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

“長安還是那麼殘破!”看着眼前殘破不堪的長安城,衛朔輕輕嘆了一口氣。

若是歷史沒有改變,至少還得幾百年後盛世大唐時,長安纔會重放光彩。

“自光武帝建都洛陽,長安地位就一降再降,到了今天已不復前漢輝煌。”

“我決定了,即日起遼東將重修長安,建成後其規模至少得與漢長安相當!”

若是擱以前,衛朔這話肯定得被屬下們噴其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然而經過連續幾年‘計劃經濟’洗禮、實踐,不管是商賈出身莫含又或者是傳統士族溫嶠,他們都已經意識到大搞城市建設並不只會徒耗民力,關鍵看官府如何籌劃。

聞言魯昌忍不住調侃道:“呵呵,眼下長安還沒被攻下呢,主公竟開始想着要重修長安城,看來真是沒把南陽王放在眼裡啊!”

聽到這兒,衛朔不由大笑起來,指着魯昌道:“一羣土雞瓦狗而已!何足道哉!”

旁邊溫嶠、莫含、遊子遠、劉遐、陳安諸人聞言亦是大笑不已,由此可看出遼東上下根本就沒把司馬保當成對手。甚至在衆人看來,司馬保還沒有秦州苻洪、楊難敵、楊堅頭三人威脅大。

“主公,接下來該如何行止,您還得拿出個章程來,這樣臣等也好安排下去。”

“嗯,長安城內大多數是晉人,若直接動用武力攻打,難免會傷到普通百姓,最好是能不戰而逼降對方,不知諸位可有妙計教我?”

“嘶……好像不太容易,南陽王犯下十惡不赦之罪,投降也絕無好下場,在這種情況下,其肯定會選擇困獸猶鬥。”

“是呀主公,且不說南陽王願不願投降,就是他真要投降,主公也不能隨便答應啊。萬一其要求放過他一命,難道主公也答應嗎?遼東是打着爲天子報仇的旗號起兵,假若最後卻放了司馬保一馬,外界該如何看待主公?您一世英名不都毀了嗎?”

“主公要我說,根本就不用勸降,直接讓劉將軍指揮弩炮對着長安城轟上幾炮,然後趁着守軍人心惶惶之際,主力迅速展開攻城,說不定可一舉而下。”

衛朔勸降的提議竟遭到衆人一致反對,他只是憐惜城內百姓,戰場上刀槍無眼作爲普通人難免受到波及。若城內是胡虜也就罷了,可滿城都是晉人,怎麼也無法讓他硬下心來。

“你們說得對,也很有道理,只是大家別忘了,城內可都是晉民!倒不是某婦人之仁優柔寡斷,而是自漢末以來,華夏一直戰亂不止,無數庶民百姓在戰亂中丟掉性命。曾經漢時近六千萬民衆,到了今天已不足三千萬,足足少了一半以上人口。”

“眼下遼東雖說有四百八十萬民衆,可其中一半都是胡虜,要想保證遼東穩定,必須保持晉民佔到人口一半以上。眼下每一個晉民都是寶貴的資源,遼東必須盡最大努力去拯救晉民。”

見衆人被自己說服了,衛朔接着道:“如果大家沒什麼意見,那就派個人進城跟南陽王談判了?”

……

就在劉遐部主力包圍長安期間,東路軍毛寶部已經南下攻取了藍田關、嶢關,卡主了關中通往上洛的關隘。緊接着毛寶並未停下腳步,繼續分兵西進,一路橫掃京兆郡西部以及始平國南部。

在京兆遼東得到了當地豪門韋氏鼎力支持,自去年科考成績公佈後,韋謏高中第六名的消息傳到京兆韋氏家中,整個家族開始全面向遼東靠攏。

今年隨着遼東軍入關,韋氏更是早早派出人與遼東軍取得聯繫,然後充當大軍嚮導。結果毛寶在韋氏的幫助下,十分順利拿下京兆、始平兩郡國。

晉鎮北大將軍、幽州牧衛朔從開春出兵到四月中旬包圍長安略定關中,不過只用了月餘時間,當這個消息傳出之後,所有人都不得不開始以一種敬畏的眼神仰視遼東。

四月底,琅琊王正在府內設宴款待部下幕僚,當長安被圍的消息傳至建鄴時,司馬睿一下子呆住了,他心情十分複雜,不知該歡喜好還是該發愁好。

千里關隴一夜之間改姓衛,讓琅琊王深切感受到來自遼東的強大與威脅。現在他越發覺得未來對晉室國祚威脅最大者,非遼東莫屬!很可惜遼東失去了制約遼東發展的最佳時機,眼下只能眼睜睜看着對方一步步壯大。

看着琅琊王坐在那兒愁眉苦臉喝悶酒,旁邊的王敦臉上露出幾分幸災樂禍神色。他早看衛朔不對眼,還曾幾次與對方交手,不像琅琊王那樣感到懊悔。

看着面前心思各異的堂兄與琅琊王,王導覺得非常頭疼。由於琅琊王與王敦二人不合,時常因各種事情而鬧矛盾,而王導作爲中間人只能竭力調解,每年光是耗費在上面的精力不知有多少。

眼下人家遼東將拿下關中,統一半個北國,成爲天下最強的藩鎮,而江左兩大代表人物卻還是面和心不合。如此下去江左如何趕得上遼東?將來等到遼東兵臨城下,江左除了引頸就戮外,哪裡有其他出路?

