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楊貴妃自從回來之後,多日不見玄宗派人來接她回宮已是悔恨萬千了。她後悔不該對玄宗發那麼大的脾氣,那麼任性。可是同時她也恨自己的姐姐,她爲什麼要奪自己心愛的男人,在她心目之中,玄宗只屬於她一個人的,沒有任何人可以與她分享的。正當她暗自悔恨的時候,突然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那聲音上前說道:“娘娘,張韜光奉皇上旨意前來送御膳了。”楊貴妃回身一看,只見張韜光已是一臉笑容的站在眼前,身後還跟着好幾個小太監,手裡捧着多個金盤玉碗。楊貴妃顫聲說道:“張公公,你說什麼?”張韜光笑道:“娘娘,這些是皇上所用的御膳,特命奴才來送與娘娘的。”一聽此言,楊貴妃不禁痛哭失聲,原來皇上還沒有忘記她呀。
楊貴妃哭着向張韜交說道:“請張公公向陛下轉告,妾有罪應當被處死一萬次,但除身體髮膚外,妾的所有東西都屬於陛下所賜的,現在妾將死去,沒有可用來報答陛下的東西。”說着,從旁邊娶過一把剪刀來剪下了自己的一縷長髮遞給了張韜光,並說道:“請轉告陛下,留下這東西與陛下永別。”
張韜光帶着這縷頭髮回到了宮中,交給了玄宗,還如實的把楊貴妃的話重複了一遍。玄宗聽完之後大驚失色,知道剪頭髮意味着什麼,他立即令人火速接楊貴妃回宮。貴妃終於又回到了宮中,雖
然才短短几日的時光,但恍如隔世一般。貴妃撲入玄宗的懷中痛哭失聲,酸甜苦辣溢於心中。玄宗也是感嘆萬千,情感複雜。他溫情地看着貴妃並柔聲安慰着。過了好幾天,玄宗親自到楊國忠的府第,賞賜他很多錢財。而楊國忠也沒有忘了吉溫,也給了他相當多的好處。
玄宗與楊貴妃共同經歷了情感上的煎熬和考驗,他們感受到了離開對方的彷徨與痛苦,他們發現,彼此已經密不可分了。從此,玄宗對貴妃的情愛更加專一,貴妃也更加註意和玄宗做情感上的交流,他們互諒互解,情感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相傳,在一個牛郎織女雙星相會的夜晚,玄宗和楊貴妃雙雙依偎指天發誓:“人壽難以預料,願牛郎織女保佑我們永遠相愛,我們願在願做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過了今世,還有來世。”
這個時候已經是玄宗晚年的時候了,他只沉醉於與楊貴妃相親相愛之中了,根本就懶於治理朝政。他內用奸相楊國忠,外用胡人安祿山,聽信讒言,信任奸臣,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中央集權不斷被削弱,藩鎮割據勢力相繼而起,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
安祿山是混血胡人,他的父親是契丹族,母親是突厥人氏。安祿山原本姓康,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從小跟隨母親生活在突厥部落裡。後來,他的母親又嫁給了突厥部落裡
二個將軍的弟弟,他就改姓安。安祿山這個人長得五大三粗,肥頭大耳,但卻不失靈活,人也聰明,還會六種少數民族語言。他還善於揣度人意,並且詭計多端。有一年,安祿山偷牲畜被幽州刺使張守硅抓到,要殺他。安祿山眼珠一轉,大聲嚷道:“大夫不是想滅兩蕃嗎?爲什麼要用棍子打死安祿山?”意思是滅兩蕃有用得着他安祿山的地方。張守硅想興許這個胡人有用,就令人留下他的性命,讓他做了一名捉生將。
這安祿山熟悉兩蕃的生活習性,他本人又驍勇善戰,所以每次出擊都能抓到很多契丹兵。有一次,他一人竟帶回了五騎契丹人馬。張守硅挺常識他,就提拔他做一名偏將。安祿山爲人乖巧,善於逢迎,因而不斷得到升遷。他作戰勇敢,鎮邊有功。玄宗對他特別賞識,任他作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還特別關照他和楊家姐妹結成兄弟。安祿山在玄宗面前表現的憨態可掬,忠誠無比。有一次,玄宗笑着問他:“你的肚子如此大,裡邊裝的是些什麼東西?”安祿山裝憨賣傻,他拍拍肚子說道:“臣的肚子裡沒有別的東西,裝的只有一顆忠於陛下的紅心。”說得玄宗哈哈大笑,說安祿山真是忠誠厚道。還有一次在宮廷中的宴會上,安祿山見到了楊貴妃,當着那麼多的文武羣臣,竟然跪倒在地上,請求要認比自己要小好多歲的楊貴妃爲義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