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

一碗煮好的酸梅湯放在了王千軍的面前,喝一小口,甜甜的,也不是很甜;入口後又是一陣酸酸的感覺,酸甜適中,喝起來很順口,王千軍一口氣就喝了大半碗,這才把碗放下,問道:“真好和。還有嗎?我還想再要一碗?!”

對於王千軍的要求,了空和尚很爽快地答應,又去拿了一碗酸梅湯過來。對廚藝高超的人來說,看着別人享受自己親手做出的美食,並且讚不絕口,也是一種自豪和享受。

只是,道衍也從這件事看出了王千軍的一點壞習慣,所以他說道:“爲什麼不等你碗裡的喝完再要?!這樣不好,很不好。人不能太貪心,也不能過於分心,先將手頭的事完成,再考慮下一件事,這樣才能做到事事如意,瞻前顧後的做法不好!”

喝完了碗裡的酸梅湯,王千軍接過了空和尚新送來的一碗,又喝了一小口,這纔回答道:“可我一定可以喝完手裡的這碗,如果喝完了再要,不就要中斷這美味的享受嗎?因爲現在這一碗我喝不快,所以我可以慢慢喝,也不需要再叫了。”

道衍這次坐到了椅子,搖了搖頭說道:“世事難料,也許你認爲你一定可以將手的那碗喝完,可如果你突然喝不下了,或者貧僧不允許你喝了,你該怎麼辦?!如此一來,你既喝不完你手的那碗,又接不下了空送來的這碗,你該怎麼辦?!”

被道衍這麼問,糾纏起來很麻煩的。辯論起來的話,一天一夜都不夠。王千軍也只能再喝一口,回答道:“我不知道,所以我才需要一個老師,不是嗎?!”

道衍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對。那麼你現在休息夠了嗎?可以繼續我們剛纔的話題,你認爲大明百年之後會發生什麼?!”

道衍有些着急了,王千軍還覺得自己休息不夠。可又不能直接拒絕,他只能假裝考慮的樣子,小聲地說道:“這要從哪裡說起呢?這要從哪裡說起呢?怎麼說呢?”

想着想着,王千軍也開始煩惱了,因爲要說的很多,也很雜亂。後世對明朝的批判有很多,可以寫一本百萬字的。可是,爭論也很大,王千軍也記不住。感覺就像是一團纏緊的絲線放在眼前,王千軍不知道該從哪裡整理。

道衍在等待,給王千軍考慮的時間,他感覺這個問題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太難了。可問題卻是王千軍自己提的,也就要王千軍自己來說。其實道衍也很明白王千軍現在的感受,這種感覺他也有,明明已經看清楚了一些東西,想到了一些道理,可真要把這些都整理出來,又感覺是在雲裡霧裡。

考慮了很久,了空也在一邊看着。不過現在的他只需要坐在那裡,聽着就行。王千軍終於是大聲開口說道:“首先是賦稅。大明朝的賦稅太過雜亂,而且也主要依靠人頭稅跟田畝賦稅。本朝開國以來,一直都是以農爲本,不是說以農爲本不好,因爲中華大地的農民很多,男耕女織是漢人的傳統。可是,人口是可以不斷增加的,而土地是有限的,朝廷的賦稅來源太過簡單,種類也太過雜亂。一旦有大規模的戰事發生,急缺物資軍餉的朝廷只能將所有的負擔都壓在普通的農民身,而賦稅太重,徵收混亂的結果只會逼着廣大的農戶破產!也因爲土地是有限的,又是以農爲本,土地兼併這個老問題很快就會冒出來,到時候又是一筆爛帳,失去了土地的衆多貧農,勢必成爲大明朝廷最頭疼的問題。大和尚,我這樣說沒錯?”

道衍點了點頭,王千軍提一個開頭,他就想到了。但他也有疑慮,所以他說道:“也對,但你的意思,不會是學宋朝,以商業爲本?宋朝的藏富於民的確是個好辦法,可宋朝的積弱你也看到了,更重要的是,你的這種說法,過不了儒家那羣人這關。”

見道衍認同自己,王千軍很開心,跟道衍這樣的聰明人,陰謀家談話就是簡單。如果是個尊重儒家的呆子,那結果只有一個,呆子挽起袖子,一邊大罵王千軍是妖孽,一邊撲過來想掐死王千軍。

