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真正所謀

“丞相,如今情況便是如此,那衛濤後方有患,以那衛濤的性子,必定是以應付外族事情爲大,應當我軍爲小。畢竟縱然是與丞相這一戰約戰戰敗,也不過是與我大漢和平共處、互不侵犯而已,日後其實力強盛自然可再捲土重來。”

楊修這時候正是在帳中侃侃而談。

“如今我大漢所有之地,多是平原江河,算不得易守難攻,我想那衛濤之所以願意與丞相定約,也是因爲不想太過傷於中原實力。既然衛濤如此心軟,丞相何不一舉破之,以得十年之安?”

在曹操屬下來看,當初曹操之提議與衛濤如此一戰,原因就在於其領地委實不好做防守。

這時候,曹操微微一皺眉,楊修的意思他自然是明白,但曹操顯然想得更深一些。

“德祖,你何知那衛濤無法應付?據我所知,匈奴、鮮卑、烏桓、羌族本身實力都已經是削弱了不少,加上衛濤雖然來與我一戰,但其麾下張遼、趙雲等武將,諸葛瑾、賈詡等謀士皆在留守後方,如何不可應?”

“丞相所言也是。”

楊修雖然是自負狂傲,但面對事實自然不得不認,但以楊修如此狂傲自負,自然不可能就是這麼認服,當下還是依舊是將自己的謀略言出。

“然請丞相所思,那衛軍與我軍一戰月餘,雙方損兵折將且是不說,其更是數次用謀不成,正是懈怠之時。若依我法。先是以謠言動其軍心。而後立即派兵而攪亂其陣。在其欲行未行猶豫之時,正可行襲營之計。時到如今,那邊關勝負未分,縱然其是有所準備,但如何能夠安心?這一戰不求能夠大勝,只要是讓我軍佔到優勢。只要優勢一立,而後我軍再是堅守營寨,這一戰勝負已分。而後若是丞相有心,就可在其欲退之時而襲之,進而是保大漢十年安平。”

娓娓道來,不得不說楊修所言的確有理,若是北方戰事不明的話,還真的可以讓其得逞。

這一計最爲重要的不是計策精妙,事實上這一計頗爲的簡陋,真正重要的是在於衛濤是否關注北方戰事。

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那麼多年下來,衛濤最爲關注的就是這等外族之事。

加上北方動亂也不過就是半月前的事情。哪怕衛濤反應再快,也不可能說立即能夠鎮壓得了那些外族。

楊修就是基於之此而想。而行。

“仲達以爲如何?”

曹操微微一陣沉默之後,卻是轉頭而問。

“丞相,那衛濤之智謀不必多言,除了謠言也許會讓其麾下有幾分騷動之外,其他的根本不值得一提。”

司馬懿心中是如何所想自然讓人難以看出,但這時候卻是冷靜而言,平淡話語甚至直指一旁的楊修。

“德祖所言之計策如此簡單,以衛濤麾下謀士不可能是不知,將希望寄託在衛濤會是因爲失去理智而不知所動下,還不如是說,那衛濤隨時可能會是盲目行動以讓我們有機可趁來得好。”

司馬懿的話語雖然很是平靜,但這話語聽到楊修耳中卻是譏諷之言。

這讓楊修很是惱怒。

雖然這一個計策本身很是簡單,但真正的算計是算計衛濤心中想法,那楊修可自認爲很是高明,而且有理有據,豈能夠接受司馬懿之言。

不過曹操雖然讚賞楊修的想法,但更贊同司馬懿所說,所以只是施行謠言之計策,並未有真正動兵的打算。

楊修自然也就只能夠是無奈的退下。

不過楊修本人雖然不是那種見謀就此怨天尤人的人,但卻同樣也是一個同樣藏不住話的人,在與他人所言之時,自然會是將自己的謀算順口說出。

而能夠聽到這話的,除了一些曹操心腹謀臣之外,自然也是那曹植。

正如周瑜等人所言,如今曹植的情況很好也很不好,曹操雖然將其立爲繼承人,但他本身的確很難是服從,這一次隨同曹操出兵,但實際上卻是無有什麼兵權,更不用說是戰功了。

如此一來曹植自然是有所希望能夠立功,從而是對那楊修所言很是感興趣。

而同樣的,那楊修也是樂於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曹植,同時展示自己的才華。

“……計謀不在複雜,而在於結果,我此計施行若是有所不對,隨時可是中止,而且如我所算那衛濤斷然不可能不爲中計。除非他改了性子,將與我軍的相鬥放在驅逐外族之上,不過以我看來,幾乎不可能。”

有着楊修如此自信滿滿所言,那曹植卻是信了。

“縱然是不成,但此計謀對於我軍也是有利無害,的確是妙計!”