想到這兒,王導站起來主動道:“大王,今遼東全取關中已成定局,未來說不定還會統一整個北方。以在下之見,江左也該爲以後考慮一二了!”

“不知愛卿有何見解?”司馬睿亦深深感受到遼東威脅,迫切想加強自身實力。

“臣請大王行土斷之策!以此來增加王府收入,並擴充兵源。鑑於土斷之策關係到國計民生,非重臣不能推行,臣請鎮東大將軍親自督陣施行。”

“譁!”王導的話引起在場衆人一片譁然,在座的有不少原是朝廷官員,對於土斷政策並不陌生。

土斷,是兩晉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之一,指以現居地爲準,將人戶著之於籍。

西晉武帝太康五年(284),汝南王司馬亮、司空衛瓘上疏,鹹用土斷,使舉善進才,各由鄉論,以糾九品中正制之流弊,是爲土斷之始。

而王導倡導的土斷則是針對當時僑人和僑州郡而實行的政策。

西晉末,北方百姓大量南流,江左爲了彰顯規復失地的決心,又爲了高標郡望門第的風氣,同時出於重視地域鄉里的觀念考慮,設立了許多僑州、僑郡、僑縣予以安置。

僑人中的世家豪族多佔有田園別墅,而底層庶民百姓只能淪爲部曲、佃客、奴婢,結果使得官府徵收稅源銳減,大量財富流入到世家大族口袋中。這也是江左雄踞六州,財政收入卻遠遠不及遼東的重要原因。

“大王,而今江東轄地六州,有民六百多萬,按說應該比遼東強大才是,可現實卻是江左差遼東遠矣。臣思來想去認爲江左之所以比不上遼東,主要是因爲江左財政收入太低。”

“而行土斷之策,就可重新整理戶籍,使居民不分僑舊,一律在所居郡縣編入正式戶籍,取消對僑人的優待,以便官府統一編戶齊民,增加稅源。”

“與此同時,清查隱匿漏戶,把逃亡農民和由豪強隱佔的私屬蒐括出來,充作官府的賦役對象。總之,土斷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只有這樣未來江左纔有實力應付各種危機。”

王導的建議讓琅琊王眼前一亮,直到這一刻他才真正看到江左管夷吾的風采!

可惜琅琊王很快就意識到這事不是那麼簡單,土斷之策毫無疑問損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若不得世家支持,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446章 仇池滅亡第68章 離間敵人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480章 大戰在即第170章 狩獵遇險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288章 謀取隴東第463章 馬踏彈汗山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94章 奇怪的劉總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594章 封邦建國第299章 崩潰的前兆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20章 徐福島上會海盜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100章 引來烏丸人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521章 決戰張掖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356章 江左來客第30章 打賭!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39章 王家新動作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25章 祝其縣買糧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555章 擊殺麻秋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58章 內憂外患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169章 說服劉琨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531章 時光如梭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199章 上谷寇氏是‘仙家’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472章 祖逖之死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47章 二郎歸來!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564章 羯胡崩潰第439章 陰差陽錯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502章 與高僧交流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377章 江東的試探第265章 晉軍渡河第348章 欲徵南洋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663章 騎兵威力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508章 鼓勵生育第253章 遇刺第89章 喜相聚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671章 東晉變天(上)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
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446章 仇池滅亡第68章 離間敵人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480章 大戰在即第170章 狩獵遇險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288章 謀取隴東第463章 馬踏彈汗山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94章 奇怪的劉總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594章 封邦建國第299章 崩潰的前兆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20章 徐福島上會海盜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100章 引來烏丸人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521章 決戰張掖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356章 江左來客第30章 打賭!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39章 王家新動作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25章 祝其縣買糧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555章 擊殺麻秋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58章 內憂外患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169章 說服劉琨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531章 時光如梭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199章 上谷寇氏是‘仙家’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472章 祖逖之死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47章 二郎歸來!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564章 羯胡崩潰第439章 陰差陽錯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502章 與高僧交流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377章 江東的試探第265章 晉軍渡河第348章 欲徵南洋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663章 騎兵威力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508章 鼓勵生育第253章 遇刺第89章 喜相聚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671章 東晉變天(上)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