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途經郯縣

衛朔一共在祝其縣耽擱了近五天時間,直到五天之後才又重新出發,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是東海國的治所——郯縣。

郯城是個非常古老的城市,早在商朝的時候,這裡是古郯國的都城,是東夷文化的中心和古徐國文化的源頭,如今郯城是東海國的都城。

東海國是曾經權傾天下的東海王司馬越的封國,之所以說是曾經,是因爲從前年開始,自作自受的東海王司馬越已衆叛親離,而今更是被困在鄴城動彈不得。

而且有小道消息傳來,說是朝廷已向天下了公佈了東海王司馬越的罪行,晉懷帝下詔以徵東大將軍苟晞爲大將軍,要求各方討伐。雖然眼下還沒有正式的消息傳來,但東海國境內明顯有些風聲鶴唳。而且越是靠近郯城,這種感覺越是強烈!

張二郎打量着蕭索的郯城,有些不以爲然道:“衛大哥,這東海國的都城也不怎麼樣啊,還沒有祝其縣熱鬧呢。”

“二郎有所不知,郯城乃是東海王的根基之地,作爲天下有數的諸侯王,他的都城怎麼可能不繁華?只是最近東海王倒了黴,既然主子都快沒了,這些留在郯城的奴僕們當然更沒有理由去享樂了。”

衛朔提起東海王就是一肚子氣,或者說他對導致天下崩壞的八個諸侯王都沒有好感。西晉的八王之亂,完全是一場自作自死的表演。這個八個王爺一個比一個愚蠢,一個比一個貪婪,如果當中有一個燕王朱棣,西晉的江山也不至於短時間內變色。

“二郎,聽說上次回嶗山你得了不少好處?”

聽到衛朔打趣自己,張二郎忍不住赧顏笑道:“衛大哥!都是那兩個糧商搞的鬼,他們一路上把我當大爺伺候,不就是想讓我在大哥面前說句好話麼?可我怎麼可能壞了咱嶗山的規矩?”

“哈哈哈……”一想到張二郎一路上的窘態,衛朔就忍不住要大笑。不過笑了一會兒,他特意指點道:“二郎,那兩位糧商之所以要討好你,主要是因爲他們想要得到咱們的青鹽。你能很清楚的看到對方的用心,並堅守自己的原則,關於這點我很欣慰。”

“咱們嶗山商社的人都是苦哈哈出身,沒見過什麼大世面,有時我真怕大家在面對誘惑的時候把持不住自己。所以,我希望你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後再面對同樣的誘惑時,依舊能堅守自己的原則。”

張二郎鄭重的點點頭道:“放心吧衛大哥,我知道該怎麼做!”

“衛大哥,這一次咱們還要在郯城賣鹽嗎?”

“不,咱們這次要悄悄地進城。如今東海國的局勢有些不穩,我們還是不要節外生枝了。最重要的是,東海王司馬越跟琅琊王氏的關係非常緊密。如果咱們在這兒賣鹽,萬一被城裡王家的人發現了,豈不是自找麻煩?”

儘管郯城的消費能力不知比祝其縣強了多少,但衛朔的確沒有在這兒賣鹽的打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馬越的幕僚和心腹當中有很多琅琊王氏的人,郯城作爲司馬越的根基之地,此地絕對少不了王家的眼線。

在歷史上,到了西晉末、東晉初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格局即“王與馬,共天下”。既是琅琊王與琅琊王氏的地域結合,又有其歷史原因。王馬結合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西晉八王之亂後期司馬越與王衍的關係。

這應該是“王與馬,共天下”的最初合作,司馬越本身沒什麼才能,爲了掌控朝局他主動與琅琊王氏家主王衍合作,開啓了第一次王與馬的合作。

最重要的是,在這一次合作當中,王衍爲了家族日後的利益,他建議當時掌握了朝廷大權的司馬越任命琅琊王司馬睿坐鎮建鄴督江左。正是在司馬越、王衍的操作下,琅琊王司馬睿在琅琊王氏的幫助下才能在江東站穩腳跟,並在建鄴形成了新的“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司馬越跟王衍的合作除了奠定了東晉初年的基本政治格局外,還非常深刻地影響了日後東晉的基本國策——崇尚玄學。

根據歷史考據,司馬越徵召的幕僚有多達91人,除了12人闢而未就外,其餘共有79人赴任。這些人分佈在15個州近50郡,而其中絕大多數爲士族和低等士族,寒門子弟幾乎沒有。

而這些士族中絕大多數居然是玄學之士,比修習正統儒學的士子多了近一半以上。正是因爲司馬越幕僚是朝中權臣幕僚規模最大、人才最多、玄學化程度最高的一個,故而對日後開國江左的東晉產生了深刻而直接的影響。

