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道德與矛盾(3)

你們可以實時觀察這個過程。一些像“商業運動”(TradeSports)這樣的博彩網站在體育賽事過程中開市。當一隊領先的時候,我們可以看見他們股票的價錢隨之上升。這意味着有更多人在爲他們下賭注,也就是說他們更加認爲那一隊會贏。可見,我們可以通過人們的賭注看出人們認爲會發生的事情。

他們的預測是正確的。這種市場已經存在多年了,同時也在成功地運行着,它預測得甚至比民意調查的結果還要準。例如,市場的預測只比大選結果差1%~2%。這的確比民意調查的預測更好一些,但並不讓人(經濟學家)吃驚。因爲通過市場買股票意味着你有“說實話”的激勵。就是說,你要是買了一支很貴的股票但認爲勝算不高的話,你是在扔錢。在這個系統裡注入錯誤信息是要付出代價的。這跟問卷調查不一樣,在問卷上說謊不會造成任何的財務損失。

在Intrade網頁上,人們能在任何東西上下賭注。範圍可從誰會在總統競選中勝出至科學研究,比如希格斯玻色粒子是否會在某特定日期被觀測。這些市場收集了很多社會上的信息並將他們轉變成了一種大家都能夠明白的概念:價格。

這些價格就如水晶球一樣珍貴。他們也比較容易得到。我們把它和美國的情報部門的事情做比較,比如中情局(CIA)、聯邦調查局(FBI)、國家安全局(NSA)等。我們不時聽說在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情報部門之間蒐集整合資料出現了多層障礙。

如果能夠用市場的力量將這些機構中專家的知識進行整合該有多好啊!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利用大衆的智慧,讓大衆參與他們所關注的市場上所發生的事件,然後通過市場價格將大家的努力集中在一起去幫助市場增長,就太好了。

將大家的觀點集中在一起是一種智慧和高效率的選擇麼?還是這種選擇是無用、無理取鬧、有攻擊性或愚蠢的呢?

“政策分析市場”(PolicyAnalysisMarket)在2003年的7月被引入。就如我以上所說的一樣,這是設計與蒐集地緣政治趨勢的未來市場,比如中東的國家會不會穩定地發展。這包含着通過大衆的智慧去幫助美國政府做重要決策的可能性。

有兩名美國參議員認爲這是無用、無理取鬧、有攻擊性和愚蠢的。

也許這兩名參議員有他們自己的理由和原因。我不清楚。

我清楚的是,有人對這件事存有道德上的反感,卻沒有人清楚這種利用大衆智慧的方式能否挽救一些生命。

我不知道爲什麼有的人認爲有未來市場是錯的。同樣,我也不知道人們對賭博的看法是怎樣的。

我知道的是,市場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一直喜歡否認別人的經濟學家一定會認同此觀點。市場能讓一些擁有他們不想要的資源的人,聯繫上一些有需求的客戶進行交易。市場能讓買賣雙方獲益。賣家能夠賺到錢,錢比他們手上賣出的物品更加重要。而買家能夠通過使用手上的錢換取他們更加需要的資源。大家的生活都變得更加美好。

“大家的生活都會變得更好。”這就是開放市場的好處。我覺得這句話很值得重複一遍,大家的生活都會變得更好。

實際上,一個人能讓其他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市場能夠確保人們可以得到大多數他們想要的東西。供需的規則就是願意給出好價錢的人能夠得到他們想要的物品,供應商在其中也變得更加輕鬆。

不僅如此,還沒有市場糾紛。對於毒品交易,沒有市場,也就是說沒有被警察、律師和第82空降軍保護的合法市場,想做非法交易的人會通過非法的方式進行交易,導致了有組織犯罪和販賣違禁品行爲的發生,這可能在電影裡看起來很好,但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好的。

別光參照我說的話,你不妨去問問蘇聯人他們在非市場經濟社會中物資短缺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你不去問他們也行。我想說的是,市場能夠讓我們有自由的貨物交易和服務,讓大衆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不是想說所有的政府監管都是壞的。我只是想說憑直覺認爲某些互惠互利的交易是錯的這種想法具有傷害性,它傷害了那些可能進行此交易的人。

到底爲什麼有的人會反對這類市場?這是個道德上的問題嗎?

