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東北劃界

成漢玉衡十三年,夏,成漢國主李雄爲了應付燕軍南下,其令徵東將軍李壽都督巴東之軍事,領兵五萬進駐漢中、巴東兩郡抵禦遼東入侵。

同時爲了防備燕軍自陰平南下,李雄又命兒子車騎將軍李越領兵三萬進駐梓潼郡。

在侄兒李班大力舉薦下,夔安得授成漢西夷校尉,受命協助李壽防備漢中。

……

成漢與燕國之間劍拔弩張,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江東。

“近日數萬燕軍雲集雍州,目標直指秦嶺南側的漢中。”

太初宮內,時年二十五歲的年輕天子司馬紹聞之,心中百感交集。永嘉五年,天下四海鼎沸,燕王衛朔還僅僅只是嶗山上一個流民頭頭。後來因南下徐州買糧而適逢胡虜南下,機緣巧合之下被徐州刺史任命爲兵曹從事。

儘管衛朔聯合祖逖取得了留縣大捷,但當時朝堂上除了劉隗外都堅信那是祖逖的功勞。

以至於後來論功行賞,祖逖因功取代裴盾就任徐州刺史,而最大功臣衛朔卻一無所獲。

恰恰是這次‘失誤’讓朝廷錯過了唯一一次調衛朔入朝的機會,只可惜當時除了劉隗極力向天子舉薦衛朔外,朝廷上下沒有一個人意識到錯過了什麼。

他父皇臨死都對此感到懊悔,不然何至於讓衛朔脫離了控制,成長爲左右天下大勢的龐然大物。

司馬紹自幼胸懷大志,有規復中原,重振大晉雄風之理想。

即位之初,他一邊暗中積蓄實力爲最後平滅王敦做準備,一邊想着勵精圖治,期待着日後能借江東之力保存晉室。

但司馬紹看得很清楚,只要燕王平滅成漢,江東再也不能獨存。

“茂宏,你對此次蜀地之爭有何看法?成漢有可能擋住燕國兵鋒嗎?”

自司馬睿駕崩之後,司馬紹對王導頗爲器重信賴,朝中大小事務皆與王導商議之後方纔施行。此次剛一接到漢中軍情,他便將王導、庾冰、庾亮等人找來商議。

“陛下,成漢形勢恐非樂觀,唉!若大將軍能跟朝廷上下一心,江東就能抽出精力大力支援成漢,集合雙方力量或許有希望擊敗燕軍

。”

“不知愛卿可有計策教朕?”

面對司馬紹的期望,王導遺憾地搖搖頭道:“陛下,非是臣不願獻策,而是朝廷有心無力啊!在內大將軍王敦屯重兵於姑孰,對建鄴威脅近在咫尺,朝廷連大將軍都難以應付,哪兒有精力去管成漢死活?”

“唉,是朕不自量力了!也是,朝廷大半兵力都在防備大將軍,哪裡還抽調的出多餘兵力?”

司馬紹自怨自艾的一陣,又忍不住抱怨道:“然則燕國一旦滅掉成漢,全取蜀地,恐將來朝廷再也無法壓制對方。”

王導、庾亮等聞言心有同感,這猜測倒是雖不中卻不遠矣,可惜即便明知眼前是唯一阻止燕國統一天下的機會,朝廷這邊卻還是無法抓住。

“陛下此言有理,可惜朝廷力有未逮,很難爲成漢提供幫助,只能是徒呼奈何了。”

“難道朕就只能這樣看着燕王一步步地削平四海?等着日後被燕王兵臨建鄴,取晉室而代之?朕既有志重振晉室,豈能對此無動於衷?”

司馬紹對此很不甘心,當初在薊城被侍衛統領張彪蔑視,完全無視自己太子身份,強行將宋褘截走,而他眼睜睜看着卻無能爲力,與當前感受何其相似?

對此,司馬紹不禁從內心深處感到憂憤難當。

王導頗爲同情地看了一眼天子,縱使他身負經天緯地之大才,但是面對實力上絕對的差距,他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只能一籌莫展。

“陛下、司徒大人,其實事情並未惡化到最壞境地,還有挽回的餘地。”庾冰突然道。

“哦?不知季堅有何對策?”司馬紹眼前一亮。

“其實有人應該比我們更着急成漢形勢?”

“季堅指的是大將軍王敦?”聞言王導、庾亮、司馬紹等人若有所思。

“沒錯!大將軍與燕王之間矛盾重重,王敦絕不希望看着燕王統一天下,因爲那樣一來他絕不會有好下場,要不然他也不會派出夔安領兵入援成漢。”

“臣以爲,當下我們應該跟大將軍緩和關係,最好是雙方暫時擱置爭執,然後鼓動王敦派遣更多兵力去成漢,如此不但可助成漢一臂之力,還能借機削弱王敦實力。”

……

隨着燕王向高句麗討要帶方、樂浪二郡,美川王不得不捏着鼻子同意衛朔提出來的領土交換之議,用丸都附近核心領土,換取大同江、狼林山以南、以東土地。

自太寧元年以來,高句麗開始往三韓半島遷徙,都城也由丸都城遷至到原晉帶方郡治所朝鮮城,並改名爲平壤。曾經有大臣認爲平壤位於大同江南岸,與遼東隔江相望,安全沒有保障,提議將都城設在帶方郡治所帶方