曹植對於戰事的確是有些一知半解,卻是信了楊修所言,隨後就是找到了曹操。

也許其他人來言,曹操還是不會答應,但面對曹植的時候,在仔仔細細思量了一番之後,曹操總算是應下了此事。

北方不穩,就是等同於後方不穩,尋常士卒也許不知道那麼許多戰略,卻是明白自己的家園很有可能是被外族侵略。

若不是還有衛濤在此,恐怕營中騷動也不會是那麼容易平息下來。

但即便如此,人心浮動也是免不了的。

而後,依着周瑜等人所言,衛濤隨即就此命令自己麾下發動數次強攻,雖然折損了不少士兵,但這樣一來,卻是讓楊修確定自己所行正確。

而以楊修與曹植交好,自然也就是讓曹植也同樣是確定了這事情。

卻是不知,這時候周瑜正是在與衛濤直言。

“陛下,若是那曹植欲要襲營當正在近日。”

“公瑾,此計可成?縱然那曹植不明白,但那曹操如何是不明白?若是已經知曉,曹操如何還會是中得此計?”

說起來,對於曹軍所謀,衛濤總感覺是太過簡單了一些,如果單單只是說楊修之謀,那也罷了,若是小看了自己,那麼對方也還有可能會是如此所爲。但涉及兵將調動,若是說沒有那曹操的默許,衛濤如何都是不信。

可正因爲如此,越想,衛濤越是感覺到其中的不對,甚至是產生了一種想法,該不會是周瑜等人太過自信,反倒是輕視了對方的想法。

如今事到臨頭,哪怕是衛濤也不得不帶着幾分擔憂。

“我不信那曹操會是魯莽中計。”

“陛下所言極是也。”

周瑜也是微微點頭,顯然,周瑜等人並沒有太過自大,自認爲自己之計便是無法可破,見到如此,衛濤總算放下了幾分心思。

“不過陛下也當是有知,一應計劃不能是照搬死守,事實上到了如此之時,無論是我軍還是曹軍,想要取勝都不得不冒着幾番風險,我軍故意讓其設計是爲冒險,那曹軍特意設計也是冒險。正如陛下所擔憂,也許那楊修如今所謀,其實不過是曹操順勢特意而爲之也。”

“那當如何?”

衛濤微微一皺眉,而後就此直接而問道。

“若是偷襲不成,不外乎那幾種方法耳,一如連續來襲,亦或者聲東擊西,再或是以之爲誘餌,直衝中軍,總之不一而足。若只想要一一防禦自然不是不可能,但若要去勝,則當是有反擊之行,如何能夠有機會反襲?既要防備不測,又要有所準備,可沒有那麼簡單。”

聽到衛濤的話,周瑜默默點點頭,其中的困難,顯然他也是清楚,不過很快還是笑了一下而道。

“陛下,此時終究是最後一戰,當是一搏,我等所想非是其他,而是以命拼命耳。我不知道曹操如何襲擊我軍,但我軍卻是可以趁機襲取曹軍。”

“襲取曹軍?與曹操互相攻擊,趁着曹軍實力分散的時候一舉奪營?”

衛濤微微皺眉,很是有些不可思議,周瑜的回答其實倒也不在衛濤的預料之外,但還是讓衛濤感覺有幾分猶疑。

“公瑾也知那曹操謹慎,斷然不會不防備,如此襲擊是有可爲?”

衛濤問得很是突兀,但那周瑜自然明白衛濤的意思,當下又是微微一笑。

“陛下,若是尋常突襲自然不可得,但若是全軍二十萬大軍齊齊而動,那麼又是如何?這不是偷襲,而是明衝正鬥,二十萬大軍直衝而至,縱然那曹操是有防備,也不可能防備得了,而且更爲重要的是,只要如此,我軍是一力衝殺,可曹操卻是分兵兩顧,如是之下,雖然沒有偷襲之便,但卻佔據兵力優勢。”

“如此之下兩軍大營必定皆是不存,其他也就罷了,那糧食如何解決?不說與曹操約定是否應當繼續遵守,縱然我是不守其約,這時候再想要從後方調運糧草而來恐怕也是不及了吧。”

供應三十萬人食用的糧草,乃是衛濤麾下花費了一月功夫纔是從各地籌備而來,那曹操也幾乎是如此。

這批糧草一失,那麼就是意味着失敗,唯有退軍一途。

這就讓衛濤不得不有幾分疑惑,周瑜他們到底是想要如何?

