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

聽了這話,陳佑將目光轉向對岸。只見對岸有一將軍模樣的漢子正在收攏殘兵,若是之前就安排人從南岸登陸,此時正可攔住那羣人,可惜現在沒機會了。

果然,稍稍收攏殘兵之後,那夏都指看都不看北岸,就帶着部下匆匆離去。

陳佑這纔回過頭來,馬鞭指向軍士包圍中的那滿臉期待的漢子,吩咐劉河道:“把他單獨關到一處。”

劉河答應一聲,領着兩個人將這漢子帶離此處。

“章都指。”

“司馬請吩咐。”

“你把降兵中都頭以上的都挑出來,單獨關押。”

把所有領頭的都帶走,主要是爲了防止降兵被鼓動鬧事。章鵬也明白這個道理,當即點頭應下,自去安排。

一百多裡外的德陽城內,白髮蒼蒼的老將軍盯着地圖眉頭緊皺,他身後站着一干將領,屏息凝神等着他的吩咐。

他原本是坐鎮雒縣,獲知周軍圍困蜀都之後,他猶豫了一晚上,終於決定主動出擊。

按照計劃,先擊退漢中史肇慶奪回白馬關,留少量兵馬駐守。之後回軍蜀都,至少得佔據新都,藉此城內取得聯繫,然後纔是謀劃擊退周軍之事。

這一系列安排,若是能成,自然是好,若是不成,他楊中廣唯死以報國罷了。

就在此時,堂外突然有軍士跑來:“急報!斥候發現城外漢中軍營已空下大半!”

聽聞此言,楊中廣猛然轉身,目光銳利地看向那軍士:“此事爲真?”

“確實如此!”

那軍士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人叫道:“漢中退兵了!”

緊接着此人就朝楊中廣拱手道:“大王!請讓我率部追擊!”

楊中廣略一猶豫,便點頭道:“永康軍、德陽軍立刻出兵攻漢中大營、追擊敵軍!”

說完,他又補充道:“拿回白馬關之後便不要再追,扼守關隘即可。”

“是!”兩位將軍領了軍令,風急火燎地離開此處。

掃視一圈堂內剩餘幾人,楊中廣又命令道:“各軍立刻整軍拔營,以通化軍爲先鋒,回攻新都!”

在場衆人皆是心中一凜,紛紛抱拳應下。

過午,在陽安縣耽擱多日的李繼勳終於率部通過龍泉山脈,進攻金水縣。

只不過短短一個時辰,金水城守將便降了,李繼勳入城。

而他之前撒出去的斥候也帶回來秦王大軍已經圍困蜀都的消息,當即不敢怠慢,立刻派出信使聯繫秦王。而他自己,則帶兵向雒縣進發。

次日上午,通化軍自雒縣前往新都縣。

午初,楊中廣輕騎回到雒縣,命令安化軍前往新都協同通化軍一同圍攻新都城。

申正,自德陽出發的蜀軍終於抵達雒縣,而自什邡出發的蜀軍尚在路上。

酉正,李繼勳率部至雒縣城下。

雒縣城中楊中廣是何心情暫且不表,此時剛剛抵達羅江縣的史肇慶見到一身狼狽的夏都指時,不不等他開口,心中就有了不好的猜測。

“巴西,丟了?”

夏都指拜倒在地,聽見史肇慶用難以置信的語氣問出的這句話,頓時涕淚橫流,好一會兒才哽咽道:“大王恕罪!非是我軍作戰不利,實是那周軍來得太巧了!正好我軍半渡,周軍船隊就到了,不惜死傷直接開船撞斷浮橋。我軍......我軍沒辦法打啊!”

這帳內不止是史、夏兩人,還有包括保寧節度使袁宏偉在內的其餘諸將。

原本知道夏都指這一軍被周軍偏師打敗,這些人就已經很驚詫了,現在更是聽他說“周軍來得巧”,頓時心中就起了別樣的心思:這怕不是天命不在此處吧?

也就是史肇慶此時心神激盪,一時間尚未注意到這一點。

好一會兒,他才嘆了口氣:“你下去領罰吧。”

聽到敗軍喪師竟然還能留着性命職位,夏都指頓時感激涕零,再三叩首後才退出營帳。

待他離去領罰,史肇慶彷彿一下子老了十來歲。

衆將這才驚覺,他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

最重要的是,他長子已被周國抓了,次子雖早早逃掉,但在周國封鎖之下,能否安全到達漢中還未可知。

再聯想到剛剛夏都指所說的話,或許,是時候換個領頭人了。

本就是後來才投誠的袁宏偉低垂眼簾,心中不知動着怎樣的心思。

安排了一些事項之後,史肇慶突然喊了一聲袁宏偉:“大觀。”

正在考慮心事的袁宏偉乍聽呼喊,不由打了個激靈,趕忙應道:“大王有何吩咐。”

見他有些神思不屬,史肇慶微微皺眉,頓了頓才舒展眉頭開口道:“大觀原是蜀地之人,想來對綿州此處較爲熟悉,這搜尋船隻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聽到是這事,袁宏偉悄悄鬆了口氣,肅容抱拳道:“大王放心便是!”

深深看了他一眼,史肇慶輕輕點頭,又喚了另一人姓名,吩咐其派人通知位於龍州的蘇恆回軍,至綿州北部接應。

議事結束,袁宏偉回到自己的營帳,坐着發了會呆,臉上的神情什麼糾結。

就這麼過了一炷香時間,他終於叫來自己的掌書記宗才。

“干城啊。”

“大帥有何吩咐?”

“你以爲,這漢中王,”袁宏偉頓了一下,才輕聲道,“能成事否?”

宗才愣了一下,隨即若有所思道:“敢問大帥,可是又生變故?”

“不錯!”

袁宏偉讚了一句,將那夏都指戰敗的事情說了出來。

聽了此事之後,宗才沉吟一陣纔開口道:“啓稟大帥,我以爲,若是漢中王能夠一戰拿下蜀地,則可重現王蜀之業,到得那時,便是稱帝也無不可。”

袁宏偉點頭表示贊同,他當時也是這麼想的。

見他贊同,宗才繼續道:“只可惜,沒想到入蜀以來諸戰皆勝,仿若破竹之勢般的漢中王竟然會被楊大將軍攔在德陽城下。”【1】

他話語間對楊中廣還帶着些尊敬。

聽了他的話,袁宏偉也是一陣感嘆:“世事難料啊!這麼說,干城以爲此事不能成?”

宗才點點頭,不再開口,留給袁宏偉自己思考。

好一會兒,他聽見袁宏偉道:“你安排一下,沿着涪江下游搜索舟船。”

乾脆應下,見袁宏偉不再開口,便告罪離開。

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
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