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美男子。
只是不太注重小節。
王浚。
王浚(206年-286年1月18日),《宋書》作王璿(xuán),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郡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人,西晉時期名將。
王浚出身於世代爲二千石的官吏之家。王浚少年時代就博通典籍,而且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養品行博取名聲,故而不爲鄉里所稱道。
稍後才改變志節,爽朗曠達,恢宏有大志。
王浚曾經修建自己的宅第,在門前開了一條數十步寬的路。有人對他說路太寬有何用,王浚說,“我打算使路上能容納長戟幡旗的儀仗。”
衆人都笑他,王浚說,“陳勝說過,燕雀哪能知道鴻鵠的大志呢?”
王浚稍稍長大之後,被州郡長官徵辟爲河東從事。因王浚爲人嚴正清峻,一些素來不廉潔的官吏聽說他到任,皆望風而去。
刺史燕國人徐邈(miǎo)有個才貌俱全的女兒,因選擇夫婿而未嫁。徐邈便大會同僚佐吏,令女兒在內觀看,女兒看中了王浚,並指着告訴了母親,徐邈便把女兒嫁給了王浚。
看來,小女徐氏免不了“視覺盲區”,看到人家王浚長得帥了,就選了人家。那麼,以後出什麼事,就只好你自己兜着了。
當時,徐氏一十八歲,而王浚虛歲十六。三國時期少見的大女小男。
後來,王浚受徵南將軍羊祜徵辟,“參徵南軍事”,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
這個時候,王浚就暴露出他的驕奢的一面,跟了羊祜不久,就吃喝無節,侵犯百姓的女眷。羊祜的部將,都認爲應該懲罰他,可是羊祜認爲這是小節,君子可不拘小節。
羊祜的侄子羊暨對羊祜說,“王浚爲人志向太高,奢侈不節,不可單獨擔當大事,對他應該有所抑制。”
羊祜說,“王浚有大才,將要實現他的願望,是可以任用的。”
後轉爲車騎將軍從事中郎,有見識的人認爲羊祜可算是善於薦賢的人了。
…… ……
王浚又任巴郡太守。巴郡與吳國接壤,兵士苦於戰爭徭役,生了男丁多不願養育。王浚制定了嚴格的法規條款,減輕徭役課稅,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嬰兒有數千人。
晉武帝泰始八年(272年),王浚轉任廣漢太守,對百姓廣施德政,百姓非常愛戴他。一次,王浚夢見有三把刀懸掛在屋樑之上,不-會,又益(增)一刀。王浚驚醒後心中十分厭惡。主簿李毅拜了兩拜表示祝賀道,“三個刀是州字,又增加一個,府君將要做益州刺史吧! ”
不久後,益州牙門將張弘發動叛亂,殺死益州刺史皇甫晏(yan),朝廷果然遷王浚爲益州刺史。王浚設下計謀,將張弘等人全部殺死,平息叛亂,因功封關內侯。王浚在任,廣施仁政,樹立威信,當地各族百姓,多來歸附。
王浚因政績突出,被拜爲右衛將軍、大司農。車騎將軍羊祜當時正籌劃平吳,素知王浚奇略過人。便密上表章,請仍留王浚於益州,參與平吳大計。同年,晉武帝依羊祜之建議,復任王浚爲益州刺史。
“剌史”的權力有多大?刺史是掌管一個州的公、檢、法和地方的所有軍隊的長官。和太守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隸屬關係。至於“級別”,太守和剌史是一樣的,但明顯的權力太守要大一些。
當時的益州可大,包括今四川(川西部分地區),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比我們剛建國時的一個大區都大。這麼大一個地方司法長官和軍區的司令,那可是!
三國時期的益州治所在成都。當時,王浚的家安在洛陽,洛陽和成都的距離可是遠了,再說,說你是刺史,過兩年,把你調任了,全憑皇帝的一句話。所以,別說刺史,就連太守都有不帶家的。
王浚在軍中還沒有女眷,所以,他當刺史期間,又是痼疾重發,“路邊野食”。但是,這一次他稍稍注意點兒他的官員形象,不去掠取民間淑女,而是到成都的各大昌倡館(相當於現在的妓院)裡,尋找倡女,那時,官員嫖娼不犯毛病,只是會引發社會議論而已。
由於王浚頻繁出入昌倡館,引起不小的議論,甚至有童謠唱出,“刺史到,倡女笑。”
身在洛陽的王浚的妻子徐氏,知道此事,特意從洛陽給他送去兩名侍女,捎去一封信。王浚把信打開,只見裡邊只有一方白娟,一個字跡也沒有。
王浚明白了妻子的心意。
…… ……
晉武帝謀劃滅吳,下詔讓王浚修造舟艦,王浚造連舫大船,方一百二十步,每艘可裝載二千餘人。大船周邊以木柵爲城,修城樓望臺,有四道門出入,船上可以來往馳馬。又在船頭畫上益鳥首怪獸,以恐嚇江神,船艦規模之大、數量之多,自古未有。
王浚在蜀地造船,削下的碎木片浮滿江面,順流漂下。吳建平太守吾彥取些木片呈給孫皓說,“晉必有攻吳的打算,應在建平增兵防守,建平攻不下,晉軍終不敢東下。”
孫皓不聽。
當時吳國有童謠,“阿童復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而王浚的小字又是“阿童”,正應了童謠之言,於是,晉武帝拜王浚龍驤將軍,監樑益諸軍事。
當時朝中大臣對伐吳紛紛議論諫阻,王浚給皇帝上疏說:
“臣多次查訪研究吳楚的情況,孫皓荒淫兇暴,荊揚一帶無論賢愚,沒有不怨恨的,觀察目前形勢,應從速伐吳。
“今日不伐,形勢變化不可預測。如果孫皓突然死去,吳人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人盡其才,則吳國就成了我們的強敵。再者,臣造船已經七年,船日漸腐朽損壞,另外臣年已七十,死期臨近。以上三事如不遂人願,伐吳更加困難。誠懇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機。”
武帝內心同意王浚的意見。
賈充、荀勖(xù)進諫以爲不可伐吳,只有張華堅意勸武帝伐吳,又遇上杜預自荊州上表請求伐吳,武帝這才下詔,分別佈署伐吳兵力。
王浚於是統領蜀軍。王浚先前在巴郡所保全的男嬰,現在都到了服兵役供徭役的年齡,他們的父母都勸勉從軍的兒子說,“是王府君給你的生命,你要勤勉效力,不要貪生怕死啊!”
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晉書•王浚傳》作太康元年[280年]正月),王浚率水陸大軍自成都沿江而下,過瞿塘峽、巫峽,進至秭歸附近。
王浚率巴東監軍、廣武將軍唐彬攻破吳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擒吳丹陽監盛紀。然後順流而下,進入西陵峽,遇到了吳軍設置的攔江鐵鎖和暗置江中的鐵錐。
由於此前羊祜擒獲吳國間諜,得知上述情況,王浚就做了幾十個大木筏,每個也有方百餘步大,筏上紮成草人,被甲執杖,令善水士兵乘筏先行,鐵錐刺到筏上都被筏帶去。
又做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鐵鎖,就點起火炬,將鐵鎖熔化燒斷,於是戰船通行無阻。
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初三,攻克西陵,俘獲吳鎮南將軍留憲、徵南將軍成據、宜都太守虞忠。初五,攻克荊門、夷道二城,俘獲監軍陸晏。初八,攻克樂鄉,俘獲水軍督陸景,平西將軍施洪等投降。十八日,晉武帝下詔進王浚爲平東將軍、假節、都督益樑諸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