最後還是國相倉助利指出帶方城小且周圍地勢平坦無險可守,一旦受到敵人攻擊很容易被攻破。相反平壤卻城池高大,當年張統僅靠數千兵力就擋住了數萬高句麗大軍圍攻。

至於來自遼東的威脅,倉助利認爲高句麗剛剛與燕國簽署領土交換協議,只要高句麗不主動挑釁對方,至少數十年內不用擔心來自北邊的威脅。

如此高句麗就可背倚燕國,以平壤爲根基,南下統一三韓半島。等日後平定了三韓半島之後,再考慮擇選地方營建新的都城。

倉助利的建議得到美川王的大力支持,至此平壤臨時都城的地位得到確認。

當遷徙開始後,大批高句麗人不得不長途跋涉南下。與拖家帶口徒步的平民相比,權貴待遇要好的多,不但有馬車乘坐,途中還有高句麗士兵相隨保護安全。

這次遷徙對高句麗而言打擊巨大,多年建設成果毀於一旦,可面對毫不講理的燕王,高句麗不得不選擇遷徙。

遼東郡太守乙逸是此次負責監督高句麗遷徙並與之劃定最後界線的官員,自內閣文書下達至郡守府,他便帶着部分官吏前往丸都城。

乙逸很清楚高句麗人對遼東充滿怨恨,難保有人會在臨走之前毀掉各地城池。而且在古代只需放一把火就足矣。到時只需推給天災人禍,遼東又能查處什麼來?

考慮到丸都城是日後新樂浪郡治所,乙逸自然不會允許高句麗人破壞。因此,他親率官吏數十人,在數百廂軍、府兵的協助下,嚴密監視着高句麗人的一舉一動。

到了七月底,隨着高句麗王族、權貴進駐平壤,整個境內只剩下些普通的高句麗百姓還未遷走。乙逸與高句麗國相倉助利將完成領土交換的最後一步,即劃定大晉與高句麗之間兩國界線。

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基本上依據燕王衛朔的建議劃定,大體上沿着大同江、狼林山爲分界線。

乙逸扯過一份東北地圖,上面有一條沿着大同江而畫的紅線,他指着紅線道:“國相大人請看,這兒就是大同江,爲日後你我兩國之界線。從此只要高句麗謹守本分,遵守《藩屬國管理條例》,燕王會保障高句麗安全。”

“請上國使臣轉告燕王殿下,我主定會盡到屬國義務。另外,燕王曾答應支持我高句麗南下平定三韓半島,不知對此事燕王可有指示?”

這是來要好處了!乙逸暗自腹議,他笑笑回道:“國相務憂,大王已吩咐在下移交一批軍械給高句麗,另外今後以較低的價格繼續賣軍械給高句麗。”(。)

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198章 入主薊城第159章 新任陌刀將第448章 我知道你的底細第186章 終議親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38章 赴約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537章 雙方備戰第461章 有點兒不對勁!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619章 大迂迴戰略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673章 在途中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222章 轟傳天下第326章 討胡檄文!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560章 牀弩,又見牀弩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581章 雙方妥協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46章 永嘉之亂第42章 參加名士聚會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343章 河東世家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671章 東晉變天(上)第491章 賈堅神射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107章 遼東會盟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375章 雖遠必誅!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167章 出使幷州第182章 農牧場建設第660章 前哨戰第253章 遇刺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75章 推行均田令第472章 祖逖之死第38章 赴約第333章 眼花繚亂第6章 暴利!絕對的暴利!第464章 鮮卑主力南下第543章 遼東挖坑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341章 整合軍隊第503章 過年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548章 會師南皮第21章 以鹽換船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國城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571章 兵臨城下第582章 波斯王子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167章 出使幷州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107章 遼東會盟第298章 秦州內訌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73章 對自由的嚮往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93章 僥倖過關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314章 欲行科舉第14章 立下根基第92章 終至臨淄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469章 長城會盟(上)第157章 邵續來訪第241章 喜得貴子
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198章 入主薊城第159章 新任陌刀將第448章 我知道你的底細第186章 終議親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38章 赴約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537章 雙方備戰第461章 有點兒不對勁!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619章 大迂迴戰略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673章 在途中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222章 轟傳天下第326章 討胡檄文!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560章 牀弩,又見牀弩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581章 雙方妥協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46章 永嘉之亂第42章 參加名士聚會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343章 河東世家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671章 東晉變天(上)第491章 賈堅神射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107章 遼東會盟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375章 雖遠必誅!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167章 出使幷州第182章 農牧場建設第660章 前哨戰第253章 遇刺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75章 推行均田令第472章 祖逖之死第38章 赴約第333章 眼花繚亂第6章 暴利!絕對的暴利!第464章 鮮卑主力南下第543章 遼東挖坑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341章 整合軍隊第503章 過年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548章 會師南皮第21章 以鹽換船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國城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571章 兵臨城下第582章 波斯王子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167章 出使幷州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107章 遼東會盟第298章 秦州內訌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73章 對自由的嚮往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93章 僥倖過關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314章 欲行科舉第14章 立下根基第92章 終至臨淄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469章 長城會盟(上)第157章 邵續來訪第241章 喜得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