“宋朝的商業的確非常發達,可爲什麼一定要把事情想得那麼極端。管仲強國也是將士農工商分得清清楚楚,各司其職,單獨向一方面傾倒都不好,我只是不喜歡完全以農爲本,壓制其他可以強國的方式罷了。這也只是我想到的第一點,第二點就是大明朝的邊境安危。如今的大明朝,北有蒙元殘部,東、南有倭寇,西南有各衆多夷族,雖然現在表面天下太平,可威脅卻無時無刻不在,特別是北方的蒙元殘部,隨時都可能在邊境爆發一場大戰。而一旦爆發大戰,以我大明朝如今的軍力、國力,還有永樂帝的善戰,肯定可以打敗韃靼,但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兩國之戰,拼的是兵馬錢糧,這也就回到了我之前所說的,天下百姓到時又要承擔極大的賦稅,一旦發生民亂,或者是邪教煽動叛亂,朝廷又要派出軍隊圍剿,一番殺戮過後,土地荒蕪,人口凋零,朝廷還要花費銀兩與糧食撫卹,到時朝廷要從別的地方徵收高額的賦稅與糧食,如此持續下去,雖然不會動搖國本,可對地方的破壞實在太大。而且草原不比中原,大明以現在的軍力可以打敗韃靼,可卻無法將韃靼徹底消滅,只需要給草原的蒙元殘部四十年的時間,他們又可以拉起十幾萬的草原騎兵,繼續向中原進攻,想要重新佔據中原大地。如果無法徹底解決廣大草原的蒙元殘部,草原的韃靼與瓦拉將成爲大明朝永遠的勁敵。”

中原農耕文明最大的敵人就是草原的遊牧文明,中原與草原幾千年來征戰不斷,也一直是中原皇朝最頭疼的問題。而好戰必亡這個道理很多人也都知道,所以王千軍這一次提到的問題只是個老問題,關鍵是怎麼解決!

因此,道衍只問:“那你有什麼新想法嗎?!”

王千軍點了點頭,回答道:“如果明朝大軍可以擊敗蒙元殘部的主力,雖然無法佔領草原,卻可以安撫蒙古各部,因爲草原是由各個部族所組成的。大明朝承認蒙古的黃金血脈,並且將投降的各部落安頓在不同的草原,將各部落的草場劃分清楚,並頒佈冊封的詔,並且與衆部落王爺盟誓,誰敢侵吞其他部族的草場,所有部族可共伐之!需要的時候,大明也可派出軍隊協助。也就是分而治之,以元制元這個道理。”

“好!”這就是道衍的迴應,道衍更是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表示認同。

但他還說道:“不過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大明的軍隊能夠深入草原,擊敗韃靼與瓦拉主力!千百年了,中原漢族的軍隊都沒有太過深入過草原,本朝開國之初也只是在草原邊緣作戰,大漢遠征匈奴似乎成了一個很遙遠的故事,你認爲會發生這樣的事嗎?!”

王千軍很肯定地點頭說道:“會的!因爲當今的皇帝是永樂帝!當年親征過蒙元殘部,馬打江山的永樂帝。”

永樂皇帝是什麼樣的皇帝,道衍最清楚,也最瞭解。永樂帝絕對不是一個被動防守,被蒙元殘部壓着打的皇帝。別人佔他一寸,他就要回對方一尺!

“恩,你說得很對。還有其他的嗎?你只說了兩件事,再說一件!”道衍認可了王千軍,但還要聽更多的。

說了這麼多,王千軍口又渴了,還有大半碗的酸梅湯沒喝,喝一口,喘口氣,王千軍突然猶豫了,因爲他不知道接下去想到的事情該不該說,道衍雖然是個和尚,學的是佛家和道家的學說,可也是個讀人。而這個世界的讀人,絕對大部分都是崇尚儒家的!

可不說,王千軍又忍不住,也就得不到道衍的支持。王千軍未來要做的一件大事,必須得到道衍的支持纔可以。所以王千軍咬着牙說道:“還有一件事,很重要,非常重要!跟整個漢族的未來有關係,如果不解決這件事,漢族的血性,我大明朝的血性都會被逐漸磨滅,那就是……那就是……”

“是什麼?!”王千軍還沒有說出口,道衍又多問了一句!

再次被道衍詢問,王千軍直接從椅子坐了起來,陰沉着臉說道:“是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這句話,根本就是屁話!儒家學說可以治民,但不能用來治國。宋朝軍事的無能,不僅跟制度跟皇帝有關,更跟宋朝發達的理學有關!”

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
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