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和(224年-253年),字子孝,三國時期吳國皇太子、南陽王,吳大帝孫權第三子,母王夫人(大懿皇后)。會稽王孫亮、景帝孫休的異母兄,吳末帝孫皓生父。史載“帝尤愛幸”,是孫權最寵愛的兒子。
赤烏五年(242年),原太子孫登去世後被立爲太子,但不久在南魯黨爭事件接連被魯王孫霸和全公主誣陷後失勢,赤烏十三年(250年),孫和的太子之位被廢黜,後改封南陽王。建興二年(253)年,因有傳言諸葛恪要迎立孫和爲帝,權臣孫峻收繳王璽綬並賜死。
孫和長子孫皓即位後於元興元年(264年)九月,追諡父孫和爲文皇帝。
孫和小時候聰慧伶俐,又因王夫人所生,孫權特別鍾愛,常常令其跟隨在身邊,衣服禮秩珍玩之類的賞賜,其他皇子不能與他相比。
嘉禾六年(237年)孫和十四歲時,孫權爲他安排宮廷侍衛,讓中書令闞澤教他學習經傳典籍六藝。孫和愛好文學,擅長騎射,禮賢下士,尊敬老師,頗爲人們所讚譽。
赤烏四年(241年),孫權長子孫登病逝。孫登生前與孫和交好,臨終前留下遺言推薦孫和爲太子。
赤烏五年(242年),孫和被冊立爲太子,當時十九歲。闞澤任太傅,薛綜爲少傅,而蔡穎、張純、封俌、嚴維等都是他的陪侍隨從。
當時司法官員多用條例律書來問罪,孫和認爲奸猾狂妄之徒,將利用訟事摻雜個人私情,從而產生爲禍作歹的念頭,此風不可助長,上表表示應當杜絕。
又有都督劉寶狀告中庶子丁晏(yan),丁晏也狀告劉寶,孫和對丁晏說:“文武官員稱職主事,能有幾人?因有矛盾就相互翻臉攻擊,都企圖坑害對方,這怎麼會有福運呢?”於是孫和對雙方進行勸釋調解,使他們相互交往厚待。
孫和常說當世的才學之士應探研講習學問,操演熟習武功,以勝任當世事務,而只知交遊下棋以妨礙事業,不是進取的態度。
後來羣臣出席他的宴會,言談中說到下棋,孫和認爲,此玩藝只能妨礙事務浪費時光而毫無用處。於是命令陪坐者中的八個人,各自寫出評判下棋行爲的論文以矯正時弊,於是中庶子韋曜(yao)回家後寫了一篇論文奏上,孫和將文章出示給賓客傳閱。
其時蔡穎喜歡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職者不少人都跟着他學,故此孫和用這個方法規勸他。
孫和被立爲太子後,魯王孫霸不服孫和立爲太子,於是糾集黨羽陷害太子及其支持者,雖然孫權阻止他們與外界往來,但孫霸仍然暗中勾結大臣。
孫和的母親王夫人則與大帝長女全公主矛盾最深,全公主害怕孫和即位後會對自己不利,也參與陷害太子。
太子所受寵信日益減損,害怕自己被廢除。魯王圖謀太子之位的慾望更爲強烈,全寄、楊竺是魯王的黨羽,他們天天在孫權面前讒毀。
孫權猶豫了好幾年,後來終於將孫和軟禁。
於是,驃騎將軍朱據、尚書僕射屈晃率領衆多將吏頭上抹泥,將自己捆綁起來,接連幾天到宮門外爲孫和求情。
孫權登上白爵觀觀望,非常反感這種行徑。斥責朱據、屈晃等是無理取鬧。
孫權打算廢除孫和冊立孫亮爲太子,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上奏,引述晉獻公殺申生、立奚齊,以致晉國大亂的史實進行勸諫,而朱據、屈晃又固執地勸諫不止。
孫權大怒,將陳正、陳象滿門抄斬,將朱據、屈晃拖進大殿,杖打一百,最後將孫和流放到故鄣,羣臣中因勸諫而被誅殺流放的多達幾十人。人們都爲他們感到冤屈。孫權暮年曾有意召回孫和,但因全公主等人加以阻撓而未有成事。
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孫權封孫和爲南陽王,派遣他居住在長沙。
當年四月,孫權去世,諸葛恪執掌朝政。諸葛恪就是張妃的舅舅。張妃派黃門陳遷前往建業上疏中宮,並向諸葛恪致以問候。陳遷離開建業時,諸葛恪對他說:“替我轉告張妃,到時我一定讓她超過別人。”
這番話語頗有深意。又因爲諸葛恪有遷都的想法,派人修整武昌的宮殿,民間有人傳言他想迎立孫和。
及至253年諸葛恪被誅殺,孫峻因此事而剝奪孫和的王的印璽綬帶,將他流放到新都,又派使者賜他自盡。
孫和與張妃告別,張妃說:“無論吉凶我都跟着你,終不能一人活在世上。”
她也自殺身亡,舉國上下都爲之悲傷。
…… ……
張妃是吳史中首位殉情的王妃。
張妃是何許人?性情如此剛烈?情義如此濃重?
