇第699章 儲君第433章 夜攻匈奴第326章 趙佗如龜第728章 戰略第812章 義士第811章 口音第746章 劉羽第746章 劉羽第649章 秦皇封禪第791章 反釣第772章 處刑第539章 虛虛實實第253章 京觀第277章 公子身份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748章 越人第277章 公子身份第408章 修改秦律第381章 楚亡第266章 呂氏淑女第139章 入屋第45章 後發第836章 革弊第100章 天兵第683章 公孫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274章 戰爭將至第486章 風波將起第537章 守法之將第67章 燕人第355章 投桃報李第649章 秦皇封禪第413章 趙佗伐代第599章 蒺藜陷馬第2章 秦舞陽第105章 中車府令第67章 燕人
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367章 城濮兵術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315章 酈生使齊第744章 文脈第168章 五大夫第135章 大梁第244章 鍾離眛第515章 識時務者第221章 選擇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67章 燕人第408章 修改秦律第377章 無約立約第521章 百越難徵第263章 覆軍殺將第522章 新的目標第56章 攻心第684章 質問第333章 項燕釣龜第123章 農家第343章 滅楚者佗第395章 獻面於王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312章 十萬齊軍第151章 陳平第228章 車騎第221章 選擇第399章 何以家爲第209章 蒙武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549章 貴霜翕侯第346章 計毀趙佗第533章 上將軍第740章 後手第30章 生當封侯,死當廟食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211章 心疾第386章 趙高絕殺第263章 覆軍殺將第92章 上架感言第719章 皇家第530章 火燒西南第455章 技擊之士第544章 後繼有人第799章 抉擇第530章 火燒西南第728章 戰略第181章 城降第348章 項燕熊啓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448章 三十萬齊軍第589章 頭曼求婚第262章 衝陣奪旗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167章 地勢第392章 君心難測第767章 覆巢第485章 老匹夫第840章 相薨第488章 舌戰羣儒第310章 東伐無信第114章 涉間之仇第699章 儲君第433章 夜攻匈奴第326章 趙佗如龜第728章 戰略第812章 義士第811章 口音第746章 劉羽第746章 劉羽第649章 秦皇封禪第791章 反釣第772章 處刑第539章 虛虛實實第253章 京觀第277章 公子身份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748章 越人第277章 公子身份第408章 修改秦律第381章 楚亡第266章 呂氏淑女第139章 入屋第45章 後發第836章 革弊第100章 天兵第683章 公孫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274章 戰爭將至第486章 風波將起第537章 守法之將第67章 燕人第355章 投桃報李第649章 秦皇封禪第413章 趙佗伐代第599章 蒺藜陷馬第2章 秦舞陽第105章 中車府令第67章 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