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二章 怒濤何洶涌

三四二章 怒濤何洶涌

裴元紹的到來就像是一個信號,濃密的戰雲隨之覆蓋而來。

每天,都有壞消息傳來,公孫瓚的主力雖然離開,但幽州軍並未從這場戰爭中退出。田楷、劉備在王羽的指揮下在清河戰線作戰,同時,據守北部三郡的單經、鄒丹、王門也奉命南下,以作策應。

這三路兵馬數量不多,也算不上精銳,但承擔的卻也不是主要的作戰任務,作爲策應,應該是很合格的。雖然無法給袁紹造成太大的麻煩,但多少也能牽制袁紹一部分精力,讓他不敢肆無忌憚的針對王羽,而是要分兵守衛側翼。

然而,正所謂兵勢無常,劉備和黑山軍的先後潰敗,造成了連鎖反應,鎮守常山國的王門懾於冀州兵威,居然被袁紹說降了!

王門麾下的兵馬倒不多,但在此刻的作用卻非同一般。按照公孫瓚的部署,他和攻取中山國的鄒丹應該合併一處,攻襲袁紹的後路,有可能的話,應設法與黑山軍形成配合,一路南下,直接端了袁紹的老巢鄴城。

結果黑山軍慘敗,王門驚懼之下,爲袁紹許下的高官厚酬所打動,直接反了水。

王門的反叛進行的很低調,沒有大張旗鼓的易幟改換陣營,而是仍然以友軍的身份,向鄒丹所部靠攏,並將情報傳遞給了袁紹。

以有心算無心,毫無察覺跑來會師的鄒丹,自然不可避免的悲劇了。

在冀州軍和反叛的友軍的夾攻下,他的五千兵馬全軍覆滅。鄒丹則本人生死不明,三路兵馬頓時沒了兩路,幽州北路軍的戰線一下就崩潰了。

也許是立功心切,又或者是要表明心跡,反叛之後,王門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勇猛。擊潰鄒丹後,他一不做二不休,揮軍東進,直接攻向了單經!

在北路的三將之中,單經的資格最老。權勢也最重,麾下兵馬的實力自然也是最強。鄒、王兩路兵馬加起來,也沒有單經的部隊多。

不過,現在的王門。也和從前不一樣了,他的部隊是挾着大勝之勢而來的,而且還打着袁紹的旗號,帶着冀州的援軍。

由於歷史原因,北部數郡的地方勢力更傾向於邊軍出身的公孫瓚,但從根本上講,這些人都是牆頭草,誰更強,誰的戰刀更利,他們就會拜倒於誰的腳下。

於是。王門打着袁紹的旗號。一路也是勢如破竹,所過郡縣,無不望風而降。一路招降納叛的席捲過來,等單經反應過來,連忙回軍抵擋時。面對的,已經是一支近兩萬人的大軍了!

這支大軍主要由各地郡兵組成,夾雜以少量豪強私兵,戰力並不怎麼樣。若是對上青州或幽州的主力,就是一觸即潰的份兒。

可問題是,論構成,論戰力,單經的部隊也是半斤八兩,要不是提前有了準備,勉強能憑藉地利周旋,單經也只能步鄒丹的後塵了。

如今,雙方在河間郡打成了一團,單經落在下風,但一時也未見敗象,不過,幽州軍的北路戰線算是徹底崩潰了。

王門反叛的時候,單經正在率軍南下的途中,他是奔着信都城去的,準備接手公孫瓚對信都殘兵的攻勢。順利的話,在攻克信都城後,他會繼續南下,進駐廣宗,與清河的聯軍呼應。

現在這個看起來很美的計劃自然是泡湯了,也就是河間離清河太遠了點,單經和王羽也沒那個交情,不然的話,說不定他還會向王羽求救呢。

王羽不知道單經有沒有向公孫瓚求救,可即便求了,公孫瓚也未必分得了身。他收到的,只有一連串的噩耗。

“叛軍攻勢甚急,博陸、饒陽諸縣皆大開城門迎接,叛軍如入無人之境,若不是在武垣城被擋住,可能單將軍連回師都來不及,會直接被抄掉老巢,若是那樣,軍心動搖之下,恐怕……”

此刻,王羽大軍距離清淵城已不足百里,中軍帳內,田豐正在輿圖上指點着,向衆將說明越來越嚴峻的局勢。

“臨陣背叛,殘害友軍,王門此人,無恥之尤!若是他日陣上相見,某必手刃之!”太史慈虎目圓睜,氣得大罵不止。

青州這邊倒是沒指望北邊的幽州軍能創造什麼奇蹟,但有這三路在,至少青州軍不用擔心側翼了。現在倒好,王門一反,北路的三路友軍冰消瓦解,別說提供保護和策應了,能保住自己就不錯了。