問得好,有很多心理學家正在努力地爲這個問題尋找答案。如果我們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我們不僅能夠進一步地瞭解人性,還有可能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一些你會給予但不會賣的東西

我剛纔說的話應該給了你一些啓發,你也應該更加贊成未來市場的投資。那麼爲什麼你覺得人們不應被允許出賣他們的腎臟呢?

有數以萬千的人需要腎臟,在2006年就有65000名人士等待着捐贈。每年大約有10000名死亡人士沒有捐贈他們的器官,他們的腎臟(和肝臟)在他們死後下葬時捐贈給病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想象一下,如果那些人在死後被賣掉他們的器官,還不如在活着的時候自己來賣,雖然少一顆腎但會多點錢花,這總比他們死後讓別人把他們身體裡的腎拿走好。

在美國沒有買賣人腎臟的市場。我能夠倔強地把我的腎給予別人,在我的行駛證上也會註明我是個器官捐贈者,這能讓一項對自己非常不好的事變成一項能夠幫助別人的事情。問題是我不能夠把自己的腎賣掉,也就是說這個現象所建立的制度是我只能把我的腎送給別人但是不能賣給別人。就和一樣,你只能給予但不能賣。

既然人在死後能夠賣自己的腎,那爲什麼在活着的時候不能賣呢?不妨問問自己這個問題:你寧願有兩個腎,還是一個腎和15000美元?當然了,如果你在捐贈了一個腎之後第二個腎出了問題,這的確是有點尷尬,再加上捐腎是必須要進行手術的。雖然是這樣,但人們不是應該對於自己的風險承擔有選擇的嗎?如果我們想消除人們在交換貨幣的過程中所承擔的風險的話,那我們就不得不停止所有的採礦和軍事活動。

這件事的賭注是很高的。在目前一項對器官市場可能受益的統計中,兩位著名學者總結道,給予人們獎勵(金錢)去讓他們做捐贈者“會消除所有在排隊等待器官捐贈的病人的痛苦和死亡”。

大多數反對器官市場的論點都是道德上的論點。對,也有些人持政治上或經濟上的論點。舉個例子,有些人擔心器官市場會導致更多需要錢的窮人捐贈器官。我覺得這點很容易解決,但是我不會說,因爲我想在道德的層面上做分析。(答案就是,缺錢的人的確會做一些不愉快、高風險,甚至尷尬的事情去賺錢,比如做搬運、在油田工作,或穿上漢堡包的裝束,或在街邊發傳單。但並不能說這種事情就應該被禁止。)

核心問題在於人們已經默認了買賣器官是錯的。我們大腦的某個部位已經做出了這個判斷,人們把它認爲是事實並據此做出判斷。就如理查德·泰勒和卡斯·桑斯坦在他們的書《助推》中所述:“就算一個想法(器官市場)是有其明顯的優點的,其也會因未被充分理解的原因而極其不受歡迎。

“未被充分理解……”看來好像心理學家應該嘗試理解其中的原因。

道德的心靈

2007年11月,有一名英國籍教師因在蘇丹喀土穆的課堂上允許她的學生們用了某個單詞去描述一個玩具導致她自己被捕、被審判、被判罪,並被監禁。她的懲罰是有可能會挨四十下鞭打。這比在街上游行、喊着聯合報上“零容忍,死刑”的口號的示威者所得到的懲罰要輕得多。

在一個有成千上萬無辜平民、男女老少隨時會遭到無情的傷害和殺害,上百人流離失所,不能用言喻描述的暴力行爲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地增長的國家,吸引大家以及國際媒體所關注的事情竟然是,一名老師讓她學生們在課上用以形容泰迪熊的幾個字。而老師和學生可能對此根本毫不在意。

爲什麼人們反墮胎,主張墮胎合法化,反毒品,反賣淫,反市場,反海灘?

