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衛濤明志向

“事情也不盡然如此吧?”

衛濤對於屬下進言一事,一向是從不苛責,所以縱然如今全軍上下對於周瑜、荀攸、諸葛瑾之能頗爲佩服,但這個時候張遼還是忍不住站出來說了一句。

“如今袁譚正是領兵前來,袁熙、袁尚又是聚合冀州軍兵,再是得了冀州黑山軍的話,少說也不下是十萬人,到時候我們如何抵禦?”

“文遠所言也是不差。主公,冀州富庶,縱然是十萬兵馬也不是養不起。”

見到張遼出列,徐晃當下也是站了出來說道。

“當時也是那李樂太過莽撞,竟然直接動起了搶掠的路子,若是不然其在短時間之內謀取到供養的糧草卻是不難。若是袁軍是有十萬兵馬,恐怕我軍唯有敗退一途。”

都是戰陣廝殺出來的,所以都是知曉,在雙方兵力差距在一二倍的時候還可以憑藉計謀、武勇一戰。

若是雙方兵力上到三倍以上,那非絕世奇謀不可得,可雙方差距到了五倍之上,那只有是看對方會不會糧草不濟,若是對方糧草充足,那麼就基本已經註定了失敗。

“文遠、公明兩位將軍所言也是有理,不過兩位將軍卻是忘了一事。”

周瑜極有雅量,對於張遼、徐晃兩人的反駁只是一笑,隨即爲他們解釋起來。

“如今袁紹未曾立下繼承之人,而讓袁譚與袁尚相爭,若是這兩人各領一軍還是爲好,但若讓他們合一誰主誰次?恐怕任何一人都巴不得另外一方儘早而敗。甚至爲之故意使壞都不是不可能。”

“這……這不會吧……”

不止是張遼、徐晃。就是其他諸將也感覺有些不可能。

“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你們只要看看袁紹與袁術兄弟就是可知,若是他們齊心,一佔冀州,一佔揚州,而後再奪取徐州,將三州之所聯合爲一,那麼縱然如今袁術之舉恐怕也不會如此人心向背。”

衛濤對此早就知曉,當即就是開口說道。

“若是袁家之人再是有心。袁紹佔北方,袁術佔南方,到時候也不用什麼自立登基,直接就是將整個大漢取而代之,天下人又是能夠如何?”

聽到衛濤此言,頓時帳內一片寂靜。

衛濤這話的確是有幾分大逆不道,但卻忍不住讓人細細深想,只要細細一深想,無不感覺正是如此。

尤其是周瑜、荀攸、諸葛瑾三人,這個時候額頭之上已經顯出了冷汗。這事情太是有可能了。

“可是這些事情與當先主公如此敲山震虎,打草驚蛇又是有何關係?與眼下是否收降李樂又是有多大關係?”

就在這個時候。趙雲卻是開口詢問說道。

“子龍,我欲佔冀州,但以我之根基而論,卻是不及袁氏,縱然是佔了冀州恐怕也是難以得用,君不見昔日韓馥,縱爲冀州牧,卻是反而是受制於當時只是渤海太守的袁紹,甚至最後連冀州牧的位置都要拱手而讓。”

衛濤微微思量過後緩緩開口而道。

“所以逼迫李樂投誠也算是吾使計壞袁家名聲。而且也不用瞞文遠、子龍你們等人,其實這一次我與幾位軍師還是在謀算再是打擊一次袁軍,使那袁尚不得不重視冀州的這些黑山士卒,進而讓袁尚與袁譚相鬥。”

衛濤已經是隱隱將其中的謀略說出,當然能夠想到多少,就看各人的能力如何。

不過這時候衛濤卻是緩緩起身,來回踱了兩步,忽然就是一聲長嘆。

“諸位乃我心腹之人,吾衛濤也無有不可對諸位所言。吾等身爲大漢臣子,本不應互相攻伐,然吾有大志向,欲以一己之力而定我大漢萬世邊患。如此,單單隻有幷州不可行,還需有冀州爲後方支持。”

聽到衛濤突然如此一說,莫說是帳內諸將,就是周瑜、荀攸、諸葛瑾幾人也是面面相覷,不知道衛濤卻是爲何。

不過衛濤卻是不管,依舊是好似自言自語一般而道。

“我大漢四百年江山,除了劉姓王爺之外,何人可封兩州之所?如今我之所爲也是有不臣,如此我皆知也。然大漢危局在即,四周蠻夷虎視眈眈,縱然是有不臣之舉,然爲我大漢萬世基業,吾願承擔。”

不知道爲何,聽到衛濤如此一言,帳內諸人皆是心中熱血翻滾,不能自己。

“主公大義,吾願隨之!”

張遼乃是跟隨衛濤最久的將領,當下是單膝跪地,向着衛濤行得大禮。

“主公大義,吾願隨之!”