單經若是落敗,王門軍南下,與信都城內的淳于瓊合兵一處,那樣一來,青州軍與袁紹正面對抗的同時,還要防備北方的敵人,再加上隨時有可能出城的張頜……

“弄不好,真的會演變成四面受敵的態勢了。”黃忠沒有開罵,但緊皺的眉頭卻清晰的顯示了他的擔憂。

“清淵城周圍地勢開闊,一馬平川,很容易展開兵力,這一點,對冀州軍也更加有利。”徐晃從地理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局勢太過嚴峻,即便是這位一往無前的勇將,也無法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了。

“信都城的淳于瓊已經出城了,一路南下,南宮城降伏,經縣數百守軍棄城而逃,廣宗城也早就變成了一座空城……”賈詡補充道:“再加上已經渡過漳水的袁紹主力,很快,我軍與鉅鹿及黑山的往來就會斷絕,想聯絡幽州,也只能大費周章的繞道渤海了。”

循着賈詡的提示,衆人望着輿圖,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分進合擊也好,互相呼應也好,情報往來是很重要的。

黑山方向,如果張燕纏住了匈奴主力,那清淵這邊就應該儘快開戰,以免夜長夢多。若是不然。這場會戰是不是要打,就值得商榷了。

兵力上的懸殊太大了!

加上于禁、黃忠的兩路兵馬,聯軍也才三萬多,而袁紹那邊,就算沒加上匈奴人的騎兵,也有兩倍於此的兵馬了。

任王羽再怎麼豪勇蓋世,麾下衆將再怎麼勇冠三軍,青州軍再怎麼甲堅兵利,訓練有素,終究不可能真的逆了天。

若是兩軍正在激戰。成千上萬的匈奴鐵騎突然加入戰場,那就真的是一場災難了。

河間戰場的情況也差不多,單經若勝,自然萬事大吉。一旦失敗,青州軍的側翼和後路就都有危險了。

依照目前的態勢,這兩個方向的情報很快就會被屏蔽掉,到時,青州軍就是真正要孤軍作戰了,而且還是蒙着眼睛的。

“還是撤吧,君侯,大局爲重!”田楷的語氣相當沉重。河北開戰以來,曾經威名遠播的幽州軍,居然成了拖後腿的。各種狀況屢屢發生。反而是相對弱勢的青州軍到處滅火,給幽州軍補漏,這種反差實在太大了一些。

眼下最穩妥的辦法,無疑是承認失敗,放棄佔據的土地。以保存實力。只要兩軍不傷筋動骨,維持住南北呼應之勢,遲早還是有機會捲土重來的。

畢竟冀州已經受了重創,匈奴人的入境。對冀州腹地,也將造成極大的傷害,再加上對友軍的供應,再怎麼富庶,袁紹這一下也是傷筋動骨了。

當然,如果袁紹殺紅了眼,不依不饒的要打下去,青幽聯軍被各個擊破的風險還是有的。但縮短戰線,守衛原有的領土,難度相對還是會小上一些的,總比直接衝進敵人的包圍圈強。

田楷都得冒着被敵軍追擊的威脅,繞道渤海回幽州,或者在平原死守,重要性遠遜的劉備,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大局爲重,就是這麼個意思。

王羽不置可否的點點頭,目光在帳下一掃,最後落在了一直沒出聲的于禁身上,問道:“文則,你覺得呢?”

“啓稟主公,子龍募兵遲遲未歸,說不定也與王門有關,須得考慮在內。”于禁的神情還是那麼平淡,做出的提示,似乎也偏離了當前的話題。

“確實讓人掛懷啊。”王羽嘆了口氣。

說不擔心,是不可能的,趙雲的行程,將冀州北部的幾個郡,再加上幽州都囊括在了其中。這麼遠的路途,耗時自然少不了,現在北三郡已然易手,趙雲的歸期,就越發的遙遠了。

遣趙雲北上募兵的時候,王羽沒想太多,就是有了紙甲的想法,準備以此武裝輕騎,放棄白馬,重組義從。奇兵?他根本就沒想到,河北這一打,規模居然打得這麼大,說是天翻地覆都不爲過了。

他倒是很想把趙雲召回來,作爲一支奇兵使用,但路途遙遠,通訊不便,信使能不能找到趙雲都是個問題,更別提什麼協同作戰了。

也就是曹操多疑,可以虛張聲勢的嚇唬嚇唬他,讓他不得不留力,以防備根本不存在的突襲,一通猛打猛衝,輕易的把他打退。若是換個不怕死的愣頭青,比如麴義之流,衝上來就死磕,那局勢恐怕會更復雜。

搖搖頭,將諸多隱憂拋開,王羽笑道:“也沒什麼,只要得到消息,子龍應該就會及時趕到,別看他年紀小,但還是很值得信賴的。”

“青州空虛,琅琊以臧霸爲首的泰山賊一直蠢蠢欲動,卻也不得不防啊。”眼見王羽似乎仍未打消進兵的念頭,田豐越發的憂心忡忡起來。

王羽擺擺手,不以爲意的笑道:“不要緊的,元直不是回去了嗎?”

