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

不過這並不是結束,周國可是有三位皇子。

就在秦、荊王傅定下來之後,宮中又下詔以名儒賈尋幽爲寧王傅。

之後敕命秦王歸荊南以備沈、蜀。

不等荊王一幫人興奮,又移荊王爲廣晉府尹,任寧王爲開封府尹。

自此,一直被認爲機會不大的寧王步入汴京官場,成爲一個新的選擇。

尤其是在秦、荊二位都被趕出京城的情況下,寧王趙元興更是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機會!

至於荊王,如果光是這次的安排上來看,機會渺茫。

廣晉府就是歷史上的大名府。唐德宗建中三年改爲大名府,後唐改爲興唐府,後晉改爲廣晉府,歷史上是後漢於公元九四八年重新改爲大名府,然後在宋仁宗時期成爲陪都“北京”。

現在趙周篡晉,這廣晉府還未改名。

那爲什麼就說轉任開封府尹的荊王希望渺茫了呢,秦王不也被趕回荊南了嗎?

翻開地圖就知道,廣晉府在汴京東北。而在廣晉府西南處,就是義成軍節度使轄地,正好把廣晉府和開封府隔開。

這義成軍節度使就是秦王岳家盧璟,把荊王放在秦王岳父的眼皮子底下,其中意味無須多猜。盧璟是肯定會把荊王盯的死死地,畢竟這位是同自家女婿爭儲位的。

當得知寧王即將就任開封府尹,陳佑立刻去找張昭。

兩人在一處僻靜之地見面之後,陳佑開門見山道:“某有一事,不知可否託付於大郎。”

相交一個多月,陳佑也算是張昭的秉性,知其謹慎機警、侍母惟孝、待弟甚友,故而纔在離開之前將他拉出來談話。

站在張昭的立場上,陳佑這一個多月來折節下交,不因他乃卑微小吏而輕視。且對張家雖無大恩,但小惠不斷,也讓張家的生活稍稍好過了一點。

這就是陳佑敢來尋他的原因。

果然,張昭只是稍稍猶豫了一下,便躬身道:“某乃卑下小吏,蒙司馬不棄,待某以友。如今司馬有事,某必將不負司馬所託!”

陳佑連忙扶住張昭:“大郎不必如此,只是某將離京,此事甚爲重要,思來想去,唯有大郎可供託付。”

聽了陳佑這話,張昭面露感動之色,當即道:“司馬且安心便是,無論何事,交給我張昭便可!”

陳佑笑道:“大郎爲人我是知曉的,只是此事需得小心謹慎,大郎當以保全己身爲要。”

張昭一愣,聯繫到兩人的身份,腦中靈一閃,有了一個猜測,試探着問道:“司馬可是要我刺探府尹之事?”

“是也不是。”陳佑笑着搖頭,見張昭一臉疑惑,便解釋道:“大郎想必知曉,某隨侍秦王殿下。如今這儲位空懸,殿下卻需遠赴江陵,故而某在京中需有耳目。”

說到這裡,他指了指張昭:“不知大郎可願爲吾耳目,讓我在這開封府耳聰目明?”

哪怕張昭只是一書吏,也知道細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如今亂世,更是聽聞軍中細作向來是主帥所掌,能負責此事的無不是主帥心腹。

問題是也曾聽說派出的細作一旦被發現,下場都是悽慘無比。

現下聽聞自己被託付如此重任,緊張、惶恐、激動摻雜而來,身體都不住地顫抖。

陳佑在一旁靜靜地看着張昭,見他如此表現,也不開口,只等着他自己的決定。

好一會兒,只見張昭深吸一口氣後強自按捺住心情,誠懇道:“司馬放心,但凡開封府有異動,昭必會告知司馬!”

陳佑狀似豪爽地笑道:“大郎辦事我自是放心,只是大郎可不僅僅是要關注這開封府衙,更要想法子看着這整個汴京城。”

聽了這話,張昭面露難色。

只是還不等他說話,陳佑就解釋道:“自不會叫大郎一人做此事。殿下可能是明日或者後日出發,今晚大郎可來我宅中取些銀錢。”

見張昭要拒絕,陳佑連忙道:“大郎莫要忙着拒絕,這錢乃是交予你收買眼線之用。某離京的這段時間,但凡是需要銀錢,皆可至我宅中支取。”

說到這裡,陳佑也是滿是歉意地誠懇道:“本來見大郎居於那般住處,我就該幫忙搬遷,只是爲防有心人將你我二人聯繫起來,故而一直拖延至今。”

張昭卻是笑道:“司馬何必如此說話,某有手有腳,怎可事事依仗旁人!”

“你我二人何必見外?”陳佑搖頭道,“爲了避嫌,我也就不送房產了。只是大郎卻須從銀錢中取一部分用於家用,便當是我付於大郎的酬金。”

聽陳佑如此說,再想想自家如今的拮据生活,張昭也就不好推辭,只好叉手道:“如此,昭便厚顏收下了。”

接着又談了幾句,陳佑囑咐張昭晚上來自己宅中詳談,兩人便各自分開。

只是他還不得歸家,現在還要去找黃世俊,將一封趙元昌親筆書寫的書信交予這黃世叔。

想到黃世俊,陳佑也不知道該說啥纔好。

周軍攻城的時候本來是想算計一下自家,結果被自己臨時變計躲了過去。要說他聯絡諸將的功勞也不小,但同自己一比,就有些不中看了。

後來被召到京城養老,愣是憑着不要臉攀上了荊王。只可惜這冷竈還沒燒熱,荊王就被打發到廣晉府去了。雖不是沒機會,但相比留在汴京還是小了很多。

只能說,這人一旦倒起黴來,那真是喝涼水都塞牙縫。

想着這些有的沒的,一路行到黃宅。

說起來宋以前,一般公卿王侯的住處可以稱府,其他官員的住處稱宅或第,普通人則叫家。

唐朝的時候只規定了各品級家宅的形制和裝飾,稱呼則是一種默認的潛規則,違反了也沒啥。反正即便是形制和裝飾,中後期也沒多少人遵守。

直到宋朝,才明確規定執政和親王的私居稱府,其餘官員稱宅,庶民的稱爲家。

所以當時陳佑父親和黃世俊身爲南平的二三品大員,在南平城內的家宅中掛上“府”的匾額是沒問題的。

只是歸屬周國之後,兩人都是三品以下,自然不敢掛出“府”的匾額。倒非是違制,只是畢竟是潛規則,不到那個級別就裝那個面子,難免被嘲笑。

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
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