這些是很好的問題。

作爲一個進化心理學家,在我看來,人們最奇怪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們有多關注別人在幹什麼。本質上來講,在人類社會之外的自然界,除非一個有機體的命運和另一個有機體的決定緊密相連,比如當一個有機體是另一個的潛在食物或者配偶,有機體會忽略掉別的有機體。這在生物學上來講是很有道理的。關注別人在做什麼事是件很耗時間和精力的事情。有機體應該被設計得去監視他們的親屬、同盟和敵人在做什麼。只關注和他們有直接聯繫的事物會更好一些。

但是人類是不一樣的,我們似乎太關心別人在做什麼了。當別人點燃一片樹葉,吸氣,說一些不可思議的詞語,或者將自己的身體的某一部分賣給(或租給)別人時,我們就不僅僅是關注,我們還堅持他們應該被懲罰。

這是生物學上頭等的神秘事件。儘管很多人聲稱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這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對人類爲什麼有“道德”的很多解釋實際上是解釋爲什麼人們這麼“慷慨”,這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我們從這裡面得到了兩個重要的結論。第一,也是這本書的中心論點,即我們不知道爲什麼我們要在道德上去譴責一些行爲。我們只是認爲他們錯了,聲明他們錯了,並且還試圖去糾正他們。問題是我們的正當理由前後不一致,很容易發現理由是在給出了道德判斷之後,而不是之前。我一直認爲,新聞秘書不知道產生道德判斷的原因,所以它被迫生成一個原因。

第二個結論直接和我們的模塊性相關。很有可能是人們採用了一套非常基礎的道德原則裝置,我們的想法都系統地來自這個裝置。我在第一章暗示了這是在一個假設的道德機器人的幫助下。但是這似乎並不是我們的運作方式。看起來似乎道德判斷是在無意識模塊的指導下運行的,然後,新聞秘書模塊再常常拙劣地糾正它。這沒有那麼令人吃驚。人們經常譴責一些東西,而不譴責另一些,這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原則的前後不一致性,給新聞秘書留下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就是人們的道德觀前後不一致的原因。大腦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職責,從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判斷,沒有什麼東西使得他們相互一致。

前後不一致不是大腦思維的默認狀態。爲了使思維保持系統前後一致需要精心設計。在一些情況下,人們的思維意識就是這樣設計的。但在另一些情況下不是這樣的。如果前後一致不能促使整個系統更好地運作,那麼就沒有理由繼續保持一致性。在道德判斷中保持一致性就沒有好處,那麼相互矛盾就不足爲奇了。

事實要比這更糟糕。

話題回到良心和譴責之間的區別上來,有的模塊被設計爲阻止別人做一些事情,比如使用生育控制,反海灘等等,這和指引我們自己的行爲的模塊是不一樣的。我不會要求紐約州和南卡羅來納州前州長去說服任何人:一個人是否遵守某項關於禁止某種行爲的道德準則,和他是否認可這些道德準則無必然聯繫。

那些指導良心的模塊無疑被其他的一些因素控制着。再來看看可憐的斯皮策先生,當他決定和一個妓女發生性關係的時候,有些模塊是負責衡量利弊的。其中一項弊端當然是會對他的政治生涯造成危害,特別是因爲他衆所周知的反娼妓的立場。但是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已。和權衡利弊模塊相對的,是尋找性的模塊。很明顯,尋找性的模塊佔了優勢了。