天下漸漸是有紛亂,哪怕不是智謀之士也能夠感覺到大漢勢微,尤其是幾次大漢威嚴掃地更是讓所有人都是心中明白。

雖然心中也有匡扶漢室之志向,但許多英傑卻是不知道該要如何才能夠匡扶漢室,最多的也就是投靠一方擁護天子的諸侯,期望能夠有一日將天下一統,重新歸政於天子。

而這其中最讓人看好的無疑就是三人,衛濤、曹操和袁紹。

其他兩人如何,也許諸將不知,但衛濤如何,諸將都是明白,最少領兵至今,衛濤始終沒有違背自己的志向,尤其是與匈奴一戰,更是讓不少將領心中都爲之心服。

“今天下大亂,吾未有爭霸天下之想,然未吾願,我縱然是爲人臣所不爲之事,也是顧及不得。冀州我必奪之!”

“諾!誓爲主公奪取冀州!”

在衛濤一番表明心跡的話語之下,哪怕是荀攸這個時候心中也是熱血翻滾,對於衛濤隱隱有不臣之言也是聽若未聞。

“諸君不必如此,此爲我之願,亦是大漢百姓之願,只要取了冀州之後,我便是可以抵抗匈奴,而後再是北上幽州,破除烏桓,便可保我大漢百年無爭,至於萬世之基,我自當爲之謀。”

見到衆人熱血沸騰,衛濤也不由得微微搖頭失笑,本來只是議事,不知不覺之間卻是成了表露心跡。

不過既然已經說至於此,衛濤也很是乾脆的直接就是說了出去。

“我今日將此言說與諸君,乃爲明我心跡,我乃漢臣,大漢待我不薄,本不應行此舉。然爲我大漢安危也是顧不得許多,日後吾自當向陛下請罪。”

之前所言的確是衛濤肺腑之言,衛濤一直都是認定,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就是要阻止‘五胡亂華’的景象發生,至於後面一句卻是虛言了。

當今天子不過就是一孩童而已,縱然手中得以掌握孔融麾下軍兵,但卻不知道循序漸進的道理,反倒是想要一舉奪取袁紹兵權以震懾天下羣雄,實在是沒有半點可以令衛濤心服之處。

縱然是爲了自己心中志向,衛濤會是向大漢拜服,也絕不會認爲自己對那天子有何罪可行。

“主公大義,我等願到時與主公一同請罪!”

不過當衛濤這話一說,帳內諸將卻更爲心服,對於衛濤所作所爲卻是再無半點懷疑。

“呵呵……諸位乃我心腹之人,今日我便是在此帳內一說,其餘時候也無須多言,‘功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我之所行所爲我想後世自然是有評說。”

帳內之人多是武將,聽到衛濤讓起自然也是起來,就是如周瑜等人見此也是起身。

但周瑜、荀攸、諸葛瑾這樣的智謀之士心中卻更爲震撼。

功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非是大義之人如何會有此言?

本來雖然爲衛濤出謀劃策攻奪冀州,荀攸、諸葛瑾心中其實也隱藏着幾分不安,這是對大漢不臣的不安,但在這一刻,這一分不安全都是消散。

主公能夠做到如此,我等臣屬又豈是不能,若主公是爲霍光,我等自當效死以報之!

“啓稟主公,經由主公這麼一逼迫,那李樂必定迫不及待會是投靠袁軍,而據我所知,袁軍已派使者入河間城,其必定是在此時商議。既然如此,主公何不更盡一把火?”

心中思緒一定,荀攸又是緩緩開口,不過這一次荀攸的語氣卻是頗爲嚴肅認真。

“李樂投靠不過就在近日,主公可使人言李樂已經是與袁軍達成條件,袁軍承認其身份,然要斬殺黑山軍以明志,李樂就是準備欲要引袁軍進城,到時候所有不服者皆要殺之。無論那李樂是不是如此,此言一出,李樂只要還想投入袁軍,那麼就唯有立即而行。”

“公達此計,甚妙也!”

周瑜當即也是一笑而道,越是與荀攸相處得久,便越是能夠給感覺到其計深遠。

“本來我便是建議主公於其時以突襲,只是不好確定時間而已如今是有公達此計,恐怕不過就是在這一兩日之間矣!”

想要在冀州黑山軍之中傳播一些謠言再是容易不過。

因爲此時的黑山軍說白了也就是一羣尋常百姓而已,惶惶不安當中最是容易聽信謠言。

隨着謠言傳開,漸漸的河間城中就是泛起了恐慌,誰也不知道這事情的真假如何,但城外兩軍威逼之勢卻是誰都能夠看出。

這個時候李樂若真是想要拿着他們去當做功勳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感謝天?葉№舞空的打賞,也感謝支持的書友們,謝謝!)

