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五郎從頭至尾沒有動那杯茶。
“我一開始就不贊同小拾遠嫁,你們不是一路人,說不到一起去。”
“我不夠了解禾娘確實是我的不是,可若說我們不是一路人,那我是不贊同的,我還就偏要和禾娘一路走了。”
陸五郎掀了掀眼皮,“何必相互爲難呢。”
沉南珣依然堅定,“我不爲難,我也不會讓禾娘爲難。”
說完沉南珣想要起身離開,被陸四郎拉住。
“禾娘這些年確實算不得快活,往後若是有緣還能在一處,你的確要改一改。”
說完還解釋,“五郎說的雖然不中聽,但也是實話,你們二人性情習慣多有不同,你是男子,多體貼包容一些。”
要說包容,沉南珣還是包容的,但他長那麼大,從未與女性有過特別密切的聯繫,長輩也沒有,所有要說如何體貼禾娘,他的確做得非常不好。
沉南珣鄭重地應下,卻未再說話。
那邊陸四郎與陸五郎論起了茶。
六月,今年的新茶早就上了,兄弟兩個說起春茶的價格。
“今年兩浙春天來得晚,新茶也晚了半個月,價格倒是比往年高了些。”陸五郎說。
陸四郎對茶沒什麼研究,但對茶的價格很敏感,“今年團茶十分走俏,片茶反而不行了。”
茶的種類自是不必多說,林林總總,不光有綠茶,還有烏龍茶、白茶、紅茶、黑茶等等,如今市面上茶的外形是有定數的。
一般就三種,團茶、片茶和三茶,其中團茶一般是比較稀有的好茶,價格也更高,主要用於上貢,以及高門貴族飲用,最出名的大概就是龍鳳團茶了。
片茶是一般富戶,家有餘產的人家用的茶,茶樓也多用片茶。
至於散茶那就是尋常百姓,或者路邊茶寮用的了。
價格也是一次遞減的,好的團茶可以價值千金,而尋常散茶几個大錢一斤也是有的。
“今年杭州也晚了,沒趕上清明郊祭,今年用的是建安新茶。”陸四郎說。
陸五郎嘆氣,“建安三千里,京師三月嘗新茶,看來建茶要起來了。“
“若是江南接下來兩年一月還下雪,那建茶很快就會取而代之了。”
大雍處處產茶,以江南路、淮南路、荊湖路、兩浙路禾福建路爲主,其中以江南路、兩浙路爲最,貢茶也多出於此二處。
只是近年來,江南路、兩浙路春天回暖較晚,以致春茶採摘往後推遲了一旬由於,沒能趕上官家清明祭祀,而福建路因爲更靠南,也更暖和,春茶採摘較江南更早,連續兩年清明祭祀用的是建安貢茶了。
雖然只是短短兩年,世人依然以江南、兩浙茶爲尊,但世人也都沒什麼記性,只要官家再來個兩三年清明祭祀都用建安茶,建安茶很快就會受到世人追捧。
茶市自有定數,建安茶受到追捧,江南茶必然會遭到一些冷遇。
陸五郎坐直了身子,“我們去福建路吧。”
陸四郎確定陸五郎還不知道出仕的事,“去看看建茶?”
陸五郎思索半晌,“去尋個差事?”
沉南珣一直聽着他們的話,對茶事,沉南珣知之甚少,他知曉世人愛茶,但他生於軍營,茶對他而言並不是必需品。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與沉南珣而言,他關注的只有米和鹽,至於其他的,那都是錦上添花的事兒。
可他也不是完全不懂茶,至少他知道,如今官營的三件事,鹽鐵茶,實際上,他一直不太明白茶爲何要官營。
如今,他算是摸到了一些門道。
茶之一事,在貿易,尤其是與外邦的貿易上,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吐蕃和回鶻部甚至願意用馬匹來換茶。
另外一點就是在稅收上,大雍最重的不是商稅也不是鹽稅,而是茶稅!
鹽貴傷民,而茶貴,似乎並無太大的影響,因爲賣得起好茶的都是有錢人,他們並不會再是是五百兩還是八百兩。
沉南珣生平關注兩件事,沉家軍和陸風禾,而在這兩件事上,他關注的只有馬匹糧草和銀錢。
可若真的想登高位,只怕這三樣遠遠不夠,就像陸三爺說的,除了鹽和沉家軍,他還有什麼。
不是他還有什麼,而是他還懂什麼。
沉南珣不懂便問,“建安茶取代江南茶會如何?”
在這件事上陸五郎很有想法,
“茶貴,銀子和有錢人就往福建路去了,福建路本來就有海貿口,如此一來,銀錢去得更多,市面上的銀錢也是有定數的,往福建路去得越多,其他路留下的就越少,久而久之,只怕最繁華的不是京都不是江寧,而是福州。”
沉南珣不明白,銀子往福建路去了,江南路銀子少了又會如何。
“大郎,你是個吃糧不管閒事的,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陸四郎說。
“江南銀子少了稅收就少了,這其實與黎明百姓沒什麼影響,但往來江南做生意的人少了,百姓能找到的營生就少了,就是農戶地裡的出息都有可能賣不出去了。”
市場總是一環扣一環,經濟不景氣,往來的商人少了,百姓手裡銀錢也會變少,這樣百姓花出去的銀錢也就沒有了,那小商販便也掙不到錢,他們也不會去找商號做買賣,長此以往,江南落寞了也不是不可能。
沉南珣不太做買賣,他名下的買賣也是尋常鋪子,或者爲了收集消息並不關注利瀾。
沉南珣重新思考起陸三爺與他說的成都府和勐泐部,總是要有個由頭把這些地方串起來,要不然就算有自己人,沒個由頭也是散沙一盤。
“不知二位舅兄對成都府和勐泐部可有了解。”
陸五郎善詩詞,“成都府啊,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山美水美,在下很是嚮往。”
“成都平原,魚米之鄉,天下才人皆入蜀,數位帝王幸得蜀。”
帝王福地,沉南珣抓住了重點。
“還請舅兄明示。”
“文人騷客寫蜀地的着實不少,有些山水田園的,有些安閒寧靜,也有寫三國蜀相的,至於帝王,遠的不說,就說前朝不就有帝王因京都動盪避禍蜀地的嗎?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