“元直……”田豐莫名的無語了,徐庶很有智略不假,手下的戰士也精銳無雙,但就二百人,能成什麼事啊?

臧霸的泰山賊可不是普通賊寇,即便是黃巾軍勢力最強的中平年間,他也是輕輕鬆鬆的就擋住了黃巾的鋒芒。當初,青州黃巾有北上的計劃,也有西進兗州的打算,就是沒人主張南下徐州。

而徐州,卻是青州周邊最富的地方,唯一的障礙,就是盤踞在琅琊臧霸一夥人,這多少能說明點問題。

憑二百人。去抵擋擁衆數萬,其中不乏久經沙場的悍匪的泰山賊?怎麼看,都有點太勉強了。

賈詡看看王羽臉色,突然接話道:“也未必不行,元直擅長軍謀並用,雙管齊下,臧霸實力雖強,但畢竟只是個賊寇,不脫鼠首兩端的賊性,加之泰山賊構成複雜。臧霸的威望尚無法真正壓倒餘寇,若是謀略用得好,趁賊之隙,藉助徐州之力。未必不能制之。”

“軍師說的有理。”黃忠點點頭,卻沒有附和賈詡說法的意思,而是話鋒一轉,質疑了起來:“不過,事關青州的安危,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計謀上面,是不是有些不太穩妥?”

徐晃也附和道:“計謀確實不足爲憑,進兵之事,還當慎重。”

衆說紛紜,王羽卻一直不動聲色。他在觀察。

田豐旗幟鮮明。他傾向於求穩,主張退兵守土;黃忠、徐晃的觀點和田豐基本一致,對徐庶和趙雲都沒什麼信心。說起來,這二人的年紀都很小,也難怪衆將不敢把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

賈詡雖然附和自己。但他心裡到底怎麼想的卻難說。以老狐狸的風格,他當衆發言的時候,一般是順着自己的意思說,就算有異議。也不會當衆提出來。

于禁則是那種自己不問,他就不會主動發言的,即便發言,他也只會在細節方面做補充,而不是在整體戰略方面指手畫腳。

至於太史慈……

“早知道,咱們多招點兵就好了。”王羽有些好笑的聽着太史慈嘟嘟囔囔:“要招的話,把黃巾中的青壯留下,招募個十萬大軍完全就不成問題啊!都拉出來,還怕什麼泰山賊,一根小指就碾死了。”

饒是田豐心中愁雲深鎖,聽了這話也是莞爾,他語帶戲謔的打趣道:“若是主公把黃巾都留下,咱們就有一百萬兵了,可等到秋天,就會變成一個兵都沒有了。”

太史慈不防有人接話,一怔道:“爲啥?”

田豐攤攤手,笑道:“都餓死了唄。”

帳下傳來了一陣輕笑聲。

他在青州主要負責的是內政,這次北上助戰,只是因爲他對冀州更熟。相比于軍略,他對內政才更加熟悉,因此,他也是王羽的精兵路線最堅定的支持者。

將百萬黃巾拉去屯田是必要的,因爲青州近年的首要目標,是恢復生產,屯田是最基礎的。除非走到哪兒,搶到哪兒,否則,新生的青州政權,就不具備擴張的實力,不是兵越多,實力就越強的。

袁紹兵多,那是因爲冀州底子厚,無論人口還是疆域,冀州都在青州的數倍之上,如果要仔細追究,一一對比,差距只會更大。

所以,與其死命的拉人上戰場,還不如保留更多的勞動力。

實際上,以王羽的精兵策略,現在的兩萬兵馬,和通常的四萬大軍耗費差不多。精良的裝備,頻繁的操練,無一不是巨大的耗費。

不過,這樣做倒也不虧,因爲練出的軍隊,戰鬥力很強,雖然未必能當四萬兵用,但節省下來的兩萬青壯卻是實實在在的。

兩萬青壯務農,一年能耕種多少田地?挖掘多少溝渠?建築多少水壩?務工,一年又能打造多少農具,鑄造多少兵甲,提供多少車輛、船隻,建築多少房屋呢?就算是經商,他們能創造的財富,也足以給重生的青州,提供相當大的助力了。

