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顯異象

公元311年,西晉懷帝永嘉五年,正月,青州,某山中,一道流星劃過天際。

一個年老的讀書人驚惶失措,忍不住掩面嘆息,“天象變亂,天下亂之久亦,今有異人將出,不知是福是禍?!”接着他一頭撞開自家那個破爛不堪的柴門,似乎只有家的溫暖才能讓他感到一絲安慰。

這天下自武帝司馬炎去世之後,就開始變得混亂不堪,先是八王之亂耗盡了中原王朝最後一絲元氣,緊接着休養生息了近百十年的各部胡人趁勢而起,大肆入主中原,給漢人百姓帶來了沉重災難。

這個讀書人之所以表現得如此失態,主要是因爲在此之前他已觀察到數次異變天象,而每一次他都以爲是天降明主,可誰知下來的卻是混世魔王。

回到屋裡的讀書人拿起牀頭的一本《易經》,輕輕裹上被子看了一會兒,卻又忍不住放聲大哭。

天昏昏兮,地亦蒼蒼

星沉沉兮,人亦惶惶

赳赳武兮,枯木飄蕩

鬱郁文兮,唯結憂傷

……

“救星來了,呵呵……”小屋內,躺在牀上地讀書人,眼角不斷地流出淚水,嘴邊卻含着笑,低聲地囈語不斷地重複着。

越過此山,在那曾經養育了無數兒女的土地上,無數地旗幟樹起來,而又被砍倒,無數地身軀站立起來,而又倒下,無數地白骨暴露在曠野之中,無數地胡衣左衽地胡人,正在驅趕着被擄掠地百姓,趕向前方地營地。

一切如同修羅場……

此刻,江南的世家皇族們,正在醉生夢死中分配着殘缺地天下。得利者志高氣昂,失利者摩拳擦掌,至於北地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又有誰去憐惜關注?

與此同時,一個本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正懵懵懂懂在嶗山中游蕩。

“娘咧!咋會迷路呢?好好的路怎麼突然就不見了?”

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摸着下巴自言自語道,這個年輕人名叫衛朔,是個剛從學校踏入社會愣頭青。不過,他的命比較好。剛一畢業就被一家民營公司相中,雖然只是個不入流的小職員,可也比大多數找不着工作的同齡畢業生強了不少。

元旦將至,衛朔所在的公司打算趁此機會大賺一筆,老總派出公司的精兵強將在嶗山地區展開宣傳活動。而衛朔作爲一名小人物,一些跑腿打雜的活兒就落在他頭上。

好不容易將老大交代下來的任務完成,衛朔忙裡偷閒買了幾根烤玉米和烤紅薯準備好好犒勞一下自己,誰知突然降下大霧,一時之間能見度不過半米左右。

衛朔不敢亂闖亂動,只好待在原地耐心等待,不知過了多久霧消雲散,他卻發現外界已物是人非。原先高高掛起的橫幅早就不知去向,之前車水馬龍的街道此時已變得荒草橫生,根本沒有一絲人類居住的痕跡。

“嘶!這……這……這人都到哪兒去了?”

其實不光是人流不見了,就是四周的環境也變了,以前嶗山上遍地光禿禿的石頭已統統消失,入眼處全是高大粗壯的各種樹木以及相互纏繞的藤蔓枝條。

衛朔拿出手機看了看,才發現一點兒信號都沒有,心中的不安感愈發強烈起來。他稍稍辨別了一下方向,也幸虧是在嶗山上,否則換個大山他還真不一定能找着下山的路。

也不知走了多久,正當他餓的兩眼發昏四肢無力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座山谷,山谷狹小,不過方圓百里而已,只是山谷中幾座破落的茅草屋吸引了他的注意。這對於渴望看到人煙的衛朔來說,這幾座茅屋實在是比什麼都重要得多。

衛朔擦擦額頭上的汗水,又順手拍了拍身後的雙肩包,邁開腳步朝着一座茅草屋堅定的走了過去。

說起雙肩包,衛朔不禁又想起了另外一件怪事,那就是之前他買的烤玉米和烤紅薯,不知怎的又變成了生的?這件事他怎麼想也想不明白,不過左右怕是與那陣莫名其妙的濃霧有關,只是眼下衛朔還顧不上去追根問底。

其實不光熟玉米變成了生玉米,就連數量也變多了,比從原來的兩根棒子整整多出了四倍,除此之外紅薯同樣經歷瞭如此不可思議的變化。

站在破舊的茅屋面前,衛朔輕輕叩響門扉,不知爲何裡面竟然沒人響應,難道家裡沒人?衛朔拿不定主意不知該不該換個人家,正當他要轉身離去時,屋內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

“誰呀?”