第219章 毒糧計?火計?第52章 驍騎校尉曹操第26章 馬匪來襲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11章 戰神呂布(下)第357章 挑釁孫權第100章 甄氏和衛氏第317章 大略服賈詡第161章 子瑜顯才第16章 陣前對決第6章 結識周瑜第76章 洛陽動亂(下)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6章 結識周瑜第313章 再鬥呂布第263章 匈奴再犯境第273章 失望第442章 雙雄縱論(下)第155章 以退爲進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95章 欲說高順第422章 後方安定第61章 嫌隙橫生第347章 細言四方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175章 夜襲與夜襲(上)第247章 途經九江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260章 斬顏良誅文丑(下)第185章 袁譚退第232章 欲行江南第146章 太史慈一箭定賭約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369章 魯子敬四分天下第67章 斬殺張寶、張樑第412章 威壓孟獲第184章 鬥顏良第50章 黃巾圍陳留第29章 衛子羽請君入甕第192章 天下形勢滔滔第281章 周郎妙計安天下(下)第163章 長安大旱第44章 黃巾道人第230章 幽州歸服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268章 下鄴城逢紀死第212章 破釜沉舟(上)第341章 甘寧到來第303章 納涼州第144章 初鬥曹操第198章 初聞甘寧第47章 悄然改變了的歷史第116章 奇女子第267章 三戟斬劉豹第408章 孟獲欲詐降第247章 途經九江第225章 破襲烏桓第132章 強奪徐晃第426章 再戰第77章 龍御將歸天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400章 險死還生第114章 敗呂布第363章 孫權生退意第202章 沮授慾火攻第152章 一戰破羌渠(上)第143章 出戰迎曹第191章 袁譚再敗第57章 被困長社(下)第373章 決斷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16章 陣前對決第324章 博望火燒阻衛濤第372章 擒拿魯肅第380章 陸遜行詐降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415章 最後再相談第445章 國制(上)第379章 陸遜來見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57章 被困長社(下)第410章 大破蠻營第81章 虧空情弊第290章 天子意如何第8章 初入幷州軍第17章 衝鋒對決第120章 公瑾新謀第259章 斬顏良誅文丑(中)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269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上)第177章 放過張合?第36章 孝第309章 文明掠奪第28章 攻下山寨第138章 衛濤決議救徐州第58章 火攻?第404章 南蠻攻成都第14章 進擊匈奴第377章 魯肅死勸孫權
第219章 毒糧計?火計?第52章 驍騎校尉曹操第26章 馬匪來襲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11章 戰神呂布(下)第357章 挑釁孫權第100章 甄氏和衛氏第317章 大略服賈詡第161章 子瑜顯才第16章 陣前對決第6章 結識周瑜第76章 洛陽動亂(下)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6章 結識周瑜第313章 再鬥呂布第263章 匈奴再犯境第273章 失望第442章 雙雄縱論(下)第155章 以退爲進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95章 欲說高順第422章 後方安定第61章 嫌隙橫生第347章 細言四方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175章 夜襲與夜襲(上)第247章 途經九江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260章 斬顏良誅文丑(下)第185章 袁譚退第232章 欲行江南第146章 太史慈一箭定賭約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369章 魯子敬四分天下第67章 斬殺張寶、張樑第412章 威壓孟獲第184章 鬥顏良第50章 黃巾圍陳留第29章 衛子羽請君入甕第192章 天下形勢滔滔第281章 周郎妙計安天下(下)第163章 長安大旱第44章 黃巾道人第230章 幽州歸服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268章 下鄴城逢紀死第212章 破釜沉舟(上)第341章 甘寧到來第303章 納涼州第144章 初鬥曹操第198章 初聞甘寧第47章 悄然改變了的歷史第116章 奇女子第267章 三戟斬劉豹第408章 孟獲欲詐降第247章 途經九江第225章 破襲烏桓第132章 強奪徐晃第426章 再戰第77章 龍御將歸天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400章 險死還生第114章 敗呂布第363章 孫權生退意第202章 沮授慾火攻第152章 一戰破羌渠(上)第143章 出戰迎曹第191章 袁譚再敗第57章 被困長社(下)第373章 決斷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16章 陣前對決第324章 博望火燒阻衛濤第372章 擒拿魯肅第380章 陸遜行詐降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415章 最後再相談第445章 國制(上)第379章 陸遜來見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57章 被困長社(下)第410章 大破蠻營第81章 虧空情弊第290章 天子意如何第8章 初入幷州軍第17章 衝鋒對決第120章 公瑾新謀第259章 斬顏良誅文丑(中)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269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上)第177章 放過張合?第36章 孝第309章 文明掠奪第28章 攻下山寨第138章 衛濤決議救徐州第58章 火攻?第404章 南蠻攻成都第14章 進擊匈奴第377章 魯肅死勸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