衛朔一行人極其低調的進了郯城內,住進客棧之後,在衛朔的約束下衆人都很少出來,就是吃飯也是直接讓夥計送到房間裡。幾乎沒怎麼引起外人的注意,第二日衛朔他們一早吃了飯,就準備離開郯城前往彭城國。

當衛朔等人走到城門口時,卻突然被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阻止前行之路。只見從西門衝進來一小隊騎兵,打頭的是個風塵僕僕的文士,這隊騎兵一路疾馳而過,看都沒看旁邊的衛朔等人。

“哼!神氣什麼!就知道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耍威風,有本事去跟北方的胡人橫啊!”張二郎非常看不慣對方趾高氣揚的樣子,忍不住扭過頭去抱怨道。

“二郎沒必要爲這樣的人慪氣,我曾經聽過一個詩人這樣吟唱: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有的人

騎在庶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庶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Wшw▪ тTk án▪ ¢o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庶民頭上的

庶民把他摔垮;

給庶民作牛馬的

庶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庶民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

“騎在庶民頭上的,庶民把他摔垮;給庶民做牛馬的,庶民永遠記住他……衛大哥,你說的真好,將來總有一天我們要把那些在我們頭上作爲作爲的貴族、庶民完全打倒在地。”不知怎的每次跟衛朔說話,張二郎總能學到新東西,難怪連朱先生都對衛大哥讚歎不已。

突然聽到張二郎表決心,衛朔忍不住擦擦額頭的冷汗小心道:“二郎,做人思想可不能太激進了,門閥士族固然有罪,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罪。就像寒門庶族一樣,同樣也有好人壞人。”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去粗存精、去僞存真,剔除掉門閥士族中腐朽墮落的一面,留下其積極向上的因素。”

“世家大族還有可取之處?”張二郎不大相信此說法。

“當然了,世家大族能夠屹立數百年不倒,自有其可取之處。我們不可能也不會完全消滅掉世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對其進行改良,讓其符合我們的需要,成爲我們的臂膀。”

“可是以世家大族的驕傲,他們願意接受改變嗎?”

“呵呵,到了一定時候,當天下大勢走到了那一步的時候,任何阻擋歷史潮流的人或者物,都將被歷史的洪流擊個粉碎。”

第514章 欲霸西域,必先得涼州第74章 來自江左的關注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666章 龜茲大捷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國城第93章 僥倖過關第146章 祖逖西征豫州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453章 冬狩閱兵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88章 蘇峻的打算第368章 南洋風雲第349章 水師陸戰隊第610章 成漢反應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528章 新長安第502章 與高僧交流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298章 秦州內訌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211章 西征廣寧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408章 榆眉會戰之前鋒戰第490章 廣固之戰(下)第36章 劉隗的招攬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79章 參觀船坊第91章 曹嶷邀請第253章 遇刺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瀾第439章 陰差陽錯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115章 襲擾戰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581章 雙方妥協第460章 謝艾首秀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請封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241章 喜得貴子第394章 孤立宗室勢力第79章 參觀船坊第139章 大戰來臨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615章 秋闈將至第368章 南洋風雲第301章 西晉第一武技高手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12章 拖!第552章 準備收網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23章 南下徐州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309章 北宮純重出江湖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90章 初見蘇峻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43章 空談誤國第49章 野心家們都跳了出來!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173章 州學開學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374章 被激怒的遼東軍第58章 內憂外患第173章 州學開學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17章 青島港第165章 遠航南洋第46章 永嘉之亂第209章 高瞻歸來第330章 重鑄榮耀
第514章 欲霸西域,必先得涼州第74章 來自江左的關注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666章 龜茲大捷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國城第93章 僥倖過關第146章 祖逖西征豫州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453章 冬狩閱兵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88章 蘇峻的打算第368章 南洋風雲第349章 水師陸戰隊第610章 成漢反應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528章 新長安第502章 與高僧交流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298章 秦州內訌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211章 西征廣寧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408章 榆眉會戰之前鋒戰第490章 廣固之戰(下)第36章 劉隗的招攬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79章 參觀船坊第91章 曹嶷邀請第253章 遇刺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瀾第439章 陰差陽錯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115章 襲擾戰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581章 雙方妥協第460章 謝艾首秀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請封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241章 喜得貴子第394章 孤立宗室勢力第79章 參觀船坊第139章 大戰來臨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615章 秋闈將至第368章 南洋風雲第301章 西晉第一武技高手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12章 拖!第552章 準備收網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23章 南下徐州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309章 北宮純重出江湖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90章 初見蘇峻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43章 空談誤國第49章 野心家們都跳了出來!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173章 州學開學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374章 被激怒的遼東軍第58章 內憂外患第173章 州學開學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17章 青島港第165章 遠航南洋第46章 永嘉之亂第209章 高瞻歸來第330章 重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