“有人在嗎?我是過路的,想打聽一些事。”聽得屋內有人,衛朔大喜,忍不住高聲叫道。

不知過了多久,‘吱呀’一聲主人打開了房門。張老漢原本是不其縣一普通農戶,早年只因不堪大戶、官吏壓迫不得已和家人逃難至此。這幾年隨着胡人肆虐中原,導致越來越多的百姓逃入南方或者遁入深山老林。

就連張老漢居住的山谷中也收留了百多戶人家,都是一些走投無路的佃戶和貧寒之家。雖然山裡生活艱難,但是衆人互相扶助倒也過得去。在這個人不如狗的亂世之中,有這麼一處世外桃源可謂是得天之幸。

除了需要購買食鹽等必需品外,張老漢他們輕易都不離開這個山谷,一方面是外面如今正兵荒馬亂,他們這些老百姓一旦遇上胡人兵馬或者盜賊絕無倖免之理;另一方面,大夥兒也怕外界發現這裡從而招來禍患。

自打搬到這個無名山谷之後,張老漢從來沒有接待過過路人,可今日衛朔的到來卻打破了山谷裡平靜的生活。由於摸不清衛朔的虛實,再加上他兒子兒媳都不在家,只有孫子孫女二人陪着他。所以當他聽見外面年輕人的問話時,張老漢只好佯裝家裡沒人。

不過後來,張老漢發現衛朔並沒有強行闖入,反而彬彬有禮地打算離去。這讓他放下了不少戒心,才鼓起勇氣打開房門。

只見對面站着一個白麪清淨的年輕人,身着奇裝異服,肩上還揹着個大大的包裹。

最醒目的還是來人那一頭烏黑的短髮,一身打扮非僧非道,倒讓張老漢一時怔住,不知該如何反應。

其實不光張老漢被震住了,就連衛朔本人看到張老漢一副古人裝扮時也呆住了,儘管心裡早有了一絲準備,但當這一切真得發生時,衛朔還是有些接受不了。

“敢問老丈,這裡是什麼地方?”

“長廣郡不其縣。”

“敢問老丈,如今是什麼時候?”

“永嘉五年,正月十八。”

永嘉五年?!難道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永嘉之亂?一想到此時北方漢人正陷入胡人鐵蹄之下,衛朔就忍不住打了個冷顫。就算他再沒學過歷史,衛朔也知道五胡亂華是個多麼糟糕的年代。

發生五胡亂華的悲劇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衛朔卻覺得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那就是漢族人才的缺失以及胡人人才的崛起。遙想漢末三國時漢族可謂是人才輩出,不管是世家大族又或者寒門庶族都涌現出大量人才。

可到了司馬家篡位時,世家人才已入不敷出,再加上九品中正制又阻斷了寒門庶族的上進之路,導致西晉王朝出現了人才斷檔。不但出了個傻子皇帝,又有一大批屍位素餐之輩竊據朝堂,使得朝廷對自身問題以及北方胡人缺乏警惕之心。

可這個時候的北方各族胡人經過休養生息已恢復了元氣,再加上一些因躲避戰亂而流落到邊地胡人的漢家讀書人,使得胡人加速了對漢家文化的吸收和利用,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卓越能力的胡人首領。

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254章 封鎖江面第253章 遇刺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355章 ‘瓊林宴’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72章 鴻門宴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第187章 祖約野心初膨脹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27章 途經郯縣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30章 打賭!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616章 北宮純的計劃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77章 石勒崛起第669章 東晉內訌第374章 被激怒的遼東軍第48章 祖逖來了第363章 疑惑不解的琅琊王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615章 秋闈將至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國城第225章 創立闡教第648章 暗潮涌動第231章 錢莊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572章 襄國之亂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413章 兵臨城下第501章 高僧佛圖澄第373章 扶南偷襲第512章 涼州張家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16章 艦隊歸來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339章 整合政務(上)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186章 終議親第173章 州學開學第638章 蜀中變局第95章 討好曹嶷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436章 宋、衛初見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610章 成漢反應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290章 盧水胡精騎?屁!第88章 蘇峻的打算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46章 永嘉之亂第207章 女將掛帥第64章 彭城之殤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142章 全取遼東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572章 襄國之亂第413章 兵臨城下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40章 刀盾結合第511章 開春視察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588章 成漢與江東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133章 覲見琅琊王第124章 四下串聯
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254章 封鎖江面第253章 遇刺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355章 ‘瓊林宴’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72章 鴻門宴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第187章 祖約野心初膨脹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27章 途經郯縣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30章 打賭!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616章 北宮純的計劃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77章 石勒崛起第669章 東晉內訌第374章 被激怒的遼東軍第48章 祖逖來了第363章 疑惑不解的琅琊王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615章 秋闈將至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國城第225章 創立闡教第648章 暗潮涌動第231章 錢莊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572章 襄國之亂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413章 兵臨城下第501章 高僧佛圖澄第373章 扶南偷襲第512章 涼州張家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16章 艦隊歸來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339章 整合政務(上)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186章 終議親第173章 州學開學第638章 蜀中變局第95章 討好曹嶷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436章 宋、衛初見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610章 成漢反應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290章 盧水胡精騎?屁!第88章 蘇峻的打算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46章 永嘉之亂第207章 女將掛帥第64章 彭城之殤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142章 全取遼東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572章 襄國之亂第413章 兵臨城下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40章 刀盾結合第511章 開春視察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588章 成漢與江東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133章 覲見琅琊王第124章 四下串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