以主公的說法,這就是所謂的兵農分離,軍隊職業化。

詞新鮮,內容不新鮮,職業士兵,本來就是漢朝軍制的內容,王羽只不過加以改良,並切實的貫徹實施罷了。

也正因爲這樣,田豐才更希望退兵,對青州來說,現在更重要的是發展,而不是爭霸。以他的瞭解,如今王羽給冀州造成的打擊,已經很沉重了,袁紹的強勢,只是暫時的,若是打成持久戰,遲早會陷入後繼乏力的窘境。

雙方同時收手,恢復成界橋之戰前的態勢,將清河、平原帶回青州,分別發展,青州未必沒機會後來居上,反超冀州,到時候再開戰也不遲。

щшш⊙t tkan⊙¢ 〇

至於各個擊破,憑藉黃河天險,袁紹攻不下青州,危險的只是公孫瓚。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公孫瓚雖不是袁紹的對手,但在幽州拖住袁紹幾年還是不成問題的。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考慮,放棄公孫瓚,都是對青州最爲有利的做法。

藉着向太史慈解釋青州的軍政,田豐隱晦的將自己觀點表達了出來,最後一拱手,語重心長的說道:“主公當三思吶!”

衆多的目光齊齊的落在王羽身上,就算是反對觀點最鮮明的田豐,也沒有激烈的表明態度,而是謹慎的分析了利弊,最終將選擇權留給了王羽。

這是王羽權威的具體體現,是他大小數十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帶來的威嚴和信任。

王羽完全不懷疑,只要自己一聲令下,哪怕是反對進兵,反對得最堅決的田豐,也會毫不猶豫的開始爲即將到來的大戰出謀劃策。

這是信任,也是壓力,稍有不慎,就會將青州大地上久違的勃勃生機摧毀,將希望無限的未來葬送。

是再接再厲的一往無前?

還是退一步,搏他個海闊天空?

王羽沉吟不下。

“報……”就在這時,帳外親衛高聲稟報。

“何事?”

“清淵城來使,來的是張三將軍!”

,!

第87章 一入白波谷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三八三章 敗中求勝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八二二章 震驚不已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六一三章 一語服羣儒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八一八章 魄力的差距四九二章 人去傳說在第57章 拔劍即生死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第57章 拔劍即生死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第78章 真假難辨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五八七章 誰是大草包一零五章 以柔克剛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九一七章 趙雲戰馬超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六一三章 一語服羣儒五七八章 兩路夾擊七七三章 前世今生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二二六章 宛洛之變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七四一章 不滅的傳說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六八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39章 雄關名虎牢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第95章 黃巾力士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六一二章 他比你強四七六章 下一個目標一四零章 能戰方能和一零五章 以柔克剛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四一四章 奪命剪刀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四二三章 罵死袁紹六三八章 煽動與圖謀七三四章 馬蹄樑慘案第46章 不負霸王名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七一三章 夜襲與破襲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第88章 一語驚四座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三一五章 程昱之謀六九六章 三裡挑一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三四一章 逆流亦可前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五二零章 共效于飛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第57章 拔劍即生死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四八八章 誰願送死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一五零章 止戈與勝負四四一章 難忍之痛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七百章 鐵騎碾壓五百章 坑王之王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第15章 權柄終在握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第26章 敵友難分明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第4章 月黑殺人夜
第87章 一入白波谷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三八三章 敗中求勝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八二二章 震驚不已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六一三章 一語服羣儒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八一八章 魄力的差距四九二章 人去傳說在第57章 拔劍即生死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第57章 拔劍即生死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第78章 真假難辨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五八七章 誰是大草包一零五章 以柔克剛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九一七章 趙雲戰馬超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六一三章 一語服羣儒五七八章 兩路夾擊七七三章 前世今生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二二六章 宛洛之變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七四一章 不滅的傳說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六八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39章 雄關名虎牢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第95章 黃巾力士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六一二章 他比你強四七六章 下一個目標一四零章 能戰方能和一零五章 以柔克剛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四一四章 奪命剪刀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四二三章 罵死袁紹六三八章 煽動與圖謀七三四章 馬蹄樑慘案第46章 不負霸王名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七一三章 夜襲與破襲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第88章 一語驚四座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三一五章 程昱之謀六九六章 三裡挑一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三四一章 逆流亦可前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五二零章 共效于飛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第57章 拔劍即生死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四八八章 誰願送死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一五零章 止戈與勝負四四一章 難忍之痛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七百章 鐵騎碾壓五百章 坑王之王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第15章 權柄終在握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第26章 敵友難分明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第4章 月黑殺人夜