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

由寺廟改建的屋舍看上去稍微破敗了些,不過在這之前,裴矩就帶着先生們親力親爲對房頂、牆體等等都進行了加固,除非是地動山搖,不然的話一場雨雪是撼不動這屋舍的。

琅琅的讀書聲從屋舍中傳來。

門向外推開,裴矩緩步走出,外面的陽光帶着暖意。

趁着學生們讀書的時候,裴矩走出來透口氣。

屋子裡或許是應該爲了當初供奉佛像所用,所以頗爲陰暗,甚至還不得不點燃蠟燭,讓裴矩總覺得心裡有些壓抑。

畢竟對於現在的大漢,對於這個時代來說,一切應該是光明向上的纔對。

旁邊的工地上傳來“叮叮噹噹”的聲音,新的校舍面向太陽的方向,靠近奔流的河水,將會是遠比現在要好的選擇。

再堅持幾個月,就能夠搬入新校舍了。

現在學院之中的學生很少,而且都不是高年級的。

龍門書院到底還只是一個輪廓,招生也暫時定於今年恩科春闈之後,以避免和春闈形成交錯,現在招收的這些學生,都是低年級的,基本都是入洛隨駕官員的子女或者族中適齡子弟,在家裡也沒有什麼人有閒心管他們,還不如先丟到龍門書院來呢。

若是從低年級經過內部的選拔考試進入高年級,可要比到時候和一羣人擠破了腦袋爭奪高年級的名額來得好。

說到底,這只是一些剛剛過了牙牙學語年紀的孩子罷了,不過裴矩並不感到失望,一切纔剛剛開始,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步入正軌。廣廈也不是一日就建成的,即使是朝中官員們對於龍門書院這等公立的學院都如此鼎力支持,那之後龍門書院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可想而知。

裴矩從來不懷疑龍門書院的未來,也不懷疑自己的未來。

他低頭看了一眼自己手裡的課本,這是禮部最新編撰的書院低年級通識課本,課本的前半部分是從《詩經》、《離騷》乃至於《玉臺新詠》之中選出來的優秀詩詞,中間一部分是從《論語》、《春秋》等中選出來的有哲理的文章,而後一部分則是歷史知識,從遙遠縹緲的炎黃時期一直延續到此時此刻。

各個篇章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有的是教授學生美好的道德品質,有的則是教授學生一些爲人處世甚至治國理政的哲理,還有一些,就比如那些歷史知識,自然便是培養學生對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歸屬感,以及身爲一個華夏人的榮耀感。

我們是一個從炎黃到現在泱泱四千年的大國,我們現在腳下的這片土地是列祖列宗血汗凝聚,因此我們要珍惜祖宗的勞動成果,甚至不惜用性命去捍衛這一片山河。

裴矩之前也不是沒有給學生上過課,家族之中的子弟,有空閒的時間他也會親自教導,畢竟誰不希望自家子弟能夠得到家傳絕學之後出人頭地?

但是他還真的從來沒有上過這樣的課,拿到課本的時候,即使是裴矩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還是難免驚訝。

從前人們教書育人,所使用的一般都是聖賢的詩詞歌賦或者文章,以死記硬背爲主,箇中如何理解,往往還得依靠個人造化,而且往往這些理論很是零散,各家各戶又往往有所私藏,優劣不一。

不說別的,就是徐陵家那麼多藏書,徐家子弟在讀書學習上就肯定比別家有優勢。

而現在的課本,不但挑選今古優秀文章直接公之於衆,讓總角之齡的孩子也能夠理解和背誦,而且還更成體系化,能夠讓人融會貫通,更好的結合過往和現在,尤其是將華夏古往今來的歷史直接呈現出來,讓人耳目一新。

更爲重要的是,並不是某個書院有資格使用這樣的課本,而是所有的書院,甚至無論是公立的還是私立的,都有資格使用由禮部統一編撰、排版和印刷的課本,只不過公立的書院,都是由禮部集中發下去了,而私立的書院就需要自行購買了。

朝廷還沒有財大氣粗到那個地步,尤其是禮部,六部之中最大的清水衙門說的就是他們,江總這傢伙纔不會白白便宜那麼多人的。

當然了,你們私立書院不想要這些教材也可以,但是看看教材封皮上“徐陵”、“顧野王”這些執士林牛耳的名字,就代表着這教材的可信度。

你們難道覺得沒有了這些教材作爲支撐,還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學生麼?從先生到教材你們都比不上公立的書院,學生憑什麼去你們那裡?

教材本身只是讓裴矩震撼的一部分,更讓裴矩震撼的,還是在歷史部分的開頭,陛下親自題寫的一句話。

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

裴矩不得不表示,就憑陛下有膽量把這麼一句話寫出來,他就是一個值得自己敬佩的君主。前兩句尚且還好,最後一句,涉及到的可就是歷朝歷代最忌諱的東西。

興替!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衆所周知的,但是任何一個王朝的君主都希望自己能夠傳百代乃至千代萬代,國祚綿長不息,而李藎忱明確的指出了,朝代乃至於時代的興替是必然的,不要畏懼時代的改變,每一個人甚至要隨時做好準備去追隨時代的改變,甚至去改變時代。

作爲一個後世人,李藎忱很清楚,當科技和思想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改變是必然的。

他並不奢求自己的子孫能夠傳千代、萬代而爲君,他只期望這個民族能夠從歷史的興替之中尋找到經驗和教訓,然後再下一次整個時代都發生改變的時候,依舊能夠頑強而堅定的屹立在潮流的巔峰上,俯瞰芸芸各族。

裴矩不知道陛下是如何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不過陛下已經做到了太多常人做不到的,所以也不足爲奇。

和他做對手,宇文憲可還真是倒黴啊。

或許拱手投降的宇文贇和陳叔寶,纔是幸運的吧?

身後的讀書聲逐漸小了下來,而正好隔壁的先生也走過來。

“這就到時間了?”裴矩恍然回過神來。

他聽到了下課的鐘聲。

那先生整好以暇的看着他,眼神的意思分明是:難道你不信?

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煙起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當向北第一一二六章 戰雲催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報李第八百零一章 有點兒怪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九百二十二章 風入松間颯颯寒第一五五二章 勝了也有頭大的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一二二一章 南陽攻略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五百四十五章 蟬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務艱鉅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一二五九章 矛與盾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一七零二章 糧食的難題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職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一二四八章 加到八成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一四五三章 拖延時間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靈武是底線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風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三百一十章 解脫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負的主兒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五百五十章 杳無音訊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二十章 殺機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一五五二章 勝了也有頭大的事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五五五章 大決心第二一三二章 書院等級和女學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邊的清晨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鋒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二二七一章 絲綢之路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一百一十七章 熟人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二一八五章 帥才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來越看不懂了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
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煙起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當向北第一一二六章 戰雲催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報李第八百零一章 有點兒怪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九百二十二章 風入松間颯颯寒第一五五二章 勝了也有頭大的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一二二一章 南陽攻略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五百四十五章 蟬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務艱鉅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一二五九章 矛與盾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一七零二章 糧食的難題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職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一二四八章 加到八成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一四五三章 拖延時間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靈武是底線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風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三百一十章 解脫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負的主兒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五百五十章 杳無音訊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二十章 殺機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一五五二章 勝了也有頭大的事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五五五章 大決心第二一三二章 書院等級和女學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邊的清晨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鋒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二二七一章 絲綢之路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一百一十七章 熟人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二一八五章 帥才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來越看不懂了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