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

同樣的,劃分憲臺也是方便相公們保護自家黨羽,免得被御史臺以獨有的風聞奏事之權鉗制住。想來相公們能考慮到這一點,憲臺的設立應該會很容易。

至於那些普通官員,少了一個幾乎沒有使用機會的風聞奏事權利,也說不上壞。

僅有的一點壞處是御史臺最多也就比吏部好一些,沒辦法超脫出去同兩府並立。

考慮了一陣,趙元昌笑道:“你倒是深思熟慮。”

陳佑剛要說話,就聽他繼續道:“憲臺這個名字不好,改爲肅政司,你回去整理一下,上遞一封奏疏上來。”

“是。”陳佑恭敬應下。

這還沒結束,趙元昌的聲音再次響起:“肅政司主的人選,將明你可有合適的人推薦上來?”

未來的肅政司能和御史臺分立,那麼肅政司主也得是從三品,屬於有實權的卿一級人物。

終於陳佑也有插手這一層次職事任免的權力了。

他壓下心中的激動,現在需要讓趙元昌看到他的靠譜,這樣纔會越來越多的聽取他的意見。

深吸一口氣,陳佑說出一個理論上來說最合趙元昌心意的人選:“臣以爲,御史中丞胡承約可爲肅政司主。”

“德儉,尚可。”趙元昌點點頭,右手食指在桌面上點了幾下,朗聲喚道:“許竹林。”

等了一瞬,門外傳來許竹林的聲音:“臣在!請官家吩咐!”

話音未落,他就快步走進殿內,拱手長揖不起,等待吩咐。

自趙元昌親征回軍洛陽起,許竹林就卸了觀軍容使的職事,成了殿中省丞,同幾名內常侍一起,輪流侍奉在官家左右,在內官之中可以算是深得恩寵了。

“讓政事堂擬旨,罷胡承約御史中丞,改爲太子左春坊左庶子。”

“臣遵旨。”

許竹林起身再揖,弓着身子退至殿外。

趙元昌轉過頭來看向陳佑:“這肅政司就對比着御史臺來,具體內容你仔細想想,不急在一時。”

“是。”

這一次奏對就這麼結束,陳佑離開宣政殿後到樞密院轉了一圈,見沒什麼重要的事情,就直接回府。

李疏綺現在有孕在身,臨產就在這段時間,所以陳佑如果沒事就會盡量待在家中。

當初爲南桑接生的那個穩婆一家也早被接到了洛陽來,現在就住在陳府,全天候侍候着李疏綺。

說起來陳佑這一妻一妾關係說不上親密無間,但一個想要表現自己的大婦風度,一個謹守本分以免引起誤會,陳府後宅倒是意外地和諧。這一次李疏綺臨產,南桑特意去上清宮爲她祈福。

甚至還尋五鬆央上清宮住持寫了幾張符,誠心請回家中。

陳佑對這種怪力亂神的東西向來是敬而遠之,問了五鬆一干禁忌叫陳行文記下,之後便沒再管過這些符籙。

回到府中還沒走進後院,就聽到陣陣絃歌之聲傳來。

這是在胎教。

唐代鄭氏女撰寫的《女孝經》中就有寫着:古者婦人妊子也,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跛,不食邪味,不履左道,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惡色,耳不聽靡聲,口不出傲言,手不持邪器,夜則誦經書,朝則講禮樂。

此外,名醫名道孫思邈也提出胎教應當“彈琴瑟,調心神,和情性,節嗜慾”等注意事項。

李疏綺出身書香之家,《女孝經》這樣專門針對女子的讀物自然是熟讀成誦,自從發現自己有孕之後,嚴格按照各類養胎、胎教的法子來。

就連誦讀經書,她都嫌棄陳佑惡聲惡語,每天自己拿着各類經典讀給肚中胎兒“聽”。

這些經典她也是學過的,詩書禮易春秋,甚至前朝史書她都有學過,比不上楊容華、牛應貞之類的才女,但也有一般文士的水平。畢竟大家都學,你如果不學的話,根本就和其他人沒有共同話題,自然而然就被排除出那個閨中密友的小圈子。

這種種舉措,南桑因爲家貧而一概不知,跟在李疏綺身邊問明白之後,頓時憂心忡忡,擔心自己之前孕期有沒有做錯什麼事情,會不會導致盤兒以後不聰明之類的。

陳佑又是安慰,又是許諾早日教盤兒讀書,這才讓南桑平靜下來。

陳佑這邊陪伴妻兒,河南府解試結束了,林師德帶着一干僚屬仔細批閱試卷,不到三天,發解名單就出來了。

書院二十餘人,有十三人通過。而這一次河南府發解的名單總共就二十二個,這還包括幾個關係戶。

消息傳來,除了那幾個沒能通過的心理有些失落外,書院裡其餘人皆是拍手相慶。

通過解試的這十三個人獲准放鬆幾天之後,就繼續跟着書院正常課程學習。

現在還沒確定知貢舉是何人,沒辦法對症下藥,也就沒必要提前這麼久讓他們緊張起來,只要保持住學習的慣性就好了。

十月出,吵了許久的風聞奏事之權終於有了定論,官家下詔特許御史風聞奏事之權。也就是說其他人將不再被允許風聞奏事。

不過御史臺沒高興多久,原先支持御史臺的太子詹事陳佑上疏請立肅政司。

據說那天朝會之後,十分罕見地,兩府所有相公都對陳詹事讚賞有加,而御史大夫宋杞言回到官廨之後摔了一塊難得的硯臺。

坊間傳言,不可盡信。

這件事獲利最大就是首倡御史專得風聞奏事之權的胡承約,他擔任太子左春坊左庶子沒多久,就成了新成立的肅政司之主,守肅政大夫之職,位在御史大夫之下。

陳佑這邊則把劉熙古從河南府調了出來,塞進肅政司成了內司憲之一。

內司憲這個詞是陳佑生造的,對標御史臺的侍御史,職事也同侍御史差不多,是肅政司主管司內事務執行的職位,從六品下。

同時還有巡察司憲和檢校司憲,前者巡察各地,後者則是有固定負責的區域。

然後,陳佑就被彈劾了。

御史臺幾個御史幾乎是每天上一道彈劾陳佑的彈章,從貪賄殘民到好殺暴虐,只要是能想到的罪名都安到了他頭上。

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
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