負責人們行爲的模塊和負責聲明遵守道德的模塊是全然不同的。因爲負責譴責和良心的模塊是不同的,所以行爲和言語不一致也是理所當然的。

總體來說,以上觀點說明,人類大腦思維的模塊化特點使得人們很虛僞。

這同樣可以解釋爲什麼你覺得這觀點對你不適用。

第3章 一貫的矛盾性(2)第3章 一貫的矛盾性(2)第8章 “我”是誰?(1)第4章 一貫的矛盾性(3)第20章 心理宣傳(5)第22章 自我欺騙(2)第13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1)第5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1)第28章 自控(5)第19章 心理宣傳(4)第21章 自我欺騙(1)第10章 模塊的我(1)第24章 自控(1)第11章 模塊的我(2)第7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3)第6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2)第33章 鳥的道德(2)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23章 自我欺騙(3)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8章 “我”是誰?(1)第32章 鳥的道德(1)第12章 模塊的我(3)第7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3)第27章 自控(4)第12章 模塊的我(3)第20章 心理宣傳(5)第23章 自我欺騙(3)第29章 道德與矛盾(1)第11章 模塊的我(2)第30章 道德與矛盾(2)第11章 模塊的我(2)第33章 鳥的道德(2)第30章 道德與矛盾(2)第22章 自我欺騙(2)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4章 一貫的矛盾性(3)第6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2)第6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2)第1章 前言第6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2)第21章 自我欺騙(1)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17章 心理宣傳(2)第1章 前言第5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1)第17章 心理宣傳(2)第32章 鳥的道德(1)第12章 模塊的我(3)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17章 心理宣傳(2)第8章 “我”是誰?(1)第8章 “我”是誰?(1)第21章 自我欺騙(1)第33章 鳥的道德(2)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9章 “我”是誰?(2)第26章 自控(3)第16章 心理宣傳(1)第23章 自我欺騙(3)第13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1)第33章 鳥的道德(2)第5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1)第19章 心理宣傳(4)第4章 一貫的矛盾性(3)第18章 心理宣傳(3)第7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3)第20章 心理宣傳(5)第1章 前言第6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2)第24章 自控(1)第18章 心理宣傳(3)第34章 後記第23章 自我欺騙(3)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3章 一貫的矛盾性(2)第34章 後記第28章 自控(5)第24章 自控(1)第18章 心理宣傳(3)第23章 自我欺騙(3)第10章 模塊的我(1)第17章 心理宣傳(2)第8章 “我”是誰?(1)第24章 自控(1)第5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1)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22章 自我欺騙(2)第10章 模塊的我(1)第2章 一貫的矛盾性(1)第11章 模塊的我(2)第15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3)第12章 模塊的我(3)第16章 心理宣傳(1)第26章 自控(3)第22章 自我欺騙(2)第33章 鳥的道德(2)第11章 模塊的我(2)
第3章 一貫的矛盾性(2)第3章 一貫的矛盾性(2)第8章 “我”是誰?(1)第4章 一貫的矛盾性(3)第20章 心理宣傳(5)第22章 自我欺騙(2)第13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1)第5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1)第28章 自控(5)第19章 心理宣傳(4)第21章 自我欺騙(1)第10章 模塊的我(1)第24章 自控(1)第11章 模塊的我(2)第7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3)第6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2)第33章 鳥的道德(2)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23章 自我欺騙(3)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8章 “我”是誰?(1)第32章 鳥的道德(1)第12章 模塊的我(3)第7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3)第27章 自控(4)第12章 模塊的我(3)第20章 心理宣傳(5)第23章 自我欺騙(3)第29章 道德與矛盾(1)第11章 模塊的我(2)第30章 道德與矛盾(2)第11章 模塊的我(2)第33章 鳥的道德(2)第30章 道德與矛盾(2)第22章 自我欺騙(2)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4章 一貫的矛盾性(3)第6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2)第6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2)第1章 前言第6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2)第21章 自我欺騙(1)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17章 心理宣傳(2)第1章 前言第5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1)第17章 心理宣傳(2)第32章 鳥的道德(1)第12章 模塊的我(3)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17章 心理宣傳(2)第8章 “我”是誰?(1)第8章 “我”是誰?(1)第21章 自我欺騙(1)第33章 鳥的道德(2)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9章 “我”是誰?(2)第26章 自控(3)第16章 心理宣傳(1)第23章 自我欺騙(3)第13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1)第33章 鳥的道德(2)第5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1)第19章 心理宣傳(4)第4章 一貫的矛盾性(3)第18章 心理宣傳(3)第7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3)第20章 心理宣傳(5)第1章 前言第6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2)第24章 自控(1)第18章 心理宣傳(3)第34章 後記第23章 自我欺騙(3)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3章 一貫的矛盾性(2)第34章 後記第28章 自控(5)第24章 自控(1)第18章 心理宣傳(3)第23章 自我欺騙(3)第10章 模塊的我(1)第17章 心理宣傳(2)第8章 “我”是誰?(1)第24章 自控(1)第5章 進化與碎片化大腦(1)第14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2)第22章 自我欺騙(2)第10章 模塊的我(1)第2章 一貫的矛盾性(1)第11章 模塊的我(2)第15章 真理帶來的傷害(3)第12章 模塊的我(3)第16章 心理宣傳(1)第26章 自控(3)第22章 自我欺騙(2)第33章 鳥的道德(2)第11章 模塊的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