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

只這一句話,就叫胡承約放下心來,連忙道:“可以少喝一點。”

按照規定,在衙門裡辦公的時候,午飯都不準飲酒,更別說現在還是公務時間。

在胡承約面前行此等違規之事,雖然不大,可也屬於示好親近的姿態。

竇少華從抽屜裡取出一個巴掌大小的白瓷瓶子,拿出兩個徑不滿兩寸的白瓷杯,依次朝裡面注入酒水至八成滿,正好一瓶倒完。

胡承約連忙上前,不等他拿起酒杯,就聞到一股水果香甜的味道。

放下瓷瓶,端起酒杯,竇少華呵呵笑道:“公務之時不可飲酒,我就在果汁里加了點薛廣德從幽州帶回來的好酒,味道是淡了點,可平常喝着也能墊墊嘴。”

胡承約端起杯子同竇少華碰了一下,輕輕抿了一口。

可以確定的是,竇少華所謂的果汁一定是果酒,而且味道一點也不淡。

毫無準備地一口嚥下去,胡承約只感覺自己腦門子漲得慌,擡頭看竇少華坐回椅子上,捧着就被怡然自得地品着。

當下強笑道:“相公這酒味道可不淡啊!”

“也就嚐嚐滋味罷了。”

竇少華滿意地呼了口氣,擱下酒杯,正襟危坐看着胡承約,緩緩道:“德儉有意集賢殿?”

按照政事堂傳統,宰相一般是加昭文館、史館、集賢殿,竇少華的英華殿是纔出來的,說出去沒有前三個好聽。

現在史館相和集賢相都空着,竇少華自然想入史館。

胡承約聽到問話,露出謙遜的笑容:“相公說笑了,承約不敢妄想。”

“哈哈哈!還是要想一想的。”竇少華豪爽笑道,“德儉畢竟參知政事,同兩府宰相也沒什麼區別,我們要考慮的你也得考慮考慮!”

胡承約小意應對:“相公說得是,不過畢竟有相公們在,似承約這等憊懶之人,也能偷個閒。”

“想偷閒可不容易。”

竇少華說着,舉杯遙祝。

胡承約連忙舉起酒杯示意,有了準備後,再喝這酒,他就能好好品味了。畢竟只是果酒兌了白酒,口感要稍微柔和些。

等了一陣,竇少華終於談到胡承約掛念不已的話題:“德儉的來意某都曉得了。”

“那……”

“呵!”竇少華笑了一聲,“罷免一位顧命宰相是一件大事,王文伯、陳將明也不是絲毫未損。你且看着罷,聽說武德司查到了王松嶺頭上,他不動,你就不會動。”

“原來如此。”

胡承約好似鬆了口氣。

其實他本就明白,不過身後沒人畢竟心裡發慌,這才找到竇少華頭上來。

杯中還剩下一口酒水,胡承約雙手舉杯站起來:“我敬相公!”

言罷,一飲而盡。

竇少華面帶笑容地舉起酒杯,也直接喝乾。

這時候,胡承約似是酒勁上頭,臉上出現些紅暈,聲音也不由自主地提高:“承約那邊也尋了幾罈好酒,瞅個空子請相公前去品鑑。”

“好說好說。”竇少華乾脆應下,“德儉若是喜好飲酒,也可常來此處。”

“那感情好。”

胡承約臉上露出誠摯的笑容,答應之後再次一禮,便告辭離開。

洛陽貢院,劉熙古身穿緋袍端坐在高臺之上,目光掃視一排排的考棚。

方纔試題都已經發下去了。

進士科的題目共六個部分,一首詩、一篇賦、一篇論、五篇策,貼《論語》,以及《春秋》、《禮記》其中之一的墨義。策分時務和方略兩種,每次考試比例不同。

這次春闈,詩賦不必去管,貼經是上下文填空,墨義就是經文釋義。

以上四個部分基本上看不出來考生的政治傾向,重要的是那一篇論和五篇策。

本次進士科的論題是“趙鞅以鑄刑鼎”。

策的題目分別是“平定嶺南策”、“致聖王之治策”、“治戎夷之策”、“補國稅不足之策”、“治旱策”。

題目的詳細內容不在這裡複述,六道題目,分別考察考生對法律的態度、領兵在外會如何、對“聖王之治”有怎樣的期望、對化外治民的態度、對地方豪富的態度、主政一地的施政方向等。

不怕他們的文章漏洞百出,只要目標、手段傾向於陳佑這邊,就是以後數年十數年的培養對象。

畢竟科舉考試的及第標準是“文理通順”,在這基礎上再有些文采,便能得到上等評價。

本次春闈分甲乙丙三等,甲乙二等爲本科及第,乙等爲本科出身。

別誤會,這個本科是“本人報考的科目”的意思。

劉熙古的作用就是在排名次的時候,水平相同的情況下把傾向於陳佑這邊的排在前頭。

而“文理”與“文采”,這東西只要不是差距大到肉眼可見,基本上都是評判者自由心證。不然也不會有考生在考試之前推敲主考文風,以投其所好了。

五千人考試,水平相近者不知凡幾,劉熙古這有傾向性地排名,能讓陳佑這方後備軍多一二十人都算是少的。

待試卷稿紙全部分發完畢,一聲鳴囉,建隆三年春闈正式開始。

劉熙古看了一陣考棚間站崗的殿前司軍士,便收回目光一一掃視坐在他兩旁的副主考和站在臺下的一衆閱卷官。

貢院關門的時候他得知少了三四十名考生。

四十比五千,似乎不值一提,但來參加考試的考生不乏身患疾病的。出於對陳佑的信任,劉熙古願意相信這些沒來的考生都是因爲涉及舞弊被抓了。

那麼,等考試結束之後,眼前這些人應該也會少幾個吧!

心中這麼想着,劉熙古站起身來,沉聲道:“各自巡視去罷!”

書院,一塊空地上圍着數十人,有學生有教員,書院祭酒徐師進就站在人羣中央。

在他身邊,兩個十七八歲的學生正圍着一張木桌拼接器械。

他看着忙碌的兩名學生,還有周圍看熱鬧的學生,心中有些無奈。

按他的想法,身爲學生,你空閒時間不說自學吧,去騎馬練武學音樂,也好過做這些機巧之物。

可惜,陳佑鼓勵大家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開展各自亂七八糟的研究,甚至只要能說出道理,書院還會給予支持。

比如桌上的器具,既有學生自制的鏡筒、木架,也有書院提供的凸面鏡、反光鏡等。

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
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