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水墨唐楓投月票。
昭帝深情款款,啊呸,是充滿期待的眼睛就這麼凝視着程墨。
程墨倒想拒絕,可被昭帝這麼看着,話到嘴邊,怎麼也說不出口。昭帝僅有幾個心腹,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唯有他年齡相當,難道讓昭帝叫那幾個大叔,如劉淘甫之流,去當伴讀?或者讓昭帝在霍氏子弟的圍繞中,坐立不安的上課?身邊連一個心腹人都沒有,他能專心聽杜大儒講課麼?
程墨違心地道:“臣領旨。”
說完,好憂傷,以後沒好日子過了,悲劇啊。
昭帝立即傳諭霍光,把程墨從羽林衛調出來,升任伴讀。
霍光接到口諭,很意外。他已從族中挑了四個孫子輩,爲皇帝伴讀。這四人,兩個是他的孫子,兩個是堂兄弟的孫子,俱都是機靈之輩。既然皇帝欽點程墨,他便把程墨叫過去,囑咐一番。
不外乎是不要貪玩,好好讀書。
程墨是他的弟子,本來應該由他授課,只是他一直忙於政務,沒有餘暇,現在倒好,藉由太傅們之手,幫他補上這一課了。
程墨苦着臉,道:“我又不用科舉,學這些做什麼?”
臥槽,他是準備混吃等死享受人生的,可不是來背書考試吃苦受罪的。
霍光一直防着他,不肯真心培養他,要不然處理政務的時候,讓他在旁邊倒茶倒水,以他的聰明勁,哪有不學得飛快的?霍光擔心的就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哪天昭帝親政了,重用程墨,自己就得吃西北風了。
現在一看程墨這個樣子,頓時放心不少。不過他生性謹慎,不會因爲程墨不好學而放鬆警惕。不學無術而野心勃勃的人他見得多了。
“陛下總有一天要親政,老夫也一天天老了,到時天下就交給你們這些年輕人啦。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如何輔助陛下?”霍光語重心長道。
程墨大大咧咧道:“我一介武夫,如何治理國家?只願衣食無憂,嬌妻美妾子孫繞膝,此生無憾了。”
霍光從他的眼睛裡看不出作僞,不禁心裡嘀咕,難道這人真的胸無大志?想到自己兩次招攬,他才勉爲其難拜自己爲師,卻又以職務相稱,也沒對外宣揚兩人的身份,又有些釋然。或者這混小子還不開竅,不懂得權力的妙處。
“那也不行。你現在纔多大,便想到孫子上去了?”霍光板着臉訓:“年輕人,就得有年輕人的樣子。好好揀起書本,多學些學問總是沒錯。”
“哦。”程墨應得十分勉強。
霍光搖了搖頭,讓他回去了。
張清、武空等人得知他要離開羽林衛,相約下一次休沐去松竹館爲他餞行。
劉淘甫同樣把他叫去,語重心長,道:“你深謀遠慮,爲陛下下計,比老夫強多了。還請把握機會,多學些治國的學問,以備來日爲陛下分憂。”
程墨爲昭帝能得明師教導直面霍光,他是知道的,撫心自問,以霍光今日的權勢,他也未必有此膽量。他爲程墨的勇氣銳氣折服的同時,也對程墨期望殷殷,深感後繼有人。
吳朝文臣武將並不是涇渭分明,而是可以轉換。像霍光,是大將軍,總管全國兵馬,但同時又處理政務;像武帝時期的周亞夫帶兵平定七國之亂後,封丞相,是文職;像本朝的上官桀昔年曾帶兵平匈奴,後任太僕,負責皇帝車駕。
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程墨現在還年輕,要走的路還很長。他出身羽林衛,但憑他和皇帝的交情,皇帝親政後一定會重用他,若是他能學好治國之策,豈不是皇帝的臂膀,百姓的福音?
昭帝欽點程墨爲伴讀,劉淘甫滿心讚歎,深覺皇帝聰慧過人。可不是誰都有機會拜這幾位大儒爲師啊,這下,程墨能學治國之術了。
程墨只是覺得昭帝這樣不行,不管以後能不能親政,總得積極準備,努力爭取嘛,所以才爲他爭取讀書的機會,沒想到最後把自己搭進去。看着劉淘甫嚴肅的老臉,他深覺責任重大,認真思忖了一會兒,道:“還請大人放心,我一定不讓有心人打擾陛下讀書就是。”
權力還是交給皇帝吧,讓皇帝去認真學習就好了。
“你啊!”劉淘甫嘆氣,道:“枉你這麼聰明,難道沒想過陛下親政後,丞相由誰出任麼?”
程墨嚇了一跳,摸了摸自己光溜溜的下巴,道:“大人慎言,丞相一職事關重大,豈是小子能屑想的?”
何況現在的丞相完全是擺設,有時候並不是職務越高,權力就越大,還須看人,看能力。
劉淘甫努力說服:“現在當然不可能,但假以時日,定然無人能阻擋你的腳步。”
患難之交的情份,無人能比啊。到時,他們這些老頭子早就去見閻王了,程墨又有了閱歷,正好坐上這個位子。
對於劉淘甫爲自己樹立的遠大目標,程墨只是搖頭,道:“小子只想幹到二十五歲,然後嬌妻美妾,含飴弄孫……”
一句話沒說完,劉淘甫氣得擡腿就踹,大喝:“滾!”
真是氣死他了,二十五歲就想含飴弄孫,有二十五歲的老頭子麼?可氣的是,這小子十八歲了,還沒娶妻。他二十五歲哪來的孫子?這不是糊弄他麼?
程墨得以脫身,趕緊出宮回家。
聽說他要洗心革面,一心向學,趙雨菲忙爲他準備書箱,顧盼兒忙去廚房,吩咐廚子爲他準備點心。讀書勞心勞力,萬一餓了,也有點心墊墊不是?
看兩女忙活,程墨唯有無語問蒼天,爲嘛人人都盼着他讀書?難道前世幼兒園不算,讀了十六年還沒讀夠麼?
好在,欽天監挑了正月十六爲吉日,宜進學,他還有大半個月的時間玩樂。而且,因爲他已成爲皇帝伴讀,自此不用去羽林衛當差,等於是提前放假。這福利,把張清等人羨慕死了,非要他在醉仙樓請客。
很快,來到這個時代的第一個春節來臨了。進入臘月,爲防送禮的馬車再次排到坊門口,他提前放話出去,今年一概不收節禮,也不送節禮。所以,這個月,文武百官勳貴公卿府門前都熱熱鬧鬧,唯有程府門可羅雀。倒也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