“呵呵……不瞞陛下,我們的主意也正是如此。”

聽到衛濤之言,那周瑜當下卻是微微一笑而答道。

第342章 險計第51章 城戰不利第304章 天下情勢第197章 將攻渤海第233章 見甘寧第197章 將攻渤海第274章 西涼軍到來第170章 ‘買’來潘璋第325章 直逼襄陽第251章 呂蒙‘奸’計第439章 曹洪投降(上)第100章 甄氏和衛氏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141章 入下邳第142章 老奸巨猾陶恭祖第72章 請談第324章 博望火燒阻衛濤第225章 破襲烏桓第389章 劉備失算第204章 諸葛瑾縱火燒袁軍(下)第124章 曹操來使第193章 幽州來使第41章 再入洛陽第147章 公達算子義第228章 幽州之應第55章 形勢危急第395章 再間西川第285章 盡掌幽州第95章 欲說高順第60章 火燒長社第384章 衛濤欲西攻第395章 再間西川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43章 袁紹與袁術第356章 欲平孫權第351章 計困司馬懿第44章 黃巾道人第231章 天下第二將第333章 沙摩柯敗降第135章 離間計第219章 毒糧計?火計?第335章 諸葛亮到來第155章 以退爲進第277章 短暫的平局第407章 調虎離山之計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152章 一戰破羌渠(上)第394章 張飛暴怒第282章 周公瑾‘二桃殺三士’第309章 文明掠奪第104章 爲謀錢財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59章 還是火攻!第9章 匈奴遊騎第330章 襄陽陷劉表亡第82章 不一般的黃巾第416章 曹操斬華佗第29章 衛子羽請君入甕第429章 公瑾妙計第95章 欲說高順第401章 孔明送謀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276章 先戰龐德再鬥馬超第139章 途經北海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421章 草原瑣事第112章 河內爭鋒(上)第51章 城戰不利第351章 計困司馬懿第41章 再入洛陽第292章 陳羣勸言第176章 夜襲與夜襲(下)第29章 衛子羽請君入甕第263章 匈奴再犯境第196章 丞相袁紹第139章 途經北海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427章 呂布殤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189章 鞠義換張合第358章 一陣斬三將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182章 衛濤單騎衝陣擒辛評第373章 決斷第69章 洛陽動亂第338章 勝黃忠第210章 劉皇叔第36章 孝第281章 周郎妙計安天下(下)第86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中)第17章 衝鋒對決第172章 大敗高覽!第422章 後方安定第211章 衛濤大義第45章 擒拿唐周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54章 劍師王越第316章 武服張繡第105章 相鬥黑山軍
第342章 險計第51章 城戰不利第304章 天下情勢第197章 將攻渤海第233章 見甘寧第197章 將攻渤海第274章 西涼軍到來第170章 ‘買’來潘璋第325章 直逼襄陽第251章 呂蒙‘奸’計第439章 曹洪投降(上)第100章 甄氏和衛氏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141章 入下邳第142章 老奸巨猾陶恭祖第72章 請談第324章 博望火燒阻衛濤第225章 破襲烏桓第389章 劉備失算第204章 諸葛瑾縱火燒袁軍(下)第124章 曹操來使第193章 幽州來使第41章 再入洛陽第147章 公達算子義第228章 幽州之應第55章 形勢危急第395章 再間西川第285章 盡掌幽州第95章 欲說高順第60章 火燒長社第384章 衛濤欲西攻第395章 再間西川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43章 袁紹與袁術第356章 欲平孫權第351章 計困司馬懿第44章 黃巾道人第231章 天下第二將第333章 沙摩柯敗降第135章 離間計第219章 毒糧計?火計?第335章 諸葛亮到來第155章 以退爲進第277章 短暫的平局第407章 調虎離山之計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152章 一戰破羌渠(上)第394章 張飛暴怒第282章 周公瑾‘二桃殺三士’第309章 文明掠奪第104章 爲謀錢財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59章 還是火攻!第9章 匈奴遊騎第330章 襄陽陷劉表亡第82章 不一般的黃巾第416章 曹操斬華佗第29章 衛子羽請君入甕第429章 公瑾妙計第95章 欲說高順第401章 孔明送謀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276章 先戰龐德再鬥馬超第139章 途經北海第145章 陶謙亂事第421章 草原瑣事第112章 河內爭鋒(上)第51章 城戰不利第351章 計困司馬懿第41章 再入洛陽第292章 陳羣勸言第176章 夜襲與夜襲(下)第29章 衛子羽請君入甕第263章 匈奴再犯境第196章 丞相袁紹第139章 途經北海第271章 袁紹末路第427章 呂布殤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189章 鞠義換張合第358章 一陣斬三將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182章 衛濤單騎衝陣擒辛評第373章 決斷第69章 洛陽動亂第338章 勝黃忠第210章 劉皇叔第36章 孝第281章 周郎妙計安天下(下)第86章 衛子羽十騎赴會(中)第17章 衝鋒對決第172章 大敗高覽!第422章 後方安定第211章 衛濤大義第45章 擒拿唐周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54章 劍師王越第316章 武服張繡第105章 相鬥黑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