張妃是張承的女兒。
張承,字公先。東漢末年官吏。漢末太尉張延之子,魏國曹操參謀張範之弟。以方正徵,拜議郎,遷伊闕都尉。董卓之亂時,承欲合徒衆加以討伐,後依弟昭之議,辭官歸家,與兄範避地揚州。
應袁術招請而往,進言數次而術不悅,遂去之。
曹操平冀州,表以爲諫議大夫。
張承一開始死了前妻,祖父張昭欲爲其聘娶諸葛瑾女兒爲後妻。張承因爲和諸葛瑾只差四歲,又是好朋友,最初面露難色。
孫權聽說後也來勸說。
最終張承同意了婚事,婚後諸葛瑾女兒生張震,張菲和陸抗妻。
張菲後被聘爲孫吳皇三子孫和的正妃,史稱張妃。讀音沒差,只是字形上不一,然,此“妃”即“菲”
婚後,張妃爲孫和生第四子孫俊和女兒陸孫氏。
孫權幾次命兒子孫和對張承執行翁婿的禮節。
後來孫權去世,張妃的舅舅諸葛恪奉遺詔,爲首席輔政大臣,張妃聽到了這個消息,一陣欣喜,又生髮皇后之夢。
張妃和孫和商量,讓他聯繫她舅舅,透透舅舅的話,看看能不能有鹹魚翻身的日子。
孫和驚懼,不肯遂計,張妃自作主張,派手下陳遷到建業面見全皇后,順便慰問舅舅諸葛恪,諸葛恪對陳遷說,“你替我轉告張妃,她終有一日能勝過別人(原話是:爲我達妃,期當便勝他人)。”
“別人”是誰?諸葛恪說的挺含糊,但這話傳來傳去,就變了味道,說,諸葛恪有扶持孫和的意圖。尤其是他派人修繕舊都武昌的宮殿,殿堂裡傳言他是想迎接孫和上位。
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廢帝孫亮與孫峻聯合誅殺太傅諸葛恪,張妃的丈夫和兄弟姐妹因此遭到滅頂之災,孫峻下令夷滅張震三族。
張妃已成婚的姐妹亦被拋棄。
孫峻又將孫和徙至新都,收繳藩王印綬並遣使者賜死孫和,孫和與張妃告別,張妃感到這一切都是她始作俑,是她給丈夫帶來禍患,就說,“無論吉凶我都跟着你,我終不能獨自一人活在世上。”
說完,向身邊一根頂樑柱撞去,頓時,腦漿迸裂,倒地而亡。
(前邊有一章寫到張妃的死,是自刎,不合理,有執行官在場,怎麼能讓你觸碰到刀劍呢?還是觸柱而死,比較合理。古籍中,沒說她以什麼方式自殺,只好怎麼合理,怎麼寫了。再說,古代女人好“觸柱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