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在公元202年(建安七年),下書責令孫權,讓孫權把兒子送到曹操這裡來做人質。孫權不願受制於人,便召集羣臣會商。大臣們衆說紛紜,張昭、秦鬆等重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孫權本意雖不想送人質,但由於沒有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也有點舉棋不定。於是,他只帶周瑜一人到母親面前議定此事。
周瑜立場堅定,堅決反對送人質。他給孫權分析利害說:
“當年楚君剛被封到荊山的邊上時,地方不夠百里。他的後輩賢能,擴張土地,開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佔據荊揚之地,直到南海。子孫代代相傳,延續九百多年。
“現在將軍您繼承父兄的餘威舊業,統御六郡,兵精糧足,戰士們士氣旺盛。而且,鑄山爲銅,煮海爲鹽,人心安定,士風強勁,可以說所向無敵,爲什麼要送質於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我們就不得不與曹操相呼應,也就必然受制於曹氏。
“那時,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過就是一方侯印、十幾個僕人、幾輛車、幾匹馬罷了,哪能跟我們自己創建功業,稱孤道寡相提並論呢?爲今之計,最好是不送人質,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
“如果曹操能遵守道義,拯救天下,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圖謀生亂玩火必自焚,將軍您只要靜待天命即可,爲何要送質於人呢?”
周瑜的一番話,說到了孫權心裡。孫權的母親也認爲該這樣做,她對孫權說,“公瑾的話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1個月,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
孫權便沒給曹操送人質。
…… ……
對於孫氏,周瑜說得上忠貞不二。《江表傳》記載,曹操想使周瑜爲自己所用,曾派善於辯說的蔣幹前去遊說周瑜,周瑜既十分堅決的回絕了蔣幹。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孫權又受到魯肅,以及劉備屬下諸葛亮的說詞影響,正猶豫不決。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
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爲曹操的後患。
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周瑜自薦以三萬精兵抵抗曹軍,孫權這才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不服南方水土,許多人患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
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雙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攻,敗曹軍,周瑜認爲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
…… ……
周瑜又與程普進軍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佔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淩統守衛後方,親帶呂蒙去救甘寧,解除了甘寧之圍。
周瑜率兵屯駐北岸,約定日期大戰曹仁。周瑜親自騎馬督戰,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退兵回營。
這時,有軍校來報,說有個女人要見都督。周瑜說,“女人?是怎麼個女人?”
軍校就學,周瑜不得要領,箭傷又痛,不耐煩了,說,“讓她進來吧。”
瞬間,軍校領進來一個女人,周瑜定睛看去,吃了一驚,“你!你怎麼到這裡來了?”
來人是他的正妻吳伏憲。
吳伏憲跪在地上,說,“一路戰火、掠殺,我走了七個月,才得以找到你,你受傷了?”
周瑜眼光遊移、躲閃,他說,“不打緊……你不守在家中,兵荒馬亂的,婦人家,怎可獨自跑出來?”
吳伏憲說,“將軍在外征戰,奴家實在掛念……”
周瑜打斷了吳伏憲的話,說,“無需掛念,早早回去要緊。”
吳伏憲說,“我還回去作甚?就在軍營,左右照料着將軍,偶可彈奏豎箜篌給將軍聽……”
周瑜極其不耐煩,他向領吳伏憲進來的軍校擺了擺手,軍校會意,走上前來,扶起吳伏憲,說,“將軍正在無着,請夫人不必打擾,先自出去歇息。”
吳伏憲巴巴地看着周瑜,隔擋着那個軍校,亦步亦趨地退出了軍帳。
一會兒,軍校返回,詢問周瑜,怎麼安置吳伏憲。
周瑜想了想,皺着眉頭對軍校說,“你把她處理了吧。”
“啊?”軍校不解。
周瑜怒目向軍校,厲聲說,“還用我教你怎樣處理嗎?!”
軍校雙手抱在一起,“諾”了一聲,走出了軍帳。
…… ……
曹仁聞周瑜臥病在牀,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周瑜奮身而起,巡視各營,激勵將士殺敵,曹仁只好退走。
孫權任命周瑜爲偏將軍,兼仁南郡太守,並把下雋、漢昌、州陵作爲他的奉邑,讓他屯兵於江陵。
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但孫權不同意。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孫權親自穿上喪服爲周瑜舉哀,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支付。
在圍觀舉哀現場的人羣裡,看到吳伏憲半掩的面容。
她還在?!那個軍校沒有殺死她?這些年,她都在哪裡?
周瑜的棺槨下葬入土的時候,響起了豎箜篌的樂曲。後來,人們把這一